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茶叶加工,现阶段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也有初精制联合加工的,现就茶叶精制加工现代化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我国制茶已有悠久的历史,劳动人民长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茶叶生产的需要,节约制茶燃料,在调查总结本省制茶炉灶的基础上参阅有关资料,本所从一九七二年开始设计建造的无烟灶,经十年来的经验与实践,认为适合茶叶初精制烘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各地乡镇企业的崛起,为改革乡村茶叶加工体制,发展乡村制茶企业带来了有利的契机。笔者在1987年茶季对安徽省一些重点产茶县的调查中,耳闻目睹广大茶农要求发展乡村初精制合一的制茶厂的愿望比兴办和承包单纯初制茶厂要强烈得多,这反映出广大茶农伴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增强了商品经济观念,这也是近年来中央的有关文件所要求的。茶叶初制与精制加工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合在一起有利于生产过程紧密衔接和厂房、机具、劳力的合理安排使用,促进生产力的提  相似文献   

4.
这篇建议,提供给浙江茶叶产销单位、茶叶工作者和有关主管部门作参考。建议如下: 一、继续发展茶叶产销,力争1990年产茶lO万吨以上,外销茶创一亿美元。二、进一步改革农村茶园管理和经营体制,组织茶农协作、生产联营,以加强茶园管理、提高单产、增加产量。三、调整、充实农村现有茶叶初制厂,进一步发展农村茶叶初精制联合厂,以提高茶叶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茶坯加工过程中,拣剔主要是依靠人工进行.手工拣剔不仅开支大,而且效率低,严重地影响了茶叶精制加工的速度和效益.近年来,我省多数茶叶精制厂生产的茶坯与省定标准样相比,在净度上差距较大.因此,如何减少拣剔量,提高茶叶净度,是茶叶精制加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  相似文献   

6.
《茶世界》2010,(4)
20世纪50年代初,蒲江年产茶叶15吨左右。1958年,开始毁茶种粮,到了70年代,全县茶叶年产量3吨左右。80年代起,全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茶叶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91年,蒲江县被列为成都市茶叶基地县。1993年,引进精制茶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7.
茶叶生产效率是我国茶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构建了精制茶加工企业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5家精制茶加工企业,通过数据包络分析对其生产系统中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供精制茶加工企业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日春茶业     
《福建茶叶》2010,(3):40-41
日春股份公司发源于铁观音的故乡——安溪西坪镇,是一家集茶基地建设。茶叶、茶具、茶食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经营“日春”铁观音、“红方”红茶和岩茶。公司现有绿色有机茶生产基地万余亩。初制厂两处。精制厂一处以及配送中心一个,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08,(12)
近日,台资企业安溪天福茶厂举行落成剪彩仪式。安溪天福茶厂占地面积38亩,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包括铁观音文化馆、茶叶初制厂、精制厂、包装厂、员工宿舍等建设单体。除了作为天福集团的铁观音生产基地外,还将配合天福茶学院,作为学院教授研究铁观音茶叶和学生实习的一个基地。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浙江省泰顺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和拳头产品.在全县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县拥有茶叶初制厂220座,初精制联合厂3座,制茶机械1500台.1994年产茶1604吨,产值1755.37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61.58吨,产值288.47万元.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大力发展茶叶商品生产的需要,省农业厅委托饶平县林业局,于4月15日至4月28日举办了乌龙茶生产培训班,委托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5月15日至5月30日举办了红茶生产技术培训班。参加两个班学习的学员共六十人。郑荣兴、蔡义初、许剑秋等十五名茶叶科技人员,应聘到班讲授了茶树栽培、茶树病虫防治,乌龙茶初制、红茶初精制、茶叶拼配、茶叶审评的原理和技术经验,期间组织了现场参观见习和制茶实习。  相似文献   

12.
茶叶是云南省的一大优势。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去年初,省人民政府召开了全省茶叶会议,研究并制定了有利于发展茶叶生产的两项政策:一是产茶的生产队(初制所、茶场)以一九七八年交售给国家毛茶数量为基数,超交部分的级内茶实行斤茶斤粮奖励办法(原定茶叶奖售粮照给)。二是各精制茶厂把部份利润返还给产茶社队。省政府制定的这两项政策,调动了茶区广大社员多产茶、产好茶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茶区  相似文献   

13.
茶叶副产品试制速溶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副产品是茶叶初、精制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它包括毛衣、茶梗、细片末、茶灰(非地脚灰)等非直接能饮用的下脚茶。根据化学分析资料说明,这些副产品仍含有一定数量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成分,其含量均达正品茶的50%以上,水浸出物含量达30%。我国目前年产茶叶700余万担,如果按茶叶副产品占总产量的10%计算,每年在生产中自然产生的茶叶副产品约有70余万担。因此,如何经济地利用这  相似文献   

14.
一、茶叶切断的要求与性能:茶叶制造中,为适合成品茶的规格,有的在初制过程把青叶切碎,如红碎茶;有的在精制过程把祖大的茶叶切碎,如珠茶。这是一种破碎性作业,工艺要求既要切断变小成条(或成粒),又要避免产生片末碎茶。不适当的切碎机,都要产生大量的片末,在经济上造成极大损失。为了切碎后片末少,提取高级茶,减少低级茶,有改进的必要。我国精制茶厂目前应用的切茶机种类很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的开放,我省的茶叶加工,由集中走向分散,国营或集体专业茶场,也逐步进行茶叶精制加工,初精制联合,直接面向市场。茶叶从栽培,初制到精制加工是一个综合的生产过程,既有农业,又有工业,要求较高的技术管理,尤其是后者。各专业茶场分散精制,有的缺乏专业技术,设备落后,  相似文献   

16.
茶叶感官审评技术与商品茶研发密不可分,福建闽北各地产出的精制茶,均需通过各大茶企研发部、采购部审评,方可收购入库作为拼配原料,由此可见审评技术的重要。本文简述茶叶审评在武夷岩茶商品茶生产中的运用,介绍以茶叶审评技术促进商品茶品质提升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眉茶是我国主要出口茶类,年外销量约150万担。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殷切,价格亦较坚挺。出口眉茶主产于浙、皖、赣,现在,四川、湖南等省也有所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茶厂,眉茶生产发展更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为了配合外销眉茶生产的需要,拟在1988年12月13~23日举办“外销眉茶加工技术培训班”。学习内容: 1.眉茶精制技木; 2.眉茶(长炒青)初制技木; 3.眉茶拼配实习; 4.眉茶初、精制茶机性能与组  相似文献   

18.
茶叶产销体制改革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在经营管理上由过去的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有售青叶的,有初制厂加工销售毛茶的,也有精制厂除精制加工茶叶外,还参与收青、初制的,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呆板的“三步曲”了。本文旨在从经济角度对茶叶经营各阶段如茶园培育至从售青、初制生产至毛茶出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我国的茶叶加工技术及加工机械的应用知识,由茶叶专家吕增耕工程师编著的《茶叶加工与加工机械》一书,阐述了各茶类初、精制工艺的掌握,各种制茶机械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茶叶自七十年代中期持续大幅度增长,精制工业逐年急剧膨胀,又逢从业技术队伍替换更新周期,原有厂房、茶机设备、制茶职工人数、质量及生产技术管理等都不相适应,在现实形势的压力下,精制茶机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