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甘蔗的适种区域广阔。甘蔗品种不仅有糖蔗和果蔗,还有能源蔗、蔬菜蔗等。甘蔗所含物质丰富且大多可被牲畜吸收利用,故作饲料的利用价值很大。大量的甘蔗砍收剩余物和甘蔗制糖副产物成为甘蔗副产品开发的原料,所以,甘蔗作饲料的产业化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2.
我国甘蔗转基因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现对我国甘蔗转基因研究实践中使用的改良方法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国际甘蔗转基因研究的现状指出未来甘蔗转基因研究的发展方向。针对转基因研究的高度社会敏感性,阐述法定转基因检测机构对保护和促进我国甘蔗转基因研究健康发展将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罗凯 《中国糖料》2001,(2):39-41
本文论述了我国甘蔗糖业返弹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即应适当稳定种植面积、以相以适宜的土地种植甘蔗、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正确处理好甘蔗糖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甘蔗糖业的运行机制等,以确保返弹后的甘蔗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甘蔗的开发利用状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甘蔗生产的主要国家之一,甘蔗的分布区域广,种植面积和产量大。我国甘蔗的分布,东起台湾省的东部(约东经122°),西至西藏自治区的东部(约东经92°);南自海南省的南部(约北纬18.5°),北至陕西省的南部(约北纬33°);从地势很低的东南沿海,到海拔1600m的西南山地,或集中成片,或零星散布,其范围涉及我国17个省区。但是,我国甘蔗主要还是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海南、台湾、福建、四川、江西和云南等9个省区,约占我国种蔗面积的99%。自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甘蔗年种植面积在100万公顷左右。年种植面积在…  相似文献   

5.
结合我国糖业生产实际,分析了甘蔗糖业的发展需要甘蔗良种市场化的原因,探讨了甘蔗良种市场化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罗凯 《中国糖料》1999,(2):26-2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制度必须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和发展。甘蔗糖厂也不例外。本文拟就甘蔗糖厂在市场经济中采取的几种制度创新模式谈谈看法。1甘蔗糖厂制度创新势在必行甘蔗制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说在2000年前...  相似文献   

7.
1 概况 制造白糖的原料主要有甘蔗和甜菜两种。地球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许多国家都种植甘蔗,生产甘蔗糖;而北部地区包括欧洲、日本、美国北部、加拿大和我国北部等地种植甜菜,生产甜菜糖。甘蔗糖的产量较大,占全部产糖量的60%~70%。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我国甘蔗生产多次遭受严重的霜冻危害,损失惨重。通过改良甘蔗品种以及采取农业措施对甘蔗防霜冻效果并不明显。研究表明,甘蔗与其它作物一样,也有一定的后熟作用,原料蔗可通过贮藏防止霜冻危害。  相似文献   

9.
罗凯 《福建甘蔗》2005,(3):37-40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技的作用愈来愈明显。我国甘蔗糖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科技进步的过程,本文对我国甘蔗糖业科技进步作一番回顾。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1985-2006年甘蔗相关发明专利的数量、时间及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发明专利的年限分布、学科分布、授权情况及申请人分布等,从而揭示我国对甘蔗相关专利的保护状况。  相似文献   

11.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作物,但我国甘蔗主产区多数为丘陵旱坡地,季节性干旱频繁,已严重影响我国甘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植物激素脱落酸(ABA)不仅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在植物应对逆境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中更不可或缺。本研究选用甘蔗品种‘桂糖42号’为材料,桶栽土培方式,设置对照(CK)、CK+ABA、干旱、干旱+ABA等4个处理,探讨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ABA对苗期甘蔗生理生化特性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应用ABA提高甘蔗抗旱性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正常淋水条件下甘蔗叶面喷施ABA处理(CK+ABA)的主要生理生化参数与基因表达量变化与CK差异不显著;甘蔗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剧而逐渐下降,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上升,而干旱+ABA处理能提高甘蔗的保水能力,并减少MDA的积累,使其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干旱胁迫显著降低甘蔗叶绿素含量,而干旱+ABA处理能防止叶绿素降解并对干旱胁迫引起的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下降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干旱胁迫下,甘蔗内源ABA合成限速酶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NCED)编码...  相似文献   

12.
我国蔗区气温较高,雨水充沛,一年四季均适宜杂草的生长与繁育。本文主要从农业、化学、转基因等方面概述我国甘蔗杂草防除技术.并对甘蔗杂草防除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提升我国甘蔗核心技术竞争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食糖供需结构的分析表明,糖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现阶段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规模小,生产条件差,自然灾害、病害严重,技术水平低和科技投入不足。分析了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总结出增强我国甘蔗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主攻方向是高产、优质、多抗、强宿根、多用途为目标的甘蔗品种改良及节本增效产业化配套技术。并从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组装配套与集成示范、产业化、技术培训等方面探讨了培育我国甘蔗核心技术竞争力的科技对策。  相似文献   

14.
评述了国内外有机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指出:目前在我国食糖供给能力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在条件适合的甘蔗产区采用对农业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发展有机甘蔗及有机糖,能确保食糖供给的安全性,也是甘蔗糖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四川、江西、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六省(区)是主产甘蔗大省。甘蔗的销售主要是卖给糖厂和市场批零两个渠道。而糖厂大量的蔗渣,大部分将其焚烧掉,一是污染环境;二是浪费资源。仅一个小糖厂,每年就弃掉蔗渣万余吨,可见全国糖厂蔗渣浪费十分惊人。由于能源紧缺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巴西、印度、美国、日本等国先后耗巨资开发生物可再生新能源的研究,成功选育了若干个能源型甘蔗新品种。最近国家立项,由福建省农林大学甘蔗研究所承担“211”重点学科建设,首次将甘蔗作为能源作物研究的立项课题。可见能源型甘蔗的研究已引起…  相似文献   

16.
甘蔗亲本的创新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亲本创新对扩大栽培甘蔗遗传基础及选育突破性的新品种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海南甘蔗育种场自1953年建场起就开展甘蔗亲本创新和利用的研究,50多年来,在热带种、割手密、大茎野生种和近缘属植物斑茅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近年来使用的293份常用亲本中,220份为自育品种(品系),约占75%,其中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及其下属场选育的材料约占自育亲本材料的56%。海南甘蔗育种场通过“高贵化”育种途径,利用大茎野生种和当地割手密选育出导入新的野生种血缘的崖城73—226、崖城58—43、崖城58—47和崖城82—108等创新材抖。至今,我国自育品种中至少有17个品种含有当地割手密的血缘,1个品种为大茎野生种的后代。在斑茅利用方面,海南甘蔗育种场于2001年获得了一批斑茅蔗BC,真杂种,并于2003年育成一批BC2后代。  相似文献   

17.
甘蔗生产碳排放既是经济学问题也是科学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广西和澳大利亚的甘蔗生产碳排放数据发现,甘蔗生产的碳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主。广西的数据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尚未达峰,但已趋近达峰。由于广西的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农业机械能源(含灌溉)消耗所带来的碳排放将成为广西甘蔗生产碳达峰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基于上述分析,项目研究提出“以低碳发展赋能广西甘蔗生产绿色转型”的减排思路。  相似文献   

18.
罗凯 《甘蔗(福建)》2003,10(2):46-49
湛江是一个具有悠久种蔗历史的糖业大市,也是我国三大蔗糖商品生产基地之一。生产高峰时期,年甘蔗种植面积曾达14.67万hm2,年蔗糖产量达104万t。在漫长的岁月中,甘蔗在给湛江带来“甜”的同时,也不时带来“苦”。于是乎,人们对甘蔗糖业褒贬不一,莫衷一是。近几年,人们不大谈论甘蔗糖业了,更失去过去大抓甘蔗糖业的劲头。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甘蔗糖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湛江甘蔗糖业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陆甘蔗远缘杂交的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探讨了我为大陆甘蔗远缘杂交的研究和利用现状。已获得远缘杂种的组合有:热带种×割手密,热带种×大茎野生种,竹蔗×栽培种,热带种×斑茅,甘蔗×河八王,甘蔗×滇蔗茅,甘蔗×五节芒,高粱×甘蔗,甘蔗×白茅和甘蔗×竹。培育了一些含我国野生种质资源的亲本材料如崖城58-43,崖城62-40,崖城71-374,崖城73-226,崖城73-512等,利用这些亲本材料育成了一些优良品种如粤糖64-395,珠江7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阐述了RAPD分子标记的产生、原理、特点及我国现阶段RAPD分子标记在甘蔗育种上的现状,探讨了RAPD分子标记在甘蔗育种上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