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农业避洪减灾对策,对安徽沿淮地区水热季节变化、梅汛期强降水规律和非汛期热量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沿淮农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作物避洪种植的技术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沿淮作物避洪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
洪涝是沿淮低洼区自然灾害中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灾害,分析洪涝灾害特征并调整农业结构对沿淮低洼区防洪、减灾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论述沿淮低洼区洪涝灾害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低洼区水热气候资源、种植结构现况和避洪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了沿淮低洼区农业结构适应性调整及农业避洪减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避洪农业与生态农业减灾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洪涝灾害具有突发性,迁移性,群发性和后续性的特征,年际变化大,难以准确预测和防范。作者根据区域特定的生态环境,景观结构,洪涝灾害类型,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学优化原则,针对泛洪区不同地带洪灾危害程度,提出了以避洪农业设计和耐涝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减灾生态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避洪农业和耐涝农业生产技术能显著减轻洪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达到趋利避害,有效地利用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分析与避洪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及农业避洪减灾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沿淮地区平均梅汛期、最长梅汛期和农业洪涝危害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夏季农业洪涝易发的原因(夏季梅汛期多暴雨、沿准地区地势低洼、作物正处生育关键时期、生态失衡人水争地),并且针对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的避洪种植模式(如荞麦大麦种植模式、青玉米-大麦种植模式、大白菜-大麦种植模式、大蒜苗-荞麦种植模式、萝卜-洋葱种植模式、大棚秋季西红柿-大棚春季西红柿种植模式、大棚芹菜-地膜马铃薯等种植模式),以确保8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无汛期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洪涝易发区灾期分析拓展思路,也可为农业避洪减灾和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沿淮地区农业洪劳灾期特征与避洪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及农业避洪减灾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沿淮地区平均梅汛期、最长梅汛期和农业洪涝危害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夏季农业洪涝易发的原因(夏季梅汛期多暴雨、沿淮地区地势低洼、作物正处生育关键时期、生态失衡人水争地),并且针对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的避洪种植模式(如荞麦大麦种植模式、青玉米大麦种植模式、大白菜大麦种植模式、大蒜苗荞麦种植模式、萝卜洋葱种植模式、大棚秋季西红柿大棚春季西红柿种植模式、大棚芹菜地膜马铃薯等种植模式),以确保8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无汛期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洪涝易发区灾期分析拓展思路,也可为农业避洪减灾和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6.
江西避洪农业的思路、模式和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洪涝灾害是江西农业灾害的首要灾种之一,它严重威胁和制约着江西农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新世纪江西农业的“跨越式”局长,提出了江西发展避洪农业的思路、模式及其关键技术,这就是:⑴改迟熟种为早熟种;⑵改三熟制二熟制;⑶改大田粮食作物为水生经济作物;⑷改收获成熟籽粒为收获鲜嫩果实;⑸改收获生殖器官为收获营养器官;⑹改种植为养殖。对江西乃至南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避洪农业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南昌县湖区避洪农业生产中几种高效模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滨湖地区农业生产常受洪涝灾害的影响,采用传统生产种植模式成本高、效益低。经多年实践,探索出的多种适宜湖区农业避洪抗灾高效生产模式,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是湖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和农业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春夏季洪灾多发,给沿江沿湖等地的养鱼业带来很大损失。如何避洪减灾养好鱼,是广大养殖户非常关心的问题。现将避洪减灾成鱼养殖技术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我国春夏季洪灾多发,给沿江沿湖等地的养鱼业带来很大损失.如何避洪减灾养好鱼是广大养殖户非常关心的问题.现就避洪减灾成鱼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两湖平原种植制度调整与农业避洪减灾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洪涝灾害多发区和重灾区,通过对两湖平原农业生态环境分析,探讨两湖平原农业洪涝灾害的基本特征,进而提出在洪灾胁迫下调整两湖平原农业种植制度,通过发展耐涝农业生产,开发冬季农业,选育早熟或晚熟品种错开洪涝高峰期,推广套种技术,发展精养渔业等途径,实现农业避洪减灾。  相似文献   

11.
沿淮地区荞麦生产潜力分析与加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荞麦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通过建立气候产量模型,逐级分析沿淮荞麦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计算荞麦理论产量、分析实际生产优势。同时根据目前农业实际研究相关荞麦产品加工模式,以期可为沿淮防洪减灾、水灾前后补种和农业避洪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沧州市的雨洪资源量、拦蓄能力、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措施及对沧州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等进行探讨,指出综合利用雨洪资源能极大改善当地缺水现状,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西是个农业灾害频繁的地区,农业因灾损失严重。面对五十年一遇的2008年冰冻灾害,使用“三避“技术的农作物受灾程度最轻,再次证明了“三避“技术是农业抗冻减灾的好技术,应该大力推广应用。本文从“三避“技术的抗寒作用机理研究出发,论述了“三避“技术在抗击冰冻灾害的表现,并提出了推广“三避“技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赣早籼53号"属早籼早熟、优质水稻新品种,该品种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适合江西及邻省双季稻区种植,是杂交稻秋季制种的前作和避洪救灾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5.
仙洪试验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0,(21):285-287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秸秆的综合利用关系着仙洪试验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简述了仙洪试验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仙洪试验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业"三避"技术即避雨、避寒、避晒技术是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为达到更高产量、更高品质、更高效益而采取的最为简单有效的技术措施,是设施农业中的创举和拓展.该技术由广西农业主管部门提炼而成,近年来在八桂大地上方兴未艾. 实践证明,"三避"技术在规避自然风险,减少水果产品机械伤、日灼伤和病虫伤,提高产量质量等方面均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芡(Euryale fersox)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作物,种子芡实俗称"鸡头米",性喜温暖水湿,不耐霜冻干旱,一生不能离水,全生育期180~200 d.我县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引进了适宜湖滨、圩内种植的避洪作物芡,全县种植芡100余公顷.由于受风灾、旱灾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2001年减产,因此,为了来年避灾夺丰收,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根据近几年种植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谈谈趋利避害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由张芳先生等编撰的《中国农业古籍目录》是目前收录中国古代农业古籍最多的一本工具书,一册在手,十分方便学者查找相关农业历史文献,功德无量。然而,中国古代农业文献众多,分藏各地,至今无人遍阅。故《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也难免出现个别失误,其"园艺作物"类收录宋代洪刍《老圃集》一书~①,当属误收。案:洪刍,字驹父,江西南昌人。  相似文献   

19.
广元市旱灾发生特点及避旱减灾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我市出现最频繁、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也是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市旱灾发生特点和总结避旱减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避旱增收思路与措施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尹恒  李易 《农技服务》2009,26(10):98-99,126
通过对国内外在突发性高影响天气临近预警状况分析,结合十堰市当地软硬件建设条件与鄂西北地区致洪暴雨特点,提出了适宜于日常业务操作的致洪暴雨预警业务流程,为减轻暴雨洪灾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提供了积极实用的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