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病害对虾荧光病作为育苗生产中的病害,是弧菌感染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发病快,死亡率高,给育苗工作造成被动局面。为科学地认识、积极地预防和有效控制弧菌病的发生,我们在威海、东营、滨州、河北多家育苗厂,在对虾育苗过程中从发病幼体、致病弧菌、环境及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对虾育苗中弧菌病的发生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特别对药物防治进行了研究探讨,无节幼体到仔虾的变态率达到80%~85%,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指导。一、发病幼体蚤状幼体到仔虾都有发生,以糠虾及仔虾为多见。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从幼…  相似文献   

2.
1993年全省大面积发生了暴发性虾病,对虾生产遭受了很大损失。1994年沿海各地虽然重视了虾病预防工作,但仍有不少虾场防病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养虾生产再次遭到严重挫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对虾还能不能养?如何预防虾病发生等是沿海有关领导和虾农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南北众多虾场连续两年发病情况下,启东盐场对虾养殖场认  相似文献   

3.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污染严重,虾病多 近年来虾病一直困扰湛江市的养虾业。2004年,湛江市对虾发病率60%。据初步了解,虾病的类型,南美白对虾主要是桃拉病毒病,群众称之为“红体病”,斑节对虾主要是发光细菌病和白斑病。这些病来势迅猛,一般放苗后10~40天就发病,早的数天内就出问题,且死亡率高,发病3~4天就死光,发病率一般在50%以上,高的也达70%。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从南至北虾病灾情严重。汕头地区是全国虾病的早发区、重灾区,自1990年以来已连续发生对虾暴发性流行疾病,1993年对虾发病面积占放养面积的86.7%。特别是中国对虾的养殖每年发病最早,死亡率最高,1993年我市养至5—6厘米的中国对虾几乎全部绝产。为了探索解决我市对虾暴发性病害的新路子,1994年我们在汕头市达濠区金声水产养殖公司协助下,  相似文献   

5.
我省自1984年开始大规模养殖对虾,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和面积的扩大,对虾“黄鳃”病发生率逐年剧增,危害也日趋严重。1985年8月仅在个别虾池中零星发现黄鳃病虾。然而到了1986年8月在闽东部分养殖历史较久的养殖区开始大面积发生黄鳃,发病率达40%以上,病虾死亡率近80%。1987年7—8月发病区域蔓延至闽东和闽南大部分  相似文献   

6.
<正> 虾病的流行,已成为养虾业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1 虾病流行情况本省人工养殖对虾发病始见于1985年。当时在黄骅、海兴等地的人工育苗过程中,发生了聚缩虫病和气泡病,严重地影响了幼体的变态发育,甚至导致大批死亡。随后,每年均发现不同程度的各类虾病。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养殖面积逐渐扩大,放养密度不断增加,近海水域污染日益严重,虾池老化,因而虾病的发生机率、流行面积和虾病种类,一直呈增长趋势。同时,发病季节越来越早,危害程度愈来愈大。目前全省已发现生物性  相似文献   

7.
《海洋与渔业》2009,(4):29-29
病名:对虾红腿病 病原:副溶血弧菌 症状:病虾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呈红色,头、胸甲及鳃区呈黄色,病虾一般在池边缓慢游动,厌食。  相似文献   

8.
虾病的发生与流行,近两年在东沟县已十分猖撅,全县十多万亩对虾养殖池,发病面积达85%以上,发病引起减产面积70%左右,因患病绝产的面积达2~3千余亩,对虾疾病已严重地危害了虾民的经济利益,影响了对虾的产量,规格,限制并束缚对虾养殖的再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东沟县对虾病害危害最大的是黄鳃病。为了尽快地筛选出造成对虾黄鳃病的病原菌,根据病原菌做出有计划、有目标的定向防治试验,初步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虾养殖过程中.虾病一般都在天气变化后暴发,特别是雨后最易发生虾病,因此,如何防治雨后虾病是养殖对虾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现将雨后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虾确的种类、症状、防治方法等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并希望对广大虾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学养鱼》2004,(9):76-76
六、黑鳃病 [病原]引发该病的病原为镰刀菌。 [症 状]发病初期,病虾体表、附肢、鳃等部位出现浅黄色或橘红色斑块,随着病情发展,色斑变为浅褐色;鳃丝上附着有较多的污物,严重时鳃呈黑色并发生溃烂,有时可见附肢上也有溃烂斑。病虾游动缓慢,摄食减少,最后致死。  相似文献   

11.
自1993年以来,我们在常规虾塘和乐清湾浅海水域网箱分别进行不问海水鱼品件与对虾混养防治虾病的效果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红鳍东方红、黑绸、挽状黄姑鱼、钞鱼、中华乌塘续、河鳗与对虾混养具有明显的抑制或控制虾病发生的效果,而辎鱼与对虾混养不能有效抑制虾病的发生,现详沐如下:1996年在10.66公顷的虾塘混养红给东方鲑35万尾,放养长毛对虾苗160万尾,4个a后对虾长至、11~12cm。同期未混养的虾塘则放养对虾苗20余天后就发病死亡。1994年在1.53公顷虾塘混养黑钢6000尾,放养虾苗60万尾,两个月后对虾生长至7.Zcm,而同期…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养殖对虾主要有6种寄生虫病。1 微孢子虫病(原虫病)1.1 病原 国外报道有:奈氏微粒子虫[Ameson(=Nosema)nelsoni]、对虾匹里虫[(Pleisttphorapenaei]、桃红对虾人孢虫[Agmasoma=Theloha-nia duorara]、对虾八孢虫(A.penaei)。我国发现几种微孢子来鉴定。1.2 传播途径 可能由于:①摄食病虾的蜕壳  相似文献   

13.
对虾养殖业的发展,随之而来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发病区域不断扩大,危害性越来越严重。我国台湾省1987年因为虾病流行,造成对虾产量急剧下降。我国大陆沿海各地养虾地区,于1990-1993年也先后发生暴发性流行病,虾病种类及危害性也逐年增加,使养虾业遭受重大挫折。 虾病是全球性养虾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成为养虾成败的关键。1992年以来,中、南美洲的凡纳对虾曾多次发生对东、西两半球危害性最大的桃拉病毒综合症(Taura syndrome viruses, TSV)和白斑病毒综合症(WSSV),死亡率80%~100%:1997-1998年,台湾省又掀起凡纳对虾养殖…  相似文献   

14.
近两、三年来,随着全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虾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发病的区域也不断扩大,危害性越来越严重,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严重威胁。1993年,全国沿海养殖对虾大面积暴发虾病,发病面积达150万亩,占全国当年对虾养殖总面积210万亩的71.4%,减产10万多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广东两造对虾养殖发病面积达11万亩,  相似文献   

15.
对虾弧菌病发生时临界菌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3000多公顷虾池检测496份病虾及水体,均证明致使对虾发生弧菌病、气单胞菌病时的临界菌量值为10~(4.5)~10~5个/ml,当虾池中弧菌数达到10~(4.5)个/ml时,对虾就可能发病,此时就需用药物预防或换水,并证明弧菌菌量与水温、饵料、对虾密度的关系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科学养鱼》2004,(7):76-76
一、桃拉综合症(又叫红体病)[病原]为桃拉综合症病毒(TSV)。[症状]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恢复期)。亚急性或急性期:病虾体呈淡粉红色,尾扇和腹肢发红。亚急性期:对虾多在蜕皮时死亡(这可能是蜕皮时大个体对虾死亡多的原因之一)。壳薄坏死,肠空而无食,蜕皮时易患此病。慢性期:  相似文献   

17.
对虾养殖过程中,虾病一般都在天气变化后爆发,特别是雨后最易发生虾病,因此,如何防治雨后虾病是养殖对虾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现将雨后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虾病的种类、症状、防治方法等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并希望对广大虾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雨后虾病发生的原因雨后特别是台风加暴雨天气,长时间连绵阴雨,养殖水体中各理化因子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如:①水温,对虾属于变温低等无脊椎动物,雨后淡水冲入养殖水域会引起水温变化,必然导致对虾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降低,一方面消化道分泌消化酶减少,对虾不摄食,消化吸收不良,很有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8.
一、1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1月份监测种类病害的发病范围、发病率与死亡率总体相对比较低,对虾、罗非鱼和鳜鱼的病害仍比较严重。主要病害有鱼类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水霉病、纤毛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罗氏沼虾白浊病、对虾白斑病、红体病等。发病种类5种以上的养殖品种有草鱼、鳗鱼、鳜鱼、鳖、南美白对虾共4种。在局部地区养殖鳜鱼车轮虫病发病率达到70%、指环虫病死亡率达到84%,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起在高密度养殖区发生的对虾白浊偷死病到2013年已有十个年头了.原来主要在夏秋高温闷热天气易发、死亡量较大,现在表现为全年养殖中都发生白浊偷死病且死亡量均较大,从主要发生于粤西、海南高位池养殖场到目前广西、珠三角、福建、浙江、江苏的土池均发生较严重的白浊偷死病.现在白浊偷死开始发病的时间越来越早、规格越来越小,所以,如何控制好对虾白浊偷死病成了养虾成功的关键. 1 高位池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 高位池的发病症状及流行情况:白浊偷死病造成的死虾通常无明显的症状,部分死虾可见对虾腹部肌肉不透明,发白.  相似文献   

20.
二、寄生虫病1.对虾拟阿脑虫病(侵袭性纤毛虫病)对虾的拟阿脑虫病是对虾侵袭性纤毛虫病的一种。该病主要流行于对虾越冬场,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98%以上。越冬对虾因此病而全部死亡的现象也常见,是目前越冬虾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拟阿脑虫如果只在伤口处寄生,造成的危害并不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