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西域红8号"是以SY-1为母本,HS9780为父本配制的中早熟加工番茄一代杂种。该品种属有限生长类型,长势中强,普通叶形,果实椭圆形,果肉深红色,单果质量70 g,红熟时平均耐压力8.0 kg·果~(-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番茄素含量0.15 mg·g~(-1)FW,总酸3.85%。该品种耐压、耐储运,红熟期相对集中,水肥等条件适合,667 m~2产量可达8 000 kg以上,适合我国新疆北部加工番茄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新番30号是以20125为母本,99-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加工番茄一代杂种。有限生长类型,生长势较强,早中熟,果实长圆形,鲜红色,果肉紧实,不裂果,平均单果质量83 g,番茄红素含量202.3 mg·kg-1(FW),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72 %,果实硬度2.42 N·cm-2;从播种至果实成熟约105 d(天),成熟期集中,平均每667 m2产量7 000 kg左右,适宜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加工番茄基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以自育番茄品种"垦番1503"为试材,采取随机区组试验,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和停水时间对加工番茄果实成熟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加工番茄种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不同灌水量和停水时间对单果质量、果实红熟度、产量性状(产量、红果率、青果率、烂果率)均影响显著,对品质性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加工番茄最佳收获时间为停水后14 d、最佳灌水量为4875 m3·hm-2,产量可达18.25×104 kg·hm-2、果实红熟度95.24%.青果率和烂果率均较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5.43%,番茄红素含量达20.97mg· (100g)-1.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浓度钙和EBR复合处理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鑫研夏宝品种为试材,采用土培法,设置外源钙(CaCl_2)和2,4-表油菜素内酯(EBR)复合喷施处理,测定番茄的各项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外源Ca、EBR单独或混合喷施均可促进番茄生长,改善其营养品质。与对照相比,外源喷施EBR和钙均可不同程度增加果实生物量和番茄红素、游离氨基酸、钙元素含量及糖酸比;其中,20 mmol·L~(-1)Ca+0.1μmol·L~(-1)EBR处理下番茄可溶性蛋白、番茄红素含量和糖酸比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91.31%、100.16%和196.91%,钙元素含量达141.75 mg·kg~(-1),较对照显著提高143.98%。综上所述,外源喷施Ca和EBR可不同程度地促进番茄果实生长,促进果实对钙素的吸收利用,改善果实品质,且以20 mmol·L~(-1)Ca和0.1μmol·L~(-1)EBR复合喷施处理的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5.
以"佳丽14"番茄品种为试材,在日光温室内开展咸水灌溉试验,设置灌溉水盐分浓度为0.4、3.4、6.4g·L~(-1),研究不同灌溉水盐分浓度对设施番茄生长、产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盐分浓度0.4g·L~(-1)处理相比,盐分浓度6.4g·L~(-1)处理番茄叶面积指数、茎干物质量、叶干物质量、茎叶比等生长指标均受到抑制,盐分浓度3.4g·L~(-1)处理番茄的各项指标生长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各处理番茄产量随着灌溉水盐分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盐分浓度3.4g·L~(-1)处理番茄果实品质优于其它处理,盐分浓度6.4g·L~(-1)处理番茄品质指标最低。说明灌溉水中含有适当浓度的盐分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升,但高浓度灌溉水会对番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并导致果实品质下降。随着灌溉水盐分浓度的增加,番茄产量逐渐下降。因此,在利用咸水灌溉温室作物时,应加强对土壤盐分含量的监测和调控,以免作物根区盐分累积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6.
加工番茄新品种IVF1305是以自交系12-814为母本,以12-720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加工番茄一代杂种。植株有限生长类型,从定植到果实成熟约90 d(天)。成熟后果实呈鲜红色,果形方圆略长,单果质量60~70 g,单果耐压力8.0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2%,番茄红素含量122.0 mg·kg~(-1)(FW)以上,田间耐贮性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丰产稳产,适合机械化采收,每667 m~2产量可达7 500 kg以上。适合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加工番茄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番茄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原味1号’品种为试材,向绿熟期果实表面涂抹浓度分别为0(对照)、100、200 mg·L~(-1)的ALA溶液,研究其对果实成熟过程中糖、酸组分及挥发性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g·L~(-1)外源ALA能够促进番茄果实成熟,使果实成熟期提前4 d,并显著增加了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酒石酸、柠檬酸、草酸、奎宁酸、莽草酸和总有机酸含量,从而显著提高果实糖酸比。在番茄果实中共检测出9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35种醇类、25种醛类、12种烃类、9种酮类、6种酯类、5种酚类和4种其他类物质;0(对照)、100、200 mg·L~(-1) ALA处理中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分别为:1 065.72、1 478.60和2 374.50μg·kg~(-1)。其中,200 mg·L~(-1) ALA处理可提高果实中醇类、醛类、烃类、酮类、酯类、酚类和其他类挥发性物质的总含量,100 mg·L~(-1) ALA处理可提高果实中醇类、酮类、烃类和其他类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共检测出10种番茄果实特征挥发性物质,其中200 mg·L~(-1) ALA处理中特征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为1 074.78μg·kg~(-1)。综上,在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ALA(200 mg·L~(-1))不仅能够增强果实的风味品质,还能提前番茄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瓜菜》2019,(11):43-47
为探讨日光温室栽培番茄化肥减量施用技术,通过有机复混肥替代化肥减施不同比例氮,研究其对日光温室番茄植株生长、果实品质、产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鸡粪2 000 kg·667 m~(-2)+常规化肥量333 kg·667 m~(-2))相比,有机复混肥替代化肥的减氮施肥处理可不同程度地促进番茄生长,增加产量,改善土壤环境。其中T3(鸡粪2 000 kg·667 m~(-2)+有机复混肥46.88 kg·667 m~(-2)+化肥283 kg·667 m~(-2))处理,即有机复混肥替代减施氮含量15%的化肥,效果显著,番茄植株生长状况最好,产量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
番茄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蓉  田园  杨柳  张喜春 《中国蔬菜》2017,1(10):58-62
以基因型纯合番茄品种0-33-1、耐运2000、尖黄、青熟和满田206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测定番茄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绿熟期、转色期和成熟期)柠檬酸、苹果酸、草酸、琥珀酸、酒石酸和乙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番茄品种果实有机酸组分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不同,其中柠檬酸含量最高,变化范围为0.814~1.470 g·kg-1,占总酸比例的21.19%~40.64%;乙酸含量最低,变化范围为0.046~0.130 g·kg-1,占总酸比例的1.25%~4.40%。从有机酸组分来看,番茄属于柠檬酸型果实;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酸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柠檬酸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优质低酸加工番茄新品种‘新番4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番41号’(屯河48号)是晚熟加工番茄一代杂种,自封顶类型,生长势强。果实高圆形,鲜红色,平均单果质量8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5.4%,总酸含量低(2.33g·kg-1),风味好,果肉细腻,适合加工低酸番茄酱。从播种至始收119d,产量90000~105000kg·hm-2,可作为晚熟育苗移栽或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11.
何连顺  姜涛  张革 《中国蔬菜》2010,1(22):81-83
新番35号以母本3071-2-①和来自意大利的品种REG多代选育而成的父本E30-3-①为亲本配制的加工番茄一代杂种。自封顶,早熟,全生育期92d(天),植株长势强,平均株高70cm,主茎6~8片叶现蕾,第3~5穗果封顶,5~7个有效分枝,嫩果淡绿色,成熟果实深红色,椭圆形,果顶平,果脐小,3心室居多,果肉色泽红,果形整齐,平均单果质量92g,果肉厚0.85cm,番茄红素150mg·kg-1(FW),可溶性固形物5.2%,平均每667m2产量6840kg,适宜新疆、内蒙古和甘肃露地栽培用于加工制酱。  相似文献   

12.
春粉是以P013为母本,以P09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大果型粉红果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中早熟,第1花序位于第8节左右,播种至始收110d(天)左右。幼果有浅绿果肩,成熟果粉红色,扁圆形,单果质量211g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8%,VC含量118.6mg·kg-1,果实硬度0.52kg·cm-2。中抗ToMV和叶霉病,耐低温、弱光。春大棚栽培每667m2产量7000~8000kg,适合东北地区保护地早春栽培。  相似文献   

13.
机械采收加工番茄新品种新番40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番40号(屯河17号)是利用美国引进加工番茄品种分离选育的自交系PT-117和PT-25配制的晚熟加工番茄一代杂种。自封顶类型,生长势强,果实高圆形,鲜红色,平均单果质量86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水溶性果胶0.9%,果实耐压力、田间耐贮性较好,比较适宜机械采收,从播种至始收123d(天)左右,每667m2产量6000~8000kg,可作为晚熟育苗移栽机械采收或直播品种栽培。  相似文献   

14.
哈串珠203是以R2233为母本、以H2477为父本配制成的小型串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强,植株颜色深绿,单总状花序,普通叶形,花黄色,红果,圆形,单果质量15~22g,果实成串生长,每串可留10~12个果。未成熟果有绿肩,成熟果为红色。果实硬度较好,耐裂果。生育期为115d(天)左右,果味酸甜,口感好。抗枯萎病,耐病毒病。一般产量在3600kg·(667m2)-1左右,适合黑龙江省早春或保护地长季节栽培。  相似文献   

15.
新番15号母本是从美国加工番茄材料N15中经多代定向系统选育成的优良自交系97-2,父本是从甘肃地方品种No.8中经多代自交选育成的自交系9786。有限生长类型,中熟,植株生长势较强,单株结果多,果实长圆形、紧实、抗裂、耐压、耐贮运;果色鲜红,着色均匀一致,番茄红素含量129mg.kg-1,可溶性固形物6%,总酸0.36%,果实硬度4.1N.cm-2,单果质量80g左右。平均每667m2产量7500kg,对早疫病、晚疫病的抗性比对照87-5和改良VF强,可在新疆、甘肃等加工番茄基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何连顺  姜涛  张革 《中国蔬菜》2019,1(11):89-91
石番45 号是以W17-3 为母本和K88-10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加工番茄一代杂种,有限生长类型,主干粗壮,生长势 较强,平均株高70 cm,果柄无节,采摘时抖动果实易从萼片分离。果实椭圆形,红果,单果质量58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5.1%,pH 值4.32,番茄红素含量119.2 mg · kg-1。单株结果数可达60 个,果实抗裂耐压耐贮运,单果耐压力6 kg。采用育 苗移栽从播种到85% 果实红熟可机采时间约为125 d(天)。田间对早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H3402,适合新疆南北疆加工番 茄种植区种植并进行机械采收,每667 m2 产量可达到8.3 t 以上。  相似文献   

17.
辣椒新品种驻椒1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椒18是以从河南南阳农家品种124牛角椒经多代自交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驻03为母本,以从茄门甜椒经多代自交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驻0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辣椒一代杂种。全生育期190d(天),春季露地定植至始收68d(天),早熟。植株生长势中等,平均株高56.62cm,开展度63.18cm,第1雌花平均着生节位为第8.43节。果实牛角形,青熟果绿色;果面光滑,纵径14.53cm,横径4.53cm,果肉厚0.33cm,心室数2~4个;味微辣,VC含量1690mg·kg-1,蛋白质1.63%,可溶性糖2.97%,粗纤维2.36%;平均单果质量80.93g,平均单株结果数20.77个,产量3600kg·(667m2)-1左右。田间调查对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的抗性优于对照墨秀301。适宜在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早春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8.
从法国和前苏联引进的番茄品种中分别筛选出极早熟母本991719与早熟父本991478,组配成极早熟加工番茄一代杂种陇红杂1号。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55d(天)左右,植株2~3穗果自然封顶,第1花序着生于第5~6节,花序间隔1~2节,单花序,株高61.3cm,开展度50.9cm,茎粗1.31cm,节间长3.32cm,叶量适中,长势中等。果实鲜红色,长圆形,平均单果质量70.2g,果面光滑,无果肩,畸形果少,果实硬度0.54kg·cm-2,果皮厚,果肉较硬,耐贮运。平均每667m2产量5600kg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17%,对病毒病、叶霉病抗性较强,耐早疫病。适宜在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加工番茄主产区栽培。  相似文献   

19.
阿克斯1号是以优质、高抗青枯病、抗病毒病的X20株系为母本,以1801株系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中晚熟,春季栽培从播种至初收约108 d(天),秋季栽培约99 d(天)。果实近圆形,果形指数0.96,外形美观,青果无绿色果肩,成熟果鲜红色、有光泽。平均单果质量125 g,果肉厚0.75 cm,肉质硬实,耐贮运。中抗青枯病和病毒病,在高温条件下能正常结果,抗逆性强,品质优,适合出口、市销和北运。每667 m2产量3 000 kg左右,适宜华南及类似气候地区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