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世界农业》2006,(5):F0002-F000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牧草研究中心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是农业部下属专门从事热带牧草研究的国家级科研单位。主要从事热带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热带牧草和草坪草新品种选育、牧草高产栽培技术、良种繁育及推广、热带牧草综合开发利用、畜牧饲养以及草产品产业化开发等研究。近5年来承担科技部、农业部以及省级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国际合作5项,获省、部级等科技成果奖15项;建立了中国南方最大的国家级热带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圃和南方备份库、国家级“热带牧草选育”引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收集保存热带牧草种质1800多份,先后选育出优良热带…  相似文献   

2.
贵州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及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对野生牧草资源的主要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6000多份标本和相关资料,整理评价了800余份资源,对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进行摸底,1984年对贵州草地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摸清了贵州主要野生牧草资源。以后重点对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作了资源搜集、鉴定评价、栽培驯化及品种选育等系统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研究发展过程及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贵州玉米自交系杂交种的选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审定的137个玉米杂交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早期玉米杂交种的选育主要是直接从地方品种中分离自交系和从北方引进温带玉米自交系组配杂交种。20世纪90年代后期加强了从引进的热带玉米群体中分离自交系。“十五”以来,加快了地方种质、热带种质和温带种质的相互改良和自交系选育,组配并审定了更多的优良玉米杂交种用于玉米生产。此外,就下一步贵州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和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贵州野生匍茎翦股颖资源及其草坪建植技术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是西部地区主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全境最高海拔2 900多m,最低海拔400 m左右.较大相对高差使这片土地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素有"牧草王国"的美誉[1].草坪草资源种类丰富,境内天然草皮分布广泛,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特别是匍茎翦股颖草坪草作为贵州草坪建植的主要草种,在贵州各地区都有野生分布,且分布极广,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优良野生牧草.对匍茎翦股颖建坪管理技术的研究不仅有利于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会对我国草坪草选育体系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解决目前种子全靠进口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我国地方猪种种质资源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我国地方猪种种质资源的优良特性,提出我国地方猪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文献、实地勘察、访谈了解和生物学鉴定等方法,调查绍兴市范围内桃种质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并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结果表明,绍兴市桃种质资源熟期跨度大,主导品种突出,品种性状优良,共收集到4大类38份种质资源。调查发现,绍兴市桃产业发展迅猛,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总产量、总产值和优质商品果率稳步提升,但产业发展中仍存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缺乏本地选育品种及产业链深化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应加强绍兴市桃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强化对种质资源的全面鉴定评价,开展分子标记研究,重视优良品种选育工作,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果品品质,强化精深加工能力,发展桃全产业链。调查绍兴市桃种质资源状况,为桃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与我国草业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初步分析了我国草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认为加入WTO以后,我国牧草种子企业、牧草种子国产化和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以及草产品加工业都将面临严峻挑战,为数不少的国外企业瞄准国内草地生态建设和生态旅游产业市场,对我国多功能草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云南乡土牧草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乡土牧草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角度出发,分析了云南省乡土牧草资源丰富性与多样性、分布特点及重要资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重点乡土牧草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小梅山猪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优良地方猪种的选育与保种工作。其核心内容是要有足够的群体,完善的品种标准,科学的选育与保种方案,传统选育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及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科技》2012,(7):10-11
2012年6月25日,贵州省科技厅组织兰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等单位有关专家对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喀斯特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成果鉴定。该项目组通过近10年的系统研究,收集保存了国内外优良草种资源2716份,创制新种质46份,育成优良牧草新品种8个,项目克隆了6个高羊茅功能基因,并在美国基因序列数据库注册登记,丰富了喀斯特地区牧草品  相似文献   

11.
贵州主要地方优良草种的选育及种子产业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项目自2002年立项实施以来,立足贵州优良牧草资源,培育并通过审定牧草新品种3个,提出优良草种建植混播草地及改良退化人工草地的关键技术,建立草种繁育技术体系,通过项目成果的示范推广,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贵州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云南属我国四大林区之一,林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林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可持续的后备森林资源,而后备资源培育的质量和数量取决于选育和应用良种的深度和广度,从国外林业发展的经验可知,持续选用良种已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首先应转变人们依靠自然更新,随便采种的观念,重视选育和采用良种,集约经营,国家应加强科技投入,试验示范,以点带面,科技人员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决当地主要树种的良种和培育问题,采  相似文献   

13.
烟草种质资源是烟草原始创新、新品种选育及其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物质基础,是保障烟叶生产安全的战略性资源,对我国烟草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烟草原始创新、新品种选育及其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成效,取决于所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对其差异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研究,而突破性进展往往依赖于特殊种质资源的发现与利用。由于烟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研究内容宽泛、调制类型多样,且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征,相关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为了解广东烟草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介绍了广东烟草种质资源国内外收集、保存的基本情况;阐述了烟草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评价及种质创制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广东生态环境下烟草地方种质资源香气风格形成与新品种选育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目前种质资源繁种更新、精准鉴定、遗传群体研究和种质创制等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黄秋葵的应用价值和产业化开发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秋葵是一种菜、药、花、饲兼用型植物,有着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本文从黄秋葵的种质利用、应用价值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前景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甘肃蔬菜种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针对甘肃省蔬菜种业发展现状,重点围绕蔬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品种培育、人才队伍、种业基地和监管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蔬菜种业创新、种业治理、产学研推合作新机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玉米在畜牧养殖业中的有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茎秆的有效利用及青贮饲料的产业化发展对解决畜牧养殖业饲草资源严重短缺,加快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保护环境及改善生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畜牧业概况及发展规划进行综述,概括了玉米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利用途径,并针对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形势及畜牧养殖业发展目标,分析了黑龙江省发展青贮玉米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种业下的产业融合与产业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产业链育种、繁种和推广的链式结构和利益主体博弈关系,提出互联网与种业产业融合点及双向交互式发展模式。在互联网技术环境下,种业产业将逐步向育种专业化、生产标准化、技术精准化、服务综合化和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针对我国种质资源建设落后、质量监管困难和商业化育种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从完善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快种业产业链一体化体系建设和全程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现代种业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甘肃种业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西部农作物种质资源大省,目前共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20万余份,但面临着种质资源种群减少、濒危物种激增、质量下降、保护不彻底等问题。鉴于现有种质资源保存条件简陋,鉴定评价缺乏深度挖掘,优异种质及重大品种培育未取得突破等现状,通过分析甘肃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夯实种业发展基础;加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育种创新;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长效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业振兴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牧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遗传多样性,育种目标与方法和牧草产品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综述了我国牧草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广西柿种质资源状况,为柿资源的开发利用、引种驯化、种质保存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实地考察、访谈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调查广西桂林市、来宾市、贺州市、柳州市、河池市、钦州市、百色市和南宁市等不同生态气候区柿种质资源的分布、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状况,建立柿种质资源圃保存种质并进行分类和鉴定.[结果]广西柿种质资源分布范围广,品种类型多,共收集到柿属植物中柿、君迁子、油柿、乌柿、毛柿和野柿5个种1个变种的103份种质资源.调查发现近年广西柿生产取得较快发展,在柿种植面积和投产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和产值均逐年增加,柿果实商品化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但在柿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充分、品种单一和结构不合理、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程度低及加工产业链不深化等问题.[建议]加强对广西柿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开展柿良种引进和品种选育研究,逐步改良和提高地方柿品种的品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行业整合,扶持有发展潜力的种植和加工企业发展柿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