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使用常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鳜胸腺进行研究。观察到鳜胸腺位于鳃盖与背的联合处,呈三角形,对称分布;胸腺实质随年龄增长分叶逐渐明显,大体可分三个区,外区、中区和内区,中区和内区分别相当于哺乳动物的皮质区和髓质区。外区主要由扁平上皮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中区可观察到大量网状纤维和淋巴细胞,内区主要由排列较疏松的淋巴细胞组成。此外,光镜下还观察到哈氏小体和髓质上皮囊的存在。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胸腺中抗体分泌细胞主要分布在外区和中区,胸腺分叶部位尤为明显。阳性细胞胞膜着色明显,呈清晰棕黄色。  相似文献   

2.
齐口裂腹鱼胸腺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大体解剖及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齐口裂腹鱼胸腺进行观察 ,发现齐口裂腹鱼的胸腺位于鳃腔背侧上角深处 ,第四鳃弓背侧 ,紧贴鳃腔膜下 ,左右各 1个 ,对称分布。胸腺实质分叶不明显 ,可分为 3个区 ,即外区、中区和内区 ,中区和内区分界不明显。中区染色深 ,细胞排列紧密 ,内区细胞排列疏松 ,两区主要由淋巴细胞和网状上皮细胞构成 ,有类似于高等脊椎动物胸腺的皮质和髓质区域。在齐口裂腹鱼胸腺中还发现有少量的浆细胞和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胸腺的组织结构。花鲈胸腺位于鳃腔背侧上角深处,第4鳃弓背侧,紧贴在鳃腔上皮层之下,为鳃盖粘膜所覆盖,呈一对卵圆形的薄片组织。光镜下,胸腺实质的结构可明显分为外区、中区和内区。外区为鳃腔膜之下,由粘液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构成;中区细胞多且排列紧密,染色深;内区细胞少,排列疏松,染色浅,中区和内区主要由淋巴细胞和胸腺上皮细胞构成,类似于哺乳动物胸腺的皮质和髓质。电镜下观察了花鲈胸腺中的淋巴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凋亡的淋巴细胞、血-胸腺屏障。并对花鲈胸腺各分区的结构、各种细胞的形态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胸腺显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描述了黄颡鱼胸腺的显微结构。黄颡鱼胸腺位于鳃腔背上角,紧贴在鳃腔上皮层之下,上耳咽匙肌之上。其组织结构可明显分为外区、中区和内区。外区主要由网状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黏液细胞组成;中区以大量深染致密的淋巴细胞为特征。在中区和内区均可见由2个或2个以上的内皮细胞围绕一个空腔或肥大细胞所构成的哈塞尔囊结构,Ⅱ龄鱼开始出现明显的脂肪退化。  相似文献   

5.
对成年的湖南滨湖水牛肾上腺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肾上腺外面被覆一层较厚的被膜,内分皮质部和髓质部.四周为皮质部,呈深黄色,约占肾上腺70%,中央为髓质部,呈灰白色,约占肾上腺30%.H-E染色法将皮质部分为3个小区,即球状区,束状区和网状区.球状区薄,细胞染色较深;束状区厚,胞质呈蜂窝状,细胞染色浅;网状区细胞与髓质交界参差不齐,胞核呈退化变性现象,染色较深.髓质部比皮质部染色浅,常分为外区和内区.外区细胞大,呈高柱状,主要由肾上腺素细胞组成;内区细胞较小,呈立方或多边形,由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和肾上腺素细胞组成,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散于肾上腺素细胞之间.髓质部还有少数分散的大型交感神经节细胞,且内区比外区多.  相似文献   

6.
恒河猴胸腺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表明,恒河猴胸腺外包被膜,被膜结缔组织伸入其内部形成许多小隔,将胸腺实质分成许多小叶,小叶又由皮质和髓质组成,大部分的髓质彼此相连,被膜和小叶间隔内含有较多的肥大细胞。皮质主要由幼稚T细胞和皮皮细胞构成,另有少量的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皮人还可见典型的血-胸腺屏障。髓质主要由成熟T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另有较多的肥大细胞和少量的巨噬细胞、交错突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肌样细胞以及一些胸腺小体和胸腺小囊。  相似文献   

7.
雏番鸭胸腺实质由许多小叶构成,每个小叶可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主要由大量密集排列的淋巴细胞组成,髓质淋巴细胞数量较少,排列也较疏松,上皮性网状细胞清晰可见,髓质部常见弥散型胸腺小体,偶见象哺乳动物那样典型的胸腺小体,电镜观察表明:(1)胸腺淋巴细胞根据其大小和超微结构分为大、中、小3型;(2)上皮性网状细胞形态多样,有突起,核较大,呈圆彤或椭圆形,核仁大而圆,胞质内含各种细胞器,核周和细长突起中存在张力丝柬,相邻细胞藉桥粒连接在一起;(3)巨噬细胞多位于内皮质、皮髓交界区和髓质,细胞大而外形多样,常有粗钝的伪足伸出,胞质丰富,细胞器发达,含有各级溶酶体,溶酶体内常见有吞噬衰老的红细胞和细胞器,细胞核外形不规则,异染色质很少,有明显核仁。  相似文献   

8.
雏番鸭胸泉实质由许多小叶构成,每个小叶可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主要由大量密集排列的淋巴细胞组成,髓质淋巴细胞数量较少,排列也较疏松,上皮性网状细胞清晰可见,髓质部常见弥散型胸腺小体,偶见象哺乳动物那样典型的胸腺小体,电镜观察表明:(1)胸腺淋巴细胞根据其大小和超微结构分为大,中,小3型;(2)上皮性网状细胞形态多样,有突起,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二大而圆,胞质皮质,皮髓交界区和髓质,细胞大而外形  相似文献   

9.
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的动态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Leica 显微图像处理系统,对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的动态表达进行研究。【结果】Fas在不同发育阶段固始鸡免疫器官内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均不相同,呈波浪样动态变化;Fas表达于固始鸡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细胞膜和细胞质,不表达于细胞核;Fas表达阳性细胞在固始鸡不同免疫器官内分布位置不同,呈散在或簇团状分布:法氏囊内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靠近上皮细胞的固有膜层内、淋巴小结与淋巴小结之间区域、淋巴小结边缘,淋巴小结内少量淋巴细胞也有Fas表达;胸腺内主要分布于胸腺小叶髓质,极少出现在皮质内;脾脏内主要分布于红髓和边缘区、淋巴小结周围和动脉周围淋巴鞘周围的区域,动脉周围淋巴鞘极少有Fas表达,淋巴小结无Fas表达。FasL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的表达与Fas相似,但表达量与Fas相比较少。【结论】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参与了固始鸡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凋亡调控,并对免疫器官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9只成年中华竹鼠肾上腺的形态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肾上腺位于肾脏外缘前部,呈半月形,表面包有被膜,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部。皮质部分3个带:多形带、束状带、网状带。髓质部分为外区和内区,外区为肾小腺素细胞,内区为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并有少数交感神经节细胞分散在其中。嗜银颗粒细胞在网状带内分布较多,在髓质部分布不多。  相似文献   

11.
奶山羊淋巴器官肥大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改良的甲苯胺兰染色方法观察奶山羊胸腺、脾和淋巴结内肥大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在胸腺只分布于髓质,皮质未见分布;2、脾脏内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白髓的脾小体周围;3、在淋巴结内肥大细胞密集于淋巴小结周围区,在中央区则少见,但在髓质内可见有弥散性分布。  相似文献   

12.
10000m~3拱顶油罐顶板应力与腐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 000 m~3拱顶油罐主要用于长输管道的中间泵站,其顶板为板架结构。当油罐吸油和排油时,罐内气体压力发生变化,致使顶板产生交变应力。这类油罐经十多年的使用后,发现顶板腐蚀破坏十分严重,有的已出现孔洞,其腐蚀位置主要分布在内外柱之间的环形带处。针对此问题,运用有限元法分析计算了该类油罐顶板在排油和吸油两种工况下的应力与变形规律,得出如下结论:在距中心柱10m左右(内外立柱之间)环形带处应力值最大,且两种工况时的交变应力幅值也最大,因而引起的应力腐蚀最为严重。这与顶板腐蚀破坏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该类油罐顶板腐蚀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应力腐蚀,这一结论对该类油罐制定防腐措施、改进设计方案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海岸类型,具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广东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区,在英罗湾的湾内和湾口的两片红树林集中分布区,沿水动力梯度,垂直于海岸布设两条样线进行柱状取样,并采用矩值法计算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等粒度参数,分析了沉积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粒度特征,旨在了解研究区红树林湿地生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沉积物以粉粒和砂粒组分为主,随着红树林发育成熟度和沉积过程,红树林内带和表层样点均呈细化趋势。2)粒度分布曲线可以看出,红树林外带更多受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样点沉积过程相似,内带的沉积因水动力条件和生物过程的影响而复杂,但白骨壤纯林的沉积环境相对稳定。3)粒度参数受水动力条件和生物地貌过程影响,空间异质性显著。水平方向上,湾内样线自内带向外表现为平均粒径变小(质地粗化)趋势,湾外样线平均粒径变化趋势性不明显,但有红海榄群落分布的中间带样点的粒度更细;沉积物分选性属于较差到差,频率曲线呈负偏到很正偏,峰度呈平坦到尖锐的分布。垂直方向上,自表层向下平均粒径减小、分选性变差、偏态值增加、峰态增加,反映出林下环境的沉积过程。4)相关性分析表明,粒度参数与不同粒级体积含量相关,平均粒径和峰度参数与黏粒、粉粒含量正相关而与砂粒含量负相关,分选系数和偏度与细颗粒物含量显著负相关。粒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为平均粒径与峰度正相关,而与分选系数和偏度负相关,分选系数与峰度负相关,偏度与峰度负相关。研究区沉积物的形成过程有多种作用共同参与,红树林的存在改变了海岸的水动力条件而影响沉积过程,研究结果对于了解百年尺度上红树林湿地的生物地貌形成过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在制备工艺所限定的最小线宽不变的条件下扩展菲涅尔波带板尺寸的方法。该方法在普通波带板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在波带宽度小于最小加工尺度的区域采用合并奇数带的方法扩展波带宽度,从而获得较大尺度的扩展菲涅尔波带板(EFZP)。给出了有关设计公式和设计实例,并对这种新型波带板的聚焦性能进行了定量的计算机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扩展型菲涅尔波带板具有更高的分辨本领和能量利用率。对聚焦光斑的次极大也有较好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点带石斑鱼脑组织和视网膜中的一氧化氮(NO)含量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分布与活性,为深入揭示NO在点带石斑鱼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及Griess试剂法,对点带石斑鱼脑组织和视网膜中nNOS的分布与活性及NO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经NADPH-d组织化学染色后,一氧化氮合成酶(NOS)阳性物质呈蓝色。在点带石斑鱼大脑中,NOS阳性物质位于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在小脑中,NOS分布在颗粒层的颗粒细胞、分子层的神经纤维和浦肯野细胞层的浦肯野细胞;在视网膜中,NOS分布于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层、外核层、外网层、内核层、内网层、节细胞层和视神经纤维层。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nNOS阳性物质呈深棕色。在大脑中,nNOS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在小脑中,nNOS分布在颗粒层、分子层和浦肯野细胞层;在视网膜中,nNOS分布在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层、外核层、外网层、内核层、内网层、节细胞层和视神经纤维层。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点带石斑鱼脑组织和视网膜中的nNOS在显色后的硝酸纤维素膜上均出现3条免疫印迹条带,对应分子量分别为80、120和130kD。NO含量在点带石斑鱼脑组织和视网膜中分别为17.601±1.743和13.624±1.249μmol/L,nNOS活性在脑组织和视网膜中分别为38.070±3.047和23.748±2.860U/mg。【结论】在点带石斑鱼脑组织和视网膜中均存在nNOS,推测nNOS在点带石斑鱼脑神经及视神经系统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组织中的NO含量和nNOS活性均显著高于视网膜,是由于脑组织作为重要的中枢神经,对机体生理功能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