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李忆 《广西农学报》2011,26(4):77-81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迅速发展,转基因作物食品大量涌向市场,由于其安全性没有定论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转基因作物食品基于核酸检测技术进行概述,着重介绍目前使用较广泛的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转基因作物食品严格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技术越发成熟,越来越多的转基因作物走上人们的餐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基础上,归纳了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批准进口和生产的转基因作物,阐述了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安全和转基因食品对人身健康的影响,并对转基因作物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李艳芬 《甘肃农业》2014,(10):28-29
作者介绍了世界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历程,运用比较法对比了国内外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政策法规;试图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未来进行有益思考和探索,并对转基因食品在我国的发展和产业化推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但转基因食品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高效、便捷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显得至关重要。文章从基因水平、蛋白质水平两个方面,介绍了多种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并对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转基因作物的主要争论问题与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美国人吃不吃转基因食品、主食能不能吃转基因食品、吃转基因食品是否会被转基因、中国转基因水稻是否会掉进国外专利陷阱、转基因作物是否会危及我国粮食安全等问题的分析,阐明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及我国需要发展转基因作物产业的道理,同时对我国发展转基因作物产业的潜在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推广,在关注转基因作物所带来的科学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社会公众也日益关注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主要集中在生态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2个方面。就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保障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水稻潜在致敏性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已经成功培育出抗虫、抗病、抗逆、耐除草剂和改善营养品质的转基因水稻,其安全性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对转基因水稻上市前进行严格和科学的安全性评估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评估转基因食品的致敏性.对当前国内外水稻过敏原的研究、对转基因食品潜在致敏性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加工处理对致敏原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以来,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2012年种植面积达1.7亿hm2。其在解决全球饥饿问题、保护环境、提高粮食营养品质以及方便的获取药物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转基因技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加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是保障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在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前,要经过严格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包括营养学、毒理学、过敏性等方面,另外有非期望效应和肠道健康评价作为补充,为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规避及大力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手段。凡是经过了安全性评价,获得了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都有安全保障,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很多的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也逐渐的呈现产业化发展,但是我国的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对于转基因技术也产生了诸多的争议。转基因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本文将会从多方面的介绍转基因技术,并对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策略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食品其种类、数量繁多,对缓解粮食短缺问题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转基因食品在致敏性、抗药性、安全性等方面给大家带来的隐忧还是显而易见的。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鼓励引导,更需要法律的严格规制。笔者为我国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转基因食品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帮助。我国目前转基因食品管理有立法层次低、监管存在漏洞、管理部门不协调等问题,笔者对此提出了完善立法、建立监管追踪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转基因产业的飞速发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逐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外源基因的非预期效应可能引起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发生改变,甚至产生一些新的毒性物质,可能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以及环境形成潜在的危害,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外源基因的非预期效应具有潜在性,非预见性,因此以“实质等同性”为基础的定向评价方法很难充分考虑到由遗传修饰引起的非预期效应.文章主要阐述了转基因植物整合位点的分布和机制、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的非预期效应,以及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质组定量分析技术、代谢组分析技术分别从mRNA水平、蛋白质水平、代谢水平上比较转基因作物和非转基因作物基因表达的差异,在食品安全评价中会是完善定向方法的补充方案,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作物对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大环境下,随着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风险评估也受到高度重视。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认为是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影响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被纳入风险评估的范围。本文将以近十年国内外已经发表相关研究为理论依据,概述了转基因作物对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系统评价转基因作物释放对于土壤微生物影响研究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3.
In Europe the us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crops in food production has so far failed to gain wide public approval. Ordinary 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 issues not covered by the existing regulation, including usefulness and unnaturalness. In response, particularly to worries about unnaturalness, biotechnologists have suggested that inserted genes should derive only from the plant itself, or from close relatives. This paper examines public perceptions of these so-called ‘cisgenic crops’ and asks whether the public shares the idea that they are less unnatural and thus more acceptable than transgenic plants. Using five focus group interviews, we identified five lines of argument about naturalness with a bearing on the assessment of cisgenic crops as well as GM crops in general.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depending on perceptions of naturalness, some people would agree that cisgenic crops are more acceptable than their transgenic counterparts. The finding that ordinary people value different aspects of naturalness may be relevant to a broader audience than just those interested in gene technology. It cautions against a simplistic interpretation of what counts as ‘natural’.  相似文献   

14.
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并且大量处于贫困状态。因此,印度政府非常重视生物技术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作用,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农业中的运用对印度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使印度成为世界棉花生产和出口大国。但印度在转基因作物推广种植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国内各界对此也存在分歧。基于此,印度对转基因生物的监管参考欧美两大监管体系,并寻找适合本国利益的最佳选择。研究印度转基因生物的发展现状及其监管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1994年首个转基因植物产品番茄商业化以来,转基因技术、研发、产业等均取得了飞速进展,本文分析了转基因食品目前的研发、获批情况,种植推广、安全性评价等状况及我国转基因食品获批、消费、管理状况,提出了在目前转基因食品安全争论和贸易壁垒形势下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副产物75%以上用于动物饲料原料,因而,非常有必要开展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研究。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健康对动物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转基因作物对肠道的非预期效应研究是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的热点。介绍了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与必要性,分析了饲料中转基因成分在体内的潜在消解和转移规律,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畜禽肠道形态结构和微生态平衡非预期效应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食品近几年来已成为我国公众关注的敏感词汇,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转基因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为了解我国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以及接受程度,采用网络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形式面向对我国大陆中青年公民进行了调查,并得出以下结论:公众对转基因技术认识比较浅显,缺乏获取转基因信息的渠道;公众最关心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安全问题和对环境的影响;大多数民众愿意接受转基因技术的相关知识与信息,并愿意相信专家的讲解。  相似文献   

18.
目前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在多种农作物中得到应用和发展,随着转基因作物的不断增多,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世人的关注,因此需要建立快速、有效的转基因检测技术。文章对转基因作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质杂交印迹技术、PCR技术、基因芯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在转基因检测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同时介绍了其他新型检测技术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转基因农产品食用安全性研究进展与生产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自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以来,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转基因技术的风险性和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农产品食用安全性研究的现状,并阐述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巴西)转基因农产品的种植状况、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和公众态度。同时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我国转基因领域法律法规不完善,公众对转基因安全性了解不足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监管困难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建立合理且切实可行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监管体系和专业知识训练,增大执行力度,建立全国转基因生物科普宣传平台,加强公平且理性的对话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