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3种药物对斑节对虾仔虾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甲醛、高锰酸钾、聚维酮碘对斑节对虾仔虾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作用。[方法]以1000尾健康的斑节对虾仔虾为试验对象,用高锰酸钾、甲醛、聚维酮碘3种药物分别进行单一药物和任2种药物组合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试验。[结果]3种药物对斑节对虾仔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甲醛80.67、55.81、42.26、33.56 mg/L;高锰酸钾7.93、6.31、5.14、4.77 mg/L;聚维酮碘6.95、5.78、5.00、4.32 mg/L。对斑节对虾仔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甲醛3.56、高猛酸钾0.48、聚维酮碘0.43 mg/L。3种药物毒性大小依次为:聚维酮碘〉高锰酸钾〉甲醛。[结论]高锰酸钾和甲醛,与聚维酮碘混合后,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4种消毒剂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成贝的安全浓度,为菲律宾蛤仔人工催产前消毒处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检测了高锰酸钾、聚维酮碘、二氧化氯和甲醛4种消毒剂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4种消毒剂的安全浓度分别为高锰酸钾(0.24 mg/L)、聚维酮碘(11.04 mg/L)、二氧化氯(0.68 mg/L)、甲醛(1.87 mg/L),4种消毒剂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大小为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甲醛聚维酮碘。在菲律宾蛤仔的催产育苗和养殖过程中宜选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3.
Cu^2+·Zn^2+·SDS·DBS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u^2+、Zn^2+和SDS、DBS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为对虾人工育苗用水的水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Cu^2+、Zn^2+ 2种重金属离子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720尾凡纳滨对虾仔虾进行96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结果表明,Cu^2+、Zn^2+、SDS、DBS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Zn^2+〉SDS〉DBS;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14、0.028、0.320、0.800ms/L。[结论]Cu^2+、Zn^2+、SDS、DBS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均随着处理浓度升高、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态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在盐度为15‰条件下,研究硝酸氮(以氮计)对凡纳滨对虾4个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硝酸氮对凡纳滨对虾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与接触时间呈正相关,对不同生长阶段对虾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不同.仔虾期(体长1±0.15 cm)24、48、72、96h-LC50分别为1 534.64、957.64、538.77、189.32 mg/L,幼虾期(体长3.47±0.45 cm)分别为2 999.71、2 092.26、1 591.49、1 077.32 mg/L,中虾期(体长5.17±0.58 cm)分别为2 379.55、2 202.34、1 781.26、1 314.49 mg/L,成虾期(体长10.20± 1.45 cm)分别为2 648.34、1 515.83、702.63、494.85 mg/L.凡纳滨对虾4个生长阶段硝酸氮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8.93、107.73、131.45、49.48 mg/L.  相似文献   

5.
在室温静水条件下,测定了聚维酮碘、高锰酸钾、溴氯海因和硫酸铜等4种常用药物对平均体重为(1.61±0.57)g的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高锰酸钾、溴氯海因和硫酸铜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9.44mg/L、1.28mg/L、12.55mg/L和1.03mg/L;4种药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高锰酸钾>聚维酮碘>溴氯海因;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均高于生产使用的常用剂量,在云斑尖塘鳢苗种培育过程中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6.
扑草净对两种虾和两种水草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毒性试验,探究了扑草净对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以及对养虾池两种常见沉水植物金鱼藻和轮叶黑藻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对扑草净的耐药性要强于凡纳滨对虾;扑草净对金鱼藻的毒性要强于轮叶黑藻。应用扑草净去除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养殖池塘中金鱼藻和轮叶黑藻等沉水性植物的浓度控制以0.02~0.89 mg/L为佳。  相似文献   

7.
2014年~2018年,对辽宁省中`国对虾仔虾和凡纳滨对虾仔虾中WSSV和TSV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对虾仔虾和凡纳滨对虾仔虾样品中WSSV年度总检出阳性率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现象;而中国对虾仔虾TSV只在2014年和2018年各有1例阳性检出,凡纳滨对虾仔虾TSV阳性率为6.7%~14.8%。中国对虾仔虾WSSV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凡纳滨对虾;而凡纳滨对虾仔虾TSV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中国对虾。为有效地控制辽宁省对虾病害的发生,一是要加大养殖对虾流行疾病的监测力度,对已知病原进行普查,及时有效地指导防控工作;二是要尽早全面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防止水产苗种带病流通,确保辽宁省对虾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4种水产药物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测定了硫酸铜、高锰酸钾、生石灰和食盐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急性毒性作用并进行了安全浓度评价.结果表明:硫酸铜、高锰酸钾、生石灰和食盐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 h的LC50值分别为12.81,9.45,95.12 mg/L和13.66 g/L;48h的LC50值分别为7.93,5.09,62.46 mg/L和10.83 g/L;96 h的LC50值分别为5.68,4.01,47.57 mg/L和8.95 g/L.硫酸铜、高锰酸钾、生石灰和食盐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91,0.44,8.08 mg/L和2.04 g/L;克氏原螯虾幼虾对4种药物的敏感浓度为高锰酸钾>硫酸铜>食盐>生石灰,克氏原螯虾对此4种药物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半静态试验方法研究了在水温(28.3±1.5)℃、p H(8.01±0.12)、溶氧(4.6±0.5)mg/L条件下,敌百虫、高锰酸钾、硫酸铜、甲醛4种鱼药对乌鳢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4种药物96 h半致死浓度以硫酸铜的最低,为1.586 mg/L;甲醛的最高,为115.159 mg/L;4种药物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甲醛;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大小依次为甲醛(35.529 mg/L)敌百虫(1.450 mg/L)高锰酸钾(1.277 mg/L)硫酸铜(0.882 mg/L),其中,敌百虫、甲醛和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要高于常规用量,按照常规用量进行病害防治是安全的。高锰酸钾的安全浓度在常规用量范围内,生产中可按照乌鳢对药物的安全浓度进行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10.
探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辅助捕虾的生态毒性和安全性,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参考,选取平均体重(10.5±2.5)g、体长(11.0±1.0)cm的凡纳对虾,在pH(8.5±0.3)、水温(22.3±1.0)℃、溶解氧浓度大于5.0mg/L的养殖水体中进行氰戊菊酯、溴氰菊酯2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对凡纳对虾24h、48h和72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0.200μg/L、0.123μg/L和0.084μg/L,安全浓度为0.014μg/L;溴氰菊酯24h、48h和72h的LC_(50)分别为0.171μg/L、0.103μg/L和0.064μg/L,安全浓度为0.011μg/L。氰戊菊酯、溴氰菊酯2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凡纳对虾均属于极高毒药物,溴氰菊酯的毒性大于氰戊菊酯。  相似文献   

11.
邱勇  严峰  曾嶒  熊泽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04-15705
[目的]为不同盐度下氯氰菊酯的使用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法,研究了不同盐度下氯氰菊酯对凡纳滨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在盐度20和5下氯氰菊酯对凡纳滨对虾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67、0.440、0.383、0.038 2μg/L和0.437、0.313、0.203、0.170μg/L。在中、低盐度下氯氰菊酯对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38 2和0.017 0μg/L。[结论]极低浓度的氯氰菊酯农药残留就可能会威胁凡纳滨对虾的养殖安全,应尽可能减少在虾塘及附近使用氯氰菊酯。  相似文献   

12.
张宗慧  张竹青  李道友  杨凯  刘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08-8909,8942
[目的]探索常用杀虫药物对芝麻魽的毒性。[方法]在水温为(20±1)℃的静水条件下,选择智水高铜、虫菌净、晶体敌百虫、福尔马林、辛硫磷、高锰酸钾6种常用渔药对芝麻魽苗种进行毒性试验。[结果]智水高铜、虫菌净、晶体敌百虫、福尔马林、辛硫磷和高锰酸钾对芝麻魽苗种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24、0.35、0.26、0.42、0.02和0.18 mg/L。芝麻魽苗种对6种药物的敏感性大小顺序为:辛硫磷高锰酸钾智水高铜晶体敌百虫虫菌净福尔马林,说明芝麻魽苗种较家鱼对药物的敏感性更高。[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芝麻魽的人工养殖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获得具有拮抗常见病原菌活性、消化酶活性且具有安全性的凡纳滨对虾肠道内源性益生菌。[方法]从健康凡纳滨对虾肠道中经过初步分离与纯化得到1 220株细菌,对分离的菌株进行拮抗试验,并对产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能力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对筛选的13株细菌进行了溶血试验和药敏试验,以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结果]共筛选出13株抑菌活性强、产酶能力强且产酶种类多的菌株,最终确定了2株候选益生菌。菌株的16 S rDNA分子鉴定及Biolog系统鉴定结果表明,细菌3号与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 strain WW2,JN993998.1)相似性达到98%,细菌6号与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um ZJGS0109,KC748440.1)相似性达100%。[结论]研究结果为今后益生菌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复方新诺明对南美白对虾、梭鱼和三疣梭子蟹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烨  雷晓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09-2410,2416
[目的]探讨复方新诺明对3种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方法]用复方新诺明分别对南美白对虾仔虾、梭鱼苗和三疣梭子蟹稚蟹进行室内急性毒性试验,设置空白对照组和3个平行组,统计复方新诺明对3种水生动物24、48、72和96 h的死亡个数、半致死浓度(LC50)、95%可信限和安全浓度。[结果]复方新诺明对南美白对虾、梭鱼和三疣梭子蟹的24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 143.32、1 320.57和915.17 mg/L,48 h的LC50分别为962.36、1 119.60和623.27 mg/L,72 h的LC50分别为844.63、977.54和514.34 mg/L,96 h的LC50分别为793.36、880.63和442.30 mg/L。复方新诺明对以上3种水生动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04.58、248.15和86.73 mg/L。3种水生动物对复方新诺明敏感性依次为三疣梭子蟹稚蟹〉南美白对虾仔虾〉梭鱼苗。[结论]该研究为3种水产动物的规模养殖和鱼病防治提供合理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成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68-7169
[目的]研究光唇鱼幼鱼对9种常用药物的耐受性。[方法]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将光唇鱼幼鱼放在不同浓度的9种药物溶液中进行耐受性试验,对光唇鱼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和9种药物的安全浓度进行评价。[结果]光唇鱼幼鱼在9种药物溶液中1 h最高成活浓度分别为:食盐为10 000 mg/L,高锰酸钾为20 mg/L,甲醛为108 mg/L,硫酸铜为10 mg/L,氯氰菊酯为0.013 mg/L,伊维菌素为0.020 mg/L,阿维菌素为0.030 mg/L,辛硫磷为0.030 mg/L,水霉净为80 mg/L。光唇鱼幼鱼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氯氰菊酯﹥伊维菌素﹥阿维菌素﹥辛硫磷﹥水霉净﹥硫酸铜﹥甲醛﹥高锰酸钾﹥食盐。[结论]该研究为高密度流动水体养殖条件下的鱼病防治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严峰  邱勇  陈焕智  骆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30-17631
[目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产量.[方法]利用生物防病原理,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混养点带石斑鱼,研究其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当凡纳滨对虾中混养点带石斑鱼密度为3000 尾/hm2左右时,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和产量均达到最高,比单一养殖凡纳滨对虾存活率提高11.49%,平均产量提高3149.O kg/hm2.[结论]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混养点带石斑鱼,能起到减少病害发生和降低养殖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温条件下重金属对三角帆蚌幼蚌的急性致毒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重金属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对双壳贝类的毒性效应。[方法]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21、25和29 ℃条件下水体中不同浓度的Hg^2+、Cd^2+、Zn^2+ 对三角帆蚌幼蚌存活的影响。[结果] 在3种水温条件下,3种重金属离子对三角帆蚌幼蚌的毒性大小依次为:Hg^2+〉Cd^2+〉Zn^2+〉。水温在21、25和29 ℃条件下,3种重金属对三角帆蚌幼蚌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Hg^2+分别是3.435 9、 0.129 2 和 0.108 7 mg/L;Cd^2+分别是6.345 9、1.003 7 和0.387 9 mg/L;Zn^2+分别是116.928 8、4.951 5 和 2.849 7 mg/L。当水温从21 ℃升至25 ℃时,Hg^2+、Cd^2+和Zn^2+对幼蚌的毒性分别增强了26.6、6.3 和23.6倍;水温从25 ℃升至29 ℃时,Hg^2+、Cd^2+和Zn^2+的毒性分别增强了1.2、2.6和1.7倍。[结论] 水温是重金属急性毒性效应的影响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重金属的毒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田丽  王雁  陈道海  杜玉洁  董超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08-11110
[目的]了解南美白对虾附肢的结构分化。[方法]以南美白对虾为试验对象,分离其附肢并对其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南美白对虾附肢共19对,由于其着生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各附肢在形态上各不相同。[结论]各种类虾的不同生活方式,造成附肢在进化上有了不同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