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杂交方法对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梅花鹿茸角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yclin D1在梅花鹿茸角表皮层内表达极少,在茸角真皮层、间充质层及软骨层等处均有表达,但在表达强度上存在差异。在真皮层中,cyclin D1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中有较强的表达,在鹿茸间充质细胞中也有少量cyclin D1的表达,在鹿茸软骨层中,cyclin D1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非常高,主要表达在增殖区的软骨细胞中。结果表明,cyclin D1可能在梅花鹿茸角再生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9,(2):292-295
为了研究色氨酸2,3-双加氧酶(TDO2)在梅花鹿茸角再生中的作用,本试验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DO2mRNA在梅花鹿茸角中的表达。在体外分离培养的鹿茸软骨细胞中添加TDO2抑制剂680C91,诱导24h后,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肥大软骨细胞分化标志分子Ⅹ型胶原(COLⅩ)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mRNA表达的变化,进一步研究TDO2对鹿茸软骨细胞分化的调节机理。结果发现,TDO2在鹿茸真皮层、间充质层及软骨层中均有表达。680C91诱导24h后,鹿茸软骨细胞中COLⅩ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同时RUNX3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TDO2可能通过RUNX3来调节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18-122
以梅花鹿茸角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2(IDO2)在茸角中的表达。在培养的鹿茸软骨细胞中分别添加IDO1抑制剂1-甲基-L-色氨酸(1-L-MT)和IDO2抑制剂1-甲基-D-色氨酸(1-D-MT),作用24h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软骨细胞分化标志分子Ⅹ型胶原(ColⅩ)表达的变化,进一步研究IDO1和IDO2对鹿茸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IDO1和IDO2主要在鹿茸真皮层成纤维细胞、间充质细胞和软骨细胞中表达。用浓度分别为200μmol/L和100μmol/L的1-L-MT和1-DMT处理鹿茸软骨细胞24h后,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olⅩmRNA在鹿茸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结果表明:当IDO的活性受到抑制时,鹿茸软骨细胞的分化过程也受到明显抑制,IDO可能在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原癌基因c-fos对鹿茸生长的调控作用,采用3头成年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生长期为30、60d的新鲜鹿茸,剖分成茸皮层、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软骨细胞层。首先用2种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基因表达定位,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组织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茸皮的毛囊内根鞘和毛母质及皮脂腺、动脉血管的环形平滑肌处呈阳性反应;真皮乳头层与表皮基部连接的基底层呈阳性反应。在静脉血管、神经和其他附属器反应均未观察到阳性细胞。在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层和软骨层2种方法均没有观察到c-fos的阳性表达细胞。定量分析发现,c-fos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层均有表达,且在茸皮的表达量显著的高于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层和软骨层(P<0.05)。在同一生长期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层和软骨层c-fos的表达量很低;生长30与60d比较,c-fos在间充质细胞层和成软骨层变化不大,在茸皮层和软骨层表现为下调表达。本研究表明c-fos基因在鹿茸快速生长期参与了茸皮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对成骨细胞的分化起着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梅花鹿鹿茸角生长顶端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梅花鹿鹿茸角生长顶端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梅花鹿鹿茸角生长顶端分皮肤层、间充质层、前成软骨层、过渡层和软骨层.间充质层细胞形态均一,细胞体积较小,呈梭形,细胞核呈椭圆形,核仁明显,胞质内细胞器含量极少,呈典型的幼稚性细胞形态.前成软骨层内有前成软骨细胞,前成软骨细胞体积较闻充质层细胞大,呈长椭圆形,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有1~2个核仁,胞质内出现较多的粗面内质网及多聚核糖体.过渡层细胞成分多样,包括前成软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成软骨细胞体积较前成软骨细胞大,胞质内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发育.软骨层内含大量软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形态极不规则,核膜也不规则,胞质内见有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游离核糖体和脂滴,线粒体极少.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原癌基因c-myc对鹿茸生长的调控作用,选择3头成年塔里木马鹿生长期为30、60d的新鲜鹿茸,剖分成茸皮层、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软骨细胞层。首先用2种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基因表达定位,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组织基因表达定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茸皮的毛囊内根鞘、毛母质和皮脂腺呈阳性反应,在动脉血管的环形平滑肌、真皮乳头层与表皮基部连接的基底层呈阳性反应。在静脉血管、神经和其他附属器反应均呈阴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myc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层均有表达。茸皮层从生长期30~60d,c-myc表达下调,而在其他3个组织中均上调表达;同一生长期茸皮和软骨层的表达量均高于间充质细胞层和成软骨层(P〈0.05);不同生长期30、60d组织间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c-myc基因在鹿茸快速生长期参与了茸皮的增殖与分化;在软骨组织中高表达特别是生长后期,说明原癌基因c-myc对马鹿茸软骨发育及骨形成有着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从塔里木马鹿鹿茸顶端组织中克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编码序列,分析其分子特性及其在鹿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采用改良的Trizol法提取鹿茸顶端组织总RNA,以RT-PCR方法获得VEGF基因,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并鉴定,利用免疫组化法确定VEGF蛋白在塔里木马鹿鹿茸顶端组织茸皮层、间充质层和软骨层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VEGF基因开放读码框(ORF)全长为648 bp,编码216个氨基酸。通过其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发现,塔里木马鹿茸中VEGF与人、牛、羊、猪的VEGF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75%、96.55%、97.58%和97.56%,其中与人VEGF同源性较高。免疫组化试验表明,塔里木马鹿VEGF蛋白在间充质、茸皮层和软骨中均有表达,但无明显表达差异。说明塔里木马鹿鹿茸可能会是人类研究再生医学和血管相关疾病的理想模型,同时,本研究为不同发育期塔里木马鹿鹿茸再生干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梅花鹿鹿茸顶端组织中克隆Smad2与Smad4基因的编码区(CDS)序列,分析其分子特性及在鹿茸顶端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试验采用TRIzol法提取鹿茸顶端组织总RNA,以PCR方法获得Smad2与Smad4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Smad2与Smad4基因在鹿茸顶端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Smad2基因完整的CDS序列长度为1 404 bp,编码467个氨基酸,与牛、人、马和猪的Smad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29%、94.52%、95.30%和95.51%;Smad4基因完整的CDS序列长度为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与牛、人、马和猪的Smad4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26%、94.89%、95.85%和95.97%;Smad2与Smad4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别为52.24 ku与60.50 ku,理论等电点分别为6.13与6.50,均具有较强的亲水性;梅花鹿Smad2与Smad4基因在茸皮层、间充质层和软骨层中均有表达,在软骨层中表达水平较高。说明梅花鹿Smad2与Smad4基因在鹿茸软骨层中表达水平较高,对鹿茸再生发育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49-1552
以梅花鹿茸角为研究对象,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鹿茸软骨细胞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表达的影响。分离培养鹿茸软骨细胞,分别添加IGF-1重组蛋白、IGF-1受体抑制剂(PQ401)和IGF-1重组蛋白,同时构建IGF-1过表达载体并合成siRNA,转染鹿茸软骨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软骨细胞去分化标志分子ColⅠ表达的变化。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添加IGF-1重组蛋白后,随着时间的增加,ColⅠmRNA在鹿茸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逐渐下降,添加PQ401后,IGF-1抑制ColⅠmRNA表达的作用减弱;转染IGF-1过表达载体后,ColⅠmRNA在鹿茸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转染IGF-1siRNA后其表达量则显著升高。结果表明,IGF-1可能在鹿茸软骨细胞去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鹿茸角发育与再生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鹿茸角发育与再生调节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与鹿茸角发育与再生相关的一些生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已确认的与鹿茸角再生关系密切的重要分子有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视黄酸、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这些物质广泛分布于芽基及快速生长的鹿茸角内,可调节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分化。由于鹿茸角再生过程与生殖周期密切相关,性激素可能对这些因子在鹿茸角内的表达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达到更好的锯茸止血效果,对梅花鹿锯茸时出血特点及锯茸止血药物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收取初角茸时呈渗出状出血;收取二杠茸时呈线状出血;收取三杈茸和畸型茸时呈喷射状出血,并且有节律地进行搏动。出血量随着鹿茸的产量和茸根围度的增加而增多,但是当收取茸根围度为(20.3±0.6)cm的畸型茸时却不存在这种明显的相关关系。同一茸型不同年龄的鹿,因茸重、茸根围度的不同出血亦有差别。根据鹿茸的组织结构、生长规律和梅花鹿生理特点,选用由中药组成的外用锯茸止血药方剂,通过锯茸止血试验,结果表明,该锯茸止血药无刺激性,止血快,抗感染能力强,创面愈合良好,对再生茸产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半乳糖凝集素1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是一种分子质量约为14 ku的β-糖结合蛋白,是动物凝集素家族的成员之一。作为多种癌症的诊断指标,治疗癌症的新突破口,对Galectin-1的研究备受关注。此外,Galectin-1分布广泛,与多种正常生物功能相关,如细胞生长、神经修复、血管再生、软骨形成等。现阶段,关于Galectin-1在鹿茸再生中的研究很少,但鹿茸再生中许多过程与Galectin-1的功能高度相关。与肿瘤同样高速生长且高表达Galectin-1的鹿茸组织并不发生癌变,这可能对癌症的研究有所启发。为了寻找治疗癌症的新方法,解释鹿茸再生机制,了解Galectin-1蛋白在肿瘤和鹿茸中的功能研究进展至关重要,文章就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特效生茸宝系由多种中西药物组成的复方药物添加剂,具有明显的促进鹿茸生长的效果。为了进一步研究其促鹿茸生长机理及对鹿茸品质的影响,按日量30g/头,添加于精料中,连喂70d。采集锯茸时茸基部流出的血液和锯下的鹿茸,分别测定了某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鹿茸氨基酸含量。结果,饲喂特效生茸宝的鹿,血液红细胞数、Hb、血清总蛋白量均增加(P〈0.05),AKP活性增高(P〈0.01),鹿茸中氨基酸含量增高。由此  相似文献   

14.
鹿茸是唯一可以重复再生的哺乳动物器官。利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制备梅花鹿鹿茸总蛋白样品,分别进行双向电泳,从得到的蛋白点的数量和点的圆滑程度、分辨率等确定适合的提取方法。分别用全蛋白提取试剂盒、自制裂解液、丙酮沉淀制备蛋白样品,并对得到的3种2-DE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试剂盒提取法和自制裂解液法得到的蛋白点比较多、圆滑,图谱清晰;丙酮沉淀法得到的蛋白点不如前者多,图谱有横竖纹。  相似文献   

15.
4种东北梅花鹿茸片总糖与水溶性蛋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东北梅花鹿茸片的内在质量差异,选取10支东北梅花鹿茸,切片时分腊片、粉片、纱片和骨片进行取样,对其总糖和水溶性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茸腊片、粉片、纱片和骨片的水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4.97%、3.95%、2.55%、1.59%,总糖含量分别为3.21%、2.21%、1.04%、0.49%,4种茸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茸鹿人工选育品种品系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我国人工选育的梅花鹿和马鹿 6个品种品系的 2 0多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 ,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变异系数除鲜茸重的较高之外 ,其他很小 ;公鹿的留种率很低 ,茸重性状的选择差很大 ;遗传力和重复力均较高 ;世代间隔较短 ;鲜茸重的遗传进展和年改进量较大 ;梅花鹿种公鹿的种用年限较短 ,并明显低于马鹿的 ;梅花鹿品种品系间和马鹿亚种间杂交F1茸重性状和繁殖成活率性状的杂种优势率非常显著 (P <0 0 1 )。此项统计分析为茸鹿的优质高效育种、提高纯繁选育速度、杂种优势利用、杂交培育新品种和育种规化及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aims at presenting histology of growing and mature antlers in red deer stag ( Cervus elaphus ). Growing antlers constitute a model organ for examining regeneration processes of tissues because they are the only mammalian appendages capable of regeneration. Histological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tip of a growing antler consists of hairy skin, perichondrium, mesenchyme and chondroprogenitors area. By performing immunochistochemistry, we found that cell expressing Ki-67 and PCNA antigens were localized in basal layer of epidermis, skin glands and beneath their secretory sections, mesenchyme as well as within and in the vicinity of central blood vessels. Ultrastructurally, cells from chondroprogenitors zone have chondroblast-like morphology and take part in producing of collagen fibres followed by the process of cartilage mineralization. However, mature antlers also consist of lamellar osseous tiss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