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玉米增产总额在粮食增产中占到40%,远高于水稻的26%和小麦的22%;并且玉米播种面积在粮食播种总面积中的比例小于在粮食总产中的比重,可见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玉米品种改良在增产中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吴永常  王东阳 《作物学报》1998,24(5):595-600
本文在建立品种改良在玉米增产中的科技贡献分析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我国三大玉米区科技进步、品种改良、化肥投入和经营管理等其他措施引起产量的变化,涉及到玉米生产大省吉林等为主的九个省(区)。结果表明:1985 ̄1994年期间,良种的推广应用和化肥投入是玉米增产的两大主导因素,经营管理等其他因子限制性作用明显。在科技进步对产量增产的平均贡献中,品种改良占35.5%,化肥投入占51.4%,经营管理等其他措  相似文献   

3.
发展玉米育种科学 迎接21世纪的挑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建国以来,我国玉米生产发展迅速,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的增长速度都远远超过同期的发达国家。1996年我国玉米总产和单产均已超过小麦而跃居粮食作物的第二位,同年玉米增产总额在粮食增产总额中占40.8%,高于水稻的26%和小麦的22%,说明玉米在我国粮食生...  相似文献   

4.
东北、华北春玉米品种使用情况及生产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从全国总产量来看,20世纪80年代,玉米常年产量在1.1亿~1.3亿t;20世纪90年代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1998年玉米总产量达到了历史新高1.32亿t.21世纪初玉米总产量有所下降,2003年仅为1.16亿t.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产量逐年增加,发展势头良好.2006年,玉米播种面积、总产和公顷产量分别达到2 700万hm2、1.455亿t和5 400kg;2008年,三项指标分别达到2 700万hm2、1.659亿t和5550kg;2009年三项指标分别达到2 933万hm2、1.640亿t和5 250kg.玉米生产快速发展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玉米总产增加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5%,居各大粮食作物之首.  相似文献   

5.
刘海燕 《作物杂志》2014,30(2):9-12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呈逐年上升态势;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持续增产的限制因素,主要存在土壤耕性退化、品种选择不当、机械化程度低、种植密度偏低、病虫草鼠害严重、肥料利用率低等6个方面的问题;针对当前玉米生产中的问题提出了持续增产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产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在农业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而虫害是玉米稳产增产的严重障碍。粘虫是我国玉米生产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其取食不但造成大量玉米减产,而且每年防治粘虫必须使用大量农药,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了解粘虫和玉米间如何相互作用对培育新型抗虫玉米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功能基因组学与利用团队吴  相似文献   

7.
采取专家问卷调查形式,系统研究了专家对我国粮食增产技术发展重点的观点,总结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八大类增产技术的重要性优先序:品种选育技术在三大作物中均以较大优势排列第一位,肥料及施肥技术均排在第二位,而种植制度和防灾减灾技术均排在三大作物八大类技术的后两位;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在水稻和小麦增产中作用相对较大,均排在第三位,玉米生产中比较重要的是农业机械与耕作技术,排列在第三位。保障我国粮食作物的可持续增产,优良品种的选育至关重要,其他技术对不同作物增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陈文利 《种子科技》2019,(14):167-168
玉米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和饲料原料,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在生产玉米的过程中实现全程机械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作业质量,同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农业增产和增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阐述了玉米全程机械化节本高效生产技术的优势,重点论述了玉米全程机械化节本高效生产技术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米品种的合理布局和良种良法配套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克成 《种子科技》2006,24(3):26-27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大,分布广,现有推广杂交种较多。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管理水平的不同,生产上要充分发挥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必须研究各个玉米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地区适应性,以便合理安排品种的布局和搭配,并根据品种特性确定良种良法的配套措施,做到因种栽培,因种管理,以充分发挥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争取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10.
齐齐哈尔玉米生产现状及持续增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齐齐哈尔玉米生产现状和持续增产的限制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齐齐哈尔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呈逐年上升态势,土壤耕性退化,单产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制约了玉米持续增产。针对当前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持续增产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玉米生产30年回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水平、发展特点及增产措施进行30年回顾。系统论述了玉米种植应实现专业化和区域化,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科学灌溉,提高水分利用率以及扩大覆膜面积,推广育苗移栽等主要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缓/控释肥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为推动缓/控释肥料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实现玉米简化栽培生产,本文介绍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特性及意义。概述了国内报道的有关缓/控释肥料在玉米上的效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缓/控释肥料与等养分量的常规化肥相比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对玉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增产率5.1-19.6%,提高化肥当季利用率3.54%-19.1%,还可以提高玉米子粒品质等。提出了缓/控释肥料在我国玉米生产上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缓/控释肥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应大力研制和推广玉米专用缓/控释肥料。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中"轻质量、重产量"的问题十分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产品在市场经济中的商品率、市场竞争力急剧下滑,而且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品种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低等问题也不断出现。以生产普通玉米为主的地区,玉米品质并不适合专用,这样往往会造成大量的玉米积压,农民生产玉米效益不断下滑。为此,只有合理挑选玉米杂交品种、提高玉米商品质量,才能够促使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丝黑穗病,有的农民称其为“乌米”,是我国玉米生产中的常见病害,并对玉米生产危害极大。由于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的耕地面积中,适合种植玉米的地块难免造成连年重茬,再加之受到近年一些特殊的气候影响以及引进一些对丝黑穗病抗性较差的品种等因素,在土壤中积累的菌源数量不断增加,致使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发病普遍且有上升的趋势,有的地方甚至造成减产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
早熟玉米新品种广玉928是以A249为母本、K10为父本育成的玉米杂交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05.0kg/hm2,比对照品种白山7增产12.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402.6kg/hm2,比对照品种白山7增产12.1%.该品种2009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等,适合吉林省早熟区及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墨顺荣 《种子世界》2021,(9):0057-0059
玉米,别名玉蜀黍,俗称棒子、苞谷,它在我国种植非常普遍,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目前,我国的玉米产量仅次于美国,约占全球玉米总产量的 25%。玉米用途广泛,综合利用价值高,它是饲料、加工业、食品、医药等多种行业的重要原料。当前,饲料和加工业对玉米需求的增长决定了全球玉米需求将继续增长的基本格局,玉米的重要地位仍然不可替代。因此,我们务必充分了解国内玉米生产发展现状,正确把握玉米生产及产业发展趋势,制定玉米生产和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挖掘玉米增产潜力,促进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才能满足和适应玉米的市场需求。本文主要对玉米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进行阐述,并对危害玉米产量的病虫害治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病虫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实施密植高产机械化生产 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协同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为探索生产方式转变,实现玉米产量与效益协同提高,分析了玉米种植密度提高与单产增加的关系、不同产区玉米种植密度现状、增密种植的增产效果以及子粒机械直收技术的优势,构建了以筛选耐密抗倒适合机械化生产品种、密植增穗增产、提高群体整齐度、构建高质量群体、全程机械化作业、强化规模种植与统一管理、实施全成本核算为核心的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该模式2013年起被农业部遴选为全国玉米主推技术,在全国玉米主产区推广,创建了一批高产高效典型。其中,经农业部组织专家验收,2014年在新疆兵团71团创造了18 414kg/hm~2的全国玉米大面积高产纪录,净利润达到24 118.2元/hm~2,实现了玉米高产与高效协同,为玉米生产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玉米生产提供了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8.
王晓鸣 《作物杂志》2005,21(2):35-36
玉米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在粮食增产中起着巨大的作用。2003年我国玉米生产面积2407万hm2,占谷类作物总面积的319%,产量116亿t,占谷类作物总产量的312%。近年来,全球性生态变化加剧,玉米生产中新技术的推广正在逐渐改变一些传统的耕作制度,大量新培育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并快速得到推广。这3种因素的结合,改变着当前我国玉米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发生频率。因此,了解当前我国玉米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掌握病虫害田间鉴别的基本要领并能够有针对性地采用科学的防治技术,将会有效减轻和控制病虫害对玉米生产的潜在威胁,促进玉米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1 玉米病虫害发……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不仅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而且是饲料作物和适于深加工的原料。它广泛用做畜禽饲料、食品、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生产原料,已完全脱离原有的粮食单一功能,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质。“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我国和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证明,每一次品种更新,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益就会上一个新台阶,特别是杂交玉米。据周永春等研究,我国玉米生产中,杂交种在增产因素中的比重已达到35.5%,而发达国家高达45%~50%。因此,加快玉米杂交种子产业化进程,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是提高我国玉米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玉米种子在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中商品化率最高,高达98%,占有市场份额最大,占30%,年需求量10亿kg,销售额60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北京市顺义区近40年降雨特点及其对玉米生产影响的数据分析,京郊平原区玉米生产灌溉特征比较明显,但在许多情况下,灌溉增产效果不明显,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京郊雨养旱作玉米生产在年降雨总量、常年降雨分布及玉米适宜播种期间的一次性透雨的保证率均达到90%,表明在京郊大力发展雨养旱作玉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