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目前一般棉区棉花每亩平均产量只有一百斤左右(籽棉),旱地种棉最多也不过二三百斤的情况下,一九五○年河北省临清县周顺的四亩旱地棉花,平均每亩产到四七○斤(霜前花占到百分之九二·五),创造了早地种棉丰产的新纪录。周顺家住临清一区柳家坆村,是六十多岁的植  相似文献   

2.
平原省新乡县植棉能手吕砚尚,1950年在二亩地上收到小麦480斤,麦荏花400斤籽棉,合每亩小麦240斤,籽棉200斤。这个产量与全村平均产量来比,所收的麦子与棉花均不低于农民的普通麦子与一作棉花。获得这样成果是由于他连续三年种植,找到种麦荏花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1956年新疆吐鲁番五星农业社共种棉花1,8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7%,其中普通棉1,656亩,共产籽棉672,336斤。平均每亩单产406斤,比1955年每亩多收籽棉32斤,超过全县棉花平均产量的40%。其中有20亩高额丰产地,平均每亩收籽棉965斤;长绒棉(2和3)144亩,共产籽花38,016斤,平均每亩产量为264斤。该社所以获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是:①学习和采用了苏联植棉先进经验,改进耕作制度,提高栽培技术;③参加了国际竞赛,得  相似文献   

4.
棉花生产传统上惯用早抪、稀植,人工整枝,争取“三桃”,生育期长,病虫危害重,管理繁杂,劳动强度大,投资多,产量不高.为了改革栽培技术,提高棉花单产,几年来,我们和裴村大队科研站,共同进行了棉花高密度化学除草、不中耕试验和大田生产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成果。1977年示范种植186亩,平均亩产皮棉114.2斤,其中有14.5亩达168斤。1978年示范种植127亩,平均亩产皮棉131.5斤。较常规种植增产2—3成。前茬油(艹才)平均亩产86斤。高密化除棉田在栽培管理上和常规管理不同,也和过去“万株小棵早打顶”不同。  相似文献   

5.
<正> 棉花整枝能控制棉花营养生长,调节养分的分配,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果技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并能改善棉田通风条件,提高光合效率,从而达到保蕾、多花、增铃和减少脱落的作用。棉花整枝有:去叶枝、抹腋芽、摘旁心、打顶心、除老叶等五项,又称五步整枝法。 1、去叶枝 去叶枝群众俗称“打公枝”。叶枝生长快,消耗养料多,抑制果枝生长和影响蕾铃发育,同时造成棉株下部枝叶繁茂。通风透光条件差.极易产生病虫害,导致蕾铃脱落,所以应及时去掉。如果棉株生长过旺。也可将第一果枝以下的叶枝和叶片一起打掉,群众称为“脱裤腿”。在“脱裤腿”时,如果叶枝上已现蕾,则可以将叶枝的顶心打掉,加以改造。在缺苗断垄、地头地边处,由于水肥条件和光照条件较好,也可不脱裤腿,以发挥其  相似文献   

6.
中南区特等劳动模范杨天才同志,五○年创造了棉花条播机,改良了五齿中耕器,改进了耕作技术,成为湖南生产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去年,他三亩地收到籽棉一千一百二十七斤,平均每亩产籽棉三百七十五斤十一两,比过去每亩地产籽棉一百斤要超过百分之二百七十五,此去年当地一股产量一百五十斤籽棉要超过百分之一百五十。他所以获得丰产,主要的有这样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7.
<正> 清丰县古城公社东佛店大队,1982年春与地,县农业局、公社农技站签订千亩棉田技术联产承包合同,定产指标亩产皮棉120斤,由于双方严守合同,1982年1000亩棉田,亩产皮棉l75斤,总产17.5万斤,比承包单产每亩增产55斤,全大队向国家交售皮棉16.5万斤,仅棉花就收入43万元.由于棉花丰收,一年还清了国家贷款1.5万元,新打机井5眼,大队搞农业积累2万元.实行  相似文献   

8.
缩节胺和整枝打顶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棉花留叶枝与不打顶在长江流域棉区的可行性及整枝打顶与缩节胺的互作效应,试验于2011-2012年在湖北省鄂州市路口农场进行,在大田环境条件下研究了缩节胺(DPC)和打顶与整枝对‘华杂棉H318’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叶枝与不打顶处理棉花单铃重较小,单位面积铃数较多,且2012年皮棉产量和单位面积铃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提高14.3%和13.3%,不整枝不打顶对产量无负效应,并具有增产作用,衣分不受整枝影响。喷施缩节胺能够提高单铃重,单位面积铃数略少,但对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可能会降低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不受整枝打顶和缩节胺影响,整枝打顶和缩节胺分别对整齐度指数和马克隆值有显著影响,整枝打顶不影响其他品质指标,不整枝不打顶降低了整齐度指数,喷施DPC的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略高。因此,在鄂州路口农场试验条件下,棉花留叶枝与不打顶具有增产潜力,缩节胺可根据棉花长势合理喷施。  相似文献   

9.
两年21个点试验结果,豫早1109平均亩产皮棉72.96kg,比对照增产15.1%;霜前皮棉平均亩产63.82kg,比对照增产19.5%;霜前花率达88%,是一个产量高,早熟性突出,稳定性好的夏棉新品系。技术上重点要适期播种,花铃期加强肥水防止早衰。  相似文献   

10.
<正> 省民航局和周口地区农科所、西华县棉办、华中农学院、河南省棉办、周口地区棉办和国营黄泛区农场协作,在我省西华县棉区成功地进行了飞机喷硼试验并取得成功。结果表明:棉田使用飞机喷洒4%硼砂水溶液每亩5市斤,含硼砂0.2斤,(每架次装80斤硼砂加水1920斤),平均亩产皮棉125.3斤,比对照每亩皮棉110斤,增产15.3斤,增产率13.9%,达显著水平。棉花品质也有所改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两年棉花飞机喷硼共增收皮棉65366.4斤,纯增收入129028.7元,为投资的12倍,达到了既增产又增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矮壮素在棉田的调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棉花初花期和盛花期,用50%矮壮素水剂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能够使棉花株型紧凑,株高降低,果枝缩短,增加霜前花数量和霜前花产量并提高籽棉产量;对单株总铃数、铃重和衣分等影响不大;对棉花品质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两年试验表明,棉花在初花期追施钾肥比不施钾肥增产3.1%—12.7%,达显著水平;棉花最高产量的施钾肥量为每亩20kg,最佳经济效益钾肥施肥量为每亩15kg;施钾肥并能提高棉花的抗病性,从而防止早衰。  相似文献   

13.
<正> 棉花高密度化学除草不中耕不整枝,是获得棉花高产、优质、低成本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高密化除棉是:改早播为适时晚播;改人工中耕除草为化学除草不中耕;改常规稀植为高度密植;改晚打顶为早打顶、小打顶;改精细整枝打权为仅打正顶;改分散施肥、争“三桃满挂”为重施花铃肥、主攻伏桃;改立体利用光能为平面利用光能,充分发挥群体增产优势;改一年一熟为油、棉二熟。几年来,通过全省重点社队大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14.
化学打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喷施化学打顶剂和人工打顶方式对棉花进行打顶,比较不同打顶方式对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打顶剂打顶时,棉花的株高、果枝数、现蕾数、开花数和结铃数高于人工打顶,单铃质量、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与人工打顶相当;使用化学打顶方式,棉花有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打顶是棉花整枝工作的中心环节,打顶效果的关键在于时间和方法。打顶过早,上部果枝长势强,使棉株形成伞状,田间阴蔽加重,通风透光不良,烂铃增加,赘芽丛生,增加整枝用工;打顶过晚,无效花蕾增多,吐絮成熟推迟,导致棉花产量和品质降低。打顶时间的确定,主要依据棉株的长势、地力、密度、品种和当地初霜期等灵活掌握。为探索中高密度栽培下的打顶时间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进行此试验,为棉花整枝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棉花生产上多采用人工整枝的方法,包括去叶枝、打顶、打顶心、抹赘芽、打老叶等,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低,且易操作不慎而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济宁农校农学教研室对棉花进行了化学整枝的多年试验,结果证明,化学整枝既达到整枝的理想效果,增加了产量,又用工少,操作简便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以新陆早48号为材料,开展土优塔棉花打顶剂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化学打顶对棉花农艺性状、品质、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用量土优塔棉花打顶剂处理后,棉花的株高、果枝台数、叶龄数等农艺性状均优于人工打顶(CK),打净率在80%以上。化学打顶不同用量处理棉花的单铃重增大,皮棉重、霜前花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喷施600、750、900 m L/hm~2用量土优塔棉花打顶剂相对于对照具有增产效果。化学打顶不同处理的百粒重、籽指、衣指、纤维长度、马克隆值、整齐度、伸长率等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土优塔棉花打顶剂能有效控制株高,但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从我所試驗結果看,鉀肥对紫云英有增产效果。如1962年每亩冬追草木灰十担的,鮮草产量四千斤,而不施的仅三千一百三十三斤,增产27.6%。施用时期以追肥比基肥好,冬追比春追好。这点从1963年的試驗結果可以看出。每亩施硫酸鉀十斤,作基肥的亩产鲜草三千四百九十六点八斤,冬季追施的亩产三千九百一十二点五斤,春季追施的亩产三千八百七十六点五斤。同时鉀肥对增加紫云英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连续3年田间试验,验证西域金杉牌棉花打顶剂打顶效果,并与常规人工打顶作对比,探索在合理水肥运筹下的棉花化学打顶整枝技术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及成本变化情况,为西域金杉牌棉花打顶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二、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红星二场第7作业区中分路西6斗条田,面积3.3公顷,土壤肥力中等,土质为砂壤土。此化学整枝剂连续试验3年,每年的播种时间、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 棉花稀植栽培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省工。每亩做营养钵比往年少,移栽速度也提高倍,缓解了劳力矛盾;减轻了整枝的强度,免除了打叶枝的作业,只需按时打顶,适时打边心即可;二是高效。在不影响棉花产量的同时,在棉花的行间还有利于套种,由于行距100厘米,行间光照充足,为争取利用光能创造了条件。实践中农民在棉行一侧40厘米处套种1行花生,即1行棉花1行花生,每亩能收花生80千克左右,提高了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