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人·茶人     
百合、樱花、桂花、排萧、尺八、水烛、茶叶,构成了一个象征中日友好的插花作品,名为“天朝之乐”。简洁的造型、流畅的线条、深远的寓意,给人以高雅、安祥和远思。可以想象她的创作者是何等雅致飘逸、何等丰富深邃!果然,见到袁勤迹时,她身穿一件黑纱罩衫优雅地飘着,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少妇特有的韵味和少有的脱俗。光洁的额头,浅浅的笑意,生动的表情,娓娓地诉说着高洁。袁勤迹出生于书画世家。受家庭文化氛围熏陶,袁勤迹9岁开始学二胡、古筝,学工笔画。山水画。从小艺术修养的培养和艺术功底的积累,影响着她以后的道路。同济…  相似文献   

2.
潘嘉焱 《农业考古》2004,(2):163-164
春风拂面苏堤绿 ,西子湖畔龙井香。在一曲《从来佳茗似佳人———西湖龙井》的乐曲声中 ,我们屏息静气地观看着“龙井问茶”的茶道表演。晶莹剔透的玻璃茶具组合 ,清新典雅的丝绸服饰搭配 ,行云流水般独具韵律的泡茶过程 ,优美动听 ,淡泊清远的茶道音乐。同时展示了古代文人的四大艺“挂画、插花、焚香、点茶”。整个表演过程雅得令我惊叹 ,美得令我感动。如此绝妙感人的茶道表演 ,她的创作者、表演者是来自西子湖畔的袁勤迹。这次应上海茶叶协会的邀请 ,专程到上海来为我们首批高级茶艺师班的学员授课。她出身书画世家 ,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  相似文献   

3.
袁勤迹没有赶上西湖春茶会“十佳茶艺小姐”的颁奖晚会,她匆匆去了昆明世博会,在那里的浙江园,向中外游人表演浙江风味的龙井茶礼、桂花茶艺以及她苦心编排的禅宗茶道。清音袅袅,溪水潺潺,茅草搭建的思源亭前,越来越多的游人被袁勤迹那融合了舞姿、画趣、禅意的禅茶艺术表演深深吸引。许多人看完后追着工作人员打听下一场演出的时间;外国游客则说:“中国人聪明,喝饮料都喝得很美。”。这让见过大场面的袁勤迹也十分感动。她当初寂寞创制禅茶表演的时候,就一直期待着这一天:让人们了解真正的中国茶道。袁勤这说,中国自古就有饮茶…  相似文献   

4.
在’99昆明世博会上,浙江省园艺馆内一件件新颖别制、巧夺天工的插花艺术造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插花艺术作品的作者,是杭州静虑茶人袁勤迹女士。袁勤迹出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著名的书法画家。自幼年起,小袁就喜欢写写画画,唱唱跳跳。在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里形成了她对艺术的追求与向往。她担任过导游员,著名的雁荡山风景区留下了她辛勤的足迹。早在1989年就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导游员。在桂花山庄任副总经理时,就致力于改造山庄风貌,增加饮食文化的艺术性,并做出很好的成绩。每一项工作她都勤勤恳恳地去做。所以在她所创作…  相似文献   

5.
这天,我第一次看到“私生活状态”的袁勤迹,她到家门口的弄堂里来等我。宽松的毛衣和蓝印布的长裤,精致的金丝边眼镜里盈盈的笑眼,声音跟电话里一样甜美。她在前面带路,垂腰的长发随意地轻扬。一直搞不清楚她的年纪,总之不是那种单纯然而平淡的双十年华。我飞快地想起一句:这个女人不简单。风姿绰约记得在去年,中国十佳茶艺小姐评比表演中,袁勤迹素袍广袖,高髻长眉,一派汉唐风范。盛唐的华美乐章,敦煌飞天工笔重彩的舞姿,曼妙从容的观音手印和以书法、楹联,她自创的禅宗茶道优美舒展,典雅宁雅,令人向往。不久前的桐乡菊花节…  相似文献   

6.
茶道插花,是东式插花的延续,融入了茶道之神性.在现代花艺发展过程中, 茶道插花表现出的主要风格特点是:线条优美的造型、简洁淡雅的用材、自然清新的情趣、诗情画意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插花节     
农历二月八日,海拔3600米的大姚县昙华山开满了山花。当地彝族摘来各色鲜花,编扎成花团锦簇的牌坊、花棚,象征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间和牛羊身上插花,祈愿五谷丰收,六畜兴旺;人们也互相插花,寄托和顺安康,情长意远的祝福。林下花间,男女老少和着芦笙围成圆圈“打歌”,青年情侣则相……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茶道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市民高雅的文化生活,促使澳门茶艺文化朝纵深方向发展,澳门中华茶道会筹划举办第四届大型茶艺文化活动《镜海茶缘》之“茶韵琴声画意诗情”茶艺文化日,选址在中西融汇、古色古香的庭园——卢廉若公园进行,免费招待市民。除了由澳门中华茶道会担纲的茶艺茶道节目外,还邀请本澳琴家、诗人、书画冢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茶与诗书画琴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千鹤》与日本茶道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丁以寿1968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因小说《雪国》、《千鹤》、《古都》“以其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在创作上努力表现“日本的传统美”、在祥宗、茶道、围棋、插花、...  相似文献   

10.
在网上浏览茶文,得知我国茶艺表演界的名人袁勤迹已于2007年2月21日病逝.我在2006年夏天曾听津门书法家陈云君先生说她病情严重,陈先生还题写了"勤迹精神"的条幅托人转送给她.我并未想到她患的是癌症,心想也许今后她只是难得再出现在茶艺表演的舞台上而已,反正她的事业已经达到了辉煌的顶点,绚丽之极也该归于平淡了.一代茶艺名师如此过早地香消玉殒,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11.
户佳织 《农业考古》2004,(2):162-163
听说,拉丁语的Schola的意思是学校,原本的含义是少数朋友一起涵养情趣、探讨学问。袁勤迹女士是中国政府首次认可的高级茶艺师之一。她在自己的工作室开办了茶艺培训班恰恰如拉丁语的Schola一样优雅而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2.
竺济法 《农业考古》2007,(2):51-55,58
一.中、日专家、学者对“茶道”的不同释义与认知笔者以为,中日两国茶界对“茶道”名词的认知还是模糊的。请看两国茶界专家、学者对“茶道”的论述———被誉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1897—1987)先生,在他主编的《茶经述评》一书中,对“茶道”下了这样的定义:“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当代著名茶学家庄晚芳(1908—1996)先生在《中国茶史散论》中写到:“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广东韩山师范学院副教授、潮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  相似文献   

13.
黄山 ,山美 ,水美 ,人更美。当泰王姐甘拉亚妮、瓦塔娜公主一行来到黄山时 ,为了表达主人的盛情 ,1 994年 6月 1日晚 ,黄山市在花溪饭店为客人举行了一次茶道。茶道十分讲究 ,其中包括献茗、受茗、闻香、观色、尝味 ,反盏等六道茶礼序。茶道以名茶为宜。黄山不仅风景优美 ,且独特的自然环境也适宜茶叶生长。这次茶道用的就是著称于世的黄山毛峰。茶道在饭店多功能厅举行 ,厅内正上方有一个巨大的“茶”字屏风 ,在柔和灯光的辉映下 ,把整个大厅衬托得雍容华贵 ,恬静高雅。随后 ,三位端庄秀丽 ,着妆淡雅的小姐出现在台前 ,行家告诉我 ,他们之…  相似文献   

14.
爱茶郎 《农业考古》2001,(4):335-338
澳门 ,一个刚回归祖国怀抱的小岛 ,只有四十五万人口的小城却拥有一段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四百年前 ,第一批由水路运到欧洲去的茶叶就是从这里转口的。历史的浪涛并没有擦掉茶的痕迹 ,西方文化亦不能冲淡茶的魅力。在这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古老城墙下绽开了一朵小茶花———她 ,就是去年秋天才诞生的“澳门中华茶道会”。为了更有意义的庆祝创会一周年、为了推广中国茶道这个高雅精致的生活艺术 ,经过两个月筹备的“镜海茶缘茶文化日”于 9月 16日上午 10时 30分假澳门理工学院隆重举行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会发言人唐志坚议员、澳门文化…  相似文献   

15.
茶回文赏趣     
古往今来,品茶与文人生活结下不解之缘。品茶中,文人萌发文思灵感,创作了不少胜炙人口7的回文作品。著名的工夫茶具就有一些精妙的回文佳句。常见的有“清心明目”,随便从哪字破读,皆可成句,如“心明目清”、“明目清心”、“目清心明”。有的回文写的是“可以清心也”的连环妙句,可破读为“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寥寥几字就把茶的舒心怡神奇效描绘出来。有的艺匠对茶产生形影不离的痴情,独运匠心创作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回环佳句,破读出来也很有妙趣:“一日无此君不可”、“此君不可一日无”……这…  相似文献   

16.
谢芬华 《福建农业》2008,(3):F0004-F000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插花的应用已逐渐从各大宾馆、饭店等重要场所,走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步入我们一般家庭中。家里放几盆插花,可以香化美化生活,会让家人从紧张的工作或学习岗位回到家放松紧张情绪,感受到家的温馨,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我们平常能自己动手插花,是一种生活的中的娱乐和享受。经常将花重新变化着插作,能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7.
家居插花     
插花艺术就是把植物茎、叶、花 (花序 )、果(果序 )剪下来经过艺术加工 ,重新组合在一起 ,插在瓶、盘、盆、篮等器皿中或组成花束 ,形成一个浓缩的体现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插花所营造的意境或模拟植物的自然生态美 ,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插花制作便捷  相似文献   

18.
“哇!这么多茶书,不会有重复吗?”“大部分相同的,只是大同小异而已!”这是2004年8月15日上午,在杭州高级茶艺师袁勤迹女士府上,袁女士与慕名到访的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儒商储吉旺的开场对白。头天下午,笔者与储总刚在浙江电视台卫星台录完《天下浙商》访谈节目,看到写过多首家乡茶诗、业务繁忙的储总难得有闲暇,笔者约他同去袁女士家喝茶,也让这位年逾六旬的“工作狂”轻松一下。看到袁女士家中满架的茶书,储总就随口提出了开头的问题。想想自己书柜里的数十本茶书,确如袁女士所说。十多年来,拙著《名人茶事》的资料就曾被诸多人士…  相似文献   

19.
插花是点缀、装饰、美化室内环境的一种高雅的艺术装饰。作为点缀环境的插花,其形态、色彩、格调等必须与摆放环境的具体条件相适应,使得气氛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给人们带来舒适感,使人们更好的学习、工作、生活。要使插花艺术设计能够更好的得到发挥,就要明白不同室内空间的特点。本文探讨了在不同的室内环境下插花艺术设计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从魏晋时期佛前供花开始到明清时期文人插花,均形成了独特的插花艺术形式,呈现出东方插花艺术的独特韵味。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出中国古代插花艺术中呈现出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寄情与花、以花抒情;诗情画意、和谐统一的美学特色,中国的古代插花从花材的选取到整体的布局均体现出了美学中意境美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