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不同移栽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水稻移栽密度不高已成为制约水稻高产的瓶颈之一,为探索旱育秧不同移栽密度条件下的苗情动态及产量结构,为大面积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区农技站的要求,我镇进行了旱育秧不同移栽密度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密度与施氮量对早熟·超高产杂交水稻皖稻125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新民  施伏芝  罗志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933-17934
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早熟、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皖稻125为材料,研究了氮肥与栽插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施氮量为180 kg/hm~2和栽插密度为27.00万穴/hm~2组合条件下产量达到最高,在中低氮肥及中等栽插密度条件下,皖稻125可以实现超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3.
崔鹏冬  高文  高培宇 《农业与技术》2013,(9):129-129,209
水稻不同移栽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很大,移栽密度不同,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性状也不相同。鉴于此,几年来红旗农场做了水稻不同移栽密度试验,其目的是探讨适宜农场水稻生产最佳移栽密度,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为红旗农场推广合理移栽密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2011年云南高产潜力鉴定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水稻在超高产条件下各主要农艺性状间关系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在超高产条件下,应适当控制全生育期,提高有效穗及穗粒数,才能达到更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蜀优217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三系超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本文根据该品种特点,提出了适时早播、培育壮秧、适时及早移栽、确保移栽密度、科学合理施肥促高产、科学管水、抓好病虫害防治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并提出了加速全程机械化生产应用和规模化种植速度的建议,以期为加速优良品种为农业生产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水稻机械移栽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66团生产水稻已有多年历史。近几年,随着我区水稻栽培方式的更新,新型配套农机具的引进,水稻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面积涌现出667米2水稻产量800千克以上的超高产田,我团水稻栽培的发展已由高产阶段逐渐向超高产阶段迈入。2006年起,66团生产部门开始水稻超高产栽培的试验示范,结合这几年的试验示范及大面积实践积累的数据资料,本文对66团水稻机械移栽超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总结如下:一、超高产目标实现总体思路水稻超高产栽培667米2目标产量800~1 00千克,其栽培技术的建立与实施应遵循以下思路:各项技术措施都要为构建抽穗成熟期的高  相似文献   

7.
栽插密度和水层对水稻化感品种抑草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具有化感特性的华抗草78和江苏地区主栽的扬稻6号,通过田间试验明确在不同栽插密度和不同水层深度条件下水稻品种的抑草效应,结果表明:每公顷45~60万苗的水稻栽插密度、水稻移栽后10 cm水层保持15 d的条件下华抗草78对稗草、异型莎草和陌上菜的株防效和干重防效明显,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使水稻生长受抑进而使产量下降,但这种影响是否因不同栽培条件而异尚不清楚.2011年依托先进的稻田臭氧FACE( Free Air gas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技术平台,以汕优63为供试材料,臭氧设置大气臭氧浓度(Ambient)和高臭氧浓度(比Ambient高50%),秧苗素质设置弱苗(移栽时无分蘖)和壮苗(移栽时带两个分蘖),移栽密度设置低密度(16穴/m2)、中密度(24穴/m2)和高密度(32穴/m2),研究不同秧苗素质和移栽密度条件下臭氧胁迫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臭氧使水稻结实期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明显下降,但胞间CO2浓度和叶温无显著变化.高浓度臭氧对水稻拔节前物质生产量没有影响,但使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物质生产量平均分别降低13%和29%,进而使成熟期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下降.方差分析表明,臭氧与秧苗素质间没有互作效应,但臭氧与移栽密度的互作对最终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以上结果表明,臭氧胁迫使水稻生长后期光合受阻,导致物质生产和产量显著下降;适当增加移栽密度可能会减少臭氧胁迫下水稻产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2021年选择籼型两系杂交水稻荃两优851作为机插品种,在宿松县破凉镇梅墩畈区栽植,比较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条件下该品种的全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结果表明,在毯苗机插秧条件下,荃两优851的全生育期、株高、穗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随着播期、移栽密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最佳的播期为5月15日,最佳的移栽密度(行距×株距)为30 cm×14 cm。建议机插稻荃两优851在宿松县种植时,可结合当年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科学调整播期及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中熟中粳品种徐稻 3 号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地区徐稻3号的适宜播期范围为5月5日-25日、适宜栽插密度为 3.33×105穴 /hm2,在此条件下可获得适宜穗数和较大的穗型以及较高的产量,且各项稻米品质指标值较好.  相似文献   

11.
水稻机插秧易倒伏是机插秧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探索不同密度条件下,用适宜浓度二甲四氯处理,能增加抗倒伏强度。笔者特进行了机播杂交中稻移栽密度与化控技术研究。初步证明在不同移栽密度下,二甲四氯具有降低基部节间长度,增加宽度,具有抗倒伏作用,以200mL/667㎡药剂处理穗总粒数最多、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浅析水稻超高产栽培与农业机械化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改造农业,采用良种加良法,因地制宜拓展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江津区水稻超高产示范推广经验:实行水稻的超高产栽培和农业机械化技术配套,实行"一换四改"技术,即播种、秧床管理以及大田整治、移栽、田间肥水管理、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收割6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实现水稻稳产增产和农民增产增收,使水稻超高产栽培与农业机械化配套技术在本地区得以推广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毛润静 《吉林农业》2011,(3):168-169
推广应用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对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保证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促进超级杂交水稻广泛推广,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并进一步探索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文章对超级杂交水稻中浙优1号的播种期、移栽秧龄、移栽密度和施肥方法等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出中浙优1号因种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归纳出超级杂交水稻"提炼秧苗、强化茎秆、均衡单穗、主攻粒重"的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为水稻超高产栽培攻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贵州主要高产稻田区水稻施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3个主要水稻高产稻田区进行水稻超高产条件下施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水稻超高产稻田区,处理3效果最好,即施用氮(纯氮)量为255 kg/hm2、钾量300 kg/hm2、锌量21 kg/hm2条件下水稻经济性状良好,产量最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不增加或有减少。施钾量和施锌量在合理施氮条件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稻的机械化生产已经大面积扩展开来,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己成熟,东亚许多国家已经实现了水稻生产完全的机械化,而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也不断发展,本文就水稻机械移栽实现超高产量的要点和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春小麦新品系与种植密度对产量结构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永3251、永T28在丰产性、综合抗性方面均优于对照品种宁春4号,是具有较大增产潜力的超高产新品系。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永3251种植密度以487.5万/hm^2产量最高,永T28种植密度以375万/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水稻超高产机械化栽培关键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江苏省水稻种植水平,进一步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总结了江苏省水稻超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内容包括技术思路与对策、育秧技术、确定基本苗、高质量整地及移栽、精确定量施肥、定量灌溉等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秧龄与宽窄行移栽对单季晚粳常优1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水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相关技术依据。[方法]以杂交粳稻常优1号为研究对象,研究秧龄与行距配置对水稻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小苗移栽可促进水稻及早分蘖,形成大穗,且群体干物质积累快,从而提高产量;宽窄行栽培由于窄行水稻植株间过早产生竞争,不利于水稻群体的早发,从而导致减产。[结论]小苗移栽有利于水稻高产,宽窄行不利于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9.
正面对近来全国各地旱情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粮食种植的条件恶化不断加剧,农户在这种现实环境里决不能在靠天吃饭了,应该调动大家种植的积极性去适应这种大环境,不能适应你淘汰。所以下面这种水稻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便应运而生了,水稻旱育稀植就是将水稻播种在旱作土或干田里,使秧苗在接近于旱地条件下生长的一种育秧方式。在移栽过程中,密度由原来的中等密度或高密度改为稀密  相似文献   

20.
南充市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选用良种、适时播种、整好本田、配方施肥、规范移栽,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等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旨在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搞好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从而提高水稻单产,增加农民收益,确保水稻总产持续增加和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