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增加高原生态环境下牦牛的繁殖性能。本研究采取了在母牦牛围产期补饲的方法,在牦牛围产期,母牦牛自然放牧回圈后,每晚每头母牦牛补饲250g母牦牛浓缩精料补充料,连续补饲5个月。结果表明,试验组犊牦牛的初生重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而且试验组母牦牛产后体况评分比对照组高(P0.01),产后母牦牛当年的发情率和当年受胎率、产犊率、犊牛繁活率都比对照组高(P0.01)。对地处高海拔地区的自然放牧母牦牛围产期补饲母牦牛浓缩精料补充料后,能有效提高牦牛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究冷季补饲精料对怀孕牦牛繁殖性能、生长期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一选用6岁左右、健康无病的经产怀孕麦洼牦牛10头,随机分为2组(5头/组),即对照组(全放牧)和精料组(放牧+精料补饲料400g/d)。试验二选用2岁左右、健康无病的生长期麦洼牦牛21头,随机分为3组(7头/组),即对照组(全放牧)、玉米组(放牧+补饲玉米500 g/d)和玉米菜粕组(放牧+补饲玉米菜粕500 g/d,各50%)。结果表明:试验一,精料组犊牦牛初生重比对照组极显著提高47.48%(P<0.01);试验二,对照组生长牦牛体重下降9.25 kg,补饲玉米组和玉米菜粕组生长期牦牛分别增重12.38 kg和2.33 kg,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玉米组生长牦牛增重极显著高于玉米菜粕组(P<0.01)。结果提示,冷季给予怀孕牦牛补饲精料可提高犊牦牛初生重;冷季生长牦牛补充精料有助于提高生长性能,同时补饲能量饲料(玉米)的效果高于蛋白饲料(菜粕)。  相似文献   

3.
在高原地区寒冷和漫长枯草期牦牛的生长性能较为低下,为了探讨围产期补饲对妊娠牦牛生产性能和犊牦牛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将16头一般资料相同的妊娠母牦牛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头,研究组在围产期进行燕麦青甘草+营养舔砖+补充精料的补饲方式,对照组自然放牧,进行单因素设计试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母牦牛产前和产后补饲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母牦牛产后体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牧草不足的情况下两组母牦牛在返青期的产奶量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青草期日平均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犊牛的初生重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探讨了高海拔地区进行冷季补饲对母牦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对妊娠后期母牦牛每日用母牛专用浓缩饲料0.30kg/头补饲150d。结果表明:补饲期内补饲组母牦牛掉膘减重12.3kg,显著低于对照组减重30.2kg(P0.05);试验组母牦牛平均减重82g/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1.3g/d(P0.05);暖季体重恢复期,补饲组母牦牛平均增重30.4kg,显著高于对照组25.2kg(P0.05);试验组母牦牛平均日增重253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8.3g(P0.05);补饲组公、母牦牛犊初生重分别为15.1kg,14.3kg。对照组公、母牦牛犊初生重分别为11.9kg,10.3kg。补饲组公、母牦牛犊初生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6.9%和38.8%,差异均极显著(P0.01);补饲组母牦牛发情率和连产率分别为44.7%和34.0%,比对照组提高了32.9%和22.2%,差异极显著(P0.01)。冷季对妊娠母牦牛进行补饲,可防止母牦牛掉膘减重,增加犊牦牛初生重,促进暖季带犊母牦牛体重增加、体能恢复,提高母牦牛发情率和连产率。  相似文献   

5.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独特牛种,由于高原地区寒冷且枯草期漫长使其生产性能极为低下.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12头怀孕母牦牛围产期进行了"燕麦青干草+营养舔砖+精料补充料"的补饲试验.结果在整个试验期内试验组与对照组(自然放牧)母牦牛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体况差异显著(P<0.05),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返青期),所产犊牛初生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冷季补饲精料对牦牛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A试验选用8头分娩期相近、7岁左右的牦牛,平均随机分为精饲组和对照组。精饲组采用放牧与精料补饲400 g/d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全放牧。B试验选用18头健康无病、2岁左右的牦牛,随机分成玉米组、玉米菜粕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全放牧,玉米组采用放牧和补饲玉米500 g/d,玉米菜粕组采用放牧和补饲500 g/d玉米与菜粕(各50%)。结果:A试验精饲组初生牛犊的初生重比对照组的初生重比率增加47.48%(P0.01),具有明显优势;B试验对照组牦牛减重9.25 kg;玉米组和玉米菜粕组各自增重12.38 kg、2.33 kg。相较于对照组,玉米组与玉米菜粕组有明显的增重优势(P0.01),而且玉米组的增重还明显高于玉米菜粕组(P0.01)。结论:相较于常规全放牧的方式喂养牦牛,冷季对牦牛进行补饲精料,提高了牦牛的生长、繁殖性能,还可以使怀孕牦牛生产的犊牦牛初生重增加。而在精料中能量饲料(玉米)比高蛋白饲料(菜粕)喂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夏季补饲对放牧条件下泌乳牦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设计,选用24头体重[(218.0±19.5) kg]相近的健康带犊泌乳牦牛,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头),即自然放牧组(NG组)、氨基酸补饲组[SA组,补饲15 g/(d·头)过瘤胃赖氨酸+5 g/(d·头)过瘤胃蛋氨酸]、精料补饲组[SC组,补饲1.2 kg/(d·头)精料]和氨基酸+精料补饲组[SAC组,补饲15 g/(d·头)过瘤胃赖氨酸+5 g/(d·头)过瘤胃蛋氨酸+1.2 kg/(d·头)精料]。预试期9 d,正试期23 d。结果表明:1)补饲氨基酸、精料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泌乳牦牛的总产奶量和平均日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10)。与NG组相比,补饲精料显著提高了泌乳牦牛的平均日增重(P0.05),而补饲氨基酸对泌乳牦牛的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10)。与NG组相比,补饲氨基酸具有提高犊牛的平均日增重的趋势(P=0.098),补饲精料及氨基酸和精料交互作用显著提高了犊牛的平均日增重(P 0.05)。2)与NG组相比,补饲氨基酸具有增加泌乳牦牛血液平均红细胞蛋白量(P=0.089)和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P=0.084)的趋势。补饲氨基酸、精料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泌乳牦牛其余血液生理指标无显著影响(P0.10)。3)补饲氨基酸、精料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泌乳牦牛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10)。由此可见,夏季补饲精料+氨基酸能够同时促进放牧条件下泌乳母牦牛和犊牛的平均日增重。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枯草期对母牦牛进行产前和产后7个月补饲对其来年繁殖性能和后代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了枯草期妊娠母牦牛“产犊前5个月”+“产犊后2个月”暖棚补饲试验,方法是从2020年10月1日开始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妊娠母牦牛白天放牧,夜间暖棚过夜,但试验组早上出牧前和黄昏归牧后精料补饲,对照组不补饲,试验于2021年4月30日结束,试验期共7个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妊娠母牦牛所产犊牛的繁殖成活率、公母犊牛平均初生重、母牦牛翌年发情时间、受胎率比对照组母牦牛分别高30%、2.94 kg和2.71 kg、40 d、45%,公母犊牛平均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1)。另对两组母牦牛所产后代犊牛进行短期集中育肥效果观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试验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公、母牛的体重分别增长46.91 kg和41.74 kg、34.47 kg和30.35 kg,验期期内两组公母牛的日增重分别为52.12 g和46.38 g、38.30 g和33.72 g,试验组公母牛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3.82 g和12.22 g。通过本组试验得出如下结论:如果保证了母牦牛在妊娠期和哺乳前期的营养需要,不仅可以提高其来年繁殖性能,其后代犊牛的生长发育水平远高于不补饲母牦牛后代犊牛,进行育肥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牧区放牧牛羊冬春季补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区冬春季饲草料短缺,常导致放牧牛羊,尤其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母畜营养不良,造成母畜减重,泌乳力下降,仔畜生长发育缓慢等。试验利用浓缩料等营养补充饲料在冬春季进行合理补饲,研究结果表明,妊娠后期及哺乳期采用浓缩料等营养补充饲料合理调配精料补充料,较不经调配的精料混合料提高藏羔羊日增重25.16%以上,提高牦犊牛日增重23.29%,提高育成期小尾寒羊日增重10.97%,随补饲天数的增加,日增重增大。羔羊初生重与妊娠期补饲时间呈正相关,补饲60 d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初生重分别较补饲40 d的提高34.44%和31.37%。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冷季补饲精料对放牧牦牛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麦洼牦牛132头,按年龄和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补饲组,每组66头牦牛,补饲组归牧后补饲精料(1 kg/d·头),对照组只放牧。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补饲组牦牛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 0.05),掉膘降低41.42%,补饲组成年牦牛、犊牦牛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成年牦牛掉膘降低55.14%,犊牦牛掉膘降低57.31%;(2)补饲组牦牛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分别提高7.56%、9.86%、8.45%,补饲组成年牦牛、犊牦牛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犊牦牛提高10.52%,成年牦牛提高10.69%;(3)补饲组与对照组放牧牦牛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总蛋白、尿素、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肌酸激酶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补饲组成年牦牛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提高24.41%。由此可见,冷季补饲精料有助于提高放牧牦牛生长性能和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有利于牦牛冷季保镖,且对犊牦牛的效果优于青年牦牛。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改善母牦牛妊娠期营养条件,提高甘南牦牛的繁殖率.[方法]试验组母牛白天放牧,分早晚两次每天补饲颗粒饲料1 kg/头,产犊后每天挤一次奶.[结果]70%以上牦牛实现了一年一产,犊牛成活率也明显提高.[结论]通过改善母牦牛妊娠期的营养条件,减少挤奶次数,可提高甘南牦牛的繁殖率和犊牛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发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育肥及犊牦牛培育技术。选取带犊母牦牛和公犊牛各66头,分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犊牛培育期间(2017年12月4日—2018年3月5日),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试验组犊牦牛断乳前(3月5日断乳)随母牦牛哺乳,并进行补饲;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按常规放牧方式饲养,对照组犊牦牛进行断乳并补饲。育肥期间(2018年3月5日至出栏)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于6月错峰出栏;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于集中出栏时间出售(9月或10月)。在犊牦牛培育期间,观察试验组母牦牛的体重变化情况;每月4日测定2组犊牦牛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收益。结果表明,在犊牦牛培育阶段,由于试验组犊牦牛随母牦牛哺乳,试验组母牦牛体重平均下降1.17 kg/头;2018年1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体斜长和胸围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2018年2月4日和3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的效益为1 063.05元。研究结果为提高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养殖效益以及提升犊牛培育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延长牦牛鲜肉供给时间,增加农牧民的养殖效益,进行牦牛错峰育肥出栏试验。[方法]选取秋季没有达到出栏体重的牦牛73头分为两个试验组,分别补饲1.5kg粉料和1kg颗粒饲料,进行60d放牧+补饲育肥试验。[结果]试验一组平均增重16.04kg,比对照一组增重32.04kg(P0.01);试验二组平均增重6.84kg,比对照两组增重16.59kg(P0.01)。在牦牛肉市场价不变的情况下,试验一组相对增收417.1元/头,试验二组相对增收179.38元/头。[结论]通过肥育试验得出,在牛肉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甘南牦牛应在掉膘前(10月下旬)出栏,若推迟出栏,需进行适当补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对比带犊牦牛同期发情与自然发情繁殖效果的差异,作者根据实施的科研项目进行了两组试验,以便为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于繁殖季节在试验组母牦牛阴道内放置“孕激素阴道栓”并肌肉注射“氯前列稀醇”(CIDR+PG)诱发牦牛集中发情。[结果]结果表明,甘南牦牛在当年生产后,通过犊牛统一断奶,改变营养供给,产后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牦牛自然发情率分别为8%和19.2%。试验组母牦牛应用“放置孕激素阴道栓+肌肉注射氯前列稀醇”方法诱导发情后,总发情率达89.1%。试验组带犊母牦牛激素处理后受胎率为89.1%,对照组母牦牛自然发情率较低,自然交配后受胎率为100%。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牦牛繁殖率、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6.9%和19.2%、97.6%和100%,试验组犊牛的平均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51 kg、2.37 kg、3.28 kg,经差异显著性检验,试验组犊牛相关年龄段体重与对照组犊牛对应指标相比,初生体重差异显著(P<0.05),断奶重和6月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使用外源性激素诱发带犊母牦牛当年集中发情,母牦牛当年...  相似文献   

15.
尿素糖蜜多营养舔砖补饲牦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在天祝县和碌曲县选用90头天祝白牦牛和60头甘南牦牛进行了冷季放牧牦牛尿素糖蜜多营养舔砖的补饲试验,尿素糖蜜多营养舔砖含尿素10%,糖蜜10%,采食量为0.5kg/(d·头)。经5个月补饲后,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的活重损失分别减少80.3%和46.8%,产奶量分别提高20%和13.6%,怀孕率分别提高17.4和20.0个百分点,投入产出比分别达到1∶3.50和1∶2.11。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证明尿素糖蜜多营养舔砖是实施高寒牧区放牧牦牛冷季补饲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考察断乳及短期断乳后对产后母牦牛发情周期恢复及怀孕率的影响。18头初产母牦牛和24头经产母牦牛进行单纯的断乳后发现卵巢周期的恢复率分别达到55.56%和87.5%,怀孕率分别达到55.56%和66.67%;对照组仅为6.67%和0%。12头母牦牛在同期排卵处理方案的第7~9天中进行短期断乳,24头母牦牛作对照,发现短期断乳组人工授精的妊娠率分别为41.67%,高于对照组37.5%,但是二者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试验表明,产后母牦牛在发情配种期进行犊牛断乳,可以极大的提高产后母牦牛产后发情周期的恢复,提高其怀孕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观察蚊蝇驱避剂对牦牛体表蚊蝇的趋避效果。[方法]选择10头成年牦牛,分为实验组和对照区,实验组使用驱避剂之后,观察比较牦牛体表蚊蝇数目,实验结束时采集牦牛血清检测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水平。[结果]表明,实验组牦牛明显不良反应,体表蚊蝇明显少于对照组,蚊蝇趋避效果作用明显,两组牦牛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说明牦牛蚊蝇驱避剂能效趋避蚊蝇,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掌握娟姗种公牛在高寒牧区的适应性和生理机能变化情况,将6月龄娟姗种公牛引入牧区后观测生理机能变化情况,待体成熟后与牦牛开展自然交配。对牦牛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方式下的繁殖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交配方式下母牦牛受胎率、产犊成活率、繁殖率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母牦牛相应指标分别高19.26%、25.71%和23.12%,流产率和初生犊牛死亡率则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母牦牛分别低8.54和5.64个百分点。同时对两种杂交技术下牦牛所产的后代娟犏雌牛进行犊牛生产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交配母牦牛所产的后代娟犏雌牛犊比人工授精的母牦牛所产娟犏雌牛犊的初生重、12月龄体重、初胎初乳量、初胎年均泌乳量分别高4.92 kg、21.86 kg、0.36 kg、197.89 kg,两组数据经差异显著性检验,自然交配组的娟犏雌牛犊初生重、12月龄体重、初胎年均泌乳量均极显著的高于人工授精组的相应指标(P<0.01),初胎初乳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牛出败是地方性传染病,常呈急性发作,延误诊治时常会造成死亡.天祝白牦牛时有感染发病现象,为了掌握全县牦牛感染牛出败情况项目组做了调查检测.[方法]项目组在全县10乡镇采集380份天祝白牦牛血样,作了牛巴氏杆菌酶联免疫分析检测.[结果]各乡镇白牦牛的牛巴氏杆菌阳性率在0~7.5%之间,平均阳性率为4.47%,并且...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探讨新疆帕米尔牦牛的生长发育、繁育性能及泌乳性能等特性。[方法]选取新疆帕米尔母牦牛50 头,通过非配对法人工受孕,检测母牛受配率和受胎率等繁育性能指标,记录产奶量、乳脂指标等评价泌乳性能,并在犊牛初生后分别于第0、1、3、6、12、18及24月龄时测量体重、体尺、体斜长等生长指标。[结果]18月龄新疆帕米尔牦牛的体重达343 kg,显著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市售牦牛,证明新疆帕米尔牦牛的生长性能良好;繁殖率在75%以上,受胎率在90%以上,发情期集中在8月,繁殖成活率在90%以上,犊牛断奶成活率高达98%,证明新疆帕米尔牦牛具有良好的繁育性能;牛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都达到生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奶量也属于同类中的偏上水平,表明新疆帕米尔牦牛具有优良的泌乳性能。[结论]新疆帕米尔牦牛具有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好、经济价值高等优势,是一种乳肉役兼用型的地方优良牦牛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