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3197A是西非高粱(迈罗)做母本,南非高粱(卡佛尔)做父本进行杂交,而后再用南非高粱连续回交选育而成的高粱雄性不育系.我国所应用的3197A是1956年从美国引入的.1965年引入我县,至今已有十四年的时间了.由于长期重使用轻提纯,致使3197A发生了严重混杂退化,造成杂交种子质量低劣,影响杂种增产潜力的发挥.近三年来,我们搞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高粱的杂种优势利用始于1933年,目前,我国高粱杂交种种植面积占高粱种植总面积的70%。但随之出现了杂交高粱退化的问题,其原因一是制种过程中的生物学混杂;二是不育系小花的败育和杂交一代小花不实,以及亲本本身杂合基因的分离等。解决的办法是首先应三系同时提纯,把配合力和性状典型性作为提纯选择的中心环节;另外,就是用中国高粱转育不育系可减轻小花败育,即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降雨、光照、土壤水分和肥力,也可以减轻小花败育和小花不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优良品种,如果不注意选种,就会很快混杂退化。必须通过提纯复壮,才能发挥品种的优良性状,达到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的目的。分析了小麦良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办法,以期为防止小麦良种混杂退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麦良种混杂退化原因及防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优良品种,如果不注意选种,就会很快混杂退化。必须通过提纯复壮,才能发挥品种的优良性状,达到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的目的。分析了小麦良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办法,以期为防止小麦良种混杂退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特A不育系混杂退化的原因除了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外,主要是外界环境引起的自然变异针对特A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混杂退化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杂保纯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玉米亲本自交系的退化原因总结为:生物学混杂,机械混杂,自交系发生变异3个方面,并针对退化原因提出了保纯措施。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种混杂退化原因及防杂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小麦品种混杂与退化的区别和联系 小麦品种混杂是指在某一特定品种群体中,混进了非本品种的种子或个体:小麦品种退化则指品种群体内部分个体出现了不良变异,丧失了品种原有的典型性。使品种的丰产性、优质性及抗性变劣。品种混杂与品种退化是品种群体性状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有严格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棉花属常异花授粉作物,而且种子生产、加工环节多,极易造成棉花品种的混杂退化。棉花品种的混杂退化会造成产量下降和纤维品质变劣,并逐渐丧失其生产利用价值。本文对棉花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及提纯复壮的主要途径进行简要剖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蔬菜品种因混杂退化是影响农业生产常见问题。本文首先从蔬菜种子常见退化现象进行研究,结合常见蔬菜品种混杂、退化原因分析,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通过管理方式防止混杂、物理手段隔离和严选淘汰等防范措施,达到保持防止蔬菜品种退化的目的。以优良品种做基础,提高农业蔬菜种植业经济效益,增加菜农经济收入,促进现代农业产量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
一、小麦品种混杂与退化的区别和联系 小麦品种混杂是指在某一特定品种群体中,混进了非本品种的种子或个体:小麦品种退化则指品种群体内部分个体出现了不良变异,丧失了品种原有的典型性,使品种的丰产性、优质性及抗性变劣.品种混杂与品种退化是品种群体性状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有严格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品种混杂与退化的共同特点是品种纯度降低,植株生长高低不齐,成熟早晚不一,抗病虫性和抗逆性减弱,产量及品质等经济性状变劣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小麦新品种较多和农业机械化的利用,使得品种混杂退化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小麦生产丰收,因此,要严防小麦品种混杂退化,进行提纯复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导致玉米自交系混杂退化的原因,包括生物学混杂、基因的重组与分离、基因突变、机械混杂、花期多代自交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杂得纯措施,以期指导玉米育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棉花品种的增多,区域之间品种交插种植,棉花品种的混杂现象日趋严重,性状优良的棉花植株逐年减少,而混杂退化的棉花植株逐年增多,既影响了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也影响了棉花的内在质量,“一年纯,二年变,三年大花脸”正是对混杂退化棉田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优良品种是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而品种混杂退化则使一个品种优良性状很快丧失,从而失去其推广利用价值。造成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很多,在种子生产上,确立以防杂保纯为整体工作的指导思想,做好种子提纯复牡工作,可有效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的发生,延长新品种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杂交稻面积的扩大和三系材料使用年代的增加,混杂退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不育系的混杂退化又是引起杂交稻混杂退化的主要矛盾。国内应用的几种提纯复壮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三系材料的混杂退化状况,但是,引起不育系退化的遗传变异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杂优组从1981年开始,着手研究应用花药培养技术进行野败不育系珍汕97A和保持系珍汕97B的提纯复壮工作。1983年,生产出首批不育系原种及配组的杂交稻,1984年,在兴化县荡朱等三个乡进行较大面积的生产示范,表现出理想效果,受到群众好评。  相似文献   

16.
兰溪市梅江镇是浙江省种植高粱的主产区,以栽培酿酒用的糯高粱为主.常年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目前在栽培中存在品种结构老化、种性退化、抗病性减弱、黑穗病发病率高、产量低等主要问题.制约着高粱产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的走俏,青稞种植面积也逐年的扩大,同时青稞品种在使用推广过程中混杂和退化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混杂退化后的种子纯度明显下降,性状变劣,品质变差,抗逆性下降,产量明显降低,给种植户造成经济损失。如何防止青稞混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L.)Pers.)为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是被列入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的进境检疫性杂草。本文以宜宾口岸截获的假高粱种子为材料,在实验条件下生活力测定,探索了进境高粱中混杂的假高粱种子的过筛试验。结果表明,宜宾口岸截获的假高粱种子萌发势为43%,萌发率为47.5%,近一半高粱种子具有生活力。高粱中假高粱种子的适宜过筛孔径为3mm,在该过筛条件下既能有效减少高粱的损失,同时又能达到较高的假高粱筛除率,为进境高粱检疫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不育系混杂退化原困主要是机械混杂和生物混杂,其次是自然变异,针对不育系在原种和产过程中可能出现混杂的环节,提出了相应的防杂保纯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详细阐述了植物品种退化的原因,包括生物学混杂、基因劣变、病毒侵染、繁殖方法不当、栽培环境不适等内容,并提出防止措施,以期为防止植物品种退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