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关于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会议决定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以来,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200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林计发〔2000〕111号),并印发了试点实施方案,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二是经专家充分论证,编制下发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2000年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科技支撑方案》。三是对 174个试点县的主管领导和技术骨干进行了政策、技术培训。四是组织专业队伍,对先行启动的四川、陕西、甘肃 3省 1999年退耕还林还草的面积和质量进行了核查,为兑现政策提供了依据。五是派出 6个调查组,分别对不同类型地区的试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掌握了各地退耕还林还草的试点工作情况。六是召开了由 17个省区市林业厅局长、主管处长和种苗站长参加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座谈会,研究讨论了 7个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管理办法、标准和规程。  相似文献   

2.
张勇 《新疆林业》2002,(3):15-16
2000年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区经过2年多试点,在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地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为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农牧民生活收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1.我区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2000年,我区的皮山、叶城、乌什、奇台、库尔勒、伊宁、博乐等7个县市被列入全区首批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市。2001年,为进一步加大和田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又将和田县、策勒县、于田县列入国家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建设范围,两年中共有10个县(市)列入国家退耕还林试点示…  相似文献   

3.
1 关于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会议决定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以来 ,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 2 0 0 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退耕还林 (草 )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林计发〔2 0 0 0〕111号 ) ,并印发了试点实施方案 ,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二是经专家充分论证 ,编制下发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 2 0 0 0年退耕还林 (草 )试点示范科技支撑方案》。三是对 174个试点县的主管领导和技术骨干进行了政策、技术培训。四是组织专业队伍 ,对先行启动的四川、陕西、甘肃 3省 199…  相似文献   

4.
1999年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 ,将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并提出了在西部地区通过采取“退耕还林 (草 )、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 ,大面积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 ,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宏伟计划 ,使退耕还林还草成为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任务。新疆作为国家退耕还林工程试点示范区域之一 ,经过 2 0 0 0年 7个试点示范县 1年的实践 ,我区退耕还林工作中暴露了不少问题 ,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 ,具体表现在 :1 对退耕还林选点缺乏科学论证 目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川省24个退耕还林(草)工程试点示范县调研、总结和分析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就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0年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在中西部地区的 17个省 (区、市 )正式启动。本文全面总结了 2 0 0 0年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建设成绩和主要措施 ,并提出了今后退耕还林还草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州2000年正式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并在永顺县首次启动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工程。3年来,国家共下达我州退耕还林任务13.6万公顷,项目安排在全州8县市、207个乡镇、1235个行政村、11万农户中实施。其中2000年和2001年的退耕还林任务共计5.47万公顷已通过国家核查验收,各项技术指标全部达标。2002年的退耕还林任务也可如期完成植苗任务。一、明确目标,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退耕还林氛围我州作为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地区后,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多次召开州委常委会和州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州第八次党代会…  相似文献   

8.
结合退耕还林 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当退耕还林工程开始全面实施时,水利部提出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来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思路,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这一新思路的要意就是,要抓住当前国家开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的有利机遇,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即在地广人稀、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轻微的地区,通过退耕还林、封育保护、  相似文献   

9.
中外退耕还林还草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在全面回顾总结世界各国退耕还林还草概况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外退耕还林还草的三大不同特点,分析了国外退耕还林还草的历史实践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的四方面启示,以期推动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年初,在全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培训班上,自治区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副组长、自治区林业局局长黎梅松作了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在我区实施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黎局长指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从根本上改善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大举措。退耕还林也是我国林业建设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农民得实惠最多的生态建设工程。从今年起国家将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我区也将从局部试点进入全区全面铺开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各级…  相似文献   

11.
针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特点和工程监测与评价的要求,以退耕还林工程区资源与环境信息为基础,遥感为实时信息获取手段,ARCGIS引擎为开发工具,VB、VC为开发语言,专家知识为纽带,构建退耕还林工程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以实现对工程的实时监测、评估和监督,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还草行政指导的出现与运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它既是现代行政法中合作、协商、民主精神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市场调节失灵和政府干预双重缺陷的一种补救方法。我国从2002年开始,陆续对退耕还林还草进行了立法,其中对行政指导内容有不同程度的涉及。文章从退耕还林还草行政指导的定义和特征、退耕还林还草行政指导的方法及基本类型三个方面,试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行政指导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3.
依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提出澄江县抚仙湖近面山区域的生态景观设计与绿化规划方案:①对可视域区域原有的受损生态系统进行生态重建和生态修复;②对坡度25°以上旱地实施退耕还林,对坡度25°以下的山地进行生态优化和抚育;③对石灰山山地选用乡土树种抚育现状植被;④结合道路与景观的距离,对环湖公路、澄江至帽天山公路、澄江至阳宗公路和环湖岸绿化进行植物种类的优化配置;⑤对帽天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矿山迹地开展生态修复、造林和植被抚育等。规划方案旨在促进区域生态旅游价值的提升和水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4.
石羊河上游水源涵养型流域植被恢复重建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石羊河上游水源涵养型Ⅱ级小流域为试验示范单元,遵循近自然林业理论和生态经济规律,集成运用封育保护、抚育促优、灌丛改造、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造林营林、流域治理等生物、工程与农业技术措施。恢复重建乔、灌、草复合植被群落,提高林草覆盖度,改善河道水域生境,形成结构相对稳定的水源涵养综合防护体系,提升高原山地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fifty-two small-scale farmers was conducted to elucidate the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acquisition and use of miombo litter. On average, a household cropped 3.7 ha of land and owned ten head of cattle. Farmers collected, on average, 0.5 t of litter per household per annum with larger amounts collected by those with more cropland and more cattle. Cattle ownership is related to quantities of litter collected and the destination of the collected litter, most of the litter being cured in cattle pens. Farmers with less area of cropland applied greater quantities of litter per hectare of cropland than did farmers with more cropland. On average, five tons per hectare per season of the manure-litter mixture is applied to crop fields with litter contributing, on average, 0.12 t/ha to the mixture. Some crops, particularly maize and fingermillet, are more likely to receive litter than other crops.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后续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入开展, 退耕还林后续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文中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概述了退耕还林后续问题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该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 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北县退耕还林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退耕还林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一种有效途径 ,但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影响到区域粮食安全。本文以河北省张北县作为案例 ,对退耕还林还草可能对当地造成的粮食生产影响进行了分析。利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该县各乡镇进行了粮食安全评价 ,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张北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调控机制 ,以确保退耕还林 (草 )工程持续、稳定、健康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部水蚀沟壑地带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矿区不同复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弃农用地和公路附近裸露地沙粒含量高于其他利用方式,土壤沙质特征明显。受施肥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农用地在土壤粒级组成、持水性能、有机质和全N、全P、全K含量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特性,与原生景观草地相比,农用地中的有效P和速效K含量减少了50%。公路附近裸露地的有机质、有效P和速效K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地。不同复垦年限的煤矿复垦土地土壤养分含量都较低,表明单纯使用自然恢复的方法很难恢复土壤的性状。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生物量监测及固碳释氧效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退耕还林林地上生物量的监测,退耕还林6年的乔木型、乔草型、经济林型、荒山造林封禁区典型林地上生物量分别为26043、6575、18790、2980kg/hm^2。在生物量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与固碳释氧之间的关系,初步研究了退耕还林林地上固碳释氧总效益为22916.4万元,从而科学客观地评估了退耕还林工程在固碳释氧方面的效益,为退耕还林效益监测、工程总体效益评估、生物固碳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恢复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而作者通过对董家村退耕还林现状调查 ,发现退耕还林工程中 ,一些地方存在着诸如宣传滞后、补助兑现滞缓、管理混乱、模式单一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认为应从宣传、检举、规划调整、科技应用等方面多管齐下 ,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