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对云南个旧市郊鸡街镇的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野外调查,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Pb、Zn、Cu和Cd含量均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Pb、Cu和Cd的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提取态与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Zn则呈显著正相关(P〈0.05)。农作物中除萝卜、甘蓝、花椰菜和甘蔗Pb含量未超出对应的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外,其余作物均超标,Pb超标率达80%,其中薄荷Pb含量最高,平均值为3.28mg.kg-(1鲜重),超标9.93倍;朝天椒、土豆、大米和玉米Cd含量均超标,Cd超标率为20%,其中大米Cd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446mg.kg-1,超标1.23倍;Cu和Zn在所采的农作物中均未超标。薄荷对Pb和Cu、莴苣对Zn和Cd的富集系数高于其他农作物。豌豆尖、蚕豆、甘蓝、花椰菜、葱、朝天椒、甘蔗、韭菜、厚皮菜、白菜、萝卜、青花菜、土豆和金丝菜对Pb、Zn、Cu和Cd吸收能力较低,适合在污染区继续种植;薄荷、莴苣和青菜对4种重金属吸收能力较高,不适合在污染区继续种植。根据单因子评价方法,农作物受Pb轻度、中度、重度污染分别占50%、10%和20%,受Cd轻度、中度污染各占10%。对于不同种类农作物,不同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为Pb〉Cd〉Zn〉Cu。居民经食用蔬菜途径日摄入Pb、Zn、Cu和Cd量分别为0.204、2.336、0.376mg.d-1和0.028mg.d-1,分别占暂定每日耐受摄入量(PTDI)的101.78%、7.08%、5.79%和39.29%。因此,经蔬菜途径摄入Pb对当地居民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
在河北省地质调查院1:250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研究基础上,对河北省清苑县及周边的农田土壤及玉米子实进行了采样分析,分析该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并采用富集因子法和单因子土壤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壤以重金属Zn、Cu、Cr、Pb、Cd污染最为严重,其中Cd污染已达显著富集程度;通过对子实重金属含量的描述统计显示,其农产品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玉米子实中的重金属Ni和Pb存在超标现象。通过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揭示了清苑县土壤重金属中污染严重的Zn、Cu、Cr、Pb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索其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3.
采集草海湿地周边主要农作物可食部分及对应根系的土壤样品,分析测试了重金属Cd,Cr,Hg,Pb,As和Zn的含量,对比研究了土壤和作物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元素Zn,As,Cr平均含量未超过贵州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他3种重金属Pb,Cd,Hg平均值分别是背景值的1.24,1.44,7.5倍;与中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相比,除Hg平均含量超标外,蔬菜中As,Cr,Zn,Cd和Pb平均含量处在可接受范围内。6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的高低依次是Hg > Pb > Cd > As > Cr > Zn,葱和萝卜处于安全水平,其余农作物处于警戒线;不同种类作物中重金属富集特征差异较大,菠菜对As,Cd,Hg,Pb的富集系数比其余作物高,萝卜叶对Cr和Zn的富集能力较强,重金属Cr富集系数最低的是玉米,Zn和Hg富集系数最低的是萝卜根,Cd和Pb富集系数最低为马铃薯,As富集能力最低的为白菜。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在矿区土壤——蔬菜系统的吸收与迁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19,(5):1233-1238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农产品安全倍受大家的关注。研究选择某铅锌矿区周边的蔬菜地,采集叶菜类蔬菜及土壤样品,研究Cd、Pb、Cu、Zn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及其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迁移特性。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Cd、Pb、Zn超标,分别为国家标准限值的1.44~6.44倍、2.97~3.88倍和1.30~2.30倍。BCR连续提取结果显示,Cd、Pb以可还原态为主,Cu、Zn以可还原态和残渣态为主,可还原态Cd、Pb、Cu、Zn分别占总量的70.6%、79.0%、34.4%和38.1%;残渣态Cu、Zn分别占总量的34.6%和30.2%。酸可提取态Zn、Cd分别达13.2%和6.3%。供试蔬菜茎叶中Pb含量超标,为国家标准限值的1.50~5.83倍。蔬菜茎叶中Cd、Pb含量与其土壤中可还原态含量显著正相关,Cd含量与土壤酸可提取态Cd含量显著正相关。蔬菜Cd的富集系数(BCF)相对较高(0.61~3.34),其中水芹和香芹Cd、Pb、Zn的BCF值显著高于其他蔬菜。蔬菜中Zn的迁移系数(TF)较高(0.54~2.07)。叶用芥菜中Cd、Pb、Zn的TF值较高,分别为1.02、2.25、1.62。因此,在污染土壤蔬菜风险评价中需要考虑不同蔬菜品种对重金属吸的吸收迁移特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进BCR法和DTPA提取法研究了韶关主要矿区周边农田土壤Pb、Cd的形态分布和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韶关主要矿区周边农田土壤Pb、Cd的超标率分别为14.1%和92.3%;参照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调查的5种蔬菜样品Pb、Cd的超标率分别为57.7%和48.7%。土壤Pb以可还原态为主,占到4种形态和的76.13%,Pb各形态的分布顺序为:可还原态〉残渣态〉可氧化态〉酸提取态;土壤Cd以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为主,占到4种形态和近89%,Cd各形态的分布顺序为: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残渣态。用DTPA提取得到的土壤Pb、Cd有效态均值分别为24.91、1.29 mg·kg-1。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了胡萝卜Cd,5种蔬菜Pb、Cd含量与土壤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及土壤有效态含量显著相关,与土壤pH和有机质相关性不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土壤残渣态含量对蔬菜Pb、Cd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人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玉  孙海  高明  孙长伟  汪景宽 《土壤学报》2011,48(5):1306-1313
为了解吉林省人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生物有效性,人参对重金属的吸收、转化及富集程度,运用ICP-OES对农田栽参和林下参及其土壤重金属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人参土壤中重金属Cd含量超过国家三级土壤标准,所测的其它八种重金属含量均处在国家一级土壤水平内,重金属Pb的生物有效性系数最高达27.37%,虽然含量较低但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人参土壤中Ti的含量最高,其全量在476-1038 mg/kg,生物有效性最低为0.09%;两种模式下人参根区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差别不大,但林下参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系数低于农田栽参土壤,尤其是对生物毒性较大的Cd、Cr、Cu和Pb元素,Cd的生物有效态含量与其生物有效性系数达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9;不同肥料的施用对农田栽参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态有一定影响,同一种肥料对不同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影响亦不同;人参对Cu、Zn和Pb的富集系数最大,潜在风险较大,其中Cu富集系数达到0.63;综合分析人参土壤中重金属全量、有效量及人参根中含量,发现人参土壤中Cd超标,污染严重,Cu和Zn受土壤类型影响较大,其它重金属均可通过培肥改土调节其有效态含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查分析了江西省余江县39个大型养猪场的饲料、猪粪、以及长期施用这些猪粪的菜地土壤及蔬菜的Cu、Zn、Pb、Cd含量,并对饲料、猪粪、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猪和小猪饲料Cu含量超标率分别达81.6%和30.8%,Zn含量超标率分别达89.5%和94.9%,而Pb、Cd未超标。猪粪Cu、Zn含量亦严重超标,且饲料和猪粪中Cu、Zn、Pb、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总Zn和总Cd含量分别有7.8%和5.2%的样品超过三级标准,污染较为严重。所有蔬菜样品Cu、Zn、Pb含量均未超过我国食品卫生质量标准,空心菜和芋头Cd含量超标。土壤总Cu、Zn、Cd含量与提取态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冶炼厂综合堆渣场周边菜地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冶炼厂综合堆渣场菜地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的测定,分析了该区土壤和蔬菜中Cu、Zn、Pb、Cd、As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Cu和Cd为该区菜地的主要污染元素,其超标率均为100%;其最高含量分别为对照的5.3倍和4.3倍。蔬菜可食部分重金属Cu、Cd和Pb含量均不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的标准,超标率均达100%,且不同的重金属元素在不同蔬菜品种中的累积各异。  相似文献   

9.
以大冶典型铜矿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农田,探索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重金属在油菜中的积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湖北省土壤背景值进行评价,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严重超标,Cu次之;采用国家二级标准进行评价,Zn、Cr和Pb未对土壤造成污染。进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发现,以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各采样点均达到重金属严重污染水平;以国家二级标准评价时,只有2号采样点土壤属于中度污染水平,其他样点土壤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矿区农田油菜各部位重金属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包括Cu、Pb、Zn、Cd和Co在内的5种重金属含量分布规律都是茎叶〉籽粒≈根,Mn则是籽粒〉茎叶〉根。油菜地上部植株中Cu、Pb、Zn、Cd含量均超出食品卫生标准最高限值,且Cd、Pb超标倍数远大于Cu、Zn。富集系数变化规律为Mn〉Zn〉Cd〉Ni〉Cu〉Pb垌Co。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实验,以小白菜(上海青)、大白菜和萝卜为指示作物,研究了酸雨作用下Cu,Zn,Pb,Cd,Cr和Ni复合污染物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吸收与富集情况。结果表明,酸雨-重金属复合污染处理使Cu,Pb,Cr和Ni在蔬菜中积累量明显高于对照处理;Zn和Cd一般只有在复合污染处理中外源Zn或Cd含量较高时才明显高于对照处理。与对照相比,酸雨-重金属复合污染处理使Pb和Ni的富集系数增大,Cu的富集系数多数情况下增大,Cd的富集系数多数情况下减小,Zn和Cr富集系数的变化在不同蔬菜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重金属在不同蔬菜中的富集系数一般表现为萝卜>上海青>大白菜,蔬菜中不同重金属富集系数一般表现为Zn>Cd>Ni>Cu>Pb>Cr。酸雨-重金属复合污染条件下蔬菜中重金属积累量与其在土壤中总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大宗蔬菜上海青、大白菜和萝卜为指示作物对酸雨地区蔬菜地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基准进行了估算,这对开展酸雨地区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评价、重金属污染修复目标及地方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改良重金属污染农田的修复效果植物甄别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评判粉煤灰作为重金属钝化剂在实际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修复中的应用潜力,该试验以潼关县某村庄因散户冶炼黄金导致的重金属污染农田为研究对象,运用粉煤灰化学改良工程手段对污染土壤进行了原位修复,并通过种植植物甄别对修复效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区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d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Hg和Pb,3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分别介于1.29~6.13,0.53~4.14和63.19~448.97 mg/kg之间,平均含量分别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值的6.17、1.64、0.33倍,其中Cd全部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Cd、Hg、Pb污染超标率分别为100%、64.28%、7.14%。土壤Pb和Cd的生物有效性与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粉煤灰改良后,土壤Hg、Cd和Pb有效态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降低28.57%、24.36%、31.83%,粉煤灰对重金属Hg和Pb有一定的钝化作用。但植物甄别试验中,所有植物均吸收了一定的Cd,但植株中Cd含量没有达到Cd超富集植物的标准,其中曼陀罗对Cd的单株吸收量最高,为0.1498 mg/株。单位面积中繁穗苋对Cd的吸收量最高,为68.04 g/hm2,说明经粉煤灰化学改良的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中重金属仍具有较高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表明,采用粉煤灰进行重金属污染农田改良的手段仍需进一步研究,使修复后的土壤种植模式改变或种植低累积植物物种以阻隔Cd向作物可食部位的迁移。  相似文献   

12.
小秦岭某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小秦岭金矿区是中国第二大产金区,金矿开采、选冶活动会将重金属释放到环境中,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本研究系统采集了133件农田土壤样及邻区非矿业活动区的土壤对照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Hg、Pb、Cd污染明显。以邻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作为对比评价矿区土壤污染的对比值,除Cr外,Hg、Pb、Cd、Cu、Zn、As累积超标率分别为96.90%、100%、60.10%、12.03%、78.90%、69.17%。Hg、Pb、Cu、Zn、Cd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样本超标率分别为43.16%、12.8%、7.52%、3.01%、2.25%。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表明,36.08%的土壤样本受到了轻度以上污染。Hg是农田土壤中最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超标倍数均值为4.71,受Hg污染的农田面积为136.3km2,占到研究区面积的51.76%。土壤污染极其严重,矿区环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河北省大棚菜地的重金属累积情况,以蔬菜产区的土壤和蔬菜为研究对象,采集了邯郸市永年县、保定市定州县、沧州市青县、石家庄市藁城区共64个大棚土壤以及对应蔬菜样品,测定其Cr、Ni、Cd、Pb、As含量,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大棚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利用目标危害系数法分析了蔬菜摄入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相比,四个蔬菜产区大棚土壤中Cr、Cd、Ni、Pb、As含量均值未超标;但与河北省表层土壤背景值相比,大棚土壤中Cd和Cr累积普遍,分别是背景值的1.99倍和1.10倍,超标率为100%和40.6%。Pb、As局部点位有累积现象,Ni含量均低于背景值。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除Cd为轻度-中等累积污染外,其他元素均为无累积污染。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相比,除15.63%的蔬菜样品中Cr超标外,所调查的蔬菜中Ni、Cd、Pb、As含量均不超标。菠菜、大葱、蒜苗对5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均相对较大,不同类型蔬菜对5种重金属富集能力均为叶菜类根茎类球茎类果菜类,对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为CdNiCrAsPb。河北省大棚蔬菜重金属总体不存在明显的人体健康风险,但是藁城蔬菜Cr存在明显的健康风险,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典型城市化地区蔬菜重金属的累积特征与健康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对环境质量、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和挑战。为了掌握典型城市化区域蔬菜生产的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食用健康风险,从而为快速城市化区域的农业实践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珠三角电镀、染织等工业密集典型城市化区域的蔬菜和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蔬菜和表层土壤样品,使用单因子污染评价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蔬菜样品中Cd、Ni、Cr、As、Pb 5种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使用目标危害商数法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研究发现,该地区菜地土壤存在Cd污染。研究区蔬菜中重金属的富集吸收能力为Cd > Ni > Cr > As > Pb,叶菜类对Cd的富集最多,豆角类对Ni的富集较多。单因子污染评价结果显示蔬菜中重金属超标率按大小排序为Ni > Cr > Cd > Pb=As,Ni、Cr和Cd超标率分别为10.53%、2.63%和1.32%,Pb和As均未超标;综合污染指数的评价显示叶菜类样品处于轻度污染水平,豆角类处于中度污染水平,瓜类尚未受到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叶菜类和豆角类的综合目标危害商数(TTHQ)均大于1,长期食用叶菜类和豆角类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成人和儿童的综合目标危害商数排序均为叶菜类 > 豆角类 > 瓜类,儿童摄食蔬菜的重金属健康风险高于成人。总体来说,研究区蔬菜重金属健康风险基本处于可接受范围,但叶菜类Cd和豆角类Ni造成的健康风险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采集了福建省10个典型地区50份菜园土壤样品及32份小白菜样品,测定了土壤及蔬菜(小白菜)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单项及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及蔬菜的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分析,通过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测定了土壤中铅和镉的形态含量和分布,并对蔬菜中铅和镉的污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菜园土壤和蔬菜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为以重金属Cd和Pb的污染。其中,德化浔中所采集的菜园土壤及蔬菜样品分别受Pb和Cd的污染特别严重;只有厦门同安、龙岩新罗地区的土壤及蔬菜则均未受重金属污染。此外,蔬菜对土壤中的Cd表现出极强的富集能力。土壤中Cd的酸可提取态比例平均为36.6%,而土壤中Pb的酸可提取态比例(除德化浔中达到13%外)则不足2%,但酸可提取态Pb的含量与蔬菜中的Pb含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952,P0.01),而Cd相应的相关系数只有0.66(P0.01)。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项与综合污染指数法,以海南省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农产品中重金属Cu、Zn、Pb、Cd、Ni、As、Cr和Hg含量的抽样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全省农产品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食品中规定的限值,各重金属的单项与综合污染指数均≤1,综合污染指数为0.57;全省农产品未受重金属污染,属于安全水平,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同时发现,个别监测点的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有超标现象,新鲜水果中个别样品Pb、Cd、Hg超标,超标率在2.17%~10.87%之间;豆类蔬菜中个别样品Ni超标,超标率为9.09%;瓜果类蔬菜中个别样品Pb、Cd超标,超标率为12.24%~24.49%;叶菜蔬菜中个别样品Pb超标,超标率为6.67%;谷物中个别样品Pb、Cd、As超标,超标率在2.11%~7.37%之间。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间多呈正相关,其中Zn与Ni、As与Hg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Cu与Zn、Cu与As、Cu与Hg、Zn与As、Zn与Hg、Cd与As、Cd与Cr、Cd与Hg、Ni与As、Ni与Hg、As与Cr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推测Cu、Zn、Ni、As、Hg含量主要受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Cr、Pb和Cd含量受土壤母质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安徽省某市农田土壤与农产品重金属污染水平,在研究区内共布设1933个点位,采集土壤样品并在污染农田中采集43个农产品样品,对其与土壤进行一对一检测,分析研究Cr、Pb、Cd、As和Hg 5种重金属含量,对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农产品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Cr、Pb、Cd、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2.5、32.6、0.209、8.85、0.080 mg·kg~(-1),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05%、0、14.59%、0.67%和1.97%。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农田土壤污染情况,5种元素污染程度CdHgAsPbCr,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来看,所有点位中清洁的占78.58%,综合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基本处于轻微生态危害水平。农产品中Cr、Pb、Cd和As 4种重金属元素都是在偏酸性的土壤上富集系数较大,而Hg在偏碱性土壤上富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常德市典型蔬菜生产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湘西北地区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和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常德市东江和芦山两个地区蔬菜生产基地的土壤和蔬菜中Cu、Cr、Ni、Zn和Pb等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并评价了蔬菜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蔬菜中Pb和Cr的超标率分别为100%和16%;土壤Cu、Cr和Ni平均含量东江地区远高于芦山;芦山地区Cr、Ni和Zn三者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说明它们的同源性很高。富集系数结果表明不同蔬菜种类对重金属的富集水平处于不同级别,其中莴笋对各种重金属(除Cr外)的富集系数均在2%~5%之间,为中度富集水平。摄入值和THQ值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基地蔬菜中Pb和Cr存在一定的超标,但总体上蔬菜中重金属处于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19.
《土壤通报》2015,(3):733-738
通过对济南市石灰性菜地土壤和蔬菜样品中Pb、Cd、Cr、Cu和Zn含量的调查,研究了蔬菜和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富集特征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石灰性菜地土壤Pb、Cd、Cu和Zn平均含量均高于相应的济南市土壤背景值,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级标准比,石灰性菜地土壤中Cd含量超标1.93倍,表现为以Cd为主的重金属污染。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标准比,叶菜类、根茎类和瓜果类蔬菜中Pb、Cr和Cd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蔬菜中重金属富集系数大小为:ZnPbCuCdCr,黄瓜对5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最小。济南市石灰性菜地种植的蔬菜中重金属的风险系数(HQ)都小于1.0。成人摄食蔬菜产生的风险指数(HI)大于1,儿童摄食蔬菜产生的风险指数小于1,表明当地成人健康受危害的可能性大,儿童摄食蔬菜尚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20.
大田蔬菜Pb、Cd污染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田蔬菜土壤监测结果表明 ,污染区土壤全Pb、全Cd和有效铅、有效镉含量均低于非污染区 ,但蔬菜莴笋、大葱和小葱Pb、Cd含量明显高于非污染区。土壤全Pb、全Cd和有效铅、有效镉呈相关性 ,蔬菜干物质量和鲜物质量Pb、Cd呈相关性 ,表明重金属Pb、Cd污染有同步性。而同一地点土壤有效铅与蔬菜Pb含量、土壤有效镉与蔬菜Cd含量均无相关性 ,表明蔬菜Pb、Cd污染与土壤关系较小。非污染区蔬菜均无超标样本 ,污染区蔬菜样本超标率为 4 0 .0 % ,且以莴笋、大葱、苋菜和芹菜等叶菜类为主 ,大田蔬菜Pb、Cd主要污染途径源于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