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对絮凝剂需求的不断增加,复合絮凝剂的研究得到快速发展。概述了国内外复合絮凝剂(主要包括无机复合絮凝剂、有机复合絮凝剂、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和微生物复合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复合絮凝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对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经营试验示范模式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态经营模式设计原则,并总结出与当地地形地貌配套的梯田农林牧复合生态经营系统、缓坡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经营、侵蚀沟水土保持林复合经营系统、陡坡面乔灌草复合经营系统、庭院经济复合经营系统类型与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3.
我国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造成的土壤复合污染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当前,我国对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的生物、物理、化学等修复方法,而对于不同修复方法联合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研究较少。从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修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修复三方面全面综述了我国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复合有益菌以及复合有益菌和中药复合制剂对饲料霉变的抑制效果,进行了霉菌总数抑制对比试验、黄曲霉毒素抑制对比试验.试验组在原料中添加复合有益菌(0.2%)、复合有益菌和中药复合制剂(0.2%),厌氧消化6~8个月.结果表明:复合有益菌和中药复合制剂厌氧消化饲料,使霉菌总数降低50.71%~97.53%,可以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5.
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分类体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该文在回顾总结国内外有关农林复合系统分类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黄土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农林复合系统发展现状等具体情况,以及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科研、生产实践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分类原则,以及适宜于该区的农林复合系统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6.
对酸性红枣松仁复合蛋白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乳化稳定剂对酸性红枣松仁复合蛋白饮料的稳定性影响显著.以离心沉淀率和脂肪分布系数作为测定指标,通过对单一乳化剂、复合乳化剂、专用复合乳化剂、单一稳定剂和复合稳定剂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稳定剂PGA的加入浓度为0.40时,酸性红枣松仁复合蛋白饮料的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遴选复合木-混凝土胶结的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应用方差分析和正交试验,探索复合木材、混凝土、胶体、复合木材与胶体的交互作用、混凝土与胶体的交互作用对复合木-混凝土胶结的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胶体、复合木材与胶体的交互作用,对复合木-混凝土胶结的抗剪强度影响显著,采用双组份环氧胶、单板层积材、正常配合比的强度等级为C25的混凝土组合所得的抗剪强度最优;复合木材、复合木材与胶体的交互作用,对复合木-混凝土胶结抗拉强度的影响显著,采用高强度结构胶、实木板、添加20%减水剂的强度等级为C20的混凝土组合所得的抗拉强度最优。  相似文献   

8.
复合农林生产在陇南山区已有一定基础,但复合栽培的各种型式分布比较散乱,也没有统一规划。通过对陇南山地气候、土壤等生态因子的分析,结合当地适生的主要农林作物的生长特性,将陇南山地在复合农林业生产的角度划分为徽成盆地农林复合综合栽培区、北部山区林粮、林草复合区、西北高寒阴湿林药、林草复合区、西南白龙江(含白水江流域)河谷阶地及两岸山区复合综合栽培区、东南特种林粮栽培区等五个区域。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林下经济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提出了林下经济成为陕西省林业经济的新增长点.研究总结出符合陕西林下经济发展的10种发展模式,包括:林游(生态旅游)、林茶复合经营、林菌复合经营、林药复合经营、林粮间作、林菜间作、林草间作、林禽复合经营、林畜复合经营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复合菌系秸秆分解能力,优化复合菌系产纤维素酶条件,以2种具有强秸秆分解能力的土壤复合菌系为试材,研究氮源、pH和温度对复合菌系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因子试验中,LC和DT复合菌均以氮源为尿素时,纤维素酶活性最高;LC复合菌pH为6、温度20℃时纤维素酶活性最高;DT复合菌系,pH为6、7和温度为50℃时,纤维素酶活性最高。优化因子结果表明,LC复合菌系在氮源为尿素、pH为6时、温度为30℃时,纤维素酶活性最高,为148.60U/L;DT复合菌系,在氮源为尿素,pH为7时、温度为50℃时,纤维素酶活性最高,为141.32U/L。优化培养条件,可显著提高复合菌系纤维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竹炭为基材,热塑性白乳胶为粘接体,双面覆无纺布为增强和表面装饰材料,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竹炭—白乳胶复合板。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竹炭粒度、施胶量及热压时间对复合板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施胶量是影响复合板各性能的主要因素。制备工艺参数竹炭粒度为50目、施胶量为20%、热压时间为10 min时,复合板的质量指标可达到抗拉强度4.5MPa,静曲强度10.5 MPa,弹性模量1270 MPa,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0.9%,24 h吸水率35.3%。  相似文献   

12.
重组木复合刨花板弹性模量求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组木复合刨花板微观力学的力学模型为基础。应用材料力学复合梁理论,推导出重组木复合刨花板纵向弹性模量的求解方法。确定了重组木复合刨花板的力学性质,经分析研究。只需在刨花表层铺装20% ̄30%的重组木。复合材料度就可以提高一倍以上,并提高了刨花板的表面加工性能。本文提供的复合模式对其它复合材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文研究了在疲劳/蠕变交互作用下竹木复合层合板的断裂损伤行为.结果表明,在交变载荷最大值为竹木复合层合板破坏载荷的75%时,其疲劳/蠕变断裂曲线为三段式曲线;在交变载荷最大值为破坏载荷的55%时,6h内其疲劳/蠕变曲线为两段式曲线.随着蠕变时间的增加,层合板的断裂寿命降低.在交变载荷最大值为破坏载荷的75%时,蠕变时间为300s时,层合板的疲劳/蠕变负交互损伤程度大于蠕变时间为180s的.疲劳/蠕变交互作用下层合板的破坏形式主要为纤维撕裂、界面剪切破坏和层间开裂3种形式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4.
冯昌信  郑霞 《广东农业科学》2009,(9):136-137,143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棉秆木材复合轻质板的生产工艺条件与物理力学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棉秆木材复合轻质板的优化工艺条件:棉木比1.4,施胶量11%,板材密度0.7 cm3,石蜡用量3%.  相似文献   

15.
竹木复合板水平剪切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短梁法研究了竹木复合板的水平剪切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竹木复合板试件的跨距是影响水平剪切强度测定的主要因素,水平剪切强度随跨距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合理的跨距为板厚的4倍;竹木复合板水平剪切强度的范围为3.2~11.1MPa。  相似文献   

16.
沈德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87-21789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碎料板的制造技术。[方法]以大豆蛋白-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单板和玉米秸秆为材料,制作了0.700、.80和0.85 g/cm3 3种密度的板材,探讨不同施胶量对板材性能的影响。[结果]当施胶量为14%,预设密度为0.80 g/cm3时,板材力学性能综合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运用木塑复合刨花板制造技术研究和探讨了将造纸厂生产再生纸所产生的剩余物(主要成分为废纸纤维和塑料)制备复合板材的可行性。将剩余物及填料按不同比例组坯后, 在185℃, 5 MPa压力下热压12 min(此过程中要适当卸压排气), 然后再冷压定型成板, 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过配方和工艺的优化, 55%剩余物、30%木刨花以及15%回收塑料的配比关系下的复合板材性能最为优异。用回收纸造纸剩余物压制复合板材, 实现剩余物再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湿法纤维板装饰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湿法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工艺生产的高密度纤维板为基材,采用热进冷出热压工艺研制浸渍三聚氰胺的纸质装饰贴面板、浸渍三聚氰胺的天然薄木装饰贴面板;以冷压法研制基材表面覆盖竹片,背面配置普通旋切木质单板的竹材复合板。这些装饰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达到:密度>0.95g/cm^3,含水率<3%,吸水率<4%,厚度膨胀率<7%,静曲强度>45Mpa,弹性模量>8500Mpa。  相似文献   

19.
木质-橡胶多功能环保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采用MDI-UF为胶粘剂胶合木材刨花与废弃轮胎橡胶颗粒制备木质-橡胶多功能环保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生产工艺、性能优势、环保效果和应用和发展前景。该产品与人造板相比具有更多的功能,可应用领域非常广阔并可循环再利用,环保效果好,市场潜能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20.
引入碳纤维作为增强手段,通过设计不同的工艺结构,探究其对木塑复合材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板材结构设计方案有CF313(3 mm表层木塑板+碳布+1 mm芯层木塑板+碳布+3 mm表层木塑板)、CF232(2 mm表层木塑板+碳布+3 mm芯层木塑板+碳布+2 mm表层木塑板)、CF151(1 mm表层木塑板+碳布+5 mm芯层木塑板+碳布+1 mm表层木塑板)、CF070(碳布贴在最外层)、CF7(不添加碳布的空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F070复合材的弯曲强度最大;CF151的弹性模量最大,即碳纤维放在近表层位置时,弯曲性能较好,但拉伸时木塑表层容易拉断;放在靠近中心位置时复合材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提高幅度较大。综合考虑各性能,表层厚度为2 mm时可最大程度发挥碳布优势、增强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