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综合措施改造低产衰老茶园,人们往往担心花工多,投资大,经济效益不显著而得不偿失,因此对改造低产茶园产生了一定的阻力。笔者根据多年在歙县原潜口公社红旗生产队采用改树、改土、改园、改采摘和管理方法综合措施改造当地低产衰老茶园的  相似文献   

2.
在茶园面积基本稳定,园相趋向老化的情况下,我地不少茶区已将改造低产茶园作为提高茶园素质,发展茶叶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有的已见成效。但也有发现低产茶园改造后未能收到预定效果,致使少数茶农对低改疑惑不解,直接影响到低改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双峰县自去年入秋以来,动员广大茶农改造低产茶园。全县已改造低产茶园七千多亩。双峰县茶园由于建园标准低,土层浅、土壤瘦,加上管理差等原因,低产茶园还不少。1983年亩产仅83斤。针对这种情况,双峰县人民政府于去年九月底就召开了会议,号召全县各地抓紧改造低产茶园,并下达了2800亩改造低产茶园的计划,每改一亩,经验收合格,由县发给补助款30元。梓门公社新华大队茶场,  相似文献   

4.
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赞助,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安徽省农业厅合办的“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培训班于1989年11月14~21月在安徽宣城举办,来自全国各产茶省基层的茶场技术员及茶农60多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的内容涉及低产茶园的生态建设与综合改造,低产茶园的土壤特点与施肥技术,低产茶园的换种改植,茶树优  相似文献   

5.
据初步统计,我国现约有衰退低产茶园200多万亩,改造这些衰退茶园,将是我国茶叶界当前一项既艰巨繁重而又紧迫的工作。我国这些不同衰退低产茶园的特点是什么?运用何种相应改造措施其增产效应最显著?这都是广大茶农十分关切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低改工作的实践,特就衰退茶园主要类型以及相应树冠改造措施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苍南县现有茶园2.66万亩,近几年产量徘徊在850吨上下,平均单产32公斤,处于低水平。主要原因是低产茶园面积大。1989年苍南县农业局在普尾茶场进行50亩低产茶园改造试点、示范。低改前亩产干茶30公斤,亩产值197元,通过改造后,到今年春茶亩产干茶达60公斤,亩产值达1453元,单产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提高低产茶园改造效果,加快低产茶园改造的步伐,笔者进行了两种重修剪方法改造低产茶园树冠的试验比较。试验地选在玉环县古城乡曾家茶场15年生的常规茶园内茶树  相似文献   

8.
闽清县地处闽江下游,属中亚热带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茶叶栽培历史悠久。几年来该县共改造低产茶园2980亩,占总面积的1/5左右。平均亩产从改前的38公斤,上升到87公斤。年增茶叶146吨,1996年生产名优茶21.5吨。全年茶叶总产值增加226.5万元。初步改变了长期低产、低效的状况,开创了茶叶生产新局面。(一)推行“四改四结合”的方法,改造低产茶园1.改土改园与改树相结合。改土改园重点抓住深翻土层,整修梯坎,畦内侧修建“竹节沟”及重施有机肥。达到改善土壤环境和保土、保水、保肥的目的。深翻时每亩施入腐熟饼肥200公斤,尿素…  相似文献   

9.
低产茶园大致可分为开采仅5—20年以内的未老先衰低产茶园和投产已20年以上的衰老茶园两大类。它们低产的成因及其现状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因此,改造技术上也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衰老茶园采取相应的措施,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未老先衰茶园是我区开采茶园的主体,多、快、好、省地改造这些茶园是我区茶叶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笔者于81年秋选择具未老先衰低产茶园典型特征的沙县城关茶场茶园为试点,开始进行未老先衰低产茶园改造技术的探索与实践。现将初步结果报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劳改系统农林场现有茶园22600多亩,大多于50年代初种植,由于管理不善和十年动乱的破坏,不少茶园未老先衰,产量质量都明显下降。为了扭转茶叶生产被动局面,1978年以来,我们在南湖林场、十里丰、十里坪、蒋堂农场等单位,大面积推广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据统计八年来共改造茶园10940亩,占需改造面积的68.33%。改造八年来,除受市场变化影响外,总产,单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一期的“茶叶专业户园地”专栏中,本刊就当前的茶叶市场形势走访了汪莘野副研究员。目前的茶叶市场疲软,虽给茶叶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这只是暂时的,从长远利益出发,用经济的眼光来看,这也正是进行低产茶园改造和换种改植的大好时机。为了帮助广大专业户搞好低产茶园的改造和换种工作,本刊记者就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问题走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育种研究室主任桶亚军副研究员—— 问:什么样的茶园需要改造? 答:总的来说,需要改造的是产量低、效益差的茶园,具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树龄偏大的老茶园,这类茶园的特征是茶树骨干枝衰老或干枯,育芽力显著减弱,新芽伸展无力,正常芽叶少,对夹叶多,采摘期短,开花结实多;二是因管理不善造成茶树未老先衰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新茶园扩展相当迅速,但低产茶园仍占较大的比例,单产低,品种混杂,不适应现代生产的要求。综观茶叶发展的趋势,今后应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高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攻的方向。当前当务之急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加速改造低产茶园,其中部分经济效益低的茶园应换种改植优良无性繁殖系品种。茶树短穗扦播是无性繁殖方法,它的繁殖系数大,发根迅速,成活  相似文献   

13.
长沙县有茶园面积4.5万亩,81年产茶2.3万担,按总面积计算,单产50斤左右。针对这一情况,县多经办于11月20—23日举办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训练班,主产大队、公社茶场负责人及有关干部80余人参加。训练班聘请有关老师讲授了低产茶园改造、病害防治等课程,参观了本县低产茶园改造做得较好的金井、双江公社茶场,还进行了大会经验交流。通过学技术,看样版,总结成绩,交流经验,感到低产茶园改造是形势的需要,增产潜力很大。大家表示回场以后,作出低产  相似文献   

14.
1982年4月23日,在县二招待所召开了改造低产茶园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县人民政府禹寿全副县长、县农办、县财办、县农业局的负责人及有关同志共14人。参加会议的还有地区农业局,地区水利局的领导同志及科技人员。会议就改造低产茶园的组织领导、改造规划、资金来源、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有关情况纪要如下: 一、组织领导。到会的同志一致认为,改造低产茶园是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单产,迅速增加总产的好途径。要抓好低产茶园的改造,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必须成立改造低产茶园的领导小组。建议报请县委常委,由县委抓农业的副书记李麟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本省低产茶园的改造途径,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六七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示范和调查研究.查明了茶园低产的成因,提出了一套"三改一补"和"肥、管、养、剪、采、保结合"的改造低产茶园综合技术措施.在茶园改造试验中,使原来亩产只有50-60斤的低产茶园变为高产园.其中1.01亩福安菜茶改造后七年(1961-1967年)平均亩产干茶达419斤,33亩平均亩产干茶350-380斤的丰产水平.试验表明: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台州地区不少茶园已逐年趋向衰老、低产,如何加快低产茶园改造步伐,提高茶园素质,发展茶叶生产力,是迫在眉睫,又颇感棘手的重要问题。三门县珠岙镇樟树下村采取完善、强化管理茶园承包合同,和经济措施相结合的办法,真正将低产茶园改造工作落到实处,一年一大步,取得了明显成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我场现有茶园面积3350亩,其中采摘茶园1800亩。81年生产干毛茶2250担,平均亩产干茶127斤。现有大部分茶园是在1961~1965年相继开辟的,由于垦植粗放,管理水平低,数年之间茶树即呈现未老先衰,产量低而且茶菁品质也较差,1975年开始进行改造,先做出试验样板。1976年以后在不影响当年茶叶产量的前提下,每年逐片改造,面积约150~200亩,几年来共改造衰老低产茶园1153亩,其中重修剪800亩,挖掉重新改种良种353亩。通过改造树冠、改良土壤、改园、移植归并、改植良种  相似文献   

18.
茶叶是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然而大面积的低产茶园是阻碍当今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2012年全县茶园采摘面积8.36万亩,产量4320t,平均亩产干茶只有41.66kg(采摘一芽二三叶加工绿茶或红茶)。然而县茶叶工作站在小湾东镇银山茶场和公郎镇罗伯克茶场进行的低产茶园树冠改造试验,分别取得了1.53亩茶园亩产383kg、1.74亩亩产423kg的高产记录,全县平均亩产与低改试验茶园亩产差距达10倍左右。目前全县亩产50kg以上的茶园仅1.8万亩左右,亩产100kg以上的不足0.5万亩,绝大部分都是低产茶园。如果亩产平均达到100kg,总产量将达到8360吨,说明茶园低改增产潜力非常大。南涧县低产茶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稀植茶园,是由于采用"稀大丛"种植方式或因栽后缺株断行所造成,每亩仅有茶树300~500株,这类茶园有2万多亩,茶树高度一般在100cm以上,树幅80~100cm,具有高产型树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重修剪、台刈和改植换种三种茶园改造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植换种、重修剪和台刈是低产衰老茶园改造最常用的几种方式,茶树作为多年生作物,有必要从较长一个时期来比较各改造方式的优劣。本文对杭州茶叶试验场1980年代采用这三种改造方式的茶园从茶叶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三方面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重修剪是投资回收期短、见效较快的改造方法,而从长远看,改植换种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建议在生产实际中,可采用改植换种与春茶后重修剪相结合的方法,以兼顾近期和远期收益。  相似文献   

20.
自2005年安溪县对低产茶园进行园地、茶树和生态环境优化等综合改造以来,通过低产茶园园相、园貌改造;增施有机肥,调节土壤p H值,改良土壤;科学留养树冠,合理调整树冠结构和茶树高度;梯岸梯壁留草,合理种植树木,优化茶园生态环境等措施,先后建设了一大批"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标准化生态茶园,总结出一套针对性较强的低产茶园改造生态优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