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鹿茸角是哺乳动物唯一的失去后还能完全再生的器官,人们对鹿茸角再生的分子机理了解甚少。本试验以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杂交方法对Bcl-2在梅花鹿茸角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Bcl-2在梅花鹿茸角表皮层内表达甚微,在茸角真皮层、间充质层及软骨层等处均有表达,但在表达强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在真皮层中,Bcl-2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中有较强的表达,在鹿茸间充质细胞中也有少量Bcl-2的表达;在鹿茸软骨层中,Bcl-2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很高,主要表达在增殖区的软骨细胞中。这表明Bcl-2可能在梅花鹿茸角再生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9,(2):292-295
为了研究色氨酸2,3-双加氧酶(TDO2)在梅花鹿茸角再生中的作用,本试验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DO2mRNA在梅花鹿茸角中的表达。在体外分离培养的鹿茸软骨细胞中添加TDO2抑制剂680C91,诱导24h后,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肥大软骨细胞分化标志分子Ⅹ型胶原(COLⅩ)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mRNA表达的变化,进一步研究TDO2对鹿茸软骨细胞分化的调节机理。结果发现,TDO2在鹿茸真皮层、间充质层及软骨层中均有表达。680C91诱导24h后,鹿茸软骨细胞中COLⅩ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同时RUNX3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TDO2可能通过RUNX3来调节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18-122
以梅花鹿茸角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2(IDO2)在茸角中的表达。在培养的鹿茸软骨细胞中分别添加IDO1抑制剂1-甲基-L-色氨酸(1-L-MT)和IDO2抑制剂1-甲基-D-色氨酸(1-D-MT),作用24h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软骨细胞分化标志分子Ⅹ型胶原(ColⅩ)表达的变化,进一步研究IDO1和IDO2对鹿茸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IDO1和IDO2主要在鹿茸真皮层成纤维细胞、间充质细胞和软骨细胞中表达。用浓度分别为200μmol/L和100μmol/L的1-L-MT和1-DMT处理鹿茸软骨细胞24h后,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olⅩmRNA在鹿茸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结果表明:当IDO的活性受到抑制时,鹿茸软骨细胞的分化过程也受到明显抑制,IDO可能在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梅花鹿鹿茸角生长顶端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梅花鹿鹿茸角生长顶端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梅花鹿鹿茸角生长顶端分皮肤层、间充质层、前成软骨层、过渡层和软骨层.间充质层细胞形态均一,细胞体积较小,呈梭形,细胞核呈椭圆形,核仁明显,胞质内细胞器含量极少,呈典型的幼稚性细胞形态.前成软骨层内有前成软骨细胞,前成软骨细胞体积较闻充质层细胞大,呈长椭圆形,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有1~2个核仁,胞质内出现较多的粗面内质网及多聚核糖体.过渡层细胞成分多样,包括前成软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成软骨细胞体积较前成软骨细胞大,胞质内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发育.软骨层内含大量软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形态极不规则,核膜也不规则,胞质内见有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游离核糖体和脂滴,线粒体极少.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原癌基因c-fos对鹿茸生长的调控作用,采用3头成年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生长期为30、60d的新鲜鹿茸,剖分成茸皮层、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软骨细胞层。首先用2种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基因表达定位,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组织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茸皮的毛囊内根鞘和毛母质及皮脂腺、动脉血管的环形平滑肌处呈阳性反应;真皮乳头层与表皮基部连接的基底层呈阳性反应。在静脉血管、神经和其他附属器反应均未观察到阳性细胞。在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层和软骨层2种方法均没有观察到c-fos的阳性表达细胞。定量分析发现,c-fos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层均有表达,且在茸皮的表达量显著的高于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层和软骨层(P<0.05)。在同一生长期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层和软骨层c-fos的表达量很低;生长30与60d比较,c-fos在间充质细胞层和成软骨层变化不大,在茸皮层和软骨层表现为下调表达。本研究表明c-fos基因在鹿茸快速生长期参与了茸皮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对成骨细胞的分化起着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原癌基因c-myc对鹿茸生长的调控作用,选择3头成年塔里木马鹿生长期为30、60d的新鲜鹿茸,剖分成茸皮层、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软骨细胞层。首先用2种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基因表达定位,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组织基因表达定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茸皮的毛囊内根鞘、毛母质和皮脂腺呈阳性反应,在动脉血管的环形平滑肌、真皮乳头层与表皮基部连接的基底层呈阳性反应。在静脉血管、神经和其他附属器反应均呈阴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myc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层均有表达。茸皮层从生长期30~60d,c-myc表达下调,而在其他3个组织中均上调表达;同一生长期茸皮和软骨层的表达量均高于间充质细胞层和成软骨层(P〈0.05);不同生长期30、60d组织间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c-myc基因在鹿茸快速生长期参与了茸皮的增殖与分化;在软骨组织中高表达特别是生长后期,说明原癌基因c-myc对马鹿茸软骨发育及骨形成有着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49-1552
以梅花鹿茸角为研究对象,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鹿茸软骨细胞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表达的影响。分离培养鹿茸软骨细胞,分别添加IGF-1重组蛋白、IGF-1受体抑制剂(PQ401)和IGF-1重组蛋白,同时构建IGF-1过表达载体并合成siRNA,转染鹿茸软骨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软骨细胞去分化标志分子ColⅠ表达的变化。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添加IGF-1重组蛋白后,随着时间的增加,ColⅠmRNA在鹿茸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逐渐下降,添加PQ401后,IGF-1抑制ColⅠmRNA表达的作用减弱;转染IGF-1过表达载体后,ColⅠmRNA在鹿茸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转染IGF-1siRNA后其表达量则显著升高。结果表明,IGF-1可能在鹿茸软骨细胞去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从塔里木马鹿鹿茸顶端组织中克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编码序列,分析其分子特性及其在鹿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采用改良的Trizol法提取鹿茸顶端组织总RNA,以RT-PCR方法获得VEGF基因,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并鉴定,利用免疫组化法确定VEGF蛋白在塔里木马鹿鹿茸顶端组织茸皮层、间充质层和软骨层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VEGF基因开放读码框(ORF)全长为648 bp,编码216个氨基酸。通过其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发现,塔里木马鹿茸中VEGF与人、牛、羊、猪的VEGF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75%、96.55%、97.58%和97.56%,其中与人VEGF同源性较高。免疫组化试验表明,塔里木马鹿VEGF蛋白在间充质、茸皮层和软骨中均有表达,但无明显表达差异。说明塔里木马鹿鹿茸可能会是人类研究再生医学和血管相关疾病的理想模型,同时,本研究为不同发育期塔里木马鹿鹿茸再生干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梅花鹿鹿茸顶端间充质组织及软骨组织miRNA芯片,分离鹿茸间充质和软骨组织细胞,利用TRIzol试剂法分别提取细胞的总RNA,并进行miRNA生物素标记,将标记的小RNA在miRNA芯片上进行杂交反应,再进行芯片扫描及数据处理,应用相对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法验证部分miRNA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得到鹿茸间充质和软骨组织miRNA差异表达谱。间充质部位存在的miRNA为289个,软骨部位存在的miRNA条数为304条。其中间充质组织中117个miRNA表达上调,71个miRNA表达下调;软骨组织中97个miRNA表达上调,87个miRNA表达下调;两个组织中共同存在且具有显著差异性表达的miRNA为158个。Real-time PCR法验证结果显示,相对于间充质细胞,miR-1、miR-18a、miR-18b、miR-19a、miR-19b、miR-20b和miR-let-7f的表达均上调;而miR-99b、miR-130b及miR-184的表达均下调,与芯片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梅花鹿鹿茸顶端组织中克隆Smad2与Smad4基因的编码区(CDS)序列,分析其分子特性及在鹿茸顶端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试验采用TRIzol法提取鹿茸顶端组织总RNA,以PCR方法获得Smad2与Smad4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Smad2与Smad4基因在鹿茸顶端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Smad2基因完整的CDS序列长度为1 404 bp,编码467个氨基酸,与牛、人、马和猪的Smad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29%、94.52%、95.30%和95.51%;Smad4基因完整的CDS序列长度为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与牛、人、马和猪的Smad4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26%、94.89%、95.85%和95.97%;Smad2与Smad4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别为52.24 ku与60.50 ku,理论等电点分别为6.13与6.50,均具有较强的亲水性;梅花鹿Smad2与Smad4基因在茸皮层、间充质层和软骨层中均有表达,在软骨层中表达水平较高。说明梅花鹿Smad2与Smad4基因在鹿茸软骨层中表达水平较高,对鹿茸再生发育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达到更好的锯茸止血效果,对梅花鹿锯茸时出血特点及锯茸止血药物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收取初角茸时呈渗出状出血;收取二杠茸时呈线状出血;收取三杈茸和畸型茸时呈喷射状出血,并且有节律地进行搏动。出血量随着鹿茸的产量和茸根围度的增加而增多,但是当收取茸根围度为(20.3±0.6)cm的畸型茸时却不存在这种明显的相关关系。同一茸型不同年龄的鹿,因茸重、茸根围度的不同出血亦有差别。根据鹿茸的组织结构、生长规律和梅花鹿生理特点,选用由中药组成的外用锯茸止血药方剂,通过锯茸止血试验,结果表明,该锯茸止血药无刺激性,止血快,抗感染能力强,创面愈合良好,对再生茸产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特效生茸宝系由多种中西药物组成的复方药物添加剂,具有明显的促进鹿茸生长的效果。为了进一步研究其促鹿茸生长机理及对鹿茸品质的影响,按日量30g/头,添加于精料中,连喂70d。采集锯茸时茸基部流出的血液和锯下的鹿茸,分别测定了某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鹿茸氨基酸含量。结果,饲喂特效生茸宝的鹿,血液红细胞数、Hb、血清总蛋白量均增加(P〈0.05),AKP活性增高(P〈0.01),鹿茸中氨基酸含量增高。由此  相似文献   

13.
茸鹿人工选育品种品系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我国人工选育的梅花鹿和马鹿 6个品种品系的 2 0多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 ,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变异系数除鲜茸重的较高之外 ,其他很小 ;公鹿的留种率很低 ,茸重性状的选择差很大 ;遗传力和重复力均较高 ;世代间隔较短 ;鲜茸重的遗传进展和年改进量较大 ;梅花鹿种公鹿的种用年限较短 ,并明显低于马鹿的 ;梅花鹿品种品系间和马鹿亚种间杂交F1茸重性状和繁殖成活率性状的杂种优势率非常显著 (P <0 0 1 )。此项统计分析为茸鹿的优质高效育种、提高纯繁选育速度、杂种优势利用、杂交培育新品种和育种规化及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4种东北梅花鹿茸片总糖与水溶性蛋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东北梅花鹿茸片的内在质量差异,选取10支东北梅花鹿茸,切片时分腊片、粉片、纱片和骨片进行取样,对其总糖和水溶性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茸腊片、粉片、纱片和骨片的水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4.97%、3.95%、2.55%、1.59%,总糖含量分别为3.21%、2.21%、1.04%、0.49%,4种茸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半乳糖凝集素1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是一种分子质量约为14 ku的β-糖结合蛋白,是动物凝集素家族的成员之一。作为多种癌症的诊断指标,治疗癌症的新突破口,对Galectin-1的研究备受关注。此外,Galectin-1分布广泛,与多种正常生物功能相关,如细胞生长、神经修复、血管再生、软骨形成等。现阶段,关于Galectin-1在鹿茸再生中的研究很少,但鹿茸再生中许多过程与Galectin-1的功能高度相关。与肿瘤同样高速生长且高表达Galectin-1的鹿茸组织并不发生癌变,这可能对癌症的研究有所启发。为了寻找治疗癌症的新方法,解释鹿茸再生机制,了解Galectin-1蛋白在肿瘤和鹿茸中的功能研究进展至关重要,文章就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梅花鹿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B3(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 B3,MSRB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茸重性状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高、低产茸量的梅花鹿各8只,应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基因变异位点。采用MassARRAY® SNP分型技术对314头24月龄梅花鹿MSRB3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并结合梅花鹿茸重性状数据进行了关联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 在梅花鹿MSRB3基因中共发现6个SNPs位点,其中2个SNPs位点位于外显子区域,且突变均未引起氨基酸改变,属于同义突变,其余4个SNPs位点均存在于内含子区域。分型结果显示4个样本未分型成功,其余310个样本进行后续分析。各位点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基本一致,g.44455582 T>C、g.44455759 C>T、g.44414424 T>C、g.44350306 T>C及g.44340836 G>A等5个位点的杂合度较高,均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g.44340734 G>C位点杂合度较低,属于低度多态(PIC<0.25)。卡方检验结果表明,g.44455759 C>T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他5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对6个SNPs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梅花鹿茸重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44455582 T>C位点的TT基因型个体茸重极显著高于CC和TC基因型(P<0.01)。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g.44340734 G>C和g.44350306 T>C、g.44455582 T>C和g.44455759 C>T位点存在强连锁,各产生3种单倍型,在Block 2区块中单倍型TC茸重显著高于单倍型CT (P<0.05)。【结论】 MSRB3基因与梅花鹿茸重性状密切相关,g.44455582 T>C位点和单倍型TC可作为筛选高产梅花鹿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clone the coding sequenc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from the antler tissue at the top of the Tarim Red deer, and analyze the molecular properties and expression in antler tissue. This study extracted total RNA in antler tip by improved Trizol method and got the VEGF gene by RT-PCR method, then purified and connected it to pMD18-T vector, and conversed it into Escherichia coli DH5α, the expression of the VEGF protein at the top of antler tissue, between the cortex and chopped level of mesenchymal and cartilage layer in Red deer were determin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en reading frame (ORF) length of VEGF gene was 648 bp, and encoding 216 amino acids, sequence homology of the nucleotide were 98.75%, 96.55%, 97.58% and 97.56% comparing with human, cattle, sheep and pig, respectively. The VEGF of Tarim Red deer antler was high similarity with that of human through its sequenc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VEGF protein were expressed in the top of antler tissue, including skin mesenchymal and cartilage layer from immunohistochemical experiment, but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t was predicted that the Tarim Red deer antler might be ideal model of the blood vessel related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diseases for human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