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板栗品种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抗性并筛选出抑制该病原菌的有效药剂,采用离体菌丝块有伤接种法对14个板栗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通过发病率、病斑平均直径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不同品种进行抗性分级,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A. alternata的毒力。结果表明,接种后9 d,板栗品种‘燕山短枝’‘大板红’的发病率和病斑扩展直径分别为44.45%、51.11%和0.13、0.20 cm;‘遵玉’为100%和0.90 cm。供试品种中以‘燕山短枝’‘大板红’对A. alternata的抗性相对较强;‘遵玉’对A. alternata的抗性相对较弱。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咯菌腈对A. alternata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达到93.75%,EC50为69.94 mg·L-1。以上结果为板栗在种植中筛选优质抗病品种及开展田间药效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板栗胴枯病病害调查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板栗胴枯病的发病规律,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在2004~2006年在陕西省镇安县板栗产区对该病的危害症状、病原传播方式、发病条件及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并通过不同时期、不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镇安县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每年3月下旬,采用刮除发病部位树皮、伤口涂抹40%福美砷药剂,并对全树喷洒的方法,对板栗胴枯病的防治率可达84.3%,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板栗化学疏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疏雄可显著地增加板栗产量和质量,但人工疏雄难以在生产上推广,化学疏雄具有操作简单,省工省时的增产效果显著的特点,为此,试验研究了不同药剂,不同品种,不同浓度和不同时期疏雄醇对板栗雄花的疏除效果,提出了板栗化学疏雄的适应品种和药剂,选择了合适的疏雄时期和浓度。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板栗胴枯病的发病规律,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在2004~2006年在陕西省 镇安县板 栗产区对该病的危害症状、病原传播方式、发病条件及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并通过不 同时期、不同 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镇安县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每年3月下旬 ,采用 刮除发病部位树皮、伤口涂抹40%福美砷药剂,并对全树喷洒的方法,对板栗胴枯病的防 治率可达 84.3%,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栗瘿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板栗瘿蜂为害情况、生物学特性和天敌种类的调查,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修剪防治效果好于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6.
新鲜板栗辐照防霉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新鲜板栗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后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0.5 kGy以下剂量辐照的板栗的霉变率与对照差异不明显,1.0 kGy辐照可有效抑制板栗发芽、杀灭害虫、防止板栗霉烂;辐照后3个月内低温储藏的板栗防霉效果都优于常温储藏;辐照后3个月时,网袋低温保藏的失水率为15%左右,PE袋常温保藏的失水率为5%左右,而PE袋低温保藏的基本不失水.适宜的辐照剂量能够抑制板栗果实呼吸速率.综合试验的结果,1.0 kGy的辐照剂量可以使新鲜板栗达到较好的防霉效果,PE袋包装低温保藏的方式略优于其他3种保藏方式.  相似文献   

7.
试验通过滤纸条十字交叉抑菌法对市场中现有药剂和有活性的化合物之间的配组,对药剂复配之后的药效进行测定和筛选,并试图打破常规的杀抑研究,进而开发具有杀抑防等多种功能的药剂,通过复配将这些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实验室研究中,采用直接抑菌试验法找出一些对抑制黄萎菌有效的药剂配组,从而以试验结果证明药剂复配之后对棉花黄萎菌的抑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王伦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2):143-143
近年来,膏药病已成为我省板栗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板栗产量和品质。该病由真菌和蚧壳虫共生引起,可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加强栗园科学管理及施用药剂等方法,有效防止或减轻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膏药病已成为我省板栗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板栗产量和品质。该病由真菌和蚧壳虫共生引起,可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加强栗园科学管理及施用药剂等方法,有效防止或减轻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栗实象甲,是柞水县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以幼虫蛀食果实,造成被害果实腐烂,丧失食用价值或发芽能力。栗实象甲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柞水县板栗产业的发展,为此笔者进行了不同药剂处理对栗实象甲防治效果试验,现总结如后。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园情况。试验设置在柞水县铁厂镇板栗林内,试验面积2.4 hm2,树龄20年,株行距4 m×5 m,平均树高3.5~4.8 m,林内栗实象甲常年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二氧化氯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以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和清水处理为对照,在温室大棚内,开展不同浓度的二氧化氯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3个浓度的二氧化氯处理组对黄瓜霜霉病均有防治效果,二氧化氯1000倍液处理组(1125g/hm2)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分别为8.05和75.25%,防治效果良好;各二氧化氯处理组的黄瓜叶片有药害斑点,后期能够恢复,各处理组黄瓜植株长势无明显差异;各二氧化氯处理组黄瓜结瓜数、产量均与清水处理组差异显著。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张雪丹  王润源  胥洪  张倩  张静  辛力  王传增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82-6384,6485
[目的]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的稳定性.[方法]以粉剂二氧化氯为试验材料,确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碘量法的试验条件,然后分别用2种方法研究温度、活化时间、降解时间对二氧化氯的影响.[结果]二氧化氯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57 ~ 360nm.利用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溶液中ClO2和ClO2-的离子浓度,适宜pH 6.85 ~ 7.15.当二氧化氯溶液浓度增加或溶液温度升高时,紫外吸收时吸光值随之升高,同时碘量法显示溶液中ClO2和ClO2-的离子浓度也逐渐升高.二氧化氯使用时需活化210 ~ 220 min,此时溶液的吸光值最大,ClO2的离子浓度最高,ClO2-的离子浓度最低.二氧化氯使用时快速降解,溶液吸光值降低,溶液中ClO2和ClO2-的离子浓度下降.[结论]该研究可为粉剂二氧化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稳定性ClO2活化液中各种不同氧化性氯组分的含量,研究活化液经过改变pH、吹高纯氮气和吹高纯氮气后再稀释等处理后杀菌特性的变化情况;应用正交实验对稳定性ClO2活化液在葡萄干加工中的杀菌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可行性作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性ClO2活化液中可氧化性氯主要以ClO2和ClO2-(亚氯酸根)形式存在,约占5%的ClO2对稳定性ClO2活化液的杀菌能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稳定性ClO2活化液对葡萄干原料的杀菌效果明显,经活化液浸泡处理后的葡萄干产品中可氧化性氯的残留非常低,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二氧化氯在烟草漂浮育苗中剪叶工具的消毒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16%二氧化氯200~1600倍液浸泡污染了TMV的剪刀,均能有效控制TMV的传播;其中16%绿先锋牌二氧化氯800倍液浸泡消毒10s即可有效防止TMV的传播,相对防效可达98%以上。研究结果可供烤烟等漂浮育苗生产中对剪叶工具进行消毒,以防止病毒病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5.
以ClO2为消毒剂处理猪粪污水,研究了ClO2质量浓度对污水中COD值、总细菌去除率、大肠杆菌去除率的影响和反应时间对ClO2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ClO2质量浓度为7mg/L,室温条件下反应30min,对COD值的影响为增加33mg/L,对总细菌去除率和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4%和99.8%。  相似文献   

16.
茶多酚对板栗“石灰化”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茶多酚对板栗“石灰化”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以新鲜板栗为试材,经2%、4% 、6%茶多酚溶液处理后进行常温贮藏,测定贮藏过程中“石灰化”指数、超氧阴离子( )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以及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经2%茶多酚溶液处理的板栗“石灰化”指数受到显著抑制。进一步研究表明,2%茶多酚溶液处理能使板栗的SOD和CAT活性高于对照,而 产生速率和H2O2积累量低于对照,减少MDA积累,从而抑制板栗过氧化作用。【结论】适宜浓度的茶多酚处理可降低板栗贮藏过程中的活性氧产生,抑制“石灰化”发生。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对比了液氯和二氧化氯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机理,说明了二氧化氯优于液氯去除水体污染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氯在鸡蛋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延长鸡蛋的储藏期,采用不同处理的固载二氧化氯和二氧化氯溶液对鸡蛋进行了保鲜效果试验。在温度30℃,湿度70%的条件下存放20d,取出鸡蛋进行主要新鲜度指标的分析与评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二氧化氯处理均对鸡蛋具有显著的保鲜效果(P0.05)。其中以浓度为2.2g/L二氧化氯溶液浸泡鸡蛋8min后与0.03g固载二氧化氯同时放入样品盒中储藏最佳,能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标准菌株ATCC7966和分离自养殖水环境及患病鲫鱼的气单胞菌(Aeromonas)为试验菌株,通过肉汤二倍稀释法研究二氧化氯的抑菌及杀菌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在低浓度时能抑制气单胞菌的生长增殖,高浓度时能杀灭细菌,其对ATCC7966、T1、T3、T4、T5、T6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 mg/L,对T2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4 mg/L;二氧化氯对ATCC7966、T1、T3、T4菌株的最小杀菌浓度(MBC)为96 mg/L,对T2、T5、T6菌株的最小杀菌浓度为384 mg/L。研究结果能为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上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7种二氧化氯制剂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杀灭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嗜水气单胞菌为试验菌株,研究了7种不同生产厂家和同一厂家不同生产批次的稳定性一元二氧化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该7批次产品对嗜水气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不同生产厂家的二氧化氯杀菌效果参差不齐,以1,3,5,7号厂家二氧化氯杀菌效果最好,而2,4号厂家产品效果最差.且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杀菌效果不受距离出厂日期的长短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