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毛竹加工废弃物作为主要原料进行栽培黑木耳试验,筛选出适宜黑木耳生长的培养料配方(40%的杂木屑+40%毛竹屑混合)和相配套的黑木耳优良菌株(Au8129)。  相似文献   

2.
黄鳞伞栽培的原料一般为棉籽壳、杂木屑和麸皮等,培养料组分对黄鳞伞的生物学效率影响较大。以菌丝体长势、颜色、子实体产量及经济效益等为指标,以棉籽壳、杂木屑为主要原料栽培野生黄鳞伞,筛选其最佳栽培料配方。结果表明,当栽培配方为63%棉籽壳、20%杂木屑、13%麸皮、2%玉米粉、1%石膏和1%石灰时,黄鳞伞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粗壮、致密,子实体产量为183.75 g/袋,生物学效率为61.30%。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羊肚菌栽培过程中营养袋施放时间、营养袋施放量和营养袋配方等对羊肚菌生长的影响,进行羊肚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施放营养袋时间越早,出菇期越早;营养袋中麦粒含量越高,出菇越早、产量越高,最佳配方为麦粒80%,麸皮9%,木屑片9%,石灰1%,石膏1%;施放营养袋数量越多,出菇期越早、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陇中旱作区不同栽培模式下光伏钢架大棚黑木耳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提高黑木耳产量和品质。以黑木耳品种黑威15号为指示品种,在通渭县光伏基地光伏钢架大棚内对黑木耳进行立体吊袋、棚架层排、塑料袋地栽3种不同栽培模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塑料袋地栽相比,立体吊袋栽培、棚架层排栽培的黑木耳营养品质均有所提升,尤其以总糖、粗蛋白、粗纤维、可溶性糖、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提升明显。立体吊袋栽培表现更优,立体吊袋栽培的黑木耳总糖、灰分、粗蛋白、粗纤维、可溶性糖、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分别较塑料袋地栽提升了46.93%、36.48%、36.25%、68.49%、68.32%、15.89%,差异达显著水平。采用立体吊袋栽培生产时,黑木耳平均生长速度最快,为0.25 cm/d;成品率高,为98.5%;黑木耳原基形成时间和出耳周期短,分别为19、16 d;黑木耳子实体外观品质最优(单耳鲜重最大,耳片的长度和宽度最高),商品等级高;单袋鲜耳总产量、单袋平均干耳产量均最高,分别为1 071.4、85.3 g,分别较塑料袋地栽增加了473.4、26.9 g,增幅为79.2%、46.1%,增产达显著水平,且各茬次鲜耳产量分布最佳。综合考虑认为,立体吊袋栽培模式在陇中旱作区黑木耳生产上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刺槐、沙棘、二色胡枝子、柠条和毛条等灌木树种造林密度的试验,在干旱和半干早地区,刺槐林(1×1)米的密度,5年内可丰产并提早发挥水土保持效益;雨水正常,此密度的丰产期更长。沙棘林以(1×1)和(1×1.5) 米的密度较适宜。二色胡枝子林以(0.3×1)米的密度,4年生以前可以,第5年要视降水情况;(1×1)米的密度可以继续发展。柠条分枝多,造林以(0.5×1.5)米的密度较适宜。毛条分枝少,(条播×1.5)米的密度比(0.5×1.5)米的密度产量高,生长也好。  相似文献   

6.
胡枝子是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经济灌木 ,通过对黑龙江省当地产胡枝子属的不同品种、外地引种、本省不同产地胡枝子品种以及不同管理措施对胡枝子生长影响等方面的对比研究 ,提出了黑龙江省应以五大连池野生的胡枝子作为水土保持推广和选择优良品种的基础材料。此对比试验为该经济灌木的推广使用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 人工栽培香菇,一般都是椴木或杂木屑栽培,需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我办1988年进行胡枝子栽培香菇的示范推广,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节省了木材,为人工栽培香菇开辟了新的途径。1989年和1990年,我办安排专项经费,研究利用猕猴桃枝条栽培香菇,亦获得了成功。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概况  相似文献   

8.
根系分布特征有着特殊的生态意义,它反映出植物适应和改变环境的功能.采用土钻法研究了野生荆条与胡枝子在两种坡度(12°与28°)和两种坡向(阳坡与阴坡)立地条件下根系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根系直径d≤1 mm有效根系荆条高于胡枝子,且阳坡明显高于阴坡;d>1 mm根系生物量,在阳坡两种坡度及阴坡12°条件下,胡枝子均高于荆条,而阴坡28°条件下则相反;在阳坡和阴坡两种坡向条件下,距主干0.2 m处和0.4 m处,胡枝子d>1 mm的根密度均大于荆条,而d≤1 mm的根密度明显小于荆条,表明水平方向荆条的有效根系生长强于胡枝子;两种灌木根系的垂直分布主要集中于0-60 cm内土壤中,d>1mm根密度的大小次序为胡枝子(阳坡)>荆条(阳坡)>荆条(阴坡)>胡枝子(阴坡),d≤1 mm根密度的大小次序为荆条(阳坡)>荆条(阴坡)>胡枝子(阳坡)>胡枝子(阴坡).  相似文献   

9.
陈志长  赵学强  沈仁芳 《土壤》2011,43(3):433-438
针对木本植物胡枝子组织中多糖、多酚等次生物质含量高的特点,采用改良的CTAB法,成功地从胡枝子组织中提取了总RNA。所提取的胡枝子总RNA OD260/OD280值介于1.9~2.1之间,产率介于100~250μg/g之间。采用该方法提取的胡枝子总RNA,经过RT-PCR成功地克隆到了胡枝子ALMT基因片段,克隆得到的胡枝子ALMT基因片段序列与已知ALMT基因序列之间具有较高同源性,经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表达分析,证明该基因在根中表达且受铝诱导。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胡枝子总RNA样品质量较高,能够用于基因的半定量和定量表达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木林分枯落物层与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究不同灌木林分枯落物层水源涵养能力,选择了3种灌木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浸泡法与双环刀法分别对3种灌木林分枯落物层与土壤层水源涵养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枯落物层水源涵养3个重要因子蓄积量、最大持水量与有效拦蓄量由大到小排序是一致的,荆条胡枝子三裂绣线菊。(2)在0.25 h枯落物持水量与持水速率大小排序为荆条胡枝子三裂绣线菊,枯落物层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具有较好的函数关系,关系式为Q=alnt+b(R~20.97),枯落物层持水速率与浸水时间进行函数拟合,具有较好的幂函数关系,表达式为V=Kt~n(R~20.99)。(3)土壤有效持水量大小排序为:荆条三裂绣线菊胡枝子;林分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大小排序一致,荆条三裂绣线菊胡枝子;林分土壤入渗时间和入渗速率有较好的函数关系,表达式为y=a·x~b(R~20.94)。枯落物层与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最强的为荆条灌木林分。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新的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L.) Underw]产品,发挥锶元素在医学和保健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筛选耐锶、富锶的黑木耳菌株,初步研究富锶黑木耳中锶的分布规律。以5个不同品种的黑木耳菌株(新科、神农A8、秦单4#、LS-256、耳91)为试验材料,通过浓度梯度锶处理,筛选出耐锶、高锶富集的品种并采用不同的浸提液提取黑木耳菌丝和子实体中的多糖、蛋白质、核酸和无机物质,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各组分中的锶含量。通过研究不同黑木耳对锶的耐受力和锶富集能力,筛选出耐锶且富集锶的黑木耳品种,分析锶在木耳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原始培养基中,黑木耳菌丝洁白、浓密、分布均匀;在含锶培养基中,黑木耳菌株(新科、秦单4#、LS-256和耳91)的菌丝卷曲、外围菌丝稀疏,神农A8在锶处理下的菌丝形态变化不明显。5株黑木耳在最高锶浓度(2 000 mg·L-1)处理下的菌丝生长速率排序为神农A8(0.62 cm·d-1)>LS-256(0.60 cm·d-1)>秦单4#(0.58 ...  相似文献   

12.
高铝低磷胁迫对胡枝子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晓英  沈仁芳 《土壤》2009,41(4):562-565
限制酸性土壤作物生长的最重要、最普遍的因子是Al3+ 的毒害和 P 的缺乏.本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两种不同生态型的二色胡枝子在高Al低P胁迫下的矿质营养元素积累情况.试验表明,江西胡枝子比河北胡枝子更耐低 P 低 pH 的生长环境,但两者间耐Al性无显著差异;100 μm/L Al 处理显著地抑制了两种胡枝子对 Ca 的吸收,降低了根系 Mg 的积累量,对植株的 K、P、Fe、Zn、Cu 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低 P 处理没有显著降低两种胡枝子对 Ca、K、Fe、Zn、Cu 和江西胡枝子对 Mg 的吸收,但是低 P 处理显著降低了河北胡枝子对 Mg 的吸收和转运.二色胡枝子植株吸收的 Al 主要积累在根部,地上部分Al含量仅是根系的1% 左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香根草为主要配方材料,以常规木屑为对照,设计了12个配方,栽培平菇,通过菌丝的长势和生长速度的不同,筛选适宜平菇生长的配方。研究结果表明,最适配方为香根草48%,类芦20%,芒萁10%,麸皮20%,碳酸钙1%和石灰1%;该配方菌丝长势旺盛、生长速度快,利用该配方栽培平菇,其生物转化率达到102.7%。  相似文献   

14.
为找到廉价的优化培养基配方生产高活力的复合纤维素酶,该实验采用配方试验和双温度培养法对康氏木霉F244菌株进行固体发酵,测定滤纸酶、棉花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活力并通过SPSS软件建立回归方程,其全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52,0.941,0.964,0.703,0.899,而后利用无约束规划求解找到复合酶生产配方.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中Tween80对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生产均存在抑制作用,理想固体产酶培养基是稻草粉、麸皮、(NH4)2SO4及水分的混合物;复合纤维素酶生产的适宜配方为稻草粉16%,麸皮24%、(NH4)2SO4 3%、含水率57%,该配方对应的滤纸酶、棉花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及果胶酶的期望酶活分别达到72,129,342,112和108g.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以桉木屑为主要栽培原料的毛木耳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本研究以桉木屑种植的毛木耳为供试材料,采用国家标准规定方法,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情况,并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桉木屑毛木耳粗蛋白、可溶性糖和粗灰分含量高于杂木屑毛木耳;重金属元素铅、镉、汞、砷、铬、锡和镍的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中的限量要求,且不存在农药残留情况;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证明,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2.00 g·kg-1 BW,桉木屑毛木耳为无毒级食品;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小鼠体重、摄食量、脏器指标、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学指标和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综上所述,桉木屑用于栽培毛木耳食用安全性高。本研究为桉树加工副产物应用于食用菌栽培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黄土塬区三种豆科牧草的竞争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沙打旺、紫花苜蓿和达乌里胡枝子3种豆科牧草在黄土旱塬以不同密度单播、混播时的竞争生长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单播时苜蓿生长次年3个密度的生产力分别为15349kg·hm-2、20582kg·hm-2、21531kg·hm-2,沙打旺和胡枝子3个密度的生产力分别为7979kg·hm-2、16440kg·hm-2、21055kg·hm-2和2412kg·hm-2、5270kg·hm-2、7102kg·hm-2.混播草地生产力以苜蓿 胡枝子最高(平均19227kg·hm-2),沙打旺与胡枝子混播的生产力最低(平均11977kg·hm-2).和生产力较高的参混种苜蓿、沙打旺单播相比,苜蓿与沙打旺混播及沙打旺与胡枝子混播的生产力在3种密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苜蓿主根下扎深度2m,0~60cm根系占总根量的66%,沙打旺和胡枝子根系最大下扎深度分别为1.8m和1.5m,0~60cm根系占总根量比例分别是80%、91%.3种牧草中苜蓿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25.75kg·mm-1·hm-2,胡枝子最低为7.71kg·mm-1·hm-2,沙打旺居中.苜蓿群体种内个体间竞争强度高于沙打旺和胡枝子.结果表明在黄土旱塬上苜蓿的竞争生长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沙打旺和胡枝子;不同牧草混播后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生产力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17.
在含白糖、石膏各1%,分别以桑枝粒,桑枝屑和蚕沙为基础,加与不加麦麸,或以蚕沙代替麦麸的不同8种菌种培养基上培养,除加入0.5%尿素的明显表现不良影响外,其余均能正常生长,尤以在蚕沙培养基中生长最快。表明蚕沙可以代替麦麸使用。桑枝屑袋栽毛木耳,一潮耳片的生物学效率为47.8%~60.8%。凤尾菇在含10%麦麸桑枝培养基上的生物学效率是64.2%,在100%桑枝屑是58.8%,在含桑枝屑30%、桑枝粒 70%是58.2%,在含稻草 60%与40%的桑枝屑生料袋栽时生物学效率分别是43.3%与31.7%,表明加入稻草混合反而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培养基对小麦×玉米杂种胚离体培养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小麦远缘杂交单倍体胚植株再生频率,剥取胚龄16~20d的小麦单倍体胚无菌条件下接种到不同配方的培养基.结果表明,直径< 500μm的小胚在1号培养基、直径>500 μm态的较大胚于2号培养基能一步成苗直接发育成具有丛生芽和健壮根的幼苗;若把丛生幼芽分开后分别转移到1/2 MS基础培养基,则可分化增殖为多株麦苗.小胚培养基配方为:1/2MS +0.1mg·L-12,4-D+0.2mg·L-1 BA +300mg· L-1 LH(水解乳蛋白)+50g·L-1蔗糖+7g L-1琼脂,pH =5.8,成苗率71%;大胚培养基配方为:1/2 MS +0.1mg· L-12,4-D+0.2mg·L-1BA +30g· L-1蔗糖+7g·L-1琼脂,pH值5.8,成苗率83%以上,以上培养基维生素部分为正常MS培养基维生素加入量的2倍.适宜于小麦单倍体胚再生和繁殖的生长素效果:2,4-D>IBA>IAA,培养基加入2,4-D后经继代培养途径形成单倍体植株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增加了单胚再生植株数和植株丛生苗数量,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胚成苗率以及染色体加倍效率,从而提高远缘杂交单倍体育种水平,缩短小麦新品种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灌木根系对异质空间的适应策略,以紫穗槐和胡枝子两种灌木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生长空间的研究方法,以放置不同形状的木板在盆内模拟不同喀斯特异质空间条件(孔隙型、圆形裂缝型、条形裂缝型和孔隙+岩石阻挡型),研究了异质空间条件下两种灌木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异质空间条件下紫穗槐和胡枝子根系各项指标均高于均质空间,异质空间条件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不同植物受异质空间的影响程度不同,胡枝子在异质空间下的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均质空间。不同异质空间对根系生长的影响不同,紫穗槐和胡枝子根系均在孔隙型和圆形裂缝型两种空间条件下最为发达。(2)紫穗槐和胡枝子根生物量分布特征受异质空间影响。在异质空间下两种树种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均集中分布在土层深度5—10 cm和15—20 cm范围内,水平分布均集中分布在距植株中心0—3 cm内。紫穗槐根系生物量的水平分布受异质空间具体形状影响较大,孔隙型空间和圆形裂缝型空间对其水平分布影响较为显著。(3)两种灌木对异质空间的适应策略不同,紫穗槐根系对异质空间的适应策略为寻找更多空间,而胡枝子根系对异质空间的适应策略为占据有限空间。综上,紫穗槐和胡枝子根系生...  相似文献   

20.
辐照木屑培养料与鲜菇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美玉  吴金水 《核农学报》1989,3(2):119-124
应用60Coγ射线辐照香菇(Lentinus edodes)木屑培养料(常规配方),进行辐射降解的研究表明:在1.0—1.8Mrad剂量范围内,能促使培养料中某些纤维素降解成可溶性糖,从而促使香菇菌丝生长,提高鲜香菇产量。经回归分析和相关性测定得出,可溶性糖百分含量和菌丝日平均增长值间直线回归方程为Y=3.12十1.30X,相关系数r=0.9546;可溶性糖和鲜菇产量间直线回归方程为Y=31.95十86.69X,相关系数r=0.9935;菌丝生长和鲜菇产量间直线回归方程为Y=-145.34十60.92X,相关系数r=0.95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