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烂鳃病。病原为细菌。症状为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防治方法:(1)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水体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2)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克溶水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2.黑鳃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严重,克氏螯虾鳃丝受霉菌感染引起。症状是鳃由红色变为褐色或  相似文献   

2.
1.中华鳋病. 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黏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鳋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缘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鳃蛆病.  相似文献   

3.
夏季来临提早预防草鱼“三大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随着水温上升,鱼的摄食量增加。水质变化快,再加上草食性鱼类的放养密度大,草鱼疾病就愈来愈多,且难控制,极易造成大量死亡。提早预防草鱼“三大病”,是夏季草鱼养殖中的关键。 1.草鱼发病茵源及症状。①草鱼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该病的致病菌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患此病的鱼兼具赤皮、烂鳃和肠炎3种症状:病鱼体色和头部发黑,离群独游。反应迟钝,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明显“蛀鳍”,肛门红肿突出,成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  相似文献   

4.
在鱼类池塘养殖过程中,为什么会突然出现鱼不喜吃食或停食现象,对此通过看水色,查水质,镜检浮游生物组成,检查鱼体病情和肠道食物情况,其原因与投饵、用药、水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水质1.溶氧:池水溶氧应有5~8毫克/升,长期处于1~3毫克/升时,鱼会基本停食。因缺氧不能使水中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还使有毒物质毒性增大。2.PH值:PH值过高太低对鱼都有直接损害。PH值小于6.5可削弱鱼血液载氧能力。造成“富氧性缺氧”,有食不食现象。pH值过高,则腐蚀鳃组织,鱼不但不吃,有可能直接引起死鱼,我区的水域水质基本上偏碱性。3.氨:是剧毒物…  相似文献   

5.
克氏螯虾常见疾病的预防与诊治(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真菌性疾病 1.黑鳃病 病原与病症:此病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严重,克氏螯虾鳃丝受霉菌感染引起。症状是鳃由肉色变为褐色或深褐色,直至完全变黑,引起鳃萎缩,病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防治方法:(1)保持饲养水体清洁,溶氧充足,水体定期泼洒一定浓度的生石灰,进行水质调市。  相似文献   

6.
1.细菌性烂鳃病与鳃霉病: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变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鱼主要表现为:鳃丝腐烂发白,鳃丝尖端骨外露.附有污泥和黄色黏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表面常被腐蚀成不规则的透明小洞。鳃霉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瓣点状出血.部分鳃丝发白并呈坏死、腐烂状。  相似文献   

7.
<正>一、烂鳃病:是由黏球菌侵入鱼的鳃丝后,引发鳃部溃烂造成的鳃病。人们用肉眼看上去,病鱼的鳃丝失去鲜艳的血红色,而呈现出粉红,乃至失血的苍白色。随着病情加重,鳃组织被严重破坏,鳃部黏液增多后,鳃丝上沾有大量污物。最严重时,累及鳃盖骨,使其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亦被腐蚀。从外表看,病鱼的鳃盖上出现一个圆洞,俗称"开天窗"。由于鳃是鱼类和外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所以烂鳃病,直接危及鱼儿的生死。  相似文献   

8.
对于草鱼相似的病情,如果不区别诊治,不仅起不到防治效果,甚至会拖延加重病情,影响养殖效益。1.细菌性烂鳃病与鳃霉病 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发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病鱼主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洲淡水鳉鱼的生存要素和日常管理.[方法]以贡氏假腮鳉为例,从水质、水温、光照和日常管理等方面来探讨贡氏假腮鳉的生存要素和日常管理.[结果]贡氏假鳃鳉幼鱼对水质和水温的要求很高.若水温过低,幼鱼的生病几率会大大增加,还可能出现畸变情况.另外,光照对成鱼的色彩也有很大影响.[结论]在贡氏假鳃鳉的日常饲养中,水中的溶氧量一般保持在6 mg/L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一、症状及流行情况 1.中华鳋病 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鱼蚤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缘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鳃蛆病。大中华鱼蚤仅寄生于草鱼、督鱼和赤眼鳟。病鱼在水面打转或狂游,尾鳍露出水面.故又称尾巴病.病鱼身体消瘦,生长受阻乃至死亡。  相似文献   

11.
<正>肉眼检查(简称目检)是诊断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用肉眼找出病鱼患病部位的各种特征或一些肉眼可见的病原生物,从而诊断鱼患了什么病。对鱼体进行目检的部位和顺序是体表、鳃和内脏。具体方法为:1.体表。将捞出的活病鱼或刚死不久的病鱼放在鱼盘或白瓷盘中,对头部、嘴、鳃盖、鳞片、鳍条进  相似文献   

12.
正锦鲤的疾病防治要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首先要挑选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的鱼苗,下塘前用盐水等药物浸泡消毒。定期泼洒生石灰,既可杀死敌害生物又可改良水质环境。也可使用微生物制剂,提高锦鲤自身免疫力。锦鲤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如下:1.细菌性疾病(1)烂鳃:病鱼鳃丝瘀血、腐烂,呼吸困难、急促,腮部有大量黏液,严重时鳃盖  相似文献   

13.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弄清草鱼烂鳃病的致病病原,采用临床诊断初步观察了病鱼的典型症状,并利用生化试验与免疫学检测方法对草鱼烂鳃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鱼常离群独游,食欲减退,体色发黑,头部乌黑,鳃丝及鳃盖腐烂,初步判定疾病为细菌性烂鳃病;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明胶液化试验、酪素水解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和硫化氢试验呈阳性,淀粉水解试验、七叶灵水解试验、几丁质分解试验、分解纤维素试验、酪氨酸水解试验、靛基质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和葡萄糖利用产气试验呈阴性;免疫学检测,涂片上有棕色细长颗粒,颗粒大小与杆菌一致.草鱼烂鳃病的致病病原为柱状噬纤维细菌.  相似文献   

14.
陈德根 《农家科技》1999,(11):21-21
<正> 1.青霉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有抑制和杀菌作用。故青霉素对鱼体等毒性很低。预防亲鱼产后感染,每千克鱼肌肉注射量1万国际单位;草鱼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每千克鱼用青霉素、链霉素各80国际单位和饲料15千克,制成药饵投喂,连续2~3天;鱼类运输,预防水质恶化,鱼苗氧气袋运输,  相似文献   

15.
谌海 《农村百事通》2007,(20):47-49
七、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1.发病症状及流行:病鱼体表皮肤和鳃部出现苍白色,鳃丝呈块状腐烂,体色发黑,时缓时急的转圈,行动呆滞,病鱼浮头靠近池岸,口张开,呼吸困难,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很高。若延缓了杀虫治  相似文献   

16.
治鱼病验方     
大蒜:每50千克吃食鱼每天用1千克大蒜捣碎后拌入饵料,连喂4~6天,可防治鱼肠炎病.每50千克吃食鱼每天用大蒜、食盐、大黄各500克捣碎混均做成药饵,连喂7~10天,可防治鱼烂鳃病、肠炎病.  相似文献   

17.
一、寄生虫性鱼病1.车轮虫病。病原体主要寄生在鳃部。当病原体大量侵袭鳃部时,由于鳃组织被破坏,使鱼呼吸困难,病鱼游近水表呈浮头状。换清水后仍不能恢复正常。此病主要危害金鱼。大鱼体上虽有车轮虫寄生,通常不会死亡。水温在  相似文献   

18.
正一、细菌性烂鳃病与寄生虫性烂鳃病1.病鱼相同症状。烂鳃病为鱼种至成鱼养殖阶段的主要病害,流行于夏、秋季,对草鱼、青鱼危害最大。引起烂鳃病的病原体有细菌和寄生虫两种,其都具有食欲减退、离群独游、体色发黑、鳃盖"开天窗"等症状。2.目检主要区别。细菌性烂鳃病病灶部位鳃丝发白、坏  相似文献   

19.
1.烂鳃病 该病由鱼害粘球菌感染所致。病鱼鳃丝腐烂发白,带泥,粘液多,严重者鳃盖的中间部分被腐蚀成透明的小窗,体色发黑,离群独游,食欲减退或不食。  相似文献   

20.
一、小瓜虫病 1.病原:多子小瓜虫. 2.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因而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长,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于病灶表面.同时鳍条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