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作物生理、作物生态、农业气象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建立了逐时水稻冠层光合生产动态模拟模型,模型包含辐射,气温2个气象因子和密度、N肥、播种期3个栽培因子。模拟模型由5个子模型耦合而成,即发育子模型,光合生产和干物质积累子模型,固化物分配和叶面积动态子模型,产量形成子模型和辐射,气温模拟子模型。利用模型对水稻生长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将模拟值和实测值进行比较,两者拟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四川盆地杂交水稻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和有关大田生产观测资料,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四川盆地杂交水稻本田茎蘖动态特征、区域差异以及不同密、肥和气象条件对茎蘖动态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各因素的影响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具有时迟效应的Logistic模型,分别利用温度、日照时数的累积代替Logistic模型的时间变量对其进行改进,再结合栽培因子和气象影响模型构建综合模拟模型.其结果表明综合模拟模型较之单一的时迟效应的Logistic模拟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强的适应性,可广泛适用于四川盆地杂交水稻生产决策和本田茎蘖动态的调控中,促进杂交水稻的持续高产.为便于应用,还设计了一套杂交水稻茎蘖动态综合模拟预测系统--SCHRSDFS,在生产中应用,收到较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杂交水稻茎蘖动态及气象模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四川盆地杂交水稻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和有关大田生产观测资料,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四川盆地杂交水稻本田茎蘖动态特征、区域差异以及不同密、肥和气象条件对茎蘖动态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各因素的影响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具有时迟效应的Logistie模型,分别利用温度、日照时数的累积代替Logistic模型的时间变量对其进行改进,再结合栽培因子和气象影响模型构建综合模拟模型。其结果表明综合模拟模型较之单一的时迟效应的Logistic模拟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强的适应性,可广泛适用于四川盆地杂交水稻生产决策和本田茎蘖动态的调控中,促进杂交水稻的持续高产。为便于应用,还设计了一套杂交水稻茎蘖动态综合模拟预测系统——SCHRSDFS,在生产中应用,收到较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介绍 CERES(作物一环境资源综合系统)水稻模拟模型基础上,利用 DSSAT(农业技术转让的决策支持系统)支持下的该模型以水稻栽培中的产量潜力、播期、施肥、灌溉、气象因子为对象进行了模拟试验,为优化的栽培决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稻苗情动态模拟模型(RSSM)由主程序、气候数据库、子程序日期转换、日辐射及日长计算、高产低耗栽培技术决策、产量和产量结构预报组成.模型能逐日模拟发育进程、叶蘖生长、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根据运行模型的模拟结果和当地近短期天气预报,结合水稻高产低耗栽培法,模型能提前14 d 预告大面积的水稻苗情动态,同时推荐相应的栽培技术对策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6.
江汉平原水稻关键生育期冠层温度环境响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大田环境下红外测温仪长期连续自动监测的水稻冠层温度,研究了水稻关键生育期冠层温度与光照、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天气现象等现有地面气象观测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在晴朗天气模式下以气温、大气湿度、作物蒸腾速率、总辐射辐照度为因子的水稻冠层温度模拟模型,回归模型和各回归系数经统计检验达1%极显著水平。旨在为通过气象监测预测水稻高温热害发生的机率、客观评价热害程度、制定生态或农艺避(抗)热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稻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RCSODS)在N胁迫条件下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构建施N量模块与土壤供N量模块 ,对水稻模拟优化决策系统 (RCSODS)中的群体光合生产模型进行了N素因子订正 ,使之具有更强的普适性。检验结果表明 :订正后的群体光合生产模型能较好地模拟N胁迫条件下水稻的生长与产量形成。该模型与水稻高产栽培的优化指标相结合 ,使RCSODS在制定稻田施N决策和水稻种植的信息化管理方面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8.
气象条件对水稻蒸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英国PP-systems有限公司生产的GIRAS-1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水稻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室温度等生理因子的逐时变化进行测定,同时也对水稻的叶面温度、有效辐射、气温、湿度和田间微风等进行测定,根据测定所取得的资料,对水稻蒸腾速率与气象因子的日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讨论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气象因子对水稻蒸腾速率的影响,得出了水稻蒸腾速率对光、温、湿等气象因子的响应明显,与它们有着十分相似的日变化曲线形式,在某些方面尤其是湿度因子的影响方面既具有普遍规律又具有地域特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杂交晚稻生产潜力的动态模拟与优化群体数量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的HDRICE模型由水稻形态发育、干物质积累和分配、CO2同化、叶面积和分蘖动态等模块组成.模型充分考虑光温等气象因子对水稻发育速率、光合和呼吸速率等生理生态过程的综合效应,能较好地模拟杂交晚稻在一定气候条件下的发育动态和潜在产量.模型还用于优化协优46品种在金华地区移栽期、苗龄和基本苗的组合以及为取得潜在产量所必须的茎蘖、叶面积发育动态,粒/叶(cm2)比库源关系等群体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连云港地区1974-2016年5个站点的气象资料和水稻产量资料,利用主成分回归方法研究该地区水稻不同生长期内,气象要素与水稻气象产量的关系,构建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气温、积温等热力因子对连云港地区水稻气象产量影响最大;主成分分析的前3个分量为"抽穗开花期因子"、"灌浆成熟期因子...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试对模拟模型如何有效地运用于作物生产系统的栽培技术优化进行初步探索。建立了包含太阳辐射、温度和日长等气候因素以及基本苗数、施肥等栽培技术因子的双季晚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模拟模型,并应用模型进行应变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12.
稻秆潜蝇为中国南方山区和半山区水稻的主要害虫。通过2000—2005年的调查试验研究,初步探明水稻稻秆潜蝇种群发生规律、影响因子与为害损失,研究提出了以成虫盛发至卵孵盛期为防治适期,秧田平均每百株有卵10粒,株危害率1%以上,大田平均每丛水稻有卵1粒,株危害率3%~5%的防治指标;明确稻秆潜蝇卵为均匀分布,幼虫为聚集型分布,建立了序贯抽样、简易“查定”和GIS监测预警技术,组建了包括数据库管理、逐步回归预测、种群动态模拟的计算机系统;改进稻秆潜蝇测报办法,提出“狠治一代压基数,巧治二代保丰收”的防治新策略及其适用的农业、物理、化学防治技术,初步形成适于中国南方特点的水稻稻秆潜蝇综合防治与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生产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缺磷是农业生产中限制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因子。通过对磷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及利用效率、水稻品种耐低磷胁迫特性、耐低磷胁迫水稻品种的筛选和鉴定以及耐低磷性状的分子标记、遗传转化、基因克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水稻低磷胁迫的研究方向作出预测,为水稻耐低磷及磷高效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1~2010年福建水稻品种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比较2001~2010年福建省审定152个水稻品种的育种途径、主要不育系以及审定品种的产量、抗性、品质等主要性状.结果表明:三系法杂交稻组合133个,占87.5%;二系法杂交稻组合13个,占8.6%;常规稻品种6个,占3.9%.三系法仍然是当前福建省水稻育种主要方法.146个杂交稻组合使用了55个不育系,其中三系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报道基因β-glucuronidase(GUS)无启动子的转化载体pCAMBIA1300GUSAHyg导入籼稻明恢86获得水稻启动子捕获系.水稻启动子捕获系潮酶素抗感分离比χ2分析表明:39个水稻启动子捕获系中有28个为单T-DNA位点插入.2 653个水稻启动子捕获系报告基因GUS表达检测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6.
塿土对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塿土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ween80和Brij35)的吸附特征,考察了pH、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对塿土吸附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填土上吸附等温线均呈L型,且均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壤土对SDS的吸附等温线呈LS型,可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塿土对4种表面活性剂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为Tween80>SDS>Brij35>TfitonX-100.当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起进入土壤中,SDS-Brij35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大;TritonX-100与SDS相互作用较大,无论二者以何种方式混合都会使TritonX-100在壤土上的吸附量增加,SDS的吸附量下降;SDS与Tween80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大,混合后吸附量均下降,但Tween80吸附量降低的幅度最大.pH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影响不大,而随着pH的增加,塿土对SDS的吸附百分率明显下降;在pH为8.0时,填土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百分率达到80%以上.因此在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进行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和治理时,考虑土壤的特性和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水稻群体茎蘖消长模型及群体分类研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在总结前人关于水稻茎蘖数量研究和群体分类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运用数学微分理论,导出和分析了用于描述水稻群体茎蘖消长全过程的基本动力学模型:(公式见影像原文)依据模型的有关特征参数,对水稻不同群体进行了分类研究,得9类基本群体。模型及群体分类在1994~1995年水稻群体试验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8.
邰祥友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3):254-255,258
总结了白湖圩区80年代以来水稻螟虫为害波动情况:为害主次变化,不同世代特点,世代重叠,为害代数增加,侵入部位上移,转株率增大,抗药性提高,以及种植方式的改变对为害波动起了一定作用等。通过试验提出,利用全代化蛹率预测螟虫的发生情况及“狠治1代,重治2代,注意3、4代发生动态”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优质晚稻平衡施肥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提出的氮、磷、钾 3因素 4水平 14个处理的田间试验设计 (即 3 414设计 ) ,研究了氮、磷、钾肥用量和配比对优质晚稻产量的影响 ,并获得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优化和解析 ,得出了优质晚稻获得最佳产量时的肥料用量是 :N 2 0 2 .5kg/hm2 ,P2 O50 .0kg/hm2 ,K2 O 3 0 3 .0kg/hm2 ,此时稻谷的产量为 5 491.5kg/hm2 。  相似文献   

20.
水稻模式化栽培计算机专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模式化栽培计算机专家系统由水稻生长发育规律、条件及栽培决策、品种选择及布局、育苗移栽等10个子系统组成.这套系统具有确定栽培途径及品种布局,提供栽培技术,进行生育诊断及调节.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系统的结构虽然复杂,但应用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