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28-29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也呈现出紧张的趋势,如何进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重点研究内容,由此,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应运而生。通过对循环经济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探讨,从集约化、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在循环经济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为新时期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吸收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修复、再思考"的基本理念,从统筹区域发展、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替代产业等方面创新土地利用观念,把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联系在一起,旨在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把循环经济理念引入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领域,并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地域差异变化较大,综合指数南部地区大,北部地区偏小,且大部分地区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体系控制层指数分析发现:土地投入区域差异较大,土地再循环指数偏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经济社会效益的取得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病例诊断结果表明:各个地区障碍因素的影响程度差别比较大,按障碍因素的障碍度排序可以分为7个类别.各地区可以根据评价以及诊断结果因地制宜,切实做到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循环经济及其行为准则,分析了我国在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理念下农用土地的用养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凤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70-4573
总结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的深刻教训,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到土地利用全过程,为解决土地只用不养造成的土地质量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农业资源浪费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下,要实现农用土地的用养结合,需要更新观念,树立土地用养结合的意识;加强有机肥料建设,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保持土壤营养元素的均衡性提供依据;改进耕作技术,探索农村土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重要途径.水资源是一种具有经济和社会特征的自然资源,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理应适用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基于循环经济的理念,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水资源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征,探讨水资源循环经济的利用尺度,初步提出水资源循环经济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黑龙江土地可持续利用地区差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基础构建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对黑龙江省2007年各地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各地市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各地市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不高,并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哈尔滨市综合评价指数最高,协调度也最高,七台河市综合评价指数最低,黑河与绥化两市的协调度较低,大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高,其他城市综合评价指数相近,但存在的问题又各有侧重,最后从各地市制约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水资源循环经济理念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作为一种具有经济和社会特征的自然资源,必须走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之路。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为基本特征的水资源循环经济是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重要途径。基于水资源循环经济的理念,探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与模式,初步提出水资源循环经济可持续利用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评价,有助于考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理想的可持续利用状况的差距。从土地利用条件、土地利用结构与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可持续利用潜力4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用信息熵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指标层和准则层的权重,引入各指标的合理值,运用综合评价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其中南宁市、北海市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钦州市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防城港市处于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0.
白瑞娜  谢世友  赵昆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84-18785,18789
首先介绍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涵义,然后总结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一般思路,一般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二是存在问题分析,三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接着介绍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最后提出对于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3年多对广西恭城、平乐等县及桂林市郊150个柿园的调查,对桂林市郊、平乐县、恭城县三地6个柿园7份土壤样本和平乐、恭城两县4个柿园14份叶片样本的分析及在恭城县的施硼试验,初步证明了缺硼是造成柿顶腐病的主要原因;同时初步明确了该病的发病规律,即不深施基肥的柿园发病重,恭城水柿比华南牛心柿发病重,环割(剥)愈合差的柿园发病重,其他病害防治差的柿园发病重,平地柿园比山区柿园发病重,9月中下旬温度偏高的年份发病重,发病轻重与砧木、树龄无关。  相似文献   

12.
李敦祥  李志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68-3469,3511
利用SWOT分析法,对平乐县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以期为旅游和经济均欠发达的平乐县有针对性地发展旅游业指明方向,并进一步研究了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将2008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pH测定结果与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是平乐县水稻土酸化严重。本文分析了平乐县水稻土酸化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华清 《广西农学报》2010,25(1):36-37,35
普通矮缩病是一种由黑尾叶蝉等昆虫传播发生的水稻病毒病,2003年以来,该病在平乐县发生和为害日趋严重,2009年全县发生面积达0.38万hm2,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笔者通过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在防治上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防治叶蝉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长垣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问题是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入市流转,但并未明确如何入市流转。长垣县是河南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唯一试点地区。因此,研究长垣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针对长垣县各乡(镇)具体情况,该研究采取系统聚类法得到长垣县直接入市、到产业集聚区入市、城中村整治后入市3种入市路径,并针对不同入市路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姜瘟病是生姜在生产过程中最主要、危害最重的病害,对生姜的产量及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文章就近几年在平乐县无公害蔬菜生姜生产过程中姜瘟病的危害日趋严重的现状,分析和探讨姜瘟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今后生姜规模化发展提供了真实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炎陵县平乐乡太子参与黄桃套种,对太子参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向阳、背阳环境,黄桃林下套种与不套种太子参进行对比种植研究。[结果]向阳山坡、林下套种与向阳山坡、不林下套种,太子参生品产量相当;背阳山坡产量低于向阳山坡;背阳山坡、林下套种效果最差,产量最低。[结论]太子参虽耐荫怕晒,但对阳光还是有一定的需求。在炎陵县推广向阳山坡、黄桃树林下套种太子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建议发展种植。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0~2006年宝鸡市马营镇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变化的驱动力,并结合GM(1,1)灰色模型预测其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6年间马营镇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的输出和建设用地的输入为主要特点;面积变化大小为: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园地;速度变化大小为:建设用地>园地>未利用地>耕地;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类活动对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整体影响日益强烈,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是马营镇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GM(1,1)趋势分析表明,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影响因子不变的前提下,耕地、园地和未利用地将持续减少,建设用地仍会增加。  相似文献   

19.
孙婷  周宝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57-3458,3473
以江津市为例,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应用于城市用地效率评价。对C2R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4年江津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根据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有效性值和规模收益指数,从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两个方面,分析了非DEA有效年份产生的原因,并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城市用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江汉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胜军  程学军  吴冲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96-4597,4629
以江汉平原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3个时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监测结果为基础,对其进行了利用状况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利用程度变化分析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围湖造田的现象依然存在;土地利用程度相对较稳定,属于农业用地类型;土地利用格局尚未完全定型,处于调整期;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