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市某新建鸽场紧靠某蛋鸡场,鸽场于1997年7月25日购进一批60日龄美国王肉种鸽700只,8月1日全群暴发新城疫,8月5日接报诊治后,8月10日鸽群停止发病,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查找引起新疆某养鸽场鸽群突然发病大量死亡病原,控制疫情蔓延。通过流行病学和病理解剖观察,然后采集病死鸽子肝脏、肺脏、喉头和气管等脏器组织,提取RNA,分别对其进行禽流感荧光RT-PCR检测和新城疫RT-PCR检测。诊断出该鸽场疫情由鸽新城疫病毒感染引起。建议预防控制好鸽场新城疫的发生,除日常免疫接种外,全面做好鸽场生物安全防护及研制鸽新城疫专用疫苗更是今后的一个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某鸽场一批肉用乳鸽、幼鸽爆发了1 种以典型腹泻、排青绿稀粪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并从病鸽实质脏器中分离出沙门氏菌确诊为鸽沙门氏菌病。  相似文献   

4.
摘要:毛滴虫病是危害后备鸽的重蚤疾病之一,同时给养鸽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对某鸽场的后备鸽毛滴虫病进行了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对后备鸽毛滴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本公司后备鸽的饲养经验,总结了一套对后备鸽毛滴虫病的速诊殳防治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某鸽场一批肉用乳鸽,幼鸽爆发了1种以典型腹泻,排青绿稀粪的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并从病鸽实质脏器中分离出沙门氏菌确诊为鸽沙门氏菌病。  相似文献   

6.
1992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河南省某大型鸽场发生以神经症状、绿色或白色稀便、出血性肠炎和肝肿大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共死鸽3000羽,经病原分离鉴定和动物接种试验,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杆菌混合感染所致.随后检查多批由该场及郊县送检的病、死鸽及血清,证明了引起鸽死亡的主要传染病是鸽巴氏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用从病、死鸽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制成二联灭活苗(下称二联苗),用副粘病毒制成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将二联苗和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同时接种鸽,沙门氏菌抗休80%阳性,用巴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攻毒100%保护,副粘病毒HI几何平均值为6log_2.而未免疫组攻毒100%死亡.用以上二种疫苗免疫鸽60万余羽份,经二年多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抽样检验表明,研制的疫苗安全,有坚强和持久的免疫效力.  相似文献   

7.
某鸽场发生精神沉部、郁泻、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排绿白色稀粪并有神经症状的传染病。采集粪便进行分离培养,无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采病鸽全血做鸡白痢快速平板凝集试验,结果为阴性。用β-微量法做病鸽血清新城疫(ND)HI抗体滴度检测,其效价为1:16。数值诊断的分值为29分。试验结果表明,该鸽场的病鸽发生了鸽1型副粘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8.
鸽念珠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守信  孙兰英  钟翠红 《农技服务》2009,26(9):65-65,79
鸽念珠菌病的病原是白色念珠菌,该菌存在于人和动物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是机会致病菌。在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条件差和应激因素都可诱发此病的发生。通过对邯郸某养鸽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死鸽的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是念珠菌病。  相似文献   

9.
1 发病概况 某专业户饲养美国落地王肉鸽200余只,均为1个月龄左右.于1998年8月初发病,8月21日来抚顺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化验室就诊,在此期间死亡近10只,还有病鸽3只.据了解,发病后曾用过土霉素、红霉素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1发病情况 2011年阜新市太平区某养鸽户饲养种鸽150余只,从7月3日开始在鸽面部及爪上发现痘斑。到7月8日有部分鸽出现眼肿流泪、卧地不起等症状,并伴随个别鸽死亡。到7月10日当天死亡12只,整群鸽采食量下降。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综合确诊为鸽痘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11.
断奶后的二元杂交商品猪在 1 2 0 d的试验期内 ,以鸽粪为主饲喂组 (第 1组 )比对照组 (第 2组 )减少消耗精料 1 47kg/只 ,减少饲料成本 60 .57%,每 kg增重减少饲料费用44.55%,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5.6%。屠宰测定肉质和味道无明显差异 ,同时改善了鸽场卫生 ,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
以苍术、厚朴、山楂等八味中药组方,对江苏省某规模化肉鸽场发病感染鸽新城疫的肉鸽进行治疗试验尝试。结果显示,对比治疗试验和大群治疗试验的同时,试验组和药物对照组对病情均有较好的缓解,试验组要优于药物对照组。中药组方"清瘟解毒散"对鸽新城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繁殖时期,肉鸽嗉囊的组织学变化主要在粘膜层。随着在孵化期中产生的垂体催乳激素的增多,粘膜上皮基底层细胞增生,厚度渐增,粘膜上皮棘层的浅层细胞及扁平细胞增大,脂类物质合成并积聚,细胞逐渐变性。最后,这些聚满脂类物质的细胞脱落形成鸽乳。同时,固有膜中血管和结缔组织也逐渐增加。随着哺喂期的增加,粘膜上皮增生逐渐减弱,上皮厚度减小,细胞中脂类的合成与积聚减少,上皮的脱落细胞也日益减少。最后,粘膜层逐渐恢复至休产肉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鸽新城疫的流行特点,在分子水平上阐明鸽新城疫病毒分离株与鸡新城疫毒株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用RT-PCR技术获得了分离株FO裂解位点附近300bp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UC19载体上得到一重组克隆pNDV21,序列分析表明,插入片段与鸡新城疫强毒Texas相应区域的同源性为87.7%;而与弱毒株D26/76及La Sota的同源性分别是91.7%和98%.其FO裂解点的氨基酸顺序为Giy Arg-Gln-Gly-Arg.证明该分离株属于新城疫弱毒.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于植被护坡的两种野生灌木抗旱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军  宋桂龙  王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177-6179
[目的]研究野生灌木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方法]以木豆和山毛豆两种野生灌木为试验材料,以正常浇水为对照,探讨了盆栽条件下干旱胁迫对2种野生灌木的影响。[结果]水分胁迫下,木豆和山毛豆的平均日失水率为0.626%和0.522%。山毛豆叶片相对电导率是对照的242.86%,木豆是对照的137.07%。木豆和山毛豆的丙二醛含量相对于对照分别增加了65.10%和69.10%。木豆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最大,增加了3.85倍,而山毛豆增加了1.98倍。山毛豆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在35 d时出现峰值,为对照的57.85倍。而木豆在28 d达到峰值,为对照的14.34倍。[结论]木豆的抗旱性强于山毛豆。  相似文献   

16.
杨林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629-12632
介绍了中国语境下家庭教会的内涵,论述了从单一到多维的乡村社会的"差序格局",并探讨了家庭教会在乡村社会中的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木豆豆荚螟主要生物学特性,了解木豆豆荚螟为害习性,为木豆豆荚螟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观察和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金城江区和凤山县木豆豆荚螟生活习性、发生条件、为害程度及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木豆豆荚螟主要以幼虫为害木豆的花蕾、嫩荚,造成蕾、荚脱落;1条木豆豆荚螟的全幼虫期能蛀食豆粒3~5粒,有转荚为害现象;木豆豆荚螟的蛀害率约25%~40%,干旱年份旱地木豆豆荚蛀害率可高达80%以上;采用单植方法,可减轻木豆豆荚螟的危害,品种混植越多,花期重叠时间越长,木豆受豆荚螟危害越重;通过合理施药,可减轻危害,提高木豆产量。【建议】冬季彻底清园,降低次年虫源基数;根据不同品种合理密植,保持木豆地通风透光;不同品种分别种植,避免混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变异株,减少品种混杂;花、荚期科学合理用药,以保花保荚。  相似文献   

18.
张晓声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9):1066-1069
【目的】研究木豆豆荚螟主要生物学特性,了解木豆豆荚螟为害习性,为木豆豆荚螟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观察和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金城江区和凤山县木豆豆荚螟生活习性、发生条件、为害程度及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木豆豆荚螟主要以幼虫为害木豆的花蕾、嫩荚,造成蕾、荚脱落;1条木豆豆荚螟的全幼虫期能蛀食豆粒3~5粒,有转荚为害现象;木豆豆荚螟的蛀害率约25%~40%,干旱年份旱地木豆豆荚蛀害率可高达80%以上;采用单植方法,可减轻木豆豆荚螟的危害,品种混植越多,花期重叠时间越长,木豆受豆荚螟危害越重;通过合理施药,可减轻危害,提高木豆产量。【建议】冬季彻底清园,降低次年虫源基数;根据不同品种合理密植,保持木豆地通风透光;不同品种分别种植,避免混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变异株,减少品种混杂;花、荚期科学合理用药,以保花保荚。  相似文献   

19.
乳鸽屠宰及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爱梅  陈启康  戴晖  黄志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75-1675,1696
介绍了乳鸽的屠宰设备和屠宰技术,真空生鲜冷冻乳鸽的加工,乳鸽保健菜肴烹调方法,为肉鸽养殖、屠宰及加工、销售一体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