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小深孔的超低频振动切削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分析了微小深孔的钻削特点,研究了微小深孔超低频振动切削机理及排、断屑情况,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为在多种条件下加工微小深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永磁振动钻削排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普通钻削与振动钻削情况下切屑单元受力情况的分析,建立了在两种切削状况下单位时间内切屑的位移公式,解释了振动钻削情况下排屑顺利的原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振动钻削装置——永磁振动钻削装置。在此新型的振动钻削装置上进行试验,结果证明振动钻削的排屑效果优于普通钻削。  相似文献   

3.
为了反映小深孔钻削机床加工过程中枪钻的振动情况,对不同转速下的工件进行研究。基于速度型切削颤振理论、强迫再生颤振理论建立枪钻加工小深孔的动力学模型,从而得到枪钻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用MATLAB软件对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得到在不同转速X,Y方向的振动偏移。将其结果运用到实践当中,取得了极好的加工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热压机上4~11块热压板不等[1]。该热压板轮廓尺寸是2630×1370×52mm,其上有13个25×2630mm的纵向孔和3个25×1370mm的相贯孔,材料为Q235-AF。很显然这些孔属于深孔,而且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差,不易断屑。因此在研制热压板深孔钻削系统时,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特殊问题,才能保证深孔加工的正常进行。1.断屑和排屑问题在钻孔过程中,必须保证切屑顺利排出,而要保证切屑顺利排出,断屑是首要条件。否则切屑堵塞就会引起钻头扭死而损坏.无法加工,为此就要采取有效的断屑和排屑措施。2.冷却润滑问题深孔钻削中摩擦力大,切…  相似文献   

5.
超低频振动钻削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平宽  王贵成  王慧霖 《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2):156-158,155
切屑的形成与折断直接影响加工效果和质量.本文以轴向振动钻削模型为基础,对超低频振动钻削的加工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给出其切屑折断的基本条件.同时,指出了超低频振动钻削加工与低频振动钻削的断屑条件有显著的不同,计算了此时切屑的长度,发现切屑长度不唯一,并进行了相应的切削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了反映小深孔钻削机床加工过程中枪钻的振动情况,对不同枪钻进给量影响的系统进行研究。基于机床颤振的非线性理论、速度型切削颤振理论建立枪钻加工小深孔的动力学模型,从而得到枪钻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用MATLAB软件对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得到在不同进给下的X,Y方向的振动偏移。分析结果表明,钻削加工中枪钻系统进给量影响工件的振动幅度。将其结果运用到实践当中,取得了极好的加工效果。  相似文献   

7.
振动深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的试验方法对凿式振动深松铲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振动深松过程中牵引阻力、功率损耗与前进速度、激振频率和振幅之间的关系,借助回归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将振动深松与无振动深松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振动深松不能减少总功耗,但可大幅度地降低牵引阻力。低频大振幅对振动深松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8.
超级稻穴盘育苗精密播种装置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实现超级稻穴盘育苗,设计了一种气吸振动盘式精密播种装置。选择超级稻常优3号,进行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相对压力、吸种盘吸孔孔径、振动种盘振动频率、振幅、吸种距离对播种性能指标的影响,构建了其数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播种性能指标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最佳工作参数组合:相对压力3.68 k Pa,吸孔孔径1.84 mm,振动频率10.90 Hz,振幅4.09 mm,吸种距离3.92 mm,试验结果与预测值相接近。播种育苗试验表明,采用该播种装置播种可满足超级稻种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玉米籽粒收获机不能适应15kg/s以上的大喂入量清选需要,设计了一种具备预清选功能的清选装置。首先对玉米脱出物离开螺旋输送器到达预清选筛前的玉米籽粒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对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模型加以简化。其次分析玉米籽粒在筛面上的运动状态;对离心风机叶轮、蜗壳进行设计计算。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风机转速、振动频率、上筛筛孔开度取值范围;以风机转速、振动频率、上筛筛孔开度为试验因素,以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为评价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中心组合试验,建立各因素与指标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响应曲面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Design-Expert12对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玉米脱出物喂入量为16kg/s时,得出较优组合为:风机转速1202.50r/min、振动频率5.41Hz、上筛筛孔开度18mm,在此条件下籽粒含杂率为0.79%,清选损失率为1.10%;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风机转速1200r/min、振动频率5Hz、上筛筛孔开度18mm时,籽粒含杂率为0.82%,清选损失率为1.14%,试验值与优化值相对误差小于5%,与传统双层往复振动筛清选装置相比籽粒含杂率降低2.07个百分点,清选损失率降低2.13个百分点,证明所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0.
长期的浅层旋耕导致现有耕地犁地层质地坚硬,不利于土壤保水保墒。深松机耕深普遍大于35 cm,能够打破犁底层,但是能耗较大,对其进行减阻降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振动减阻原理,利用深松机作业过程中阻力变化产生自激振动,设计了一种适合丘陵作业的小型自激振动装置,该装置由机架、振动元件、导向装置、深松铲等组成。试验结果表明,结构简单,所需牵引动力小,耕整作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不同地区油菜种植农艺不同、播期不同导致播量要求不同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凸轮摇杆型播量调节装置。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了有限元仿真模型,对播量调节装置整体及关键传动部件进行模态分析,1阶固有频率与播种机田间作业时的振动频率相差较远,理论上不存在共振。传动轴振型表现为轴的扭转振动,连杆振型为弯曲振动,关键部件与装置整体振动差异大,不存在自激振动影响传动,田间测量的振动频率与播量调节装置固有频率相差较大,不会发生共振。由此可得该装置具有较好稳定性,可满足不同播量要求下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红枣收获机振动收获效率,对激振装置激振频率进行了优化。首先,建立激振装置与枣树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获得激振装置曲柄转动角频率为2.7rad/s,激振频率为16.9Hz;其次,在ADAMS环境下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当曲柄转动角频率为2.7rad/s时,机构运动较平稳、无剧烈振动现象,装置机构运动满足要求;最后,对激振装置工作性能及作业效果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液压马达转速为25.0~26.5r/min时,即激振频率为16.5~17.4Hz,红枣采净率大于90%,红枣损伤率小于8%,装置各项性能均满足要求,可为红枣收获机激振装置激振频率设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深孔直线度光电测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光电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输出电压的变化规律来准确测量深孔直线度的方法。分析了光电探测器发生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时造成的实际孔心的变化规律。基于最小二乘原理,推导了深孔直线度与输出电压的关系,为深孔直线度光电测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利用光电测量原理,设计了一种具有自定位功能、实时显示深孔直线度误差的光电测量装置,可实现深孔直线度的无损自动检测。  相似文献   

14.
对深松机模态试验系统进行了研究,测试了深松机单体的模态振型和频率,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试验数据.用很长的柔索加弹簧把深松部件悬吊起来,测定深松部件的质量为105kg,系统自振频率为1.38Hz.通过测量深松机单体的振动特性和分析表明,对所研制的深松机来说,土壤阻力的变化频率与深松机部件的第4阶模态频率比值为2/29~2/34,使深松铲产生竖直方向的自激振动,达到减小土壤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蔬菜移栽机气吹振动复合式取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全自动蔬菜移栽机取苗、投苗机构复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蔬菜移栽机气吹振动复合式取苗机构及其配套苗盘。设计的取苗机构主要由送苗装置、振动装置和气吹装置等组成,各部分配合完成自动取苗、投苗工作。构建了振动过程中苗盘与钵苗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钵苗取苗条件,求解出振动过程中影响取苗成功率的3个主要参数:振动频率、振幅以及钵苗基质含水率。综合考虑振动与气吹相结合的取苗方式,以取苗成功率、基质破损率作为取苗效果评价指标,选取钵苗基质含水率、振动器振动频率、吹气气压为试验因素,进行多目标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给定因素水平下,当钵苗含水率为55%、振动器振动频率为36 Hz、吹气气压为0. 45 MPa时,取苗效果最佳,此时取苗成功率为92%,基质破损率为3. 46%。  相似文献   

16.
针对小孔或深孔精密加工时传统加工工具难与加工表面接触、加工表面质量不够好、效率低等问题,采用磨粒流挤磨加工技术以期实现对其进行高效精密加工。本文首先根据金属切削理论,对加工过程中材料的去除方式进行研究;其次,以油道孔为研究对象,对抛光过程中磨料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存在不同的材料去除方式,它与磨粒压入工件表面的深度有关;其次,工件表面处流体磨料的流速不为零。研究结果解释了磨粒流挤磨加工的实际过程,为该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研究深松机具作业过程中的牵引阻力、能量消耗及作业性能,首先对影响深松作业的结构参数振动幅值、振动频率、振动角度和机具前进速度逐一进行分析;然后从运动特性入手,分别对3种不同振动角度下的运动轨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振动角等于0时,运动轨迹为一段锁扣波形,总功耗增加,深松效果增加不明显;当振动角大于0时,运动轨迹为一段沿运动方向倾斜的正弦波形,将其分为向前上方切削运动和后撤运动两段,前段功率消耗与非振动深松相当,但后撤阶段功率消耗增大使得降耗效果不明显;当振动角度小于0时,运动轨迹为一段沿运动方向相反倾斜的正弦波,将其分为向前下方切削运动和提升运动两段,同时,在提升阶段运动过程中,深松铲工作于已深松过的土壤中,因而功耗大大减小,可以实现减阻降耗目的。同时,在前进速度为0.2~1.78m/s、振幅为10mm、振动角为10.80~-3 2.40和0~50Hz振动频率条件下,对振动式深松机具进行了单因素土槽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各因素与功率损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振动深松作业时振频和振幅的无级调节,以适应不同物理性质的土壤进行深松作业,达到减阻深松、节省能耗的目的。为此,采用伺服油缸振动技术设计了一台可变频变幅的振动深松试验台,以测试不同土壤条件下振动深松的最佳工作参数,为振动深松机具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台最大振动幅度大于20mm,最大振动频率响应大于50Hz、振动频率0~30Hz、振动幅度0~10mm时,频率响应小于1dB,振幅误差小于4.2%,性能稳定且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某泄洪深孔弧形闸门防射水装置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了改造方向及措施。最终设计出一种新型防射水装置结构,并选择部分泄洪深孔弧形闸门进行了试验性改造,为其他相类似的闸门防射水装置结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从自然环境中自动获取清洁能源,并给无线传感器和通讯模块供电,基于涡激振动及共振声学放大原理,设计了一种压电自发电装置。首先对位于该自发电装置内的压电悬臂梁复合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其次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方法,对绕流圆柱后附加不同板长条件下的流场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以明确悬臂梁长度对脱涡频率和升力、阻力系数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压电悬臂梁复合结构的横向往复振动进行数值模拟,确定了复合结构的横向振动频率随板长L的变化规律。最后对位于该装置两侧的亥姆霍兹共振器的结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以使流场的脱涡频率、压电悬臂梁复合结构的一阶横向振动频率和共振器的谐振频率达到一致,从而使压电发电装置产生共振并输出最大的电能。试验结果表明,涡激振动自发电装置在5 m/s的风速下可产生两相峰峰值为6.0 V的开路电压,且上述3个频率达到一致。4~6.25 m/s为该自发电装置的自锁风速区间,在此风速范围内,自发电装置均能产生较大的电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