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5种不同碳、氮营养源对香菇的培养研究,筛选出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麸皮。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菌种液体培养基最佳配方的筛选,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麸皮100%、麦芽糖3%、MgSO_40.15%、KH_2PO_4 0.1%。该研究为香菇液体菌种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碳源、氮源对红曲发酵产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119-1122
在红曲霉液态发酵培养中,分别用不同碳源、氮源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3个较好水平,再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确定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中,碳源以麦芽糖、葡萄糖、淀粉较好,氮源以硝酸铵、硫酸铵较好;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麦芽糖8%,硝酸铵0.004 mol/L,p H值4。  相似文献   

3.
选取绿色木霉化L4C作为纤维素酶的生产菌株,分别研究了碳源、氮源、接种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 H对液态发酵方法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绿色木霉化L4C液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时间对酶产量影响最大,液态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分别以稻草粉—纤维素粉混合物和硫酸铵为碳源和氮源,初始p H 5.0,接种量15%,28℃培养5 d。在最佳产酶条件下,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为1 315.16 U·m L-1,滤纸酶活性为1 282.77 U·m L-1。  相似文献   

4.
芽孢杆菌L15菌株能有效降低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养殖水中的化学耗氧量(COD)和氨氮(NH+4-N)含量,促进刺参生长,为大量发酵培养L15菌株并降低培养成本,以豆粕、麦麸、玉米酒糟、棉籽粕为碳、氮源,对发酵培养L15菌株的最佳碳、氮源及其配比和最佳发酵条件(如装液量、接种量、转速等)进行了初步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培养芽胞杆菌L15菌株的最佳碳、氮源为麦麸和豆粕,最佳添加量分别为3、2 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装液量1/3、接种量1%、转速160 r/min;在最佳培养基和最适培养条件下,发酵培养的L15菌株细菌数量可达1011cfu/m L,与用2216E培养基培养的L15菌株相比,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海参底泥COD的去除率虽无明显变化,但培养成本却降低了91%。研究表明,用豆泊和麦麸作为培养基培养L15菌株具有可行性,不仅细菌数量达标,且培养成本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液体发酵条件优化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最佳发酵条件,以分离自枇杷主干韧皮部的内生木霉P3.9菌株为供试菌株,以菌丝生长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组合液体发酵培养液,碳源、氮源、pH及其接种量。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液为马铃薯浸汁,碳源为D-果糖,氮源为磷酸二氢铵,pH 7.0,接种量为1.5%;正交试验表明其菌丝生长的最佳组合培养条件为马铃薯浸汁,在其中添加2%D-果糖、0.05%磷酸二氢铵、pH 6.0、接种量为1.5%。按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培养,最高菌丝干重可达5.1 mg/m L。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白蜡多年菌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适宜的碳源、氮源及培养条件,为白蜡多年菌的开发利用及其多糖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白蜡多年菌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的适宜碳源为蔗糖,最适浓度为40 g/L,适宜氮源为硝酸铵,最适浓度为1 g/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白蜡多年菌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最适初始p H为5.5、最佳装液量为125 m L、最适温度为27℃、最适转速为150 r/min、最适培养时间为9 d。在此最适培养条件下,菌丝胞外多糖的产量比优化前提高55.6%。  相似文献   

7.
药用植物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胞外多糖具有抗癌、抗氧化等多种活性作用,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达到高产胞外多糖的效果。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检验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时间、接种量、碳源、氮源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周期为8 d,最佳接种量为7%,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正交试验优化后发现,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8 d、接种量5%、葡萄糖添加量40 g/L、酵母粉添加量5 g/L,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的产量达到271.40 mg/L。  相似文献   

8.
利用从药用植物牡蒿(Artemisia japonica)中分离筛选出的1株猕猴桃褐腐病生防菌株GMH31,采用含毒介质平板法进行抑菌试验,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微量元素)及发酵条件(包括发酵时间、温度、pH、转数、装液量、接种量)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尤韦可拟盘多毛孢菌株GMH31培养基组分最佳配比为麦芽糖35 g/L、氯化铵12 g/L、K_2HPO_40.1 g/L、甘氨酸0.015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14 d、培养温度26℃、初始pH 6.0、摇床转速120 r/min、250 m L装液量100 m L、接菌量为装液量的6%。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GMH31菌株发酵滤液对猕猴桃褐腐病菌的抑制率提高了16.45%。  相似文献   

9.
枯草芽孢杆菌产淀粉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望锋  周晶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2315-2318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试验菌株,采用液态培养基发酵,探讨枯草芽孢杆菌产α-淀粉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分别对碳源、氮源、发酵时间、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对碳源浓度、氮源浓度、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这4个因素进行了L9(34)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优于其他碳源,尿素优于其他氮源,最佳培养时间为30 h;最佳发酵参数组合为pH 5.0,葡萄糖质量浓度0.2%,尿素质量浓度1.5%,接种量2.5%。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XZ-1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XZ-1的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糊精、蛋白胨和氯化钾;其培养基最佳组分为糊精10 g/L,蔗糖5 g/L,蛋白胨10 g/L,氯化钠7 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 H值6,发酵温度27℃,发酵时间36 h,装液量100 m L/250 m L,接种量3%,转速150 r/min。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XZ-1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XZ-1的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糊精、蛋白胨和氯化钾;其培养基最佳组分为糊精10 g/L,蔗糖5 g/L,蛋白胨10 g/L,氯化钠7 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 H值6,发酵温度27℃,发酵时间36 h,装液量100 m L/250 m L,接种量3%,转速150 r/min。  相似文献   

12.
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NJ-18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单因子试验筛选到了适合枯草芽孢杆菌NJ-18生防菌株生长及其拮抗物质产生的最佳碳源为玉米粉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豆粕,最佳金属离子是Ca2+。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该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含量为:玉米粉10g.L-1、麦芽糖30g.L-1、豆粕30g.L-1、CaCO31.5g.L-1;在确定适合该菌株的培养基组分基础上,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初始pH为6.8、培养温度为28℃、250mL摇瓶装液量为90mL、接种量为2%(体积分数)、培养时间为36h、转速为180r.min-1时为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碳源、氮源对白灵菇液体发酵的影响,确定白灵菇最适液体发酵的碳源、氮源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葡萄糖1.5%、玉米粉3%,最适氮源为蛋白胨0.2%、黄豆粉2%,并且得到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pH值6.5,210r/min,培养基装液量80~250mL,接种量10%。  相似文献   

14.
以野外采集分离的一株野生翘鳞香菇(Lentinus squarrosulus Mont.)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培养基碳源、氮源、碳氮比、p H和温度对翘鳞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结果表明,翘鳞香菇的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培养特性明显,培养基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或麦芽糖,最适氮源是酵母浸膏,最适碳氮比是10∶1~20∶1,最适p H为5.5~6.0,最适生长温度是30℃左右。在此培养条件下,试验成功获得了翘鳞香菇的大型子实体。  相似文献   

15.
以苹果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S10为试验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出最佳的碳源和氮源,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C/N比,对p H值、发酵温度和接种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源选用麦芽糊精,氮源选择豆饼粉,初始p H值7.5,温度33℃、接种量为4%为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活菌数为1.03×1010cfu/m L,比原始配方提高了1.94倍。  相似文献   

16.
翘鳞伞菌丝体生长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翘鳞伞的生长周期,对翘鳞伞菌丝体的生长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以及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表明:翘鳞伞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适pH为5,最适温度为23℃;影响翘鳞伞生长的主要因素为麦芽糖、酵母粉和K2HPO4。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翘鳞伞菌丝生长的最优培养基为:35g/L麦芽糖+1.5g/L酵母粉+0.5g/L K2HPO4+0.5g/L KH2PO4+0.5g/L MgSO4。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菌丝体菌落直径由6.11cm增加到7.41cm。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子分解法对黑曲霉产酶条件进行筛选,分别从水分含量、最佳底物选择、碳源、氮源、最佳培养时间、温度、pH值等制约产酶因素着手,筛选出在来源廉价的麦麸作为底物,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培养基中含水量在35%时,经过96 h的培养,植酸酶的产量最高,酶活可达463 U/m l。  相似文献   

18.
任桂梅  贺晓龙  路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2947-2948,2951
M延-5是从陕北南泥湾野生浅黄色羊肚菌菌盖中分离筛选的菌株。用不同碳、氮源对其分别进行固体、液体培养。结果表明:最佳碳源,固体培养为葡萄糖,液体培养为麦芽糖;最佳氮源,固体培养为尿素,液体培养为蛋白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固体培养菌丝体长速,碳源中蔗糖显著快于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淀粉极显著快于乳糖和甘露醇;氮源中酵母粉显著快于尿素和硝酸钾,前3种极显著快于蛋白胨、硝酸铵和硫酸铵。液体培养菌丝体干重,碳源中麦芽糖、淀粉、葡萄糖极显著高于蔗糖、乳糖和甘露醇;氮源中蛋白胨、尿素、酵母粉极显著高于硝酸钾、硝酸铵和硫酸铵。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化白灵菇深层发酵的条件,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对碳源、氮源、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60 r.min-125℃培养条件下,白灵菇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4%、米糠5%、KH2PO40.3%、MgSO40.1%、VB110 mg.L-1,最佳装液量为70 mL(250 mL三角瓶),最佳接种量为20%,初始pH为7~8。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白灵菇液体培养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接种量、碳源、氮源、初始pH和装液量。  相似文献   

20.
秦香1号香菇最佳营养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秦香1号香菇营养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生长温度为25℃;适宜pH为5-10,最佳培养料含水量为60%,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耐高温38℃48h,与9015香菇,135香菇,939香菇,241-4香菇菌株均有拮抗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