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水稻是日本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栽培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1~45%。在水稻生产上,1976~1985年十年中,因病虫为害每公顷平均每年所造成的损失,虫害为14公斤,病害为270公斤,稻瘟病为346公斤。病害为害损失重于虫害,病害中发生为害最重的是稻瘟病,一般发病年损失稻谷20万吨,重发病年损失超过50万吨。流行因素及其特点稻瘟病在日本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过去每隔数年流行一次,7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品种  相似文献   

2.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水稻.初孵幼虫群集在叶鞘内为害.造成枯鞘.3龄以后幼虫蛀入稻株内为害,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株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30%以上。2013年崇阳县水稻二化螟发生面积10.4万hm2次,防治面积19.3万hm2次,挽回损失29454.7t.实际损失5875.4t。  相似文献   

3.
广西水稻年种植面积约3300万亩,近年水稻病虫发生为害呈逐年加重态势,年发生面积达9000万亩次,总体发生程度达4(5)级,尤其是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生,给水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稻瘟病是广西水稻上发生为害仅次于水稻纹枯病的病害,全区总体发生程度一般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近几年年发生面积在800多万亩次左右,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4多。其发生特点是:(1)以历史病区和种植感病品种的稻区,特别是桂东北、桂东南及沿海地区局部稻田发生较重;(2)个别感病的优质稻、常规稻发病后,往往易造成落窝,产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4.
2008年泰和县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概况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为主要介体传播的病毒病,是近年来在我县晚稻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自2004年传入以来,为害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2007年发生面积为480hm^2,损失粮食121.4t,2008年发生面积达1000hm^2,损失粮食288.3t,给该县的粮食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长期以来一直是为害融水县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1],为全县双季稻及早、中稻混栽区内常发性病害,历年发生面积333.3~533.3 hm2,尤其是一些历史老病区受此病为害,常造成水稻产量较大损失。2009年该病又相继在早、中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霜霉病Sclerophthora macrospora(Sacc.)Thirum et al.,又叫黄化萎缩病,为指疫霉属病菌。该病是荔波县新发生的一种病害,发生面积之大,为害之重确实罕见。据统计,该病在荔波县2009年发生面积1600hm2,成灾面积573hm2,绝收面积20hm2,造成产量损失0.19万t。为了防止该病的继续扩大为害和为2010年进一步搞好水稻霜霉病的防治工作,确保水稻在大旱之年不减产,笔者现介绍该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近年来二病发生和为害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本研究以细菌性条斑病的为害损失为重点,与白叶枯病相比较,以探明在自然条件下细菌性病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制订防治指标和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水稻病害的发生形势,为我国水稻病害分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2010—2020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重点分析了我国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病毒病、稻曲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并对水稻五大产区间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是我国水稻的三大病害,广泛发生于我国水稻主产区。我国水稻五大产区病害发生为害情况不同,华中稻区和华南稻区以水稻纹枯病为害最重,造成产量损失占病害造成总损失的比例高达73.13%和69.26%,西南稻区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接近,东北稻区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高于水稻纹枯病,华北稻区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低于水稻纹枯病。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不同年份间的防控产量损失挽回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而水稻病毒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产量损失挽回率在不同年份间展现出一定波动。其中,水稻白叶枯病是挽回损失率最低的病害。  相似文献   

9.
几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纹枯病是我县常发性偏重病害,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稻株受害轻者谷粒灌浆受影响,重者引起倒伏枯死,给我县的粮食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多年来普遍使用井冈霉素防治该病害,由于长期和连续使用,近年防治效果明显降低。目前化学防治仍是主要手段。为寻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0.
阳文军 《广西植保》2012,25(4):22-25
灵川县位于湘桂走廊南端、广西的东北部,年种植水稻面积2.8万公顷左右,是我国粮食基地县之一。稻飞虱是水稻上的重大害虫,正常年份发生面积为3~3.3万公顷次,发生程度达到中等偏重至大发生,造成粮食损失占病虫为害总损失的35%~40%。2011年稻飞虱继续严重发生,全年发生面积为3.7万公顷次,总体发生程度为大发生,造成粮食损失占  相似文献   

11.
杨廷策 《广西植保》2001,14(1):29-30
稻瘿蚊是邕宁县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1a发生7-8个世代,以长1、2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第3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及晚稻杂优制种田,第4代小部分继续为害迟插早稻无效分蘖及制种田,主要为害晚稻秧田,第5代有部分为害晚稻秧田,主要为害早插晚稻本田,第6代为害晚稻本田,第7代(或8代)为害晚稻无效分蘖。第5、6代是晚稻本田主害代。在邕宁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截至1995年)是严重发生为害时期,平均每年发生面积1.722万hm^2,占种植面积的36.9%,造成粮食损失255.02万kg,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90年代后期发生面积有所下降,平均每年发生面积0.728万hm^2,其中2000年稻瘿蚊发生程度是19995年以发生最轻的一年,从早稻后期虫源来看,早稻后期无效分蘖标葱率是近10a来最高的一年,虫源面积之广,有效虫源之多也是近10a来最多的一年,而晚稻稻瘿蚊却发生轻。本文就定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96年广西农作物病虫的发生程度属中等偏重、农田草鼠害属中等发生程度。主要病虫草鼠的发生面积为1013.5万hm2次,其中病害为250.62万hm2次,虫害为529.45万hm2次,农田草害为138.73万hm2次,农田鼠害为94.73万hm2次。现将水稻、玉米、甘蔗、柑桔等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发生为害概况分述如下。1 水稻病虫害  1996年水稻病虫的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全年发生574.82万hm2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41.96%,较历年(1984~1995年,下同)平均值增加17.5%;防治后挽回稻谷176.49万t,实际损失25.41万t。虫害与病害相比,虫害发生面积比病害面积多…  相似文献   

13.
榕江县柑橘溃疡病综合治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蓓蕾 《植物医生》2009,22(3):41-42
柑橘溃疡病属于国家级检疫对象.是榕江县柑橘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县发生面积2035hm^2.占全县总面积的94.5%。该病害于20世纪80年代初传人榕江县,由于当时消灭不彻底.导致大面积发生,很多果园由于受该病为害而变成废园.每年因该病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达9万t,经济损失18000万元,已严重影响榕江县柑橘产业的发展。2006年国家农业部将该病害列为11个有害生物治理项目之一.榕江县为治理试点之一,在省植保植检站的帮助下.经过两年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稻飞虱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也是我省水稻上的首要害虫。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平均发生面积87.98万hm2,为害损失占水稻病虫为害损失总和的24.06%,占水稻害虫为害损失的35.42%,有“小虫成大灾”之说。仅1980年全省中、晚稻上稻飞虱因“落地成灾”造成的水稻自然损失就高达18  相似文献   

15.
稻叶鞘腐败病是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期由半知菌类丛梗孢目真菌侵染剑叶叶鞘引起的病害。剑叶叶鞘受害后,秕谷增加,千粒重降低。若形成包穗或半包穗。损失更重。20世纪90年代以前仅限于部分乡镇的局部田块发生,为害不严重。随着水稻生产的发展及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现已成为普定县发生面积逐渐增大、为害逐渐加重的新病害。1998年发生面积2500hm^2.占全县栽插面积的37.8%,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接毒传播引起的病毒病.2000年以来,该病害在宝应县呈重发趋势,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2004年为大流行年份.发生面积达4.75万hm^2,重发田块病株率达70%以上,部分田块绝收,对水稻的产量及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在总结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及防治情况的基础上,笔者对影响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水稻细条病是国内水稻检疫性病害。近年来已成我乡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且发病时间逐年提早,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发病程度逐年加重,造成为害损失极大。为了估测病害造成损失情况,我们连续两年进行了病害发病程度与损失关系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初报如下:一、调查内容和方法:以汕优63为调查品种,分别在成熟期时对未受害叶、倒数一叶、倒数二叶、倒数三叶,受害分级  相似文献   

18.
1986年以来,我县水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迅速扩大,为害日趋严重。从1986年前的年发生面积666.7hm~2以内,上升到目前的年发生面积1.2万hm~2以上。已成为我县水稻上第二大病害。 1986年以来,白叶枯发生面积逐年增多。1986年发病6600hm~2,1987年7333.3hm~2,1988年8466.7hm~2,1989年6733.3hm~2,1990年1.207万hm~2。1986年仅四湖水系内6个乡发生,到1989年所有乡镇都已见白叶枯病。白叶枯病造成损失1987年量重达600t,其它年份有病无灾。白叶枯病在我县  相似文献   

19.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经灰飞虱传毒的一种病毒病 ,近2年来 ,该病害在宝应县水稻上的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给水稻高产、稳产带来一定的影响。结合宝应县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防治情况 ,笔者就该病害的发生原因、防治对策进行了初步分析。1发生情况2001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3.86万hm2,其中粳稻3.4万hm2,品种以武育粳3号为主。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为1.2万hm2,均为粳稻田 ,而籼稻田则基本未见。发病时间一般为栽后20~30d。就产量损失而言 ,一般田块在1 %以下 ,个别田块甚至造成绝收。2000年发生面积为1…  相似文献   

20.
分析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并预测其发生趋势,为马铃薯病虫害分区域防控提供依据。对2008—2017年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及防控情况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面积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的总体趋势。除了2008年外,历年病害发生面积和造成的实际损失均明显高于虫害。马铃薯主要病害包括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和环腐病。其中,晚疫病在北方一作主产区发病面积最广、造成损失最大,年均损失产量超过12万t。主要害虫包括蚜虫、蛴螬、金针虫和二十八星瓢虫。其中,蚜虫为害最重,年均发生面积391.58万hm~2次,年均造成的实际产量损失超过1.5万t。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化学防治为主,未来应更加注重生物及物理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