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流经配水渠道的平均流量应与各配水口在渠道上的分布及其所控制的面积有关 ,并推导了他们之间的关系。采用簸箕李灌区的实际资料 ,比较了计算结果 ,验证了上述结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下级渠道流量不等时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与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渠道优化配水模型,都是在下级渠道配水流量相等这一假定条件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与绝大多数渠系实际配水要求不相符合。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下级渠道引水流量不等情况下的渠道优化配水模型,研究了模型的遗传算法的编码及适应度设计方法,编制了VC程序,并用于冯家山灌区北干十一支共24条斗渠道的实际配水过程中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渠系优化配水过程较原配水过程斗渠配水时间搭配合理、支渠配水流量均匀,符合优化配水原则,渠系渗透损失水量比原方案可减少17.8%。表明模型及其求解算法是可行的,可为下级引水渠道流量不等时的渠系优化配水决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配水渠道轮灌组合优化模型与引水时间的均一化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渠系配水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建立了配水渠道流量优化调度0-1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并提出了各轮灌组引水时间的一化处理方法,使各轮灌组在同一引水时间结束灌溉,从而可使配水渠道进水闸能在同一时间关闭。模型适用于支渠以下各级配水渠道在来水流量确定,分水渠道流量彼此相同且按“定流量、变历时”方式轮灌时的优化配水方案决策。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影响配水效率的各种因素基础上,结合引黄大型灌区配水系统的实际运行工况,从整体上给出了以轮灌组数为参数的区域配水量与配水效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与目前使用的选择典型渠道的常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并用实测资料进行了检验。认为该整体评价方法更具科学性,就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有助于大型灌区配水效率计算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灌溉渠系的优化配水问题可分为两类:一是以某种指标最优为目标的灌溉水量分配;二是以水量损失最小为目标的灌区各级渠道流量的优化调度。在非充分灌溉试验的基础上,做出了西北干旱灌区棉花膜下滴灌水分生产函数。根据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以农业效益和灌溉管理部门总体的经济效益最高为目标,建立了灌溉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在提高灌区经济效益的同时,建立了配水渠道流量优化调度0-1线性整数规划模型,模型适用于支渠以下各级配水渠道在来水流量确定,分水渠道流量彼此相同且按"定流量,变历时"方式轮灌时的优化配水决策,通过实例对模型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6.
配水渠道轮灌组合优化模型及其遗传算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满足渠系优化配水中轮灌分组的需要,对配水渠道轮灌组合优化模型进行了改进,在使渠系输水损失最小的基础上,以轮灌组数最少为目标函数,建立轮灌分组的0-1规划模型,用新兴的遗传算法加以优化计算。在基本遗传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应用于配水渠道轮灌组合优化的算法,尤其对其编码方式的设计较为巧妙,该算法能更为迅速地得到满意解。  相似文献   

7.
渠系调控的过渡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渠系过渡过程在配水管理及调控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过渡时间的变化规律,论证了输配水系统的稳定特性,讨论了系统控制建模的一般方法,这对渠道水量调控的研究及建模都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位山引黄灌区渠系配水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东位山灌区引黄水源不足的实际,作为位山引黄灌区渠系优化配水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满足科学配水的需要,创新性地进行了蓄水期配水、顺序配水、差额比例配水和均衡比例配水四种配水模式设计,并对其适用条件进行了比较,并分别给出了应用实例,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用。为科学调度水资源,实现按方收费提供了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9.
配网故障处理系统是配网自动化(DA)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馈线故障时,DA能及时确认故障线段,并隔离故障线段,及时恢复对非故障线段的供电,缩小故障停电范围和减少用户的停电时间,从而提高对用户供电的可靠性。该文通过对应用配网自动化的配电线路上发生的数起故障进行分析,说明了配网自动化(DA)功能在配网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按权重配水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取同比例配水简单、实用的优点,同时又借鉴优化配水的思想,建立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按权重配水模型。按权重配水是在同比例配水基础上发展而来,既考虑了不同地区的实时差易,又考虑了传统灌溉习惯、节水导向等因素,使所建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按权重配水模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灌溉配水优化模型旨在解决渠道各分水口运行时流量调度的最优组合方案,常规的轮灌分组模型只适用于分水口相同流量情况,且采用以小时为单位的各引水时段作为状态变量,变量多,求解不易。对于分水口的流量不相同的情况,提出了以引水开闸时刻和引水结束时刻作为优化变量,以灌溉期总流量保持恒定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该模型自然满足一次性引水约束条件。采用了多点交叉的改进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优化求解,提高了收敛速度,优化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及求解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分水口非等流量的问题,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多目标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优化渠系配水过程,为新疆农业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以新疆五家渠灌区新东干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以配水渠道的渗漏损失量最小,水流稳定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目标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并与回溯搜索算法就配水时间和渗漏损失量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多目标渠系优化配水模型能将配水时间从15 d缩短至约11 d,渠系配水量为71.58万m3,与回溯搜索算法相比,配水时间从14 d缩短至11 d,渗漏量减少了8.39万m3。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新疆五家渠灌区新东干渠进行配水过程优化,不但满足了优化目标,减少了渠系渗漏,缩短了配水时间,且比回溯算法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浅谈S195型柴油机配气正时的调整方法柴油机的最佳配气相位,主要由凸轮形状、位置及配气机构的正确装配关系来实现。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注意气门间隙的调整,而忽略配气相位的检查和调整。由于零件磨损变形,气门间隙和装配关系的变化,使配气相位也发生改变,因此就...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渠系过渡过程在配水管理及调控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过渡时间的变化规律,论证了输配水系统的稳定特性,讨论了系统控制建模的一般方法,这对渠道水量调控的研究及建模都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有限供水条件下灌区优化配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水库灌区为例,以次灌水量田间优化配水为基础,研究了由多水源供水,种植多种作物的一般灌区在有限供水条件下的优化配水问题,实例研究表明,在干旱年本模型比传统的模拟配水模型能增加较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配网自动化结构性能分析及实际应用,分析了配网自动化在县城电网中的实际功能效果,为城区配网自动化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配网自动化是当前配网建设的新兴课题,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是实现配网自动化的关键。该文结合江门城区配网结构和配网自动化的特点,提出江门城区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配气相即进、排气门从打开到关闭所经过的曲轴转角,是发动机的一项重要技术参数。它告诉我们,发动机工作时进、排气门打开和关闭的最佳时刻,可往往被我们忽视。多年来,我们只能以检查正时齿轮记号的方法验证配气相位,误认为正时齿轮记号就是配气相位。其实它仅仅是保证配气相位的一个方面。正时齿轮的正位安装,并不能完全保证发动机的配气相位的要求,发动机的工作性能也就受到影响。现对4125系列柴油机配气相位做一阐述和介绍。1 配气相位的影响因素 气门的打开与关闭是靠凸轮的转动来实现的,所以,凸轮的技术状况是影响配气相…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县级配网供电可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分析了影响县级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常见故障和原因,介绍了在线路规划和施工、故障预防和检修、人员素质和制度,以及配电自动化等方面提高县级配网供电可靠性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组件式GIS渠系配水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灌区配水管理方法和COM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基于组件式GIS渠系配水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方法和思路;该系统采用组件化技术,主要以COM技术和VB进行开发;数据库采用SupcrMap中的SDB格式统一管理,以ADO方式连接属性数据;最终实现可视化渠系精准配水和管理决策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