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畜禽业》2017,(11)
伪狂犬病(PR)是以发热、呼吸系统病变以及神经系统障碍为特征的,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可感染多种家畜以及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易感该病,新生仔猪一旦感染并会引发大量死亡。成年母猪和公猪多则会出现繁殖障碍,育肥猪一旦感染,生产发育缓滞,同时表现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由于成年猪一般呈隐性发病经过,死亡率很低,因而成为了伪狂犬病毒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  相似文献   

2.
<正>伪狂犬病(PR)自1902年在匈牙利首次发现以来,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养猪生产造成巨大的危害。目前,在我国猪场也有流行扩大的趋势,猪伪狂犬病(PR)已成为困扰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三大重要疫病之一。1猪伪狂犬病概述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 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猪的临诊特征为体温升高,新生仔猪主要表现为神  相似文献   

3.
伪狂犬病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  罗淑琴 《畜禽业》2006,(14):10-13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称Aujeszky氏病,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由疱疹病毒科a亚科中的猪疱疹病毒Ⅰ所引起的多种家畜、禽及野生动物的一种以发热、奇痒(除猪外)、脑脊髓炎为主症的急性传染病,已表明约有35种动物可被感染,该病属于典型且极难防疫的自然性疾病之一。猪是该病毒最主要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本病毒可引起怀孕母猪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发热、神经症状、麻痹、衰竭死亡,死亡率可达100%;成年猪多耐过而呈隐性感染,成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有资料表明,猪PR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上世纪…  相似文献   

4.
猪伪狂犬病的发生特点及其预防控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猪除外)、繁殖障碍、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天然宿主,该病对猪危害性大,因猪的感染年(日)龄不同,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20,(4)
怀化某小型规模化猪场存栏的40余头繁殖母猪陆续出现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等,新生仔猪喘气、腹泻,部分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该猪场发病原因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与伪狂犬病毒混合感染所致,对猪群紧急免疫接种猪蓝耳弱毒疫苗和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同时辅以抗生素和中草药添加剂治疗,最终使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4,(5)
<正>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猪急性传染病,以仔猪和保育猪的发热、呼吸急促、腹泻、神经症状以及妊娠母猪的流产为临床特征。2012年以来,随着全国范围内猪伪狂犬病疫情的此起彼伏,不少原本已经达到伪狂犬病免疫净化标准的大型规模猪场和种猪场也纷纷"沦陷",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也给本病的防控和净化带来了新的难题。为了了解和摸清上海地区猪群中猪伪狂犬病的感染状况,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3年6—11月开展了针对性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2023年重庆市某规模化养猪场猪群发生腹泻疫情,通过临床观察、RT-PCR检测、N基因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对采集的腹泻仔猪肠道组织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发病猪水样腹泻,小肠壁变薄、黏膜充血;成功检测到1株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 PDCoV),命名为CQ2023株。该毒株N基因序列全长1 029 bp,与30株GenBank中登录的参考毒株N基因序列比对显示,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6.7%~99.4%,其中PDCoV CQ2023株与CHN-HeN06-2022株的相似性最高,为99.4%。遗传进化分析显示PDCoV CQ2023株属于国内流行株,与国内PDCoV毒株CHN-HeN06-2022等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亲缘关系最近。该次研究成功鉴定出该猪场腹泻疫情由PDCoV感染引起,并进行了N基因序列分析,为PDCoV的流行病学研究、遗传进化、预防及诊断试剂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猪传染病。2010年以前猪伪狂犬病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发生,常发生于冬、春两季,危害较小。随着伪狂犬病毒的不断变异,现在猪伪狂犬病在我国已成为危害最为严重的猪传染病,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介绍了最新变异毒株猪伪狂犬病的特征和防治方法,希望为兽医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伪狂犬病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平  罗淑琴 《畜禽业》2006,(7):10-13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称Aujeszky氏病,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由疱疹病毒科a亚科中的猪疱疹病毒Ⅰ所引起的多种家畜、禽及野生动物的一种以发热、奇痒(除猪外)、脑脊髓炎为主症的急性传染病,已表明约有35种动物可被感染,该病属于典型且极难防疫的自然性疾病之一。猪是该病毒最主要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本病毒可引起怀孕母猪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发热、神经症状,麻痹、衰竭死亡,死亡率可达100%;成年猪多耐过而呈隐性感染,成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0.
<正>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多种家畜、野生动物、伴侣动物和实验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PRV在自然条件下能感染猪、牛、羊、犬、猫、兔、鼠、野猪、貂、熊、狐等动物。除猪以外,其它动物感染PRV后,出现发热、奇痒和急性脑脊髓炎等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5,(12)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PR)在伊宁市的流行情况。选择伊宁市5家使用g E基因缺失疫苗进行免疫的养猪场,采集不同阶段猪的血清样品549份,病理组织样品94份,利用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对伪狂犬病毒(PRV)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各猪场均存在g E基因抗体检测阳性,血清样品总阳性数106份,总阳性率为19.31%;g B基因抗体检测血清样品总阳性数465份,总阳性率为84.70%;PCR检测PRV总阳性数36份,阳性率38.30%,RT-PCR检测PRRSV总阳性数59份,阳性率62.77%,二重感染数34份,占PRV检测阳性数的94.44%。调查表明,伊宁市养猪场普遍存在PRV野毒感染的情况,对伊宁市养猪业构成一定的威胁;PRV感染及发病受到免疫、混合感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21,(5)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怀孕母猪和仔猪的严重疾病,2011年以来,全国多地猪场先后出现伪狂犬病流行,对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就猪伪狂犬病商品化疫苗及多种防控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控制猪伪狂犬病流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名狂痒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猪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伪狂犬病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之一,国内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4,(7)
<正>猪伪狂犬病(PR)是由猪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以发热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常引起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发生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和增重滞缓、种猪不育,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最严重,15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达100%。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某种猪场暴发了以仔猪、育肥猪和种猪中绝大多数出现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的疫情。其中仔猪443头,发病360头;育肥猪807头,发病614头;种猪173头,发病89头。仔猪、育肥猪和种猪的发病率分别达81.26%(360/443)、76.08%(614/807)和51.45%(89/173)。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初步诊断为猪气喘病。该场及时采取了控制、隔离和治疗措施。经过一个疗程(10d)的治疗,病猪的气喘、咳嗽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和采食量基本恢复正常。在治疗过程中,仔猪死亡32头,育肥猪死亡4头。仔猪和育肥猪的死亡率分别为7.22%(32/443)、0.50%(4/807)。通过对该起猪病诊疗过程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净化和预防猪气喘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市某规模化养猪场发生以初生仔猪大批死亡,部分母猪流产和死胎的疫病,经我站诊断为猪伪狂犬病(PR),遂用PR弱毒疫苗紧急接种和实施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和平息。这是我市规模化养猪场发现的首宗PR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7,(11):36-37
伪狂犬病属于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易感畜种多,其中,以猪最易感,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高。猪是伪狂犬病毒的主要宿主,也是其重要传染源。猪场一旦爆发此病,两周龄内患病仔猪死亡率高达100%,临床多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持续高热、共济失调、震颤等。成年猪一般不会发病,但会终身携带并持续向外界排毒,加大了控制和根除猪伪狂犬病(PR)的难度。就PR的基本情况、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等相关内容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江山市淤头镇某猪场于2008年11月至12月间许多10-15日龄的哺乳仔猪发生疾病,该病以整窝猪突然发病、出现神经症状、死亡快及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诊断,确诊为仔猪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并通过紧急免疫,防继发治疗和隔离消毒等措施病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9.
<正>伪狂犬病(PR)是由α-疱疹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易感的一类急性传染病,致病力极强,死亡率极高。仔猪感染后以高热、拉稀、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经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4,(5)
<正>猪伪狂犬病其临诊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可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种猪不育等综合症候群。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可达40%,死亡率20%左右;对成年肥猪可引起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等。是严重危害规模化养猪业的烈性传染病之一。是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原发病原之一,所以养猪场迫切需要净化猪伪狂犬病的技术,但由于该病对成年猪以隐性感染为主,而且可以长期带毒,所以猪伪狂犬病净化技术的应用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