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蚕种生产由专业场转向原蚕区的初期阶段,原蚕区饲养的种茧运回到专业场内进行削茧、鉴蛹和制种。在种茧削茧鉴蛹过程中,常发现数量不少的蛹体后2~3个体节半套缩于前体节内从而使整个蛹体变短小以至死去,造成公斤茧制种量大幅降低,蚕种企业种茧丰产却不丰收。为弄清楚其发生的原因,笔者收集了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在2005~2008年间万年和修水两个原蚕基地饲养的蚕品种、原蚕上蔟、蔟中管理、采茧与种茧保护、种茧收购  相似文献   

2.
<正>蚕儿结茧化蛹后至削茧前,由于有茧壳保护,蛹前期能够得以正常发育.而在削茧后裸蛹保护期间失去了茧壳这一自然保护屏障,因此极易遭受不良环境的侵袭和病菌的感染,而引起后期死蛹增多,发蛾率降低.我场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改变了过去一些旧的蛹期保护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公斤茧制种量较过去有明显的提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正> 在蚕种生产上,往往因后期僵蛹(削茧后感染)造成丰产不丰收,我场在以前有过沉痛的教训。为此对防止后期僵蛹作了多次的试验,其结果如下:一、在75℉温度保护下,上簇后第十二天削茧鉴蛹,除六○三外,其他品种能完全防止后期僵蛹的发生(见附表)。二、如需提早削茧鉴蛹,可在削茧当天晚上用2000倍402药液喷蛹体,喷匀喷到,必要时可在第二天晚上再喷一次。据试验,  相似文献   

4.
旋蛹的防止     
<正> 近年来,在削茧鉴蛹后,常有旋蛹发生,即蚕蛹(?)部左右旋转经久不息,导致蛹体过多消耗体力和受伤出血,形成缩尾死蛹,影响蚕种产量和质量。为了提高斤茧制种量,防止旋蛹的产生,我场对最易发生旋蛹的华合和苏4进行了四次的试验和观察。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二点规律。一、旋蛹最容易产生的时间是在蛹期复眼着色后削茧鉴蛹。在复眼着色前削茧,即使温度偏高(80℉以上)湿度偏干(干湿差6℉以上)的情况下,均很少发生旋蛹。在  相似文献   

5.
<正> 发生旋蛹,轻者影响公斤茧制种量和单产的提高,重者导致克蚁制种量不及格而被淘汰。今年春天,我们前批饲养苏三、秋三、苏四,后批饲养东肥、华合。苏四和华合是最易发生旋蛹的品种,因此,在削茧鉴蛹时,我们边注意边试验观察,探索防止旋蛹的方法,防止旋蛹的发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对旋蛹发生的时间,摊蛹材料和气象环境等分别作了调查试验,试验调查的结果如下:一、削茧时期与旋蛹发生。苏四在上簇后第十天,华合在第十一天削茧,即在少数复眼变黑时削茧,削出的蛹体在半小时后开  相似文献   

6.
<正> 原蚕后期死蛹,指蚕种繁育。中削茧鉴蛹后陆续发生的败血性死蛹,是蚕种生产丰产不丰收的主要原因之一。关于后期死蛹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曾有一些专家提出看法。就防治方法一般强调从上簇开始特别是采茧以后的削茧鉴蛹等过程,要求动作轻,不使蛹体受伤;夏耀等(1987)提出蚕期应提高饲料营养质量,避免喂湿叶、  相似文献   

7.
削茧机研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削茧机改手工削茧为机械削茧。采用弹簧控制自动开合夹具、圆盘旋转送茧、蚕茧在垂直偏水平 40°时高速切削等技术 ,使蛹体在垂直向下时脱出 ,随后驱壳而实现自动切削和蛹壳分离。蚕种场试用 ,其削茧速度可达10kg/h ,伤蛹率低于手工削茧。  相似文献   

8.
茧比重是指单位体积的重量,一般以克/厘米~3表示。我们对茧壳及蛹体的比重进行了测定,其重量是把茧壳或蛹体放在天平上称得的。为了使测得的比重更精确,重量是将茧壳或蛹体烘干后再称的;茧壳或蚕蛹的体积是用液体排量法测量的。由于茧壳和  相似文献   

9.
蛹体消毒对防治死蛹效果的探讨黄金土,郑华荣(广丰县蚕种场)在蚕种生产实践中,所谓丝茧丰产蚕种歉收,死蛹是个难题,是形成丰产不丰收的主要原因之一。死蛹率高,羽化率低,制种量低,严重影响种场的经济效益。死蛹暴发期一般是削茧鉴蛹后第二天开始,直至发蛾。由于...  相似文献   

10.
死蛹分前期死蛹和后期死蛹。前期死蛹是指熟蚕上蔟后至第7~9天(一般以茧质调查为界)发生的死蛹,蛹死于茧内。前期死蛹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蚕期或上蔟时感染病原引起,对后期死蛹影响较大。后期死蛹是指从茧质调查结束(开始削茧鉴蛹)到化蛾这段时间发生的死蛹。主要有各种败血蛹  相似文献   

11.
后期死蛹是蚕种场在制种过程中,从削茧、鉴蛹、摊蛹到发蛾这一期间陆续发生的较为常见的病死蛹,是影响50kg茧制种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时打乱生产计划,造成经济损失。一、本场后期死蛹发生的情况 1991年秋繁我场从原蚕区木坪点收回青松、皓月种茧共631.85kg,可由于蛹  相似文献   

12.
李文蒲 《四川蚕业》2011,39(3):34-35
阐述了搞好蚕期饲养工作,抓好上蔟、采茧、蛹期保护和削茧鉴蛹工作,才能减少原蚕户后期死蛹的发生,多制合格蚕种,为种场、农户创造较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蚕种生产上鉴蛹后的裸蛹保护大多采用短稻草或碎纸边保护,不同程度的影响化蛾率的提高。为寻求良好的保护蛹体材料,提高化蛾率、简化操作、节约成本。1991年用瓦楞纸作保护蛹体材料进行对比试验并在生产上进行少量试用,现将试验情况与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利用现行家蚕品种限性斑纹的特点,在饲育期鉴蚕,种茧不削茧、不鉴蛹,采用蚕蛾自行破茧发蛾制种,与常规削茧、鉴蛹发蛾制种的过程进行了比较试验,针对试验结果提出了不削茧、不鉴蛹的相应技术管理配套措施,以期减少削茧、鉴蛹人工,提高蚕种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蚕种生产的省力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邓玉娟 《广西蚕业》2003,40(3):18-20
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削茧、鉴蛹工作管理措施。这项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削茧、雌雄蛹鉴别工作的不认真,造成的重大损失,对提高制种量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削茧后的裸蛹保护,防止旋蛹发生,减少后期死蛹,提高制种成绩,2021年秋季和2022年春季在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有限公司进行了雌蛹成人护理垫摊蛹与焦糠摊蛹、锯末摊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与焦糠摊雌蛹和锯末摊雌蛹相比,成人护理垫摊雌蛹的后期死蛹率至少降低0.55个百分点和0.94个百分点,死蛾率至少降低0.52个百分点和0.88个百分点,公斤茧制种量至少提高0.08张和0.12张,用成人护理垫摊雌蛹能有效抑制旋蛹的发生,提高制种成绩。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寻鲜家蚕蛹冷藏的优势操作模式和最适冷藏时间范围,为鲜家蚕蛹的保鲜提供简便的冷藏模式,以入库时机、冷藏形式和冷藏温度3种条件的不同组合进行不同时间梯度的冷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鲜家蚕蛹的冷藏保鲜效果受冷藏形式影响最大,全茧形式和前期全茧后期裸蛹形式的冷藏保鲜效果均远好于裸蛹形式的冷藏保鲜效果;全茧形式适合用5.0℃相对较高的温度冷藏;化蛹24 h的裸蛹适合用2.5℃相对较低的温度冷藏,而化蛹72 h的裸蛹适合用5.0℃相对较高的温度冷藏。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推广使用损耗率不超过25%的冷藏模式:全茧形式,化蛹2~3 d内入库,5.0℃冷藏不超过60 d;前期全茧后期裸蛹形式,化蛹2~3 d内入库,5.0℃冷藏,前期30 d内可以随时削茧再冷藏,后期再续冷藏时间不超过30 d;裸蛹形式,化蛹3 d左右入库,5.0℃冷藏,不超过30 d。  相似文献   

18.
超高速雌雄蛹自动分选机在蚕种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当前蚕种制造中劳动力紧缺已成为非常突出的矛盾。其原因是临工来源紧缺,制种技术性、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仍然采用传统、古老的人为逐粒削茧鉴蛹的方式,工作效率很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究的超高速雌雄蛹自动分选机可取代传统  相似文献   

19.
<正> 苏四苏三秋三这对品种是当前夏秋蚕的“当家种”,约占全年发种数的70%左右。所以,养好这对品种,对完成农村夏秋用种关系较大。苏四这一原种,削茧后蛹旋动比较厉害,特别是秋期制种,由于蛹体旋动擦伤而出血,造成后期死蛹,据调查削茧后一天内,严重的蛹匾,伤亡在80%以上,损失较大。不死的蛹因大量消耗体力,不发蛾和不良蛾的发生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0.
对蚕种场来说,削茧鉴别工作的时间性强,工作量大,对蚕种的产量、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场来讲,这项工作应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在春季制种期间,种茧量大,再加上时处农忙季节,临时工难找,所以就形成了种茧未削完或削完未鉴男町而出蛾的现象,造成了制种量的损失,或者因时间仓促,削茧、鉴别工作粗放,造成伤蛹、死蛹或者时有大量纯对的出现,导致制种困难,杂交率低等。针对这些情况,如何因地制宜的加强削茧、鉴别工作的管理,以减少损失,提高产量、质量这一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对此,本人认为:1 在削茧、鉴别前,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使他(她)们能够掌握所做工作的技术要领,认识到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