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禽业》2020,(4)
简要叙述了非洲猪瘟的具体来源以及最近几年来的发展情况,探究了我国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以及目前所采取的主要防控措施,旨在让相关的养猪户采取措施,从而有效地阻止非洲猪瘟的传染。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是一种传染速度非常快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到猪养殖业的发展。为了预防非洲猪瘟疫情,在实际工作中应全面分析非洲猪瘟临床症状,明确非洲猪瘟发病特点后,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注重普及非洲猪瘟知识以及加强风险防控,以此防止发生非洲猪瘟,避免猪瘟疫情的大范围传播。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非洲猪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进行介绍,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为广大养殖户科学防范非洲猪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1,(4)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所引发的一类传染病,具有急性、高致死性以及热性等特点,传染性较强,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对该类动物疾病进行科学防控。主要针对非洲猪瘟的科学防控进行分析,介绍了非洲猪瘟病的流行特点和流行症状,并提出具体的防控综合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21,(4)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在我国肉制品消费中,猪肉占比重很大,难以被替代。近几十年来,非洲猪瘟在世界多地流行,我国一直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的监控与预防工作,但是,自2018年8月3日,非洲猪瘟首次传入我国,之后开始大范围传播,疫情从最初的单点迅速爆发,演变成了地方性流行,对全国的生猪市场造成了重大影响。现就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和目前的防控措施做出总结,以期对我国未来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20,(4)
非洲猪瘟的暴发流行给我国养殖产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目前生猪养殖业需要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除了对非洲猪瘟的严密防控还需要对猪群中的其他传染性疾病进行防治。在非洲猪瘟的疫病流行的形势下,一定要注重猪群疫病防御工作,从而尽可能降低经济损失。对非洲猪瘟的疫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20,(3)
文章通过对非洲猪瘟起源的概述,从两方面探究了非洲猪瘟的形成原因,提出了非洲猪瘟的防控方法。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21,(7)
首先探究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与确诊,并针对非洲猪瘟的防治方法进行深入研讨,需要不断强化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摸底调查、严格落实病猪无害化处理等,提升我国非洲猪瘟疫病防控的水平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可高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商品化疫苗,防控ASF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行早期确诊、扑杀和严格的封锁隔离。从非洲猪瘟流行特点和主要症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制措施,为非洲猪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猪养殖和非洲猪瘟病毒的特点决定了我国非洲猪瘟的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在短时间内难以根除,需要树立打持久战的信心。对非洲猪瘟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做了简要的论述,对下一步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21,(1)
非洲猪瘟属于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是最常见到一种传染疾病,生猪的感染没有年龄和品种的差异,并且死亡率高。一旦出现非洲猪瘟感染,会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因此需要加强预防,从环境卫生和防控意识方面进行改善,从而减少病原体出现的可能性,以此对非洲猪瘟展开防控。针对非洲猪瘟防控中的问题与对策展开探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控制非洲猪瘟的发生,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20,(6)
非洲猪瘟自发现至今,对我国的养猪业已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小型猪场受影响严重,且疫病的迅速传播,严重威胁到生猪的健康发展,然而目前非洲猪瘟没有适合的疫苗去进行免疫,所以非洲猪瘟的防控,当前主要还是采用综合预防的措施,去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基于此,对小型猪场的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20,(6)
从非洲猪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防控现状以及在猪肉及其制品生产中的防控方法等方面进行概述,提出猪肉及其制品生产企业应做好疫情防控措施,防止非洲猪瘟病毒通过猪肉产品在市场中传播,旨在为抑制非洲猪瘟的扩散和食品企业对非洲猪瘟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20,(4)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因其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特别是近年来非洲猪瘟在我国流行,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怎样做好猪瘟的预防工作,减少养殖业损失是当前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具有病程时间短、高病死率等特征,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就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控等方面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9,(11):28-29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目前我国非洲猪瘟形势不容乐观,散户频发,个别规模化猪场也未能幸免。自2018年发现第一例非洲猪瘟后,迅速呈跳跃式传播至我国各个省份,对我国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目前非洲猪瘟尚无可商用的疫苗,根据非洲猪瘟病原特点,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是目前最有效阻止该病原传播的方法,同时也说明我国生物安全防控仍然存在严重漏洞。通过对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的总结,为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21,(9)
非洲猪瘟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以及热性等特点,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类传染病,在生猪感染后会产生十分严重的症状,而且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一些中小规模养殖场由于缺乏足够的防疫意识,没有健全相关防疫设施,也未能有效落实防疫措施,进而降低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质量,给养殖业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不利于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针对中小规模养猪场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实践进行分析,介绍了非洲猪瘟病毒的特点、传播方式和临床症状,并提出具体的防控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21,(8)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动物传染病,且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急性和出血性等特征,病情传播不受时间和种类的限制,其病死率高达100%。目前针对非洲猪瘟还未研究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及疫苗防控,对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破坏,影响经济效益。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种类,是已知存在的首个虫媒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粒子为260~330 nm,是具有囊膜结构的二十面体双链线性DNA大分子病毒,基因组长度为170~193 kb,包含有150~167个开放阅读框,猪瘟病毒能够编码68种结构蛋白和100多种非结构蛋白。其中已知功能的病毒编码蛋白约有50个,仍有一半以上的ASFV编码蛋白功能尚未探究清楚。非洲猪瘟病毒主要寄宿于家猪和野猪体内,主要在巨噬细胞胞质中进行复制,能够调控IFN产生、炎症反应、细胞调亡、自噬及宿主蛋白合成等生物学过程,影响宿主细胞正常的生长周期及细胞分泌物的生成,进一步抑制宿主细胞体内的天然免疫应答系统。综述非洲猪瘟病毒编码蛋白种类及致病机理研究现状,为非洲猪瘟病毒结构研究及防治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21,(4)
近年来,我国猪养殖业逐渐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导致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类传染性疾病,包括非洲猪瘟。非洲猪瘟自2018年传入我国,其具有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以及传染性强等特点,对我国生猪养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基于非洲猪瘟的影响,深入分析非洲猪瘟的防控难点,并结合防控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减少疫情对生猪养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20,(2)
近年来,非洲猪瘟在全球发病率较高,该病发病急,过程短,家猪感染后不超过1周死亡。自2018年8月我国辽宁发生第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发来,在全国多地均有发生,发病场以中小规模养猪场为主,疫情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冲击,使生猪产能大幅下降。介绍了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发病特点,提出了针对中小养猪场户科学防控非洲猪瘟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