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琛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582-8584,8587
综述了烤烟香气物质的种类及其形成,并从遗传因素、生态环境、栽培技术以及烟叶初加工过程4个方面阐述了影响烤烟香气物质形成及含量的因素,最后对烤烟香气物质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吉烟9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和顶端调节剂互作对烤烟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及烤后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中高氮、中氮处理满足了烤烟田间生长的肥料需求,顶端调节剂可能提高了烟株的生理活性,不同氮素用量对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不同,以T8(中氮+调节剂B)处理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最高,评吸香气质较好,香气量充足,评吸位居第一。因此,合理施肥和适当的调节措施可提高烤烟香气质量。  相似文献   

3.
龙岩烤烟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关键生态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香气成分是烟叶香气质量的基础,为阐明龙岩烟叶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关键生态影响因子,采用不同典型清香型烟区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龙岩烤烟特征香气成分及其与气象和土壤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和氧化异佛尔酮是龙岩烟叶特征香气成分,其中β-大马酮是龙岩烟区烟叶最重要的特征香气成分。(2)影响龙岩烟叶特征香气成分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气象因素,其中降雨量的时空分布是影响龙岩烟叶特征香气成分前体物合成积累的关键生态因素,以下部叶成熟期和还苗伸根期至团棵前期降雨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钼方式对烤烟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施钼方式对烤烟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钼方式处理均能明显提高中部烟叶中性香气成分总量和绝大部分香气成分含量,提高烟叶香气指数B值;选择团棵期和现蕾期喷施钼肥对提高烤烟香气成分含量效果最佳,浇施和喷施相结合的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烤房烘烤对豫西烤烟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不同类型烤房烘烤条件下的豫西烤烟中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目前大量使用的气流上升式烤房相比,气流下降式烤房和小密集式烤房烘烤对豫西烤烟不同部位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影响均较大.小密集式烤房明显促进豫西烤烟下部叶片中性香气物质的积累,促进了棕色化产物、类西柏烷类、苯丙氨酸类、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香气物质的形成;促进了中部叶片西柏烷类香气物质和新植二烯的形成;促进了烤烟上部叶片苯丙氨酸类、西柏烷类香气物质和新植二烯的产生.随烟叶部位上升,小密集式烤房对叶片中性香气物质的积累效应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烟草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DE-GC/MS法,对产于四川的4种不同类型烟草(烤烟、白肋烟、香料烟、地方晒烟)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中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烟草均存在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中性香气成分,游离态中性香气成分总量表现为烤烟白肋烟晒烟香料烟,其中烤烟的新植二烯含量占有较大比重,除去新植二烯外的中性香气成分含量以晒烟和香料烟最高,白肋烟次之,烤烟最低,香料烟中茄酮含量高,所占比重较大.糖苷结合态中性香气成分总量表现为烤烟晒烟白肋烟香料烟,除新植二烯外的糖苷结合态中性香气成分以及糖苷结合态与游离态中性香气成分的比例均以烤烟最高,其他3种晾晒烟差异较小.4种类型烟叶共有的香气成分多对烟叶香气贡献较大,但不同成分糖苷结合态和游离态的比例不同,新植二烯、糠醛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烤烟中的巨豆三烯酮主要以糖苷结合态存在,在晾晒烟中2种形态比例变异较大,茄酮在不同类型烟草中均以游离态为主,且在香料烟中游离态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7.
烘烤凋萎时机对翠碧1号中部烟叶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烘烤变黄期不同凋萎时机对烤烟翠碧1号中部叶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凋萎时机的延迟,香气成分的总量和中性香气成分总量,均呈明显增加趋势,但主要清香成分和主要浓香成分的比值呈下降趋势;酸性香气成分总量先升后降;碱性香气成分总量先降后升.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烤烟香气品质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别测定20种烤烟样品中的69种香气成分,并以69种香气成分的含量为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烤烟香气品质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20种样品的烤烟香气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10烤烟的香气品质最好,其后依次为S9、s4、S20、S16、S17、S18、S19、S1、S15、S2、S5、S3、S14、S6、S8、S12、S7、S13、S1l;通过感官评价法进一步对该模型评价结果进行检验,模型评价结果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提出的烤烟香气品质评价模型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够做到标准化评价,且评判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行性,能够真实区分烤烟香气品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9.
栽培调控措施对南丹烤烟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栽培调控措施对广西省南丹县烤烟香气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烟草品种K326为试材,研究密度、施氮量和打顶留叶数对南丹县烟叶香气成分含量和比值的影响。[结果]随密度增加,南丹烤烟的碱性香气物总量下降,酸性香气物总量有所增加,中性香气物总量以高密度时略高;随着施氮量提高,烤烟的碱性香气物总量依次增高,酸性香气物总量下降,中性香气物总量则以低氮水平时的较高;随着留叶数增加,烤烟的碱性香气物总量下降,酸性香气物总量以中等留叶数较高,中性香气物总量以少留叶时的较高;香气成分含量比值(A值、B值和AI值)以中等密度(18000株/hm^2)、低施氮量(67.5 kg/hm^2)和中等留叶数(17片/株)时较高。[结论]适当降低施氮量对提高南丹烤烟香气质量有利。  相似文献   

10.
烤烟中性致香成分与香气质量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元统计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烤烟各类中性致香成分与香气质、香气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醛类成分、酮类成分、酯类成分与香气质、香气量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达到5%或1%显著水平,各类成分总量与香气质、香气量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达到1%极显著水平,其相关关系主要表现在苯乙醛、糠醛、巨豆三烯酮1、巨豆三烯酮3、香叶基丙酮、β-大马酮、氧化异佛尔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成分与香气质、香气量的相关上.通过典型相关分析确定了对烤烟香气质、香气量影响显著的主要中性致香成分,为烟叶质量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四川烤烟的质量特点及与国外烤烟的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库存的103份陈化烟叶为材料,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烤烟的化学成分,中性香气物质及感官质量的变化,探讨了四川烤烟的质量状况及与国外烤烟的相似性。结果表明:与国外烤烟相比,四川烤烟糖含量较高,总氮和总植物碱含量较低,与国际优质型烤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和感官质量劣于巴西和津巴布韦烤烟,和美国烤烟处于同一水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各县市的烤烟在不同程度上与国外烤烟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会理、德昌和凉山三个县市的烤烟在化学成分、中性香气物质和感官质量方面与国外烤烟的相似程度均较高,但是在进行烟叶生产时,应该因地制宜地调整栽培、调制和烘烤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四川烤烟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长物质对烤烟上部叶香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对比了脱落酸(A)、水杨酸(B)、赤霉素(C)、乙烯利(D)4种植物生长物质对烤烟上部叶烤后烟潜香物质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水杨酸对烤烟上部叶烟潜香物质影响最大,总酚、芸香苷、绿原酸、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均最高;高浓度的脱落酸对烤烟上部叶烟香气物质总量影响最大,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香气物质、新植二烯含量也均最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综述烤烟香气风格的评价方法及生态环境、化学成分、栽培和遗传因素与烤烟香气风格的关系,发现目前有关烤烟香气风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香气物质本身及香气物质与环境因子、栽培技术措施的关系,且多为单一因素的描述结果;而有关烟叶香气风格形成的机理及其是否受基因控制等方面尚未清楚。因此,今后应加强烤烟香气风格形成代谢、分子机理方面的深人研究,探讨香气风格的形成途径及调控基因,并针对不同区域特色烟叶香气风格进行定量化、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因型烟叶品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凉山会东烟区3个不同基因型烤烟的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以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从不同基因型来看,红花大金元整体外观质量较好,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及其组成比例含量较为适宜,中性致香物质整体含量最高。(2)从不同部位来看,这3种基因型的中、上部叶的外观质量整体较好,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含量及其组成比例含量适宜,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最高。(3)综合分析认为,红花大金元的整体质量最好,其更为适宜在凉山会东烟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我国烤烟典型香型的分类提供参考,以2014年全国浓香型、中间香型、清香型烟叶代表性产区18个州(市)45个县(区)的520个C3F初烤烟叶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常规化学成分、外观质量、物理特性进行测定,基于多源信息应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分类模型构建。结果表明: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基于多源信息构建的烤烟香型分类模型较好,分类正确率为91.54%,AUC(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72 6。其中,对浓香型烤烟分类效果最好,没有误判,中间香型误判率为7.57%,清香型烤烟误判率为18.87%;影响烤烟香型分类的重要变量为氯离子、总糖、宽度、厚度和钾离子,影响浓香型和中间香型烤烟分类最重要的变量为氯离子,影响清香型烤烟分类最重要的变量为总糖。基于烤烟多源信息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香型分类,在浓香型和中间香型分类效果较好,清香型分类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16.
不同香气风格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香气风格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的差异。[方法]在感官评吸确认的基础上对我国主体浓香型、浓透清、清香型代表烤烟进行常规化学成分、香气物质的检测和多重比较。[结果]清香型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挥发性香气物质在丰富性上较为充分,其次为浓透清烟叶,浓香型烟叶最低;浓香型烟叶中与改善烟气柔和性有关的化学成分较为适合,其次为清香型烟叶,浓透清烟叶最弱;浓香型烟叶具有低糖、低碱、高烟碱比值、高有机酸、低脂肪酸、低挥发性香气物质等特性,浓透清烟叶具有低有机酸、高脂肪酸、低类西柏烷降解物质等特性,清香型烟叶具有高微碱/总碱比、中等脂肪酸、高酚类降解物质等特性。[结论]不同香气风格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元烟区烟叶的特征香味成分,从致香物质角度探明广元烟叶的香型风格。[方法]选取2014—2015年广元烟区20份烤烟样品(C3F),对其主要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典型香型产区烟叶的致香物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广元烟叶香味物质总量丰富,五大类香味物质含量表现差异,其中新植二烯和苯甲醇含量较高;广元烟叶与三大香型典型产区烤烟的香味物质种类及含量也表现差异,与玉溪、许昌烤烟均差异显著,而与遵义烤烟差异不显著,且与遵义烤烟的相似系数最高。[结论]研究可为广元烟区烤烟特色定位和烟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K326为材料,通过GC/MS分析紫色土、沙泥田、牛肝土田和掺入一定比例红砂土和河沙土紫色土、沙泥田和牛肝土田上生长的烤烟样品挥发性香气物种类和含量的差异.检测结果表明:紫色土醛酮酚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24.23%,醇类香气物质6.59%,酸类香气物质12.05%,酯类香气物质1.96%,烃类香气物质39.17%,是3种土壤类型中香气物质含量最高的.紫色土掺入不同比例的河沙后,掺入30%河沙的紫色土的酸类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达到18.98%,明显高于原紫色土;掺入45%红砂土的沙泥田醛酮酚类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到24.56%;掺入45%河沙的牛肝土田的烃类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到17.55%.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土壤性质与烤烟香气物质含量的关系,并探讨种植优质烤烟所需要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19.
乌蒙烟区清香型特色烤烟品种的适宜施氮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乌蒙烟区清香型特色烤烟生产提供参考,以云烟99、云烟105和云烟203烤烟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N量对3个清香型烤烟品种产量、农艺性状、化学成分、致香物质、经济性状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60~105kg/hm~2时,云烟99、云烟105和云烟203清香型烤烟品种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株高、茎围、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和有效叶片数等农艺性状也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致香物质总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施氮量为82.5kg/hm~2时,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感官质量较优。3个清香型烤烟品种的适宜施氮量均为82.5kg/hm~2,且以云烟105烤烟品种的综合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