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畜禽业》2012,(12):43
<正>为了提高怀孕母猪的胚胎着床率,也为了通过控制怀孕母猪的体况,来提高母猪哺乳期的采食量,我们对怀孕母猪实行"限饲"的饲喂模式。由于饲养者对怀孕母猪实行"限饲"的饲喂模式存在认识的误区,因"限饲不当"而带来的母猪后继繁殖性能的损害已越来越严重,这应引起养猪经营者的注意。"限饲不当"不一定以体况指标来表现,也有可能由于营养配方和营养浓度没有顾及在"限饲"的情况下,怀孕母猪的营养需要,使到与繁殖性能、免疫功能的正常表达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繁殖母猪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利华  王光 《畜禽业》2000,(12):24-25
选种选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商品猪的生产性能最大程度得以发挥,但这对母猪的长期生产并没有益处。选择的结果使体脂肪含量少、性成熟体重过大,因此维持需要增加,由此引发的腿病使母猪的淘汰率增加;而且母猪的脂肪储备与繁殖性能相关,脂肪含量过少,会使断奶发情间隔延长。所以通过营养调控将母猪的体况调整到最佳,尽量减少养殖场的维持投入又保证母猪有较高的繁殖力,是养猪生产的关键问题。饲料中所含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粗纤维等营养物质均能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能量和蛋白质,蛋白质涉及量的问题,同时又涉及其组成,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1 能量需要量   母猪的饲养管理大多遵循低妊娠高泌乳的原则,即在妊娠期对母猪的能量进行限制,尤其是初产母猪;对哺乳母猪则提高饲粮能量,刺激采食量。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4,(5)
母猪繁殖性能决定了种猪生产效益的高低。日粮营养水平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文章从能量、蛋白质、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等方面阐述日粮营养元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意在为科学合理饲养母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日粮纤维在妊娠母猪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玉芬 《畜禽业》2000,(2):30-32
妊娠母猪能够很好地利用高纤维、低能量日粮,总结现有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采食高纤维日粮的母猪具有较高的产仔数和断奶仔猪数  相似文献   

5.
江山  黄金秀  肖融 《畜禽业》2015,(1):18-20
为研究荣昌猪妊娠母猪及哺乳母猪钙、磷适宜需要量,选择胎次相近的荣昌母猪,遗传来源相似,30头,采用不同钙磷水平纯合饲粮日粮饲喂荣昌母猪,测定荣昌母猪妊娠110d不同钙磷水平的血液指标,测定妊娠110d到哺乳21d母猪体重变化、仔猪初生窝重及21d时窝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妊娠60d到妊娠110d的荣昌怀妊母猪饲喂处理2的钙磷水平为适宜水平(钙0.8磷0.65);荣昌母猪妊娠110d到泌乳21d时处理3日粮钙磷水平比较适宜水平(钙0.82磷0.66)。  相似文献   

6.
王岗  程茂基 《畜禽业》2002,(3):20-21
本文重点讨论了高产母猪在不同生产阶段能量和氨基酸的需求。一系列研究表明,妊娠初期饲养水平不应太高。而妊娠后期和泌乳期适量提高饲养水平对仔猪出生重、存活率及缩短繁殖间隔具有正面效果。赖氨酸和缬氨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一些研究发现,目前各国推荐的高产母猪的赖氨酸和缬氨酸需要偏低,缬氨酸需要量与日粮赖氨酸含量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王岗  程茂基 《畜禽业》2002,(3):Y020-Y021
本文重点讨论了高产母猪在不同生产阶段能量和氨基酸的需求,一系列研究表明,妊娠初期饲养水平不应太高。而妊娠后期和泌乳期适量提高饲养水平对仔猪出生重,存活率及缩短繁殖间隔具有正面效果,赖氨酸和缬氨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一些研究发现,目前各国推荐的高产母猪的赖氨酸和缬氨酸需要低,缬氨酸需要量与日粮赖氨酸含量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5,(1):20
<正>现代高产瘦肉型母猪产仔数越来越多,母猪需要生产足够的奶(常乳和初乳)以维持哺乳仔猪的健康和生长;同时,数据研究表明,分娩后不久,母猪就会经历巨大的激素改变,因为卵巢和子宫要为下一次怀孕做准备。过度的体贮动用(超过10%),将会干扰这一过程,导致断奶后较低的繁殖性能。1尽量提高泌乳母猪的采食量从后备母猪开始,日粮的营养浓度不宜过高,应含有足够的纤维,促进胃肠道的发育,提高母猪采食能力;怀孕  相似文献   

9.
王岗  程茂基 《畜禽业》2000,(4):26-27
本文重点讨论了高产母猪在不同生产阶段能量和氨基酸的需求。一系列研究表明,妊娠初期饲养水平不应大高,而妊娠后期和泌乳期适量提高饲养水平对仔猪出生重、存活率及缩短繁殖间隔具有正面效果。赖氨酸和缬氨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一些研究发现,目前各国推荐的高产母猪的赖氨酸和缬氨酸需要偏低,缬氨酸需要量与日粮赖氨酸含量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陈林 《畜禽业》2010,(7):45-46
凉山土黑猪是我国西南地区优良地方品种,全身被毛粗黑、耐粗饲、肉质鲜嫩,其优良品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凉山土黑猪养殖成功与否取决于母猪的繁殖性能,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才能保持后备母猪良好的体况,延长母猪的利用年限,获得最高的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才能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酵母硒能否改进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酵母硒的添加量是否能进一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先选择血缘相同、体重相近、妊娠日期接近(妊娠84~86d)的长Х大母猪15头,在其日粮中分别添加0.3mg/kg亚硒酸钠、0.2mg/kg酵母硒、0.5mg/kg酵母硒,比较平均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初生个体重和断奶个体重。结果表明平均初生窝重、平均断奶窝重、初生个体重方面,酵母硒组与无机硒组相比有所提高、。断奶个体重,高水平的酵母硒组极显著的高于其它2个处理组,高水平酵母硒组母猪泌乳力也较无机硒组和低水平酵母硒组极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母猪是生猪生产的源头和机器,母猪饲养的好坏决定着整个生猪生产中的生产效率。如果未能根据母猪不同繁殖周期和不同繁殖阶段的繁殖营养需要以及考虑营养的延续效应而盲目地供给其营养,使得母猪相应的繁殖体况和生理代谢紊乱,将显著伤害母猪的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发挥,最终影响母猪生产最大利润的获得。因此,抓好母猪(特别是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对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母猪的泌乳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曹云 《畜禽业》2018,(4):12-13
为研究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发酵豆渣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在江苏泰州一规模化猪场选取10头哺乳母猪进行发酵豆渣替代部分豆粕和麸皮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5%的发酵豆渣提高了母猪泌乳期日均采食量;在哺乳期24 d时,发酵豆渣组仔猪存活率比对照组高32%;在哺乳期27 d时,发酵豆渣组仔猪平均体增重增加。母猪泌乳量和仔猪窝重在哺乳期24 d和27 d无显著差异。泌乳期日粮添加5%的发酵豆渣改善了饲料的适口性,增加了母猪采食量,提高了仔猪存活率,使母猪产后体况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基础妊娠母猪,生长发育后备公母猪及哺乳仔猪日粮添加不同剂量的锌、硒,经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基础妊娠母猪的产仔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断奶后再发情率和受胎率提高,断奶及发情时间缩短。生长发育后备母猪初次发情时间提前,初情期体重明显增加,产仔性能显著提高。生长发育后备公猪采精时间提前,睾丸发育迅速,射精量、精子活率和精子数量显著提高,精子畸形率降低。哺乳仔猪抗病力增强,成活率和平均断奶个体重明显提高。实验结果表明,锌、硒对基础母猪,后备母猪的繁殖与生长发育及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蓝荣庚 《畜禽业》2012,(7):10-13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合成氨基酸对高温季节洋二元杂种初产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100头长白×约克杂交母猪随机分成5个赖氨酸水平组(1.35%、1.25%、1.15%、1.05%、0.95%),但饲粮的净能均为9.68MJ/kg,并且均在日粮中添加合成赖氨酸1.7kg/t使其各组日粮的氨基酸比例一致(各组日粮中额外添加合成的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5:89:20:65,饲粮均制粒为4.0颗粒。),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饲养到35日龄断奶。结果表明:21.85%组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日采食量、背膘损失及断奶后发情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夏秋季节高温环境下(平均温度为30±5℃),洋二元杂种初产母猪哺乳期饲粮添加合成L-赖氨酸1.7kg/t和适宜L-苏氨酸、L-缬氨酸、DL-蛋氨酸、L-色氨酸,饲喂粗蛋白质为21.85%(赖氨酸1.35%)颗粒饲料时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正>母猪营养水平是否适宜决定母猪的膘情、产仔数量和产后泌乳量,也是决定仔猪初生重、断奶重和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在母猪繁殖各阶段饲喂最适宜的日粮,控制最佳喂料量,保持母猪良好的繁殖体况,是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1后备期良种后备母猪在体重90 kg以前应按生长育肥猪的标准饲养,自由采食生长育肥猪饲料,以确保后备母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体重90 kg以后开始限制喂料,防止体况过肥。每头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6,(5)
正规模化养猪场能繁母猪年淘汰率30%左右,一个万头养猪场每年至少需培育合格的后备母猪150头。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和繁殖潜力直接影响到养猪场的繁殖效率和经济效益。要养好后备母猪,首先必须选留生长发育性能突出、繁殖性能优异的个体,其次在日常饲养管理上要强化以下工作。1科学饲养1.1后备母猪日粮的选择后备母猪在75 kg体重前饲喂生  相似文献   

18.
张伟  滕冰 《畜禽业》2000,(6):28-30
随着人们对于母猪选择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高产母猪表现为瘦肉率高、体脂水平低、产仔多、采食量低的特点,因此对于能量与蛋白质的需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妊娠期间,母猪应有足够的体脂与体蛋白储备,这一方面是为自身与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另一方面又要为维持泌乳期的高产奶量作准备,过肥或过瘦都会影响其产仔性能及断奶至发情间隔;在泌乳期间,母猪应摄入足够的能量与蛋白质以改善其泌乳性能并提高仔猪断奶窝重。本文旨在对母猪的能量与蛋白质营养作一综述。 1 妊娠母猪的能量与蛋白质营养 1.1 能量 1.1.1 妊娠母猪的能量营养:妊娠期的能量营养对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及配制饲料应注意的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猪体组成,消化生理特点以及不同生长目的,相应配制不同的饲粮,一方面可以满足猪的营养需要以促进其快速生长;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浪费、节约成本以增加经济效益.其类型大体分为:乳猪料(出生至5周龄)、仔猪料(5~10周龄)、生长猪料(10~17周龄)、空怀妊娠母猪料(后备、空怀、妊娠母猪)、哺乳母猪料(分娩至仔猪断奶)和种公猪料.  相似文献   

20.
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及配制饲料应注意的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猪体组成,消化生理特点以及不同生长目的,相应配制不同的饲粮,一方面可以满足猪的营养需要以促进其快速生长;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浪费、节约成本以增加经济效益。其类型大体分为:乳猪料(出生至5周龄)、仔猪料(5~10周龄)、生长猪料(10~17周龄)、空怀妊娠母猪料(后备、空怀、妊娠母猪)、哺乳母猪料(分娩至仔猪断奶)和种公猪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