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对城市绿地的功能和林农复合种植模式的研究,将"林农复合"理念引入城市绿地建设,构建具有生产、生态、景观和社会文化交流的多功能相互关联、紧密相连、和谐的景观绿地,进一步完善和拓宽了城市绿地系统,同时在城郊结合部营造城市中的田园景观提供了案例。    相似文献   

2.
以永安市为例,对行道树现状及配置进行实地调查,在综合考虑城市道路功能和景观等因素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提出努力构筑"一路一品(种),一街一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绿荫护夏"道路景观效果,并突出地方绿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打破对采石场传统的绿化模式,将采石场分成平台面和立体面,由于各个"面"的功能、结构、质地与特点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不同"台""面"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将"平台区"设计为休闲园,利用坡面和挡土墙绿化,设计"藤龙景观",不但恢复生态环境,而且,营造了新的特色景观,不仅为停采的采石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又为城区居民提供休闲度假去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即将消失的杨家楼传统村落景观为研究对象,总结出7个方面的村落景观特点:受风水与耕读文化影响之村落选址,团状的总体布局形式;3竖1横的街巷走向;以"一字屋""凹字屋""四檐全""连井三透"4种为主的建筑格局;天元塔、天佑寺、东嶽庙3处宗教景观;以"九井十八塘"为特色的水体景观;以南屏公园为主要休闲场所;由板凳龙、旗锣伞铳所构成的民俗景观。根据现状,得出村落传统景观呈现部分保护、新旧更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突显校园生态文化——安徽大学新校区植物景观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安徽大学新校区南实验楼——笃行南楼的现状与特点,以安徽大学校训"至诚至坚,博学笃行"为规划构想,对文化内涵、环境空间和植物配置进行细致分析,在保持对称风格的基础上,提出了"体现景观特色,营造文化家园"的设计思想,将中西空间理念相结合,遵循自然式植物配置原则,在相似的空间环境中,展现不同的景观效果,体现环境宜人,独具特色的校园风貌。    相似文献   

6.
立交区景观绿化设计遵循场地的绿脉、文脉设计理念,充分注入白鸽渠的景观生态、历史文化特色,为适应观赏者瞬间动态观景和主要景观面的视觉要求,景观绿化设计采取点、线结合的布局方式,以"高大、浓密、粗犷、厚实"的乔灌木树群为背景,运用抽象、夸张的设计手法,以绿地中央点缀大色块流线型的六组不同的鸽子腾飞色块造型图案为主景,形成大尺度、大色块、流线型、多彩感的景观结构,成为石中高速公路和银川南环高速公路绿廊生态景观中的一处靓丽的节点景观。    相似文献   

7.
以城市资源、区位优势寻求小区特色,绿色生态提升环境效益,以人为本创建和谐园区的原则对青岛市黄海缘居小区环境进行了景观规划设计,确定了"森林海洋文化"为设计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目的。以此将全园划分为7个景观区,并运用园林艺术及工程技术手段再现了四季景观之美,创造了富有文化特色的个性居住小区。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也逐渐开始进行改造、修复。文章从浙江古村落的理水角度,通过对古村落水景观效法自然古朴美、天然植物利用美、"井、渠、塘"的点缀美及人与动物和谐美的四美分析,论述古村落水景观的生态之美,强调尊重水源、保护水源、合理利用水源的重要性,旨在为古村落修复、新农村改造中的水景观合理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居森林工程是"绿色南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人居森林工程建设的主要政策机制,并以南京白马湖人居森林工程项目为例,论述了人居森林生态景观林建设的功能定位、基本原则、总体布局及湿地生态风景林、社区景观生态林、景观防护林和体验式休闲观光林等四种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中梳理景观都市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归纳了一系列相关理论的主要观点:建筑都市主义强调建筑决定城市的形态,忽视了城市的自然和生态过程;景观都市主义从景观的角度来思考城市问题,景观成为决定城市形态和城市体验的最基本要素;生态都市主义倡导由"设计结合生态"到"设计生态"的转变;景观生态都市主义提出景观都市主义与城市生态学的融合。重点剖析了拉·维莱特公园、纽约清泉公园和高线项目3个典型案例,旨在探索其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是在对广东省石门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普查的基础上,依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标准,从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区域生态状况评价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等三个方面对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等级评定,结果表明石门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质量达到一级,风景资源的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高,评定结果可为公园的保护性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在卫星遥感影像分类的基础上,利用“3S”技术得到成都市城市景观现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各景观要素,特别是城市森林的面积、景观元素的特征值以及景观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建囊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可食地景”是一种将农业生产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互动景观新模式,具有观赏、经济生产、生态效能多重功能。以“可食地景”为研究对象,从传统农耕文化传承、景观设计、劳动教育多维度探讨了其在高校校园景观空间中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为“可食景观”在校园景观优化设计的推广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 Context

The current paradigm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s and agriculture involve territorial organization of these activities as well as 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the related landscapes. Accordingly, the new management strategies ne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suitability of the resulting landscapes to produce the goods and services expected by society.

? Aim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preferred landscape patterns by different groups of users. In focus wer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landscape metrics of preferred patterns and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pondents.

? Methods

A regional quantitative survey of both production and different consumption landscape users was conducted in the Alentejo region, southern Portugal. Respondents composed their preferred patterns on a block diagram representing an area of landscape seen from a single view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topographic conditions in the study area.

? Results

In general, the visually complex landscape patterns were preferred more than the homogeneous ones. However, the metrics of preferred patterns varied between the user groups. The montado was the only land cover class that was present in the majority of preferred patterns.

? Conclusion

For landscape users in southern Portugal, the visually complex landscapes including the montado are essential to satisfy their expectations. This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for policy and landscape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5.
湖心亭悠久的历史底蕴、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与良好的绿色植物基础形成了成功的植物景观,其成熟的植物配置模式值得深入探究。文章通过对湖心亭植物景观调查实测,总结得出湖心亭植物景观的经典配置手法、不同类型植物配置实例与优秀景观节点等,以期在植物选择、空间营造、文化传承、借景手法等方面为该类型地域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3S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卫星影像,在对北京城区绿地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选取景观破碎度、景观分离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景观分维数等对北京城区绿地的景观格局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城区绿地总面积12 934.405 4 hm2,斑块18 730个,多样性指数1.03;居民区绿地、街头绿地和公园绿地的破碎度分别为332.32个·km-2、69.34个·km-2和1.75个·km-2,分离度分别为0.72、1.90和7.32,分维数分别为1.58、1.49和1.22;内环和外环居民区绿地多样性指数0.54,破碎度分别为450.39个·km-2和296.20个·km-2,分离度分别为0.90、2.00。北京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分布不合理,景观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7.
利用“3S”技术对核桃园村进行了景观资源评价.该村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独特的人文景观资源,具有较高的号观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保健功能和游憩价值.参照旅游资源评价标准,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四级景观资源属于优良级.提出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建立绿色产业开发体系,建立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综合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8.
“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直以来, 以GIS, RS及GPS为主体的3S技术都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文中从讨论景观生态学目前热点问题的定义入手, 对3S技术近几年在景观格局、景观动态变化、景观尺度研究及景观生态学实际应用等方面加以总结讨论,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景观生态学的原始资料采集处理、数据分析应用与成果的推广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9.
长山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高起点、高标准,当代景观设计手法与本土特色相结合,滨河公园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集休闲、娱乐、旅游功能为一体的设计原则,提出了与自然互动、时空延续、人性关怀的设计理念,将海宁长山河滨河公园环境景观规划布局为"一纵六横"——一条纵向主轴线、六条横向副轴线,一个中心滨水景观空间,六个主题景观空间,并依据植物生态功能、美学原则将滨河公园植物绿化划分为野之趣、春之魅、夏之灵、秋之韵、水之秀、冬之魄六个区域。  相似文献   

20.
以米兰“垂直森林”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筑环境、植物空间和物种多样性分析,对“垂直森林”植物景观进行探讨,分析植物种类构成特点、植物层次配置技巧、植物资源统计情况、植物与建筑的空间关系等,总结“垂直森林”建筑环境对植物的营造和种植要求,以便为今后的高层建筑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