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1黄曲霉毒素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家禽采食了发霉饲料中的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而引起的一种霉菌毒素中毒症,以肝脏损害为主。玉米、麦麸、米糠、花生饼等,易被黄曲霉菌污染产生毒素,其中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B_1。家禽采食了这些黄曲霉菌污染的发霉变质饲料可发生中毒。  相似文献   

2.
谭清华 《中国家禽》2006,28(1):40-41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一种毒素。黄曲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花生饼、豆饼、玉米等贮存不当易繁殖黄曲霉菌;鸡饲料由于受潮、受热而发霉变质后即产生多种霉菌与毒素。黄曲霉菌DAB族毒素毒性最强,B族毒素具有蓝色荧光,由紫外线照射很容易发现。当鸡食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可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3.
<正>1黄曲霉毒素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家禽采食了发霉饲料中的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而引起的一种霉菌中毒症,以损害肝脏为主。玉米、麦麸、米糠、花生饼等,易被黄曲霉菌污染产生毒素,其中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B1。家禽采食了这些黄曲霉菌污染的发霉变质饲料可发生中毒。1.1中毒症状雏禽多呈现急性型,无明显症状,有时很快死亡。病程稍长的表现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废绝,衰弱无力,拱背,尾下垂,脱毛,鸣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某奶牛场饲用玉米中霉菌的污染情况,试验多次、多点采集饲用玉米样品5份,采用ELISA法测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 DON)、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 OTA)的含量,并分离样品中的霉菌,通过形态观察、PCR扩增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5份样品中AFB1、DON、ZEN的检出率均为100%,OTA均未检出,其中1份样品中AFB1含量超过国家限量标准,超标率为20%;DON和ZEN在所有样品中均未超标。经形态观察、PCR扩增和系统发育分析,最终从饲用玉米样品中鉴定出三种霉菌,即黄曲霉菌、索状青霉菌和增殖镰刀菌。说明该奶牛场饲用玉米饲料受到了黄曲霉菌、索状青霉菌、增殖镰刀菌所产生的多种霉菌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AF)是玉米等粮食发霉后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有害物质,它对畜禽生长发育极其有害。试验研究了酵母培养残留物(YCR)抑制黄曲霉毒素在肉种鸡生产中的中毒作用。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1霉菌毒素中毒鸭食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可引起中毒,雏鸭对黄曲霉毒素较敏感,多呈急性经过,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1.1病因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黄曲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当温度(24~30℃)和湿度(80%以上)适宜时,黄曲霉菌就迅速繁殖,产生损害动物肝脏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饲料由于受潮、受热而发霉变质后也可产生该毒素。黄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饲料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菌及其衍生物有20种左右,但能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_1、B_2、G_1,G_2,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对动物肝脏组织有强烈破坏作用,进而致癌。家禽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养殖户饲喂了发霉饲料,黄曲霉菌含量过高,食过多的黄曲霉毒素引起中毒的。黄曲霉菌在自然界分布较广,在潮湿、温暖地区,部分能产毒素的黄曲霉菌很容易在饲料中寄生繁殖,产生毒素,其中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菌毒素B_1。家禽采食了这些发霉的饲料后,就会发生中毒。  相似文献   

8.
《四川畜牧兽医》2019,(1):51-51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种发霉变质的饲料中,对畜禽和人类有很强的毒性。鸡对黄曲霉毒素比较敏感,中毒后以出现急性或慢性肝中毒、全身性出血、腹水、消化机能障碍和神经症状为特征。1病因黄曲霉菌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花生、玉米、黄豆、棉籽等作物及其副产品最易产生黄曲霉。饲料发霉变质后可产生黄曲霉毒素,鸡食入发霉变质的饲料后可发生中毒。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强于氰化物,它对漂白粉敏感。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多种,如B1、B2、G1、G2等,以B1的致癌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毒素引起鸡胚胎死亡濮存(江苏省海安县种畜场226622)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发霉的玉米、黄豆、谷物、棉籽及其副产品中,鸡采食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即可引起中毒,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严重者可致死亡。现将某场因用发霉的玉米和豆饼配制饲料喂鸡,造成种...  相似文献   

10.
已经发现的霉菌大约有20万种,但只有50~60种对人、畜有害。生长在籽实和饲料中的一些真菌产生一种叫做真菌毒素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对猪的生产性能有不利影响。特别是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和镰孢霉菌产生的两种真菌毒素,即玉米赤霉烯酮和黄热病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不是一种致死毒素,这种毒素的作用与生殖激素雌二醇—17β相似。黄热病毒素是一种纯毒素,猪吃到它很难治疗。通常镰孢霉菌污染玉米后将产生两种真菌素,因此,确定每种毒素对猪的繁殖性能的作用很困难。发霉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对性成熟前的小母猪影响最大。小母猪采食1.0ppm 或更  相似文献   

11.
<正>禽曲霉菌病又称为真菌性肺炎,是由烟曲霉菌、黄曲霉菌等霉菌引起的,以侵害呼吸器官为主的真菌病,其特征为肺和气囊发生炎症并形成真菌小结节。给家禽饲喂发霉的饲料,常常引起黄曲霉毒素中毒。黄曲霉菌能产生毒素,现已知道的有8种,其中  相似文献   

12.
1黄曲霉菌毒素中毒 在自然环境中,含有许多种霉菌,而玉米、豆饼、麦麸等很容易感染黄曲霉菌,在24℃~30%的适宜温度下,相对湿度在50%以上,能大量繁殖并产生黄曲霉毒素。如果用这种饲料喂猪,经过7天~15天即可发生中毒。  相似文献   

13.
一、发病原因 玉米在阴雨连绵季节和阴暗潮湿环境中收获、加工、保存及处理不当,被自然界黄曲霉等霉菌污染。在适宜条件下会产生黄曲霉毒素。猪只常因采食了多量含黄曲霉毒素的发霉玉米或霉玉米的配合饲料而发病。  相似文献   

14.
黄曲霉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主要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谢产物。黄曲霉作为贮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黄曲霉毒素的产生过程中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霉菌的产牛都有很大的影响。在25-30℃下,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在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粮食和饲料,凡被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污染都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有氧条件下,黄曲霉毒素最易污染花生、玉米、棉籽、禽蛋、肉、  相似文献   

15.
1988年的干旱已引起人们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极大关注。遭受了旱灾的玉米更易发霉。据供人食用的玉米加工商报道,1988年因黄曲霉毒素污染而废弃的玉米总量约比正常年景高出10倍。玉米在贮藏之前应充分干燥,使含水量最多不超过15%。用丙酸基防霉剂早期贮存收获的谷物,防止饲料营养价值破坏的方法受到推荐。防霉剂并不能降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但能抑制霉菌的生长,有助于防止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增加。遭受旱灾的玉米饲料在贮藏前进行清杂和筛选,除去带有霉菌  相似文献   

16.
<正>1发病原因玉米在阴雨连绵季节和阴暗潮湿环境中收获、加工、保存及处理不当,被自然界黄曲霉等霉菌污染,在适宜条件下会产生黄曲霉毒素。猪只常因采食了多量含黄曲霉毒素的发霉玉米或霉玉米的配合饲料而发病。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评估物理过筛法去除玉米中霉菌毒素的作用效果。试验采用4目和8目筛对玉米进行筛分处理,用酶联免疫(ELISA)法分析不同目数下的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含量。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物理过筛可有效去除含霉菌毒素多的破碎粒和杂质,从而降低玉米原料中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在实际饲料生产中采用物理过筛法可有效降低玉米原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减少家畜感染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南方梅雨季节及全国夏秋季节里,由于气温高,湿度大,贮存的饲料很容易发霉,其营养成分严重破坏,而有些霉菌的有毒代谢产物,则引起家禽急性或慢性中毒,尤其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雏鸭、雏鸡、山鸡、雏鸽、雏鹑等对黄曲霉菌最为敏感,发生中毒会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9.
黄曲霉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其次级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是公认的致癌物质。综述黄曲霉菌次级代谢的分子机制,包括环境反应机制(应激反应途径、群体感应和G蛋白信号通路等),并介绍转录调控单元Velvet Complex的功能和用分子生物技术消除黄曲霉菌毒素对人类危害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鸡常见中毒性疾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大节 《中国家禽》2005,27(8):44-45
1黄曲霉毒素中毒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一种毒素.黄曲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花生饼、豆饼、玉米等贮存不当易繁殖黄曲霉菌.黄曲霉毒素以B族毒素毒性最强,B族毒素具有蓝色荧光,由紫外线照射很容易发现.当鸡食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可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