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对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质能的特点及利用现状,综述了生物质气化、液化、固化技术,展望了生物质利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现有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从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建立环境效益的评价模型,利用已有统计资料和数据,定量评价了我国发展能源农业的潜在环境效益,并分析了其地理分布格局.研究表明:(1)中国农村生物质能蕴藏丰富,2007年我国农村生物质能源总蕴藏量和理论可利用量分别达30.88×108tce(折标煤,t)和5.98×108tce.生物质能源的利用理论可以减少排放SO2 1 674.33万t,NOX 246.57万t,CO2 15.50亿t,CH47 524.35万t,总N 626.01万t,总P467.96万t,通过使用沼气从而减少砍伐森林2 123.99万hm2.(2)中国发展能源农业的环境效益总体上分布不均,省际差异较大.西南、东北地区及河南、河北、山东等省是环境效益较大的地区,效益最少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天津、青海、宁夏和海南.  相似文献   

3.
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可新型能源化生态经济总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考虑秸秆资源开发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秸秆资源的合理开发,对中国农业生物质能发展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开发成本角度,对可新型能源化利用秸秆资源的生态经济总量进行评估,为生物质能产业布局、优先发展区域、优先发展技术以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对研究秸秆还田量与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和农作物单产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生态保留量的概念,并归纳出不同农作物的基础土壤生态保留量;根据基准年农作物单产、种植结构和草谷比系数,考虑土壤生态保留量和秸秆用途,对区域秸秆生态总量和资源密度进行计算;对政府政策和相关项目成本进行分析,设计发展情景和项目成本参数,并以项目投资回报率为变量,计算不同回报率下项目的经济收集半径;根据秸秆资源密度和经济收集半径,计算项目的经济收集量,并与项目理论需求量进行比较,整理出不同项目可用秸秆生态经济总量。【结果】中国主要农作物可新型能源化利用秸秆生态总量约8 661.31万t,主要分布在广西、四川、山东和河南,主要由薯类、甘蔗和油菜秸秆构成。当投资回报率(ROI)为0时,现有技术水平和政策下,6 MW、25 MW直燃发电项目,12 MW气化发电项目,年产5 000 t和10 000 t燃料成型项目可用秸秆生态经济总量分别为8 658.24×10~4、8 655.29×10~4、8 658.24×10~4、3 314.69×10~4和8 661.31×10~4 t。当ROI为5%时,6 MW、25 MW直燃发电项目,12 MW气化发电项目,年产5 000 t和10 000 t燃料成型项目可用秸秆生态经济总量分别为7 943.15×10~4、8 347.38×10~4、8 347.38×10~4、260.45×10~4和8 661.31×10~4 t。当ROI为10%时,6 MW、25 MW直燃发电项目,12 MW气化发电项目,年产5 000 t和10 000 t燃料成型项目可用秸秆生态经济总量分别为1 853.29×10~4、7 023.24×10~4、7 068.07×10~4、0和8 661.31×10~4 t。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政策下,不同ROI下纤维素乙醇项目的可用秸秆生态经济总量均为0。【结论】(1)现有政策对发电类项目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可适当降低对年产10 000t燃料成型项目的补贴力度,提高发电类项目的补贴力度;(2)在生物质能产业布局方面,现阶段可优先发展年产10 000 t秸秆燃料成型项目,可优先在广西、湖北、广东、安徽、河南等地规划建设12 MW秸秆气化发电项目,其次可考虑在广西、湖北、广东和安徽规划建设25 MW秸秆直燃发电项目,最后可考虑在广西规划建设6 MW秸秆直燃发电项目。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热力学的最新进展,首次采用烔用值理论方法研究生物质气化系统。以江苏盐城某20 MW生物质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为研究案例,采用烔用值分析理论对其生态环境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计算了系统的烔用值评价指标,与风力发电系统、太阳能热力发电系统、玉米酒精生产系统和沼气综合利用系统这几个典型的可再生能源转化利用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气化系统的烔用值总输入为1.04E+15 Jc/a,烔用值转换率为2.64 Jc/J。人力劳务是生物质气化系统烔用值投入的主要部分,占总烔用值投入的86.04%。生物质气化系统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系统类似,都主要依赖于外购的资源,但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较高,具有较好的发展持续性和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一、工程概况黑龙江省安达县拟新建一座生物质电厂,电厂建设规模为2×75t/h中温中压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配备2×12MW抽凝式汽轮机、2×15MW发电机组。安达市农业资源丰富,当地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本工程采用生物质(秸秆和牛粪)发电,不仅是我国能源利用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能源出路的有效途径之一。二、生物质资源量与利用现状1、资源总量本工程为一座生物质电厂,由于燃料资源的有限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热力学的最新进展,首次采用(火用)值理论方法研究生物质气化系统.以江苏盐城某20MW生物质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为研究案例,采用(火用)值分析理论对其生态环境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计算了系统的(火用)值评价指标,与风力发电系统、太阳能热力发电系统、玉米酒精生产系统和沼气综合利用系统这几个典型的可再生能源转化利用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气化系统的(火用)值总输入为1.04E+ 15 Jc/a,(火用)值转换率为2.64 Jc/J.人力劳务是生物质气化系统(火用)值投入的主要部分,占总(火用)值投入的86.04%.生物质气化系统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系统类似,都主要依赖于外购的资源,但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较高,具有较好的发展持续性和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新书推介     
正生物质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陈冠益、马文超、颜蓓蓓等编著主要内容包括生物质废物资源的现状及特点、生物质废物资源的利用技术(烯气化利用技术、燃油化利用技术、发电供热利用技术、燃料化利用技术、肥料化利用技术、建材化利用技术、高值化利用技术)、综合利用中主要的二次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挑战,旨在为广大读者系统介绍生物质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技术进展和推广应用等。  相似文献   

8.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5):920-920
内容简介 本书以林木生物质资源与能源化利用技术为主线,系统介绍了林木生物质的种类、特征、资源状况、组成及物化性质,论述了国内外林木生物质能资源转化利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了林木生物质快速热解、直接液化、气化、压缩成型、液体燃料制备、生物质胶黏剂制备、发电等现代化利用技术,并对林术生物质能源化进行了系统评价,以期为我国林木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文章综述了物质燃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沼气工程发电等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加速发展,实现了大量废弃生物质能的利用。在我国电力短缺的条件下,生物质能发电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李军刚  王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98-2201
通过对我国农村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政策环境和内容进行分析,建议政府加大生物质能产业化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引进力度,加强对生物质能产业的市场监管和政策扶持,建立生物质能产业碳汇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生物质能产业的领导机制和宣传推广机制,以促进我国农村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以焦油利用现值法即动态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从而找到一种能够适应我国目前生物质气化系统要求且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焦油净化的办法,为生物质气化副产物焦油进行适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提供可靠保证,以促进我国生物质气化技术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气氛下生物质焦油气化制备合成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程程  肖波  胡智泉  成功  张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75-14777
[目的]研究生物质焦油在不同气氛下气化温度对生物质焦油产气组分与产气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室规模的固定床反应器研究N2、水蒸气和CO2气氛下,生物质焦油在500、600、700、800、900℃时裂解产气组成及其特性。[结果]在3种反应气氛下,H2、CO和CH4的含量及气体特性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水蒸气的介入能够明显促进产品气中H2和CO的含量,当温度达到800℃时,H2浓度达到最大值45.22%。CO2浓度过高对生物质焦油的气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为生物质焦油的气化和生物质的高质化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能源转换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利用生物质能源资源生产新形态能源,几年年来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资金 和科技人员研究开发高效率的生物质能源转换新技术。以流化床为基础的燃烧技术、气化技术和快速裂化技术相继问世,并逐渐被应用于生物持原料发电、供热、生产交通车辆用生物柴油或汽油和化学药品等行业。利用生物质原料燃烧技术供热和发电比较广泛;气化技术在欧美国家的应用也不断扩大范围和规模,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定程度的应用;而在发展中国家,有关生  相似文献   

14.
新书推介     
<正>生物质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陈冠益、马文超、颜蓓蓓等编著主要内容包括生物质废物资源的现状及特点、生物质废物资源的利用技术(烯气化利用技术、燃油化利用技术、发电供热利用技术、燃料化利用技术、肥料化利用技术、建材化利用技术、高值化利用技术)、综合利用中主要的二次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挑战,旨在为广大读者系统介绍生物质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技术进展和推广应用等。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秸秆发电是规模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一种方式,在国家清洁能源扶持政策下,农作物秸秆发电项目建设快速增加,在能源产出结构中占有一定份额。吉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随着年粮食生产面积及产量的增加,产出大量的秸秆。自2006年起吉林省陆续立项建设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发电项目,现装机容量约为201MW,年消耗秸秆约137万t,但对农作物秸秆经济效益如何这个话题上争论不断。本文以吉林省例,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中列示的方法,测算了吉林省可利用农作物秸秆剩余量,并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对吉林省秸秆发电项目运行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测算。得出:在该省每年产出超过4300万t秸秆,其中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剩余量达到870多万t。在当前按国家0.75元/kwh的支持价政策下,秸秆发电项目企业可实现自身盈利,并可带来较为可观的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姜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59-9760,9826
通过文献分析法从定性和定量2个角度对生物质能源成本问题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运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深入研究生物质能源的环境成本问题的建议,为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的生物转化与利用在生物质能源开发、生物质材料制备和生物活性药物制取等领域已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对非粮生物质资源的生物转化与利用研究、生物质资源生物转化生物材料的过程优化研究,生物质资源生物转化生物药物的酶工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生物质资源生物转化的方式与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农业生物质资源能源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挖掘农业生物质资源的能源利用潜力,根据河南省农业统计数据(农作物产量和畜禽养殖量),经计算可知,河南省每年可用农业生物质资源量折合标准煤约3 045万t;采用不同的生物质供热和发电技术,每年具有1.74×107 MJ供热潜力和542亿kW.h发电潜力,可节省2 455万t标准煤。河南省农业生物质资源具有巨大的能源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区域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环境、经济、能源和社会等综合影响,从资源、需求和发展条件3个方面构建了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并对中国除港澳台以外31个省(市、区)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的适宜性进行综合指标值计算和空间分布特征评价,然后利用加权聚类分析法对各省区进行分类,结合综合指标值形成了区域适宜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区域适宜性评价准则层指标重要性排序为资源>发展条件>需求;农林生物发电产业的规划和布局不能只考虑资源条件,要充分考虑需求和发展条件;我国农林生物质发电根据区域适宜性不同可以分为4类,分别为重点发展区,潜在发展区,普通发展区和不适宜发展区。研究结果有助于我国生物质能产业政策的制定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物质炭作为一种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生物质炭不仅可以吸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而且还可以作为微生物载体。由于生物质炭在土壤改良方面的优异表现,以及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已成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阐述生物质炭的内涵特性,就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展开探讨,以期为促进对生物质炭的有效利用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