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冬枣在采前、采后及贮存期间常常发生烂果现象,一般有轮纹病、枣软腐病、枣褐斑病、枣红粉病、枣曲霉病、枣青霉病和枣木霉病等。其中枣红粉病、枣曲霉病、枣青霉病和枣木霉病多在贮存期发生。在贮存过程中,这些病害稍不注意就可造成枣果霉烂,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2.
王虎 《河北农业》2007,(3):29-29
苹果果实轮纹病(又称苹果果腐病、白腐病和轮纹褐腐病),轮纹病菌除危害苹果外,还能危害梨、桃、李、杏、栗、枣、海棠、山楂等果树。是一种世界性的苹果病害,日本、朝鲜、美国、智利等国均有发生。在中国发生面积最大,北方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在黄河下游平原产区,金冠、富士等感病品种发病尤其严重。一般  相似文献   

3.
苹果烂果病主要有轮纹病、炭疽病和霉心病三种,尤其是轮纹病在多雨年份广泛流行,造成极大损失。本文主要介绍烂果病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秋番茄结果期烂果,究其成因与三种病害密切相关,应加强防治。一、软腐病引起的烂果番茄软腐病是细菌性病害,以感染茎、果实为主。果实为主。果实发病时,果皮完整光亮,果肉腐烂稀软,破裂后散发出恶臭味,易脱落,干燥后变成白色僵果。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苹果轮纹病在西南各地时有发生,云南省滇西北一些地方发病率达70%。苹果轮纹病又称轮纹烂果病、粗皮病、轮纹褐腐病、疣状粗皮病等。主要危害梨、桃、李、杏、栗、枣、海棠等多种果树。病菌侵染果实多集中在6~8月,若幼果期降雨频繁,病菌孢子散发多,侵染较严重。幼果受侵染小专即发病.病菌侵入后处于潜伏状态:当果实近成熟期,其内部的生理生化发生改变后,潜伏菌丝迅速蔓延扩展,果实才发病。果实采收期为田间发病高峰期,果实贮藏期也是该病的主要发生期。  相似文献   

6.
苹果烂果病是轮纹病、炭疽病等导致果实腐烂的几种病害的统称.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异常等原因,苹果烂果病发病比较严重,尤以1998年为甚.  相似文献   

7.
烂果病是果树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而果实轮纹病是引起果实烂果的重中之重。果实轮纹病从幼果期侵入幼果,并且在果内一直潜伏,到近成熟期大量发生,贮藏期继续发生的病害。一个果园烂果率为30%是常见的,有的烂果率甚至高达80%以上。典型果实轮纹病表现在果皮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颜色深浅不一的轮纹、向四周扩散、呈淡褐色或褐色,并有褐色粘液溢出果实,病斑发展迅速,在高湿适温条件下,几天内即可使全果腐烂,常发出酸臭的气味,病部中心表皮下逐渐散生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  相似文献   

8.
造成烂果病的主要原因是轮纹病,其次是炭疽病。苹果轮纹病主要病状为树皮粗糙,又称粗皮病,严重时出现病瘤,主要危害苹果的枝干和果实,受害时多以谢花后小皮孔未愈合时孢子菌浸入果实,因为孢子菌具有潜伏浸染的特  相似文献   

9.
枣缩果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铁皮病,俗称干腰、黑腰等,是一种严重危害枣树果实的病害,枣缩果病在我国各大枣区普遍发生,一般年份果实受害率为20%,严重年份高达70%以上.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该病的发生及其危害明显上升.本文拟从枣缩果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致病原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综合防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均引起苹果烂果 ,本研究发现轮纹病是导致苹果烂果的主要原因。采收期病果中轮纹病占 82 .99%~ 91 .0 8% ,炭疽病占 6.87%~ 9.4 8%。贮藏期病果轮纹病占 78.50 %~ 80 .56%。两病均具有前期侵染、后期发病、潜伏期长的特点。苹果轮纹病菌的侵染初期在 5月 ,侵染盛期在 7~ 8月 ;苹果炭疽病菌的侵染盛期为 6~ 8月。果园内 4~ 9月均有孢子活动。孢子散发初盛期为 5~ 6月 ,盛期在 7~ 8月 ,田间孢子散发盛期与病菌侵染盛期相吻合。果实感病率幼果期至果实膨大期高于成熟期。采收前 3 0d和贮藏 3 5d内为果实发病高峰期。降雨是决定两病当年发病早晚和发生程度的决定性因素。病菌孢子释放、侵染及田间果实发病均与降雨密切相关。温度只影响孢子散发的初始期 ,而对病情发展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秋季番茄产生烂果与三种病害有关,应加强防治。 1.软腐病 是细菌性病害,以感染茎秆和果实为主。果实发病时,果皮完整光亮,果肉腐烂变软,破裂后散发出恶臭味,易脱落,干燥后变成白色僵果。防治方法:避免在阴雨天或露水未干时整枝打权,以促进伤口尽快愈合,防止病菌侵入;及时防治蛀果类害虫如棉铃虫等;  相似文献   

12.
苹果轮纹病在各地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发病达70%,各地果农又称“轮纹烂果病”、“粗皮病”、“轮纹褐腐病”、“疣状粗皮病”等。主要为害梨、桃、李、杏、栗、枣、海棠等多种果树。若幼果期适逢降雨频繁,病菌孢子散发多,侵染也多。幼果受侵染水立即发病,病菌侵入后处于潜伏状态。当果实近成熟期,其内部的生理生化发生改变后,潜伏菌丝迅速蔓延扩展,果实才发病。果实采收期为田间发病高峰期,果实贮藏期也是该病的主要发生期。  相似文献   

13.
<正>一、番茄灰霉病番茄灰霉病是番茄常见病害,轮台县各乡、镇、场产区普遍发生,一般减产15%~30%,重者达60%以上。番茄灰霉病在采收后可继续危害,引起严重烂果。1.发病症状该病以叶片受害为主,茎部、花、果实和种子也可发病。叶片多从下部老叶开始发病,逐步向上转移,病发初期在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浅褐色小斑点,随病斑的扩大,病斑中央呈灰白至灰褐色,湿度高  相似文献   

14.
程冉 《农技服务》2004,(8):33-34
苹果采收后,果农常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是烂果病的发生。苹果烂果病主要是由轮纹病、炭疽病、霉心病、褐腐病等综合侵染所致,烂果率在10%~70%。苹果烂果病发病在贮藏期,但感病却在生长期,因此,防治此病,必须从苹果生长期抓起。  相似文献   

15.
<正> 沧州金丝小枣驰名中外,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但近年来,小枣浆烂果病发生日趋严重,仅沧州,每年烂掉小枣约5000万公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亿元以上。该病不仅在沧州,而且在河北的大成、天津的静海、山东的乐陵、庆云、无棣等北方小枣产区普遍发生。该病具有发病普遍、为害严重的特点。一般枣园的小枣浆烂果率超过20%,严重的达70%以上,严重影响了金丝小枣的生产。针对小枣浆烂果病原不清、防治方法不明、病害发展迅速、防治困难的特点,结合沧州小枣生产的实际情况,就小枣浆烂果病的病菌种类、发病规律、防治措施等提出下列建议和看法。 1 病原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稻曲病俗称"火烟苞"、"黑穗病",是由稻曲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几乎全国所有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并且在逐年加重,严重的田块减产可达50%,一般年份减产3%~5%,是水稻重要的病害之一。1发病条件及危害症状1.1发病条件。病菌以菌核和厚垣孢子在稻草或  相似文献   

17.
雨季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苹果的病害是影响苹果果品质量及商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苹果常见的主要病害有腐烂病、干腐病、轮纹病、炭疽病、白粉病、烂果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以及根部病害和一些生理病害等。其中,苹果轮纹病、苹果炭疽病、苹果烂果病、苹果褐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以及部分生理病害在雨季发病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树体的寿命、果品的产量、质量和商品性。  相似文献   

18.
1枣浆烂果病为害症状 枣浆烂果病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浆烂型、黑疔型和褐皮型. 1.1浆烂型.果实病斑初为红色水浸状小点,迅速扩大形成侵染点明显的红色病斑.有的表面有明显轮纹,多数病斑表皮下散生黑色小点,病组织土黄色至浅褐色软腐,脓状,有酒糟味,后期病果皱缩成深红色至黑色腐果,表面密生黑色瘤状小点.  相似文献   

19.
苹果轮纹病又名粗皮病,烂果病,是继腐烂病的又一枝干型病害,尤其在苹果中的富士品种上易感染,近几年有日益加重的趋势。该病主要为害苹果树的枝干和果实,不仅可以造成树势的衰弱、枝干枯死,还可导致大量烂果。据调查,庄浪县的苹果枝干轮纹病不同程度的发病率达47.3%。因此,加强苹果轮纹病的防治势在必行。现就我们综合防治苹果轮纹病的技术作以总结。  相似文献   

20.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症状、危害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严重危害我国北方枣树,并且逐年加重。本研究通过室内分离培养与田间调查,经多年多地试验,查明此病的症状、危害及病原菌。结果显示:金丝小枣浆烂果病在河北、山东、天津的产区普遍发生,以河北泊头市发病最重。该病在枣果进入白熟期(8月20日左右)开始发病,形成侵染点明显的红色近圆形软腐病斑。1998—2000年3年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6.7%和26.9。依据柯赫氏法则对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菌有性阶段鉴定为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obtuse,(Schw.)),无性世代鉴定为梭壳孢菌(Fusicoccum sp.)。经黑光灯诱导后,囊孢壳菌在室内PDA培养基上可形成子座与分生孢子器。有性世代的子囊壳与子囊孢子只发现于越冬后的病枣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