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对秀山县石堤——酉水河风景名胜区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内风景名胜区资源评价外相关研究成果,文章采用AHP法通过4项评价因素和17项评价因子对石堤——酉水河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石堤——酉水河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评价因素层中,观赏游憩层是评价中最重要的因素,应着重观赏游憩的长期的开发规划,提高总体景观价值,形成各具特色的景点、景观。  相似文献   

2.
酒店入口作为酒店对外的主要结合部,不仅具有迎送客人、展现酒店气质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协调酒店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功能,因此酒店入口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现有酒店入口设计方面的研究现状出发,结合相关政策和法规,从设计的基础理论、技术可行性、管理(运营成本、安全性)和法律法规层面综合分析,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从酒店入口空间的功能性、美感度、生态性和文化性4个准则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构建酒店入口空间质量评价模型。以此为基础,构建一套适用于商务酒店入口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选用上海璞丽酒店作为实例酒店,寻找现有酒店入口景观设计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些景观评价、设计策略等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美观性、文化性、生态性、便利性4个因子作为准则层,道路线性优美度、地域文化特色、噪声污染情况等24个因子作为指标层,建立了泰安环山路中段景观评价体系模型。结果表明,准则层各指标重要性排序为:便利性(0.478)自然性(0.231)美观性(0.190)文化性(0.101),道路景观综合评价得分排序为:文化性(87.54)自然性(84.38)美观性(83.68)便利性(76.92)。在此基础上,对环山路中段景观的优劣进行了具体分析,为今后道路的景观提升与功能发挥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丽江古城桥梁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30个桥梁景观单元进行景观美学评价。通过景观评价得出直观视觉与感性形态的综合影响因素,提出相应优化建议,提升丽江古城桥梁景观的美学质量,为丽江古城桥梁旅游路线开发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与借鉴。综合运用美景度评价法与语义分析法,构建桥梁景观评价体系,得出影响桥梁景观公众审美偏好的主要因素为植被覆盖率、视野开阔度、环境共生性、桥梁个性度、生态因子、认知因子;根据各桥梁景观单元综合评价得分高低,分析评价者对各景观单元喜好度,提升整体景观美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京西山区风景游憩林季相景观评价及经营技术原则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科学经营京西山区不同季相的风景游憩林,该文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分别对这一地区主要风景游憩林的春景、夏景和秋景景观进行了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了美景度和各景观因子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预测多元回归模型,并据此分析得出春季、夏季和秋季风景游憩林经营技术原则。研究表明,京西山区风景游憩林季相景观非常丰富,依据该文研究形成的森林季相景观经营技术原则可进一步提高京西山区风景游憩林的景观水平。   相似文献   

6.
用批判性的思维审视差异化,总结并提出了差异化语境下精品酒店景观营造策略,并以重庆悦榕庄精品酒店为例进行实践,从而为我国精品酒店的景观营造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美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类型之一,是城市游憩绿地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对其植物景观的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至关重要。选择对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美感贡献较大的定性和定量指标,用层次分析法来构建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美感评价体系;并用AHP-模糊综合评价对国内第一个城市湿地公园——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具体的植物景观实例进行美感评价,从而实现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8.
安静休憩场地是城市综合性公园中为久居闹市、工作繁杂的都市人提供静态休憩的空间,对舒缓压力放松身心、构建健康活力的都市环境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界定安静休憩场地概念的基础上,从界面类型、空间布局和景观特征三方面入手,对徐家汇公园西北部安静休憩场地进行详细的空间现状描述;其次,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以私密性、舒适度和美感度三个层面为基础,建立包括围合度、抗干扰性、容量适宜度等12项指标因子在内的空间质量评价模型,并采用AHP法和综合指数法等数理学方法得出各因子层权重和空间综合质量等级,挖掘影响其空间品质的制约因素;最后,基于以上研究,从增加空间人性围合、丰富空间边界形式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是对上海城市综合性公园静态类游憩空间研究的有益补充,也为同类休憩场地的空间改造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郑州龙子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随机抽样获得的36个植物景观样本的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得到对应的景观质量排序。然后结合语义差异法(SD法)和ColorImpact软件,以色彩量化方法对龙子湖公园植物景观色彩进行研究分析。最后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影响龙子湖公园植物景观美景度的10项色彩因子,通过运算剔除偏相关系数较小的因子,保留偏相关系数较大的因子,并得出美景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主色彩比例、色彩对比、色彩数量、层次感4项色彩因子与美景度的相关性较强。研究结果可为绿地春季植物景观色彩的营造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形象提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0.
水体验空间是指为人们提供看水、听水、戏水、乐水等丰富的游憩活动,并兼具一定的文化性与生态性的滨水空间。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与案例研究,总结了水体验空间的特征。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水体验空间质量评价模型,并以上海浦东滨江公园水体验空间为例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其在亲水度舒适度与美感度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对滨江绿地水体验空间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为例,通过查阅文献法和德尔菲法,从道路交通、空间环境、植物景观和基础设施出发,通过yaahp10.1软件对指标层内14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判定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游憩度评价。研究表明:目前马鞍山森林公园的游憩度处于良好水平,空间环境、植物景观及基础设施等方面较好,而道路交通方面还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高校景观的灵魂,在高校景观建设中,景观文化性的质量评价研究至关重要。将高校校园景观的文化质量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差5个等级,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高校景观的文化性进行综合分析; 并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新校区的校园景观为例进行具体评价。提出了高校景观文化评价理论思路,对高校景观的文化建设展开探讨,认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新校区景观文化性为良好。  相似文献   

13.
北京山区侧柏游憩林抚育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北京山区低山厚土中龄侧柏游憩林的合理构成,采用SBE法对侧柏游憩林林内景观进行景观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喜好度与各景观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和预测模型,并由此分析得出定量化的抚育技术模式。研究表明,应当通过定量化的清枯枝、修活枝、割灌和间伐等抚育措施提高游憩林的景观质量,将阳坡侧柏游憩林抚育成无枯枝、密度在1 750株/hm2左右、郁闭度在0.8左右、灌木层高度和盖度分别在1.0 m和50%以下、第一活枝高在4.0 m左右、林下层有一定变化的高景观质量林分;将阴坡侧柏游憩林抚育成无枯枝、密度在1 000株/hm2以内、郁闭度在0.8左右、灌木高度不超过0.5 m、盖度在30~50%之间、第一活枝高在4.0 m左右、林下层较统一的高景观质量林分。   相似文献   

14.
根据高架桥空间植物景观自身特点,对福州市高架桥14个空间植物景观的物种多样性、生活型结构多样性、与生境和谐度、绿视率、空间层次丰富度、色彩形态丰富度、展现地域特色、与背景和谐度等因子进行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从视觉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共8个评价因子建立高架桥空间景观美感度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州市高架桥14个空间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市高架桥空间植物景观等级达到Ⅰ级的有4个,占28.6%;达到Ⅱ级的有9个,占64.3%;达到Ⅲ级的有1个,占7.1%。说明福州市高架桥空间植物景观的整体水平较好,植物能够适应高架桥环境,物种多样、长势良好,立体绿化较为完善,绿视率较高,雕塑小品、园建等景观要素结合较好,景观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19,(9):82-84
为提升南宁市风景区景观吸引力提供科学依据,以南宁青秀山风景区为对象,基于"推拉阻"理论模型,从景源价值(拉力)、景观可达度(阻力)、景观感知度(推力)方面对其景观吸引力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构建包含3个准则层、8个指标层和29个因子层的景观吸引力评价体系,分析了各因子对提升景观吸引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准则层中,景源价值对提升景观吸引力影响最大且远大于景观可达度和感知度;指标层中,对提升景观吸引力影响较大的分别是人文景观、自然美学价值、景观环境质量和游前感知指标;因子层中,美景度、奇特度、知名度是提升景观吸力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6.
研究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城市林荫道道路空间适宜度、景观风貌适宜度、行道树特征适宜度、历史文化价值、游憩设施完善度和环境舒适度6个方面筛选评价指标,构建上海城市林荫道游憩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10条上海典型的城市林荫道通过该评价体系进行游憩适宜度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林荫道游憩适宜度的主要因素是道路空间适宜度,其次是景观风貌适宜度、行道树特征适宜度、环境舒适度,历史文化价值和游憩设施完善度对游憩适宜度的影响较小。衡山路和复兴中路综合评价得分最高(87.377、83.867),襄阳南路和乌鲁木齐南路综合评价得分最低(62.908、67.797)。通过评价结果,找出影响上海城市林荫道游憩适宜度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对策,为林荫道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景观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校园总体景观、建筑景观、绿化植物景观、水体景观、小品及公共设施景观5个一级因子和19个二级因子组成的校园景观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校区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校园景观综合评价得分为3.21,评价等级为Ⅲ级,属于中等水平。各分项评价指标表现出不均衡性,绿化植物景观(3.61)、校园总体景观(3.30)、校园建筑景观(3.14)3项指标得分较高,尤其在植物四季景观多样性、校园景观优美度方面表现突出,分别为3.76和3.62,达到Ⅱ级标准,其中北区映月潭片区、南大门东西两侧片区深受师生喜爱;水体景观和小品景观于与公共设施两项指标得分较低,分别为2.80和2.74。评价结果符合校园实际,找出了校园景观存在人文景观要素缺乏、水体景观不完善、公共设施设置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对校园景观的改进和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海世纪公园入口景观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在城市休闲游憩方面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公园入口是游憩者进入公园所感受到的第一印象,对其景观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进而发现其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上海世纪公园为例,对其入口的空间布局、景观构成等进行实地调研,然后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关于公园入口景观质量的评价模型同时使用综合指数法对公园入口的景观质量等级的划分标准作相关阐述,最后利用景观质量评价模型,对上海世纪公园入口的景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总结得出其在景观上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属性特征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江苏省南通市水绘园内的20个植物景观单元进行美感评价及分析,进一步探讨美感评价对于园林植物景观建设的指导作用。结果表明,约束层权重值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意境美、形式美、季相美、空间美;指标层中主题情感表达、植物文化寓意、植物配置形式位列权重值的前3位。水绘园植物景观单元的评价结果:Ⅱ级16个,占总数的80%;Ⅲ级4个,占总数的20%,表明水绘园植物景观总体较好。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于美感欠佳的景观单元提出改进意见,从而进一步提升水绘园的植物景观美感。  相似文献   

20.
彩叶植物景观绿地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叶植物在景观绿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彩叶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因子高度综合的体系,评价指标具有主观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的特点。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AHP),从生态性、景观性、游憩性和经济性4个层面,提出14项彩叶植物景观绿地评价指标,构建出彩叶植物绿地综合评价体系。结果显示,景观性占权重56.24%,是彩叶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中影响最大的因素,生态性占权重27.33%,游憩性和经济性分别占权重10.83%和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