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畜禽业》2004,(11):40
1琼脂扩散试验(AGP):利用可溶性抗原抗体在半固体琼脂内扩散,若抗原抗体对应,且二者比例合适,在其扩散的某一部分就会出现白色的沉淀线.每对抗原抗体可形成一条沉淀线.有几对抗原抗体,就可分别形成几条沉淀线.琼脂扩散可分为单向扩散和双向扩散两种类型.单向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可用于免疫蛋白含量的测定.而双向扩散多用于定性试验.由于方法简便易行,常用于测定分析和鉴定复杂的抗原成分.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5,(6)
针对奶牛乳房炎的3种主要致病菌,拟定主要药理作用不同的三个中药复方,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从而筛选有效中药复方,为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4,(4)
选择21味中药及7种常用抗生素,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和纸片扩散法,对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4种主要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黄连综合抑菌效果较好,盐酸左氧氟沙星对细菌的敏感性最高;同时根据单味中药的抑菌效果及中药的配伍原则,配制5种复方中药制剂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发现复方3的抑菌效果最好。此试验为中西医结合药物的组方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7,(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支气管炎病毒感染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原血清型众多,致病力差异较大,感染的靶器官也不相同,临床常见的有呼吸型、肾性和腺胃型3种;实验室诊断该病常用的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鸡群按程序进行免疫和加强管理可有效预防该病;治疗该病以中药调理+对症用药+防感染的方案为原则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鸡马立克氏病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都市25家农户散养病死肉杂鸡进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观察及将病死鸡血清接种于4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中,经过传代培养至第七代,用第七代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磨液与MD阳性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病死鸡是马立克氏病而致死。  相似文献   

6.
于洋  李敬双  刘彦 《畜禽业》2006,(2):32-34
对奶牛急性乳腺炎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棒状杆菌、绿脓杆菌和沙门氏菌。对临床分离的36株病原菌,用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临床分离菌株对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恩诺沙星敏感。临床疗效试验,注射用邻氯氨苄青霉素钠安乃近粉针组治愈率、有效率与其它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注射用邻氯氨苄青霉素钠安乃近粉针对奶牛乳腺炎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陈庆义  贾复 《水产科学》2001,20(4):45-45
结合渔船特点对船舶倾斜试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充分考虑了在做船舶倾斜试验时船舶所处的状态,试验所使用的装置及材料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同时对气象条件以及试验水域水密度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外界因素和观测者本身的操作技术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也加以论述,以确保倾斜试验获得较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21,(8)
鸡马立克氏病由马立克氏病毒感染所引发,是常见的肿瘤性疾病,感染鸡以神经、内脏、眼球、皮肤等部位出现肿瘤样病变为主要特征,呼吸道、消化道、黏膜接触等是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通过临床表现可对该病进行初诊,确诊须进行琼脂扩散试验或分子生物学试验进行检测。该病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能够治疗,发现病鸡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淘汰。预防该病须做好传染源的控制,提升鸡场的管理水平,科学地对健康鸡进行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6,(6)
正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目前县级兽医实验室中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方法在操作中常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容易造成试验结果出现偏差,现结合基层实验室具体情况,对该试验方法操作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0.
于丹 《畜禽业》2015,(4):55-56
目前,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动物疫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效果监测等各项工作。但该试验操作过程影响因素比较多,所以容易出现检测结果偏差。文章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论述如何提高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5,(6)
<正>丁月云等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打孔法),选择连翘、金银花、黄芩、黄柏、鱼腥草等21种中草药对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发现诃子、黄芩、石榴皮等的综合效果好。王晓丽等用纯中药制剂"消炎增乳散"超细散剂。主要由蒲公英、金银花、漏芦、党参、当归、神曲、路路通等中药组成。病牛每天1包180 g混入饲料,连用10 d。治愈率80%。木村直美等临床试验证明,复方黄连(黄连、蜂胶、乳没)和复方大青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的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禽流感可感染人类,公共卫生意义重大。由于其病毒(AIV)亚型众多,抗原性变异极快,毒株的致病性也相差很大,早期快速诊断和血清学监测就成了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前提条件。禽流感的传统诊断方法是分离病毒和检测抗体,近年来,AIRC相继建立了血凝抑制试验(HI)、琼脂扩散试验(AGP)、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NI)、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玻片血凝抑制试验等血清学诊断技术及分子诊断技术(RT-PCR)。目前,我国专家研制成功了“禽流感H5,H7,H9亚型多重实进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可在4h之内同时检测3个AI亚型,满足了对AI疑似病例的快速确诊需要。  相似文献   

13.
于洋  李敬双  刘彦 《畜禽业》2006,(1):32-34
对奶牛急性乳腺炎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前、大脑埃希氏菌、棒状杆菌、绿脓杆菌和沙门氏菌。对临床分离的36株病原菌.用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临床分离菌株对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恩诺沙星敏感。临床疗效试验。注射用邻氯氨苄青霉素钠安乃近粉针组治愈率、有效率与其它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注射用邻氯氨苄青霉素钠安乃近粉针对奶牛乳腺炎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王玥  陈艳艳  李崎川 《畜禽业》2012,(10):81-82
<正>近年来,IBD的流行又有新的特点,出现了变异株和超强毒株。为给临床提供确诊依据,对宿迁地区自2006年4月至2007年5月IBD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方法1.1琼脂扩散试验。1.2夹心-ELISA检测IBDV。2结果2.1流行情况调查自2006年4月至2007年5月,对宿迁地区IBD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实地调查、回访及电话回访的方式。在送检现场或养殖场无菌采集病死鸡的法氏囊和脾脏,并做好相关病料的标记和记录工作,在有冰块的保温壶内及时将病料送实验室待检,整个运送  相似文献   

15.
(21.0±1.0)℃,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0%的3种中药组方及其琼脂新型制剂配成的6种试验饲料,研究不同中药组方对体质量约41 g鲤鱼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组方1各组的质量增加率显著升高(P<0.05);3种组方琼脂组的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普通组(P<0.05);组方1琼脂组...  相似文献   

16.
将分离于齐齐哈尔市郊区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野毒株(QJ08),接种适龄易感鸡和SPF鸡胚,分别收集法氏囊和鸡胚组织,经病毒检测灭活后制备油乳剂灭活苗,并对其进行试验室和临床免疫效果比较。结果表明:该疫苗可提供90%以上的免疫保护。抗体转阳90%以上,琼脂扩散试验(AGP)抗体效价平均可达2.5log2;制备的油乳剂灭疫苗对当地流行的法氏囊病有良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和指示凝胶技术对蟹源拟态弧菌HX-4菌株外毒素的酶活性及稳定性等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该菌外毒素具有酪蛋白酶、明胶蛋白酶、溶血素、卵磷脂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不具有血浆凝固酶、脂酶和DNase酶活性。外毒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除热外,其它环境因素改变对其酶活性影响不大。指示凝胶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外毒素含有3种蛋白成份,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54 KD、143 KD和117 KD,同时具有酪蛋白酶、明胶蛋白酶、溶血素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日本笼目海带为原料进行笼目海带风味果冻加工工艺探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海带汁的最佳脱腥工艺和复配胶比。研究结果表明,最优脱腥工艺为:绿茶添加量0.15%,脱腥时间25 min,温度90℃;最佳复配胶比例为:卡拉胶∶魔芋胶∶琼脂=10∶2∶1。采用正交试验获得笼目海带风味果冻加工优化工艺为:以20%笼目海带汁为底物,复配胶添加量1.3%(卡拉胶、魔芋胶、琼脂),KCl 0.06%,白砂糖3.0%,浓缩果汁(苹果、橘子)添加量10.0%,pH 4.0。制作的笼目海带果冻色泽均匀,酸甜适中,风味独特,符合国家果冻食品卫生要求(GB 19299-2015)。  相似文献   

19.
为了能够快捷地分离纯化出单一的抗菌肽,实验采用不同pH值(离子交换流动相pH3.0、4.0、5.0;反相液相层析流动相pH 2.0、4.5、7.0)缓冲液,不同色谱柱(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层析柱分别与反相液相层析柱)联用对日本鳗鲡肝脏抗菌肽分离纯化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琼脂板扩散法和微孔液体培养法检测抗菌活性的优缺点.结果显示:pH 4.0缓冲液为最佳离子交换流动相,蛋白提取率为16.43%,得到2个洗脱峰;反相液相层析3种pH缓冲液分离效果均不理想,凝胶过滤层析柱与反相液相层析柱联用能明显改善日本鳗鲡肝脏抗菌肽分离纯化效果,洗脱峰数量较多,峰形单一且尖锐狭窄,基线平而低.琼脂板扩散法检测抗菌活性操作简单,实验结果直观,但所需蛋白量较多,可用于蛋白粗提物抗菌活性的检测;微孔液体培养法检测抗菌活性灵敏,所需蛋白较少,可用于后期色谱分离纯化蛋白抗菌活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异育银鲫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储卫华 《水利渔业》2001,21(1):40-40
选取症状典型、濒临死亡的病鱼,清水冲洗后,用75%的酒精对病鱼体表进行擦拭消毒,按常规方法,无菌取病鱼腹水、肝、肾。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28℃培养.24h观察结果。病原菌生物学性状的测定按照《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进行。鉴定菌株均经营养琼脂斜面于28℃恒温培养.16~18h活化后再进行菌体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