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南方型杨树工业原料林培育目标与培育年限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湖北省10个县、市31块标准地林分的调查资料,在对杨树所处立地条件和林分密度类型进行分级组合的基础上,对南方型杨树工业原料林的培育目标与培育年限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合类型培育小径材、中径材、大径材的平均年限分别为6,7~9a,10~11a以上;各种立地条件下,中密度林分培育各种规格的工业原料林的年限最短;Ⅰ类立地中密度类型培育不同用途林分的年限最短,Ⅲ类立地低密度类型最长;Ⅰ类立地中密度和低密度组合类型较好,培育大、中、小径材均较理想,Ⅱ类立地中密度类型林分不宜培育大径材,Ⅲ类立地各种密度类型差别不大,以中密度林分最好。  相似文献   

2.
国外工业人工林培育的目标及技术途径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作者论述了当前国际上工业人工林培育的定向、速生、丰产、优质、经济效益和稳定性等6个目标; 介绍了工业人工林的主要培育措施, 包括: 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维护与提高林地土壤肥力、优化栽培模式、生态系统管理等; 指出了当前的人工林基地在生态方面存在的3个问题: 病虫害日趋严重、林地土壤退化、人工林抵御自然灾害及大气污染的能力弱.  相似文献   

3.
依循环经济理念,特别是木材工业原料的“3R”等循环经济天然属性,提出了木材工业应被看作是对发展森林资源、平衡生态环境的促进和木材工业最有条件成为循环经济典范的观点;针对我国木材工业经济模式的发展历程,讨论了减量化、模式化、绿色消费市场引导和培育、探索建立并推行循环经济木材工业新指标体系和新政策等发展循环经济木材工业的对策;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强调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等科技行为对发展循环经济木材工业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杨树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寒温带。在我国,杨树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主要树种,具有速生丰产的特性,杨树的培育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保障我国用材林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1、杨树留根育苗。杨树留根育苗主要是培育多年生(2~4年)、一年生的截干壮苗,主要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记者邵岚报道中国林产工业品牌培育试点工作启动会暨林产工业专业展会座谈会5月21日~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中国林产工业品牌培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对林产专业展会进行了总结推介。国家林业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育材,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副司长、全国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孙建,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林产工业  相似文献   

6.
江汉平原杨树栽植模式与最佳受益年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2块标准地的11种密度类型杨树林分的调查资料,对潜江市以林分数量成熟与经济成熟为依据,对杨树各密度类型林分的最佳受益年限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培育中小径工业用材林分,株行距为2m×3m、3m×4m的最佳受益年限为6a;培育大径工业用材林分,4m×4m为8a,4m×5m、4m×6m、5m×5m为9a;公路双排2m×10m、林网单排株距2m为10a,4m×10m为12~13a。  相似文献   

7.
分类经营:新西兰林业的实践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西兰70年一贯制的多效林业经营模式, 在创造了人工林奇迹的同时亦带来了林业持续发展的政策危机和效益危机。新西兰林业分类经营近10年的实践初步成功, 是建立在人工林集约经营和政府扶持基础上的, 是以新西兰林产工业的市场培育和出口导向为动力的。比较借鉴:建议从集约经营工业人工林入手, 为我国林业的分类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议从提高林产工业产业素质入手, 为分类经营的实现培育市场。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贺州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应继续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为林产工业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强化林产工业园区"223"梯次功能格局,实现林产加工适度集中和规模发展;加快推进"林纸、林板、林化"三大集群,大力培优扶强龙头企业;加快引进板材精深加工项目,延长林产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及林下经济产业,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抓好竹业培育发挥竹乡优势——关于宜丰县竹资源培育的视察调查@彭德忠¥江西省宜丰县林业工业公司抓好竹业培育发挥竹乡优势——关于宜丰县竹资源培育的视察调查彭德忠(江西省宜丰县林业工业公司336300宜丰县是国家林业部命名的全国10个“中国竹子之乡”县市,最突出...  相似文献   

10.
就几年来在杨树工业原料林栽培过程中的苗木培育、造林、培育目标及萌芽更新等几个主要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评述,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杨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在江西的发展可作借鉴。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热带天然山地雨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森林群系(以下简称群系)为海南岛热带天然山地雨林立地质量评价基本单元(对象,)以群系优势树种组平均优势高为因变量,平均优势木胸径为自变量,用定量方法求出基准胸径为40cm。以鸡毛松、海南油杉、岭南稠林、陆均松、线枝蒲桃、黄枝木林、白椎,鹅掌柴,黄酮林3个群系为例,建立了立地指数导向曲线模型,经模型适合性检验,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差异不显著,编制了立地指数表。  相似文献   

12.
闽楠人工林与天然林生长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29年生的闽楠人工林和明溪县35年生的闽楠天然林平均木,采用树干解析法,进行闽楠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生长差异比较。结果表明:29年生的闽楠人工林,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明显大于35年生的天然林,人工林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5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生左右,连年生长量和年平均生长量在16~17 a左右相交;人工林、天然林胸径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同时出现在15年生;人工林材积连年生长量在15年生时达最高峰,天然林则在30年生时达最高峰,人工林与天然林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差值出现在15年生,随后差值缩小,到29年生时天然林的材积连年生长量反而略大于人工林,表明天然林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闽楠人工林经营应处理好立地和密度的关系,才能持续速生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了江南油杉人工林生长规律,以期为江南油杉人工林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面调查广西林科院老虎岭实验林场27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基础上,在不同的3个标准样地内选择了12株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深入分析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规律及形数变化规律。并采用6种林木生长经验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比较,选出合适的生长模型。【结果】27年生江南油杉树高、胸径、材积的总生长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树高生长总量为16.9 m,胸径生长总量为20.3 cm,材积生长总量为0.283 685 m^3。江南油杉胸高形数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先急剧增加,然后再缓慢下降,形数曲线呈反"J"型变化,胸高形数在第7年后小于1,第24年后曲线变化趋于平稳状态,保持在0.52左右。【结论】1)树高在6~14 a和18~24 a处于较高的增长水平,是江南油杉树高生长的速生期。胸径生长的速生期在6~16 a和18~27 a出现。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增粗,树高的高生长期比胸径高生长期早2 a,树高与胸径的低生长期出现在同年。材积的第1个生长高峰期在1~14 a,在第26年后是材积的第2个生长高峰期。各龄阶胸高形数表明江南油杉的胸高形数大,树高尖削度小。2)通过比较分析6种生长模型对江南油杉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实测值的拟合情况,苏玛克(Schumacher)模型可作为江南油杉树高和胸径生长模型,韦布尔(Weibull)模型可作为材积生长模型。经检验,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残差及相对总误差均较小,模型精度较高,证明所选择的数学模型预测值与实际生长规律基本吻合。3)27年生江南油杉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经27 a生长仍未相交,说明江南油杉在27 a内尚未达到数量成熟。通过材积生长模型的推算结果,江南油杉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相交于48~49 a间,即江南油杉数量成熟年龄为49 a,此时的江南油杉材积生长量为0.942 460 m^3。  相似文献   

14.
安徽亳县泡桐立地质量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林木直径和树高的相关性的基础上,结合平原农区地形地貌特征,以林分内最大径阶木的平均胸高直径代替优势木的平均树高作因变量,以林分平均林龄和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地下水位、株距等定性因子作为自变量,分别编制出安徽省亳县泡桐人工林地位指数表和数量化地位指数表,并在此基础上将泡桐人工林划分为14个立地类型。该项研究对于探讨平原农区主要树种有关经营数表的编制方法、立地类型划分和林木生长预估等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天然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二类调查固定样地资料 ,分析了马尾松天然林上层木平均高、胸径与年龄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年龄在决定马尾松天然林上层木平均高时意义不大 ,而上层木平均高与胸径的相关性密切 ,符合Richards方程。故采用上层木在一定胸径 ( 35cm)时的高度值表示立地指数。讨论了这种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精度及其天然异龄林经营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木荷(Schima superba)优树树龄结构、选优林分起源和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人为破坏,木荷大龄资源较少,仅有40%的优树处于最佳采种年龄;选优林分起源相对合理,天然林选出的优树株数占比达52.1%,次生林和人工林选出的优树株数分别占24.9%、22.9%;树高、胸径生长性状分析认为五株优势木法选出的木荷优树是合理、有效的,通过比较,在现有资源中选出最优的种质材料,作为遗传改良的基础材料,本批优树胸径与5株优势木平均胸径差异幅度大于20%以上的优树有146株,占比达69.52%;优树胸径年均生长量达速生指标的有173株,占86.43%,而树高生长量达速生指标的优树有175株,占68.05%;从形质性状分析结果显示,优良树干尖削度,即高径比在50以上的优树有114株,占比达61.63%;在冠幅方面,优良冠幅的优树,即冠幅小于等于6 m的有128株,占总株数的53.56%.木荷优树的叶果性状在个体及种源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聚类分析显示木荷优树叶果有4种类型.在以后深入研究中,应对生长量大、尖削度小且为窄冠型优树的研究与利用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解析1株天然林中148年生伯乐树倒木树干,表明其树高连年生长量在65年生时达到最大值,和树高年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于80年生时;胸径连年生长量在7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与胸径年平均生长量相交于95-100年生时;而材积连年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在80年生时,与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于135-140年间相交,此时可以认为是伯乐树的材积数量成熟年龄。  相似文献   

18.
IntroduttionMongoIianoak(QucI.cIIS))I()lIg()lIt.uFiscl1.etTurcz.)standsconstitutethelargesttypeoftI1esecondarytbrestinHeilongiiangProvince-CI1ina(llu'l979).Tl1el99IstatisticsoftheAdministrativeBtIreatIofForestRe-sourcesfOrHeilongiiangProvinceindicatedanes…  相似文献   

19.
华北落叶松和同龄的长白落叶松相比照,无论是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还是平均材积,前者都落后于后者,现已形成低质低效林分,没有实用价值。因此,应尽快伐除华北落叶松,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人工更新恢复森林。  相似文献   

20.
对6年生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与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柚木(Tectona grandis)混交林、格木纯林以及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相比,多树种混交林总蓄积量能提混高13.66-49.14 m^3/hm^2,不同树种以及同一树种在不同配置模式之间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及其年均生长量等指标差异显著。多树种混交模式中格木、降香黄檀的平均树高分别比相应纯林提高2.33%-30.23%和10.71%-19.64%,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15.15%-27.27%和12.50%-20.83%。与格木+柚木混交林相比,多树种混交林格木、柚木平均树高分别提高了8.70%-21.74%和8.70%,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24.59%-37.70%和33.33%-36.46%。综合分析表明,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格木、降香黄檀、柚木等的高径生长,促进干形发育,且在促进林木胸径生长上有显著作用,该模式对于珍贵树种长周期大径材的培育切实有效,但不同树种配置及其比例的改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