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江苏省淮阴市推广鱼鳖混养面积1万亩、亩产成鱼502公斤,鳖24.8公斤,亩净利2436元、经济效益是单养鱼的3~4倍。鱼鳖混养、鳖鱼共生互利,是增加综合效益的有效养殖方式。现将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鱼鳖混养选择安静、避风、进排水配套的鱼池,水深25米左右。在池塘向阳一边筑30°斜坡、以供鳖休息产卵,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2%,上面铺一层厚30厘米细沙、鳖池四周由钙塑板、玻璃钢塑料薄膜等材料建成高出地面50~60厘米的防逃墙。2鱼鳖放养亩产400~500公斤的精养鱼池,5月初每亩混养体质健壮、规格整齐、规格为150~200…  相似文献   

2.
以"文安县鱼鳖混养生态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为依据,综述了鱼鳖混养的好处。鱼鳖混养不但提高了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弥补了温室养鳖病害多、口感差的不足,而且鳖的生长环境接近自然环境,品质高于温室养殖鳖。鱼鳖混养还可以提高单位水体养殖产量,为增加经济效益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精养池塘,实行鱼鳖混养(以鱼为主混养鳖)或鳖鱼混养(以鳖为主混养鱼),因生存空间的狭小,生存竞争激烈。由于肉食性鱼类游泳速度快,抢食敏捷,鳖决非其竞争对手。可见,鳖在鱼鳖或鳖鱼混养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且鳖多  相似文献   

4.
周明  周怀兵 《水产养殖》2009,30(9):40-40
刘学余是洪泽县西顺河镇渔业科技示范户。多年来,他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极开展池塘鱼鳖混养生态养鳖。该养殖方式在不影响池塘常规鱼生产的前提下,提高了池塘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来,不仅池塘常规鱼(鱼种或商品鱼养殖)产量和收入不低于本地区平均水平,而且通过生态养鳖,每年多收入3万~5万元,成为当地渔业科技示范户中的致富能手。现将其池塘鱼鳖混养生态养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常规鱼养殖的经济效益下滑。温室养鳖,由于长势快、口味差,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鱼鳖混养能充分利用鱼塘水体面积,发挥池塘的综合优势,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利用现有鱼池稍加改造开展鱼鳖混养能充分挖掘池塘的生产潜力,大幅度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鳖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不与鱼争夺水中溶氧,而且由于其经常浮到水面进行呼吸,使上下层水混合,能使鱼鳖混养池经常保持较高的溶氧。加上鳖在池底爬行,有利于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鳖排泄的粪  相似文献   

7.
郭瑜 《内陆水产》1997,(1):22-22
池塘鱼鳖混养,作为人工养鳖的一种形式,以其投资少、易管理、操作简便、病害少、成本低、风险小、效益好以及不影响鱼产量等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渔农所接受。笔者根据江苏省金湖县近几年发展池塘鱼鳖混养的经验,尤其是通过1996年实施“江苏省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重点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认为采用池塘鱼鳖混养技术应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点:1搞好池田孜追建设必要设施1.l地点选择应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饵料来源较广、环境比较安静以及阳光充足的池塘,为实行鱼鳖混养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1.2池塘改造实行鱼鳖混养的池…  相似文献   

8.
周明  周怀兵 《水产养殖》2009,30(11):41-41
刘学余是洪泽县西顺河镇渔业科技示范户。多年来,他积极开展池塘鱼鳖混养生态养鳖,该养殖方式在不影响池塘常规鱼生产的前提下,提高了池塘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9.
随着甲鱼价格的合理回落,怎样降低养鳖的生产成本,减少投资风险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多年的经验显示,采用鱼鳖混养不失为一条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鱼鳖混养是根据鳖和鱼的生活特性,在同一池进行鱼和鳖的养殖,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保持生态平衡,达到养鳖促鱼、养鱼利鳖,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l池塘条件在建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鳖的生活习性,以鳖的要求为主,选择环境安静,阳光充足,水源便利的地方。池塘面积一般为033——0.67hmz,水深2m左右,池边有约30O的斜坡,池边留一旱地,上边铺一层按,…  相似文献   

10.
李明锋 《内陆水产》1997,22(3):27-27
1996年初,金湖县承担了省水产局下达的"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重点示范区建设任务,经过一年的实施,1996年底通过了省水产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建成省级池塘鱼鳖混养技术示范区33.3hm2,每667m2产商品鱼534.36kg,商品鳖27.93kg,产值10748.13元,纯利润3440.83元。实践表明,池塘鱼鳖混养是提高池塘渔业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下面将该项技术要点作简要介绍。1.池塘的改造与建设将涂沟镇水产养殖场原有的养鱼池塘改建成鱼鳖混养池,每口池塘面积0.33~1hm2,平均水深2m以上,池底淤泥深25cm左右。在…  相似文献   

11.
怎样进行池塘鱼鳖混养郭成舜,夏惠芝(风城市水产站118100)近两年来我市不少农户和单位利用池塘进行鱼鳖混养,已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也有不少户养殖过程中发生死鱼、死鳖现象,现将有关养殖方面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介绍如下:一、池塘的条件进行鱼鳖混养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鳖的品质和经济效益,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着力推行了简易温室养鳖和池塘生态养鳖模式,并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全区温室养鳖面积达到23.47万m2,池塘生态养鳖面积达到1.02万亩,总放养量为1710万只。池塘生态养鳖模式是在鱼鳖混养和虾鳖混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取一整套生态养殖技术,直接将稚鳖放入池塘进行养殖,使鳖在阳光雨露的天然环境中生长,经过1~2个冬眠期达到商品规格。这种生态型养殖方式,符合健康养殖的理念,符合中华…  相似文献   

13.
为调整养殖品种结构,优化养殖模式,提高盐碱地池塘养殖效益,我们于2001~2002年在陕西沿黄流域的大荔县步昌乡开展了鱼鳖混养试验。试验面积20.5亩,共产规格为200g的幼鳖1824kg,商品鳖2009kg,生产草鱼2龄鱼种4838kg,商品鱼32411kg,年均亩纯收入3779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14.
在主养鲤鱼池塘中进行鱼鳖混养是提高养殖综合效益、降低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较好的养殖方式。甲鱼属高档的食用营养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水产中的珍品。鱼鳖混养一是增加和调节水体溶氧,鳖用肺呼吸,不占用水体中的氧气,其摄食活动及爬行能搅动水体上下层对流,使水体溶氧分布均匀,有利于池塘底质有机物的释放和浮游生物的生长;二是可以提高饵料利用率,鳖的剩余饵料和排泄物,一部分可被杂食性鱼类直接利用,一部分可被水中浮游生物利用,为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增加饵料;三是可以减少鱼病发生,鳖游泳速度慢,不伤害健康鱼,而能吃掉行动迟缓的病鱼和池中死鱼,起到“清道夫”的作用,遏止病原体传播,减少鱼病发生;四是可以提高水体利用率,提高单位水面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科学养鱼》1991,(5):4-4
鱼鳖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饵料,减少池底残饵,改善水质条件,所以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我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校内一口面积0.5亩、水深2.5米的鱼塘,进行了鱼鳖混养试验,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渔业现代化》2010,(1):74-74
(1)池塘底增氧养殖模式。全省建立了17个省级示范点,在开展南美白对虾、梭子蟹等生产中推广应用底增氧养殖技术的同时,在锯缘青蟹、甲鱼、罗氏沼虾、乌鳢、鳜鱼、常规鱼等池塘养殖中也进行了示范推广。(2)混养轮养种养模式。全省推广混养模式10余种,累计推广面积33.6万亩。几种新型的混养模式主要有:对虾鳖混养模式,鱼鳖混养模式,鱼蚌混养模式,虾泥鳅混养模式,稻鱼共生模式;另外还有一些龟鳖与稻、油菜、大小麦、  相似文献   

17.
鱼鳖混养能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池塘经济效益。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如果在亲鳖池混养春片鱼种养殖成鱼,则由于吃食鱼类抢食活动能力较强而影响亲鳖产卵,养殖效果并不理想。为充分利用池塘,提高池塘经济效益,2001年5月我们在通许县特种水产研究所进行了亲鳖池混养夏花鱼种试验。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池塘利用率和池塘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各地在池塘综合混养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但在池塘中混养鳖、鳙和南美白对虾的试验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2005年在宁波市明凤渔业有限公司的养鳖池塘中进行了鳖、鳙鱼、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为今后有条件发展综合养殖的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鳖,俗称甲鱼、团鱼、元鱼等。鳖因营养丰富、肉味鲜美而驰名中外,近年来成为一种重要的人工养殖的水生经济动物,常见的饲养方式有囤养、单养或鱼鳖混养和温室快速养殖等,养殖过程中鳖病发生比较普遍,有流行季节长和传染快等特点,给养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鱼鳖混养高产技术利用现有鱼池稍加改造开展鱼鳖混养,可互相促进,充分挖掘池塘的生产潜力,大幅度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据试验,池塘鱼鳖混养,每亩可净产鱼250—500公斤,净产甲鱼100—150公斤,比单纯养鱼每亩池塘经济效益可提高3—4倍。具体方法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