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为了掌握德系西门塔尔导入张掖肉牛的育肥性能.[方法]选择德系西门塔尔×张掖肉牛(西弗F1)、西门塔尔×张掖肉牛(XM)的杂交一代公犊各15头,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400 d,至18月龄屠宰.[结果]在6月龄两品种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6~12月龄、13~18月龄阶段,两品种体重、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XM)杂种公犊在育肥前期长势优于试验组((西弗F1),而在13月龄到18月龄之间,两品种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说明试验组(西弗F1)杂种公犊在周岁期体尺指标明显增加,育肥效果优于对照组(XM).  相似文献   

2.
2008年张掖市作为甘肃省唯一项目实施地开展由全国畜牧总站与德国宝牛育种中心共同执行的德系西门塔尔牛示范推广项目,旨在对张掖肉牛新类群提供多元遗传基础。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在示范点上与本地西杂牛开展杂交试验,对F1代杂种牛进行适应性、生长发育及级进杂交F2代泌乳性能测定等。由于示范点杂交牛犊各阶段生长速度快,乳肉兼用特征明显,市场价格高,深受养殖户喜爱,项目取得阶段成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讨德系西门塔尔牛(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与本地改良西门塔尔牛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优势,提高康乐县核心群母牛的生产性能,降低母牛饲养成本,增加养殖综合效益。[方法]德系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冻精和政府采购的普通西门塔尔冻精与康乐西杂母牛杂交繁育,比较F1犊牛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德系西门塔尔牛(弗莱维赫)受胎率、生长性能,都优于普通西门塔尔牛,显示出较好的杂交优势。[结论]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其后代适应性、抗病性强、耐粗饲,生长发育表现较好,在康乐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肉乳兼用型和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与河北省本地西杂牛杂交的改良效果,为河北省培育优质肉牛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MD)冻精与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DM)冻精与河北省本地西杂母牛进行杂交,测定其后代的生长发育指标,对两种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D杂交后代的初生、3月龄、6月龄及12月龄体重均大于DM杂交后代,但结果差异不显著;日增重随着月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其中除4~6月龄时DM杂交后代母牛日增重大于MD杂交后代母牛外,其余时期MD杂交后代的日增重均大于DM杂交后代;MD杂交后代胸围和腹围大于DM杂交后代,体高、十字部高及体斜长小于DM杂交后代。[结论]本研究中肉乳兼用型杂交后代较乳肉兼用型杂交后代具有更好的生长发育性能,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德国弗莱维赫(Fleckvieh)牛与本地母牛杂交F_1代育成母牛生长发育性状和生长发育规律,为培育北大荒乳肉兼用牛品种,开展选育提高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各批次测定体重校正到统一月龄,测定了其初生、4月龄(断奶)、12月龄及18月龄4个阶段的体重、体尺,并对各阶段表型值比较分析。[结果]德国弗莱维赫(Fleckvieh)牛与本地母牛杂交F_1代母牛平均日增重、胸围和体斜长性状,在初生至4月龄断奶阶段生长发育最快;从4月龄断奶至18月龄,与纯种德国弗莱维赫种公牛与澳系(澳大利亚)西门塔尔母牛杂交后代相比,在体重和体尺上有一定差异。[结论]需要不断地改良,以提高后代的生长发育性状,进一步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前国内国际肉牛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和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牛肉进口的巨大冲击,以及国内和西北地区及张掖市肉牛产业面临巨大困难。一部分肉牛养殖场、户倒闭或即将面临倒闭的严峻形势,为了振兴张掖肉牛产业,以绿洲农作区养殖的大量荷斯坦奶牛的实际,利用三产以后奶牛授配德系西门塔尔等乳肉兼用型品种,发展乳肉兼用型牛,以补充肉牛产业的后劲乏力以及市场空间。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扩大牛产业基础,创新工作思路,开辟新的产业途径,发挥奶肉牛优势互补的集合性。同时集成配套繁殖与营养、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建立与环境控制、兽医卫生与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技术,形成现代畜牧业的产业集群,为张掖市农业与农村经济绿色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并做出典型示范。本文着力从基于牛的饲料转化率分析发展乳肉兼用牛的目的意义;从乳肉兼用型牛选育和基础母牛资源的角度论述绿洲农作区发展乳肉兼用型牛的可行性;提出绿洲农作区选育乳肉兼用型牛的杂交选育模式:建立德系西门塔尔地方类群配套系以及乳肉兼用型牛交替杂交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牛杂交产生的1代乳肉兼用犊牛的生长规律,测定了50头F_1代犊牛从初生到6月龄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结果表明,西×荷F_1犊牛生长速度要快于本地荷斯坦犊牛,能够更早地达到配种体重;在6月龄时体重、体高、胸围、体斜长和管围分别为210.4kg、103cm、134.5cm、198.58cm、15.67cm。可以得出,西×荷杂交产生的乳肉兼用牛在河北地区的生态气候条件下,其生长发育良好,适合在河北省养殖。  相似文献   

8.
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犊牛生长发育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犊牛的生长发育规律,本研究对2011—2016年新疆呼图壁种牛场0~6月龄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犊牛的体重、体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犊牛体重增重规律与其他品种相似,体尺累积生长平缓,同时西门塔尔牛具有早期发育快的特点;绝对生长曲线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相对生长曲线呈下降趋势;公犊牛6月龄体重与体高、体斜长、腿围、管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重与体高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62;母犊牛6月龄体重与体高、体斜长、胸围、腿围、管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体重与胸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81;表明性别是影响体重与体尺相关性的重要因素。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牛分为乳肉兼用和肉乳兼用型,其犊牛的生长发育对后期牛的生产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注重犊牛时期的饲喂。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饲养条件下德系西门塔尔牛与河北省本地西门塔尔杂种牛的杂交改良效果。通过引进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冻精,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在全省范围开展杂交改良试验,测定放牧与舍饲两种不同饲养方式下F1代母牛各生长阶段的体重、体尺。结果表明,两种饲喂方式的犊牛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生长性能,杂种优势非常明显,后代生长速度加快,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试验证明德系西门塔尔是适宜作为父系杂交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3):1-4
本试验旨在研究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的杂交后代犊牛的生长性能和耐热性。选择15头刚出生的西荷杂交牛作为试验组,15头同期出生荷斯坦牛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了0、3、6月龄的体重体尺指标,并在热应激状态下测定了血液生化指标和HSP70的含量。结果表明:3月龄时,试验组的体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体重和胸围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6月龄时,试验组的胸围、体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热应激期间,试验组的SOD和HSP70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出18.3%和26.7%,差异显著(P0.05);MDA、GSH-SP、T3、T4、COR等指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的杂交牛在犊牛期生长发育效果优于同龄荷斯坦犊牛,而且在热应激状态下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菌渣配合饲料对育肥牛的增重效果.[方法]选用体型良好,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牛2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经方差分析,两组牛试验初期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饲喂菌渣配合饲料,对照组饲喂本场精料,试验期为90 d.[结果]结果表明:试验组牛与对照组牛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牛和对照组牛日盈利差异极显著(P<0.05).[结论]利用菌渣配合饲料饲喂肉牛可降低肉牛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直线育肥、架子牛育肥模式对科尔沁肉牛育肥经济效益的影响,特开展本试验研究,以期为农牧民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8月龄250~350 kg体重体型均等的科尔沁肉牛30头散栏饲养10个月出栏,10~12月龄350~400 kg的架子牛30头栓系饲养8个月出栏。出栏后分别测定两组试验牛的出栏体重,根据试验数据,同时考虑投入固定成本、人工成本、饲料成本等各种因素,进一步计算分析两组牛的经济效益。[结果]组1毛利率高于栓系饲养模式,组1比组2盈亏平衡点更低。[结论]直线育肥和架子牛育肥模式各有利弊。直线育肥模式利润高但养殖周期较长,架子牛育肥模式利润低但养殖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苜蓿草饲喂肉牛育肥效果。[方法]选择临床健康的1.5~2岁的西门塔尔杂种公牛60头、按年龄、体重、相同或相近的原则,配对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头。试验组饲喂养殖场周边地区的苜蓿草,经80d饲喂。[结果]表明:实验组日均增重1 320g/头,对照组日均增重1 170g/头,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12.82%(P0.05);每增加1kg净肉成本试验组14.39元、对照组为15.78元。试验组比对照组成本费减少9.67%。[结论]表明:苜蓿草饲喂肉牛增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杏鲍菇菌糠对西门塔尔杂种肉牛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选择生长期西门塔尔杂种肉牛60头,分为2组,分别饲喂全混合日粮和替代青贮玉米全混合杏鲍菇菌糠日粮,试验期50 d,测定采食量、日增重、体高、体长等生长指标,并分析经济效益。[结果]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采食正常,两组间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生长性能指标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饲料成本较对照组减少2.29元/(头·d),差异显著(P0.05)。[结论]杏鲍菇菌糠替代部分粗饲料饲喂生长期西门塔尔杂种肉牛对其生长性能无影响,且显著降低饲料成本,具有现实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犏牛可以生活在海拔2 800~4 200 m,对高寒缺氧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是“世界屋脊”的著名牛种,为了提高西藏犏牛资源的综合利用,其后代变废为宝。[方法]在试验区选择200头经产母犏牛通过引进安格斯牛的细管冻精,依靠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种间三元杂交技术生产优质商品肉牛试验,测定初生、3月龄的体重、体尺指标,观察高寒气候的适应性。[结果]结果显示:参配母犏牛200头,实配160头,其中104头母犏牛怀孕受胎,98头顺利产犊。实配率80%,人工授精受胎率65%,成活率94.23%。犏牛平均妊娠期(266.81±11.93) d。安格斯与西藏犏牛杂交后代的出生体尺、体重与传统杂交犊牛(多勒)相比,平均体重增加8.95 kg,提高73.23;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平均分别比传统杂交犊牛(多勒)增加7.491 cm,1.394 cm,8.998 cm,0.063 cm,提高了13.94%,2.56%,15.70%,0.068%。安格斯与西藏犏牛杂交后代的3月龄与传统杂交犊牛(多勒)相比,平均体重增加43.3 kg,提高168.89;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平均分别比传统杂交犊牛(多勒)增加15.67 cm,16.95 cm,26.31 cm,1.64 cm,提高23.27%,24.76%,34.31%,15.83%。[结论]弥补了犏牛传统杂交后代普遍存在的体躯发育差、生长发育慢等缺陷,且很好地适应西藏高寒生态环境和管理条件,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安格斯牛可作为高原环境下繁殖犏牛生产肉牛的理想父本品种使用,并拥有开发高端产品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源饲料对秦川肉牛日增重、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头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12月龄左右的秦川肉牛(母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将试验牛分为5组,各组分别饲喂5种不同精饲料。试验结束后,对照组(31%豆粕组)、试验Ⅰ组(36%菜籽粕组)和试验Ⅳ组(42%紫苏饼组)各选3头参试牛进行屠宰。[结果]试验Ⅳ组的全期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和屠宰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Ⅳ组背最长肌中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组,但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大理石花纹均是3级,试验Ⅳ组大理石花纹是4级。[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精饲料中添加42%的紫苏饼能够提高肉牛日增重和屠宰率,能够提高牛肉中氨基酸的含量和粗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补饲代乳料提高夏南牛犊牛生长发育速度,培育优质健康犊牛,实现犊牛早期断奶。[方法]犊牛随机挑选并随机分成2个组,试验组使用B配方的饲料,对照组使用A配方的饲料,两组牛分圈饲喂,犊牛与母牛隔离饲养。代乳颗粒料自由采食,采取少给、勤给、逐渐增多的饲喂方法。试验期内测量犊牛体尺、体重,观察不同代乳料的适口性,记录疾病发生种类、次数和频率。[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提高17.78%,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体高、体斜长、胸围3项体尺分别增加了0.67 cm,1.04 cm和2.05 cm,差异不显著(P>0.05)。腹泻发病率试验组23.08%,对照组22.22%,两组均没有发生其他疫病和死亡。[结论](1)A、B两种代乳颗粒料均可以取代代乳粉,作为夏南牛犊牛的补饲料。(2)较高营养水平的代乳颗粒料,可以提高夏南牛犊牛日增重。试验用代乳颗粒料优于犊牛精料补充料。(3)B配方的代乳颗粒料适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生长阶段肉牛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日增重,为肉牛养殖日粮配合提供参考。[方法] 按月龄和体重随机选择两组西门塔尔杂交牛,12~15月龄、体重250~300 kg为小体重组,15~18月龄、体重350~500 kg为大体重组,每组10头。日粮根据肉牛体重变化调整,正式试验期分为试验前期和试验后期。以不溶盐酸灰分(AIA)作为内源指示剂,利用点收粪法测定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 小体重组肉牛在整个试验期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与大体重组肉牛差异显著(P<0.05);试验前期,小体重组肉牛日粮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淀粉和能量的表观可消化量与大体重组肉牛差异显著(P<0.05),而OM、CP、NDF、ADF、淀粉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与大体重组肉牛无显著(P>0.05)差异。[结论] 在试验日粮组成条件下,选取的2个饲养阶段肉牛日粮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明显差异,可消化营养物质进食量的增加可提高日增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索早期补饲对规模养殖条件下平凉红牛犊牛体重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分娩日期接近的妊娠母牛18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早期补饲试验组犊牛,分析各月龄体重数据。[结果]结果表明在规模化养殖条件下,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对平凉红牛犊牛采取早期补饲,犊牛在3月龄到6月龄时体重差异显著(P<0.05)。[结论]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犊牛早期的隔栏补饲工作,有利于提高肥牛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