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张学 《农村科技》2004,(3):23-23
方法是:如用犁播,可按行距要求,第一犁开沟下种,第二犁将豁起的土覆盖第一犁沟的种子后,将犁沟留作灌水沟。如用机播,可靠播种沟另开灌水沟。灌水时,从灌水沟引水灌溉,通过停渗作用湿润播种沟的土壤及种子。  相似文献   

2.
1水平沟灌灌溉水在玉米行间的水平灌水沟内流动,靠重力和毛管作用,湿润土壤的一种灌溉技术.沟灌较大水漫灌对土壤的团粒结构破坏轻,灌水后表土疏松,这对质地黏重的土壤更为重要,可避免板结和减少棵间蒸发量.灌水垄沟深18~22厘米.  相似文献   

3.
地膜栽培通常多采用沟灌,水集中于沟底土壤,为使膜下作物根区充分湿润,需延长浇水时间。这种方法用水多,土壤易板结等。膜上灌水技术是对沟灌的改进。它利用地膜输水,通过放苗孔和膜侧旁渗灌给作物供水。它适用于土地平整度较差、用井水灌溉出水量较小的地区。一、膜上灌水的两  相似文献   

4.
1.豁沟渗灌。用犁播.可按行距要求,第一犁开沟下种,第二犁将豁起的土覆盖第一犁沟的种子后.将犁沟留作灌水沟?如用机播,可靠播种沟另开灌水;沟。灌水时,从灌水沟引水灌溉,灌水沟引水灌溉,通过傍渗作用湿润播种沟的土壤及种子。  相似文献   

5.
1 沟灌灌溉水玉米行间的灌水沟内流动,靠重力和毛管作用,湿润土壤的一种灌溉技术。沟灌较大的水漫灌对土壤的团拉结构破坏轻,灌水后表土疏松、这对质地黏重的土壤更为重要, 可避免板结和减少棵间蒸发量。灌水垄沟深18-22米。  相似文献   

6.
入沟流量对蟠桃沟灌和蓄水坑灌灌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三工河流域典型灌溉条件下,进行不同入沟流量的田间灌水技术试验,以灌水均匀度(Ed)和灌水效率(Ea)为指标对蟠桃沟灌和蓄水坑灌的灌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沟灌条件下入沟流量对Ed、Ea的影响较大,总体而言,Ed、Ea随入沟流量的增加而增高,在相近条件下宜采用较大的入沟流量;蓄水坑灌条件下两种入沟流量的Ed和Ea差异较小,表明入沟流量不是影响蓄水坑灌灌水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土壤、地形等灌溉条件较差地区,蓄水坑灌法是适宜于果树的地面灌溉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土壤通气与土壤持水量是一对矛盾.传统的灌溉方法,一般没有协调好水与氧的矛盾,不仅耗水量大,水的利用率低.而且灌水后往往不同程度地造成土壤板结.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涌泉根灌灌溉模式下的水肥利用效率,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米脂试验站原状土上进行了涌泉根灌湿润体肥液入渗试验,研究不同灌水器流量对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特性及水氮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器流量对涌泉根灌肥液入渗湿润体内含水率以及氮素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入渗能力、湿润锋运移距离均随灌水器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并分别得到灌水器流量与涌泉根灌累计入渗量以及湿润锋运移距离的数学模型。肥液入渗条件下形成的湿润体形状近似为椭球体,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表现为表层低(18.55%)、中间高(20.39%)、底层低(14.46%)的趋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当以分布1 d时湿润体特征值作为灌水技术指导依据。相同土层深度处NO-3-N和NH+4-N含量均随灌水器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再分布时间越长,土壤中NO-3-N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表层土壤NO-3-N含量最大,深度越深NO-3-N含量越低;土壤中NH+4-N含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而深层土壤NH+4-N含量减少更明显。水分运动对NO-3-N含量的分布及运移较显著,水分运动对NH+4-N含量的分布及运移不显著。上述结果为涌泉根灌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实现农作物已定的灌溉制度,做到灌水均匀,节省用水,效率高并有利于保持土壤结构和肥力,必须正确地选择灌水方法和其相应的良好灌水技术。灌水方法按照向田间输水的方式和湿润土壤的方式分为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和滴灌等四大类。下面对地面灌溉的灌水方法详细介绍。地面灌溉是灌水沿着田面成连续水流在田面建立水层,而以重力作用成土壤的毛细管作用,使作物根系活动层达到湿润的灌水方法。这种方法需要的设备很少,投资省,技术简单,是我国目前广  相似文献   

10.
杨树适宜在疏松、湿润而肥沃的土壤上繁育,因此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不宜选在低洼易涝、土壤黏重或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也不宜选择土壤板结或沙土过多的地块育苗。在选择地块时一定要了解该地上年是否使用过残留大、对种苗有害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11.
几种农作物节水灌溉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农 《今日农村》2006,(4):23-23
⒈田间地面灌水田间地面灌水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⒉管灌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省工、节地和节省能耗等优点。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管灌可省水30%~50%。⒊微灌微灌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微管灌等,是将灌溉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于作物根系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对部分密播作物不适宜…  相似文献   

12.
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方法]利用TDR测定土壤含水率,连续观测得到地下滴灌灌水过程中湿润锋的运移动态、灌水完毕时及24h后的土壤含水率分布情况。[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湿润锋的进展速度逐渐减小。灌水完毕时含水率等值线的整体分布近似为椭圆形,与壤土水分分布的一般特征相吻合。由于蒸发因素的存在,接近地表部分的土壤含水率为9.2%,小于土壤初始含水率,停止灌溉24h后,除土壤内部的含水率重新分布之外,土壤湿润体的形状和范围也有了较大的改变,水分达到了地表下70cm处,但湿润体在水平方向的运移却不很明显。[结论]该研究初步了解了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方法。膜下滴灌则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结合,即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是一项节水增效农田灌溉新技术。膜下滴灌的优点主要有:1. 灌溉用水省。滴灌仅湿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属局部灌溉形式,由于滴水强度小于土壤的入渗速度,因而不会形成径流使土壤板结。膜下滴灌滴水量很少,且能够使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循环于土壤与地膜之间,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覆盖地膜还能将较小的无效降雨变成有效降雨,提高自然降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涌泉根灌双点源交汇入渗湿润体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求涌泉根灌土壤水分运移及分布特性,为涌泉根灌理论研究及技术要素确定提供参考。【方法】在20L的灌水量和160~300min的灌水历时条件下,以滴头流量(4,6,8L/h)、滴头间距(30,50cm)为变量,通过变化其中的一个量进行双点源交汇入渗条件下的涌泉根灌试验,测定并分析湿润体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湿润锋运移和水分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涌泉根灌双点源交汇入渗不同布置方式对水平、垂直剖面湿润锋运移及水分分布有一定影响,不同流量(4,6,8L/h)入渗结束后24h,水平和垂直方向湿润锋分别相差1.5,4.0cm;4.2,2.8cm和6.7,6.8cm。不同滴头间距(30,50cm)入渗结束后24h,水平剖面水平方向和交汇界面湿润锋分别增加24.5,11.3cm和17.7,20.3cm,垂直剖面水平方向和交汇界面湿润锋分别增加26.0,30.2cm和22.1,36.6cm。灌水量和滴头间距相同条件下,灌水结束时大滴头流量湿润体表层土壤的含水量较高,但深层土壤含水量较小滴头流量低。【结论】在灌水量20L和灌水历时160~300min条件下,涌泉根灌滴头流量和滴头间距对湿润体的运移、交汇时间、土壤含水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二团一连职工在冬灌棉田。进入棉花采摘中后期以来,新疆塔里木各植棉团场针对棉田地下水位高、盐碱重、易板结的实际,抢抓土壤封冻前的有利时机,采用"小格田"灌溉法,适时引水冬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大容量渗灌器在不同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及入渗规律.【方法】利用室内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土壤湿润体的形状以及灌水量和入渗压力对渗灌器入渗特性的影响.【结果】距离对称剖面大于9.2cm的湿润体剖面近似为半椭球体;入渗初期在水头的作用下湿润峰的运移速率较快,之后湿润峰处于稳定增加的趋势,湿润峰的运移距离(y)与时间(t)的关系可以用乘幂关系表达y=mtn,拟合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在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湿润体垂直入渗距离的增加量逐渐大于水平方向的增加量,湿润比降低,在入渗后期重力式梯度占据主要的作用;土壤入渗率分析表明,0.4、0.7、1.0L的平均入渗速率分别为0.025、0.022、0.017L/s;一次灌水量越大的处理平均入渗速率越小.【结论】针对不同土壤的入渗能力和植物的根系生长范围,可通过调节入渗面的出口直径尺寸和灌水量的多少改变湿润比,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枣树林中空地为对照,研究漫灌条件下新疆阿克苏地区幼龄枣树林地土壤水分的运移规律,并用EM50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以确定不同灌水量下的枣树林地土壤水分的下渗速率、土壤湿润区间、灌溉周期,为枣树的精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灌水量为80、120和160 m3.亩-1时,枣树林地土壤最大含水量分别为36.8%、38.7%和39.0%,含水量最高的土层分别在-20 cm、-60 cm和-60 cm范围处。(2)在灌溉过程中,土壤水分的运移速率平均为3.74 min.cm-1。(3)随灌水量的增加,幼龄枣树林地土壤湿润区间也在增大,灌水量为80、120和160 m3.亩-1的土壤湿润区间分别为0~-60 cm、0~-80 cm和0~-100 cm。(4)土壤水分湿润区间和灌水量和灌溉时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表达式为Y=0.347 X1+0.364 X2-65.538。(5)灌水量每增加40 m3.亩-1,相应的灌水周期将延长2~4 d。  相似文献   

18.
以枣树林中空地为对照,研究漫灌条件下新疆阿克苏地区幼龄枣树林地土壤水分的运移规律,并用EM50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以确定不同灌水量下的枣树林地土壤水分的下渗速率、土壤湿润区间、灌溉周期,为枣树的精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灌水量为80、120和160 m3·亩-1时,枣树林地土壤最大含水量分别为36.8%、38.7%和39.0%,含水量最高的土层分别在-20 cm、-60 cm和-60 cm范围处.(2)在灌溉过程中,土壤水分的运移速率平均为3.74 min·cm-1.(3)随灌水量的增加,幼龄枣树林地土壤湿润区间也在增大,灌水量为80、120和160 m3·亩-1的土壤湿润区间分别为0~-60 cm、0~-80 cm和0~-100 cm.(4)土壤水分湿润区间和灌水量和灌溉时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表达式为Y=0.347 X1+0.364 X2-65.538.(5)灌水量每增加40 m3·亩-1,相应的灌水周期将延长2~4 d.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深层坑渗灌双灌水器土壤水分入渗特性,采用Hydrus-2D软件,建立深层坑渗灌双灌水器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并通过机理试验对比分析,推求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水平、垂直向上以及垂直向下3个方向湿润锋的拟合结果和实测结果的误差分别为1.28%,3.73%和4.04%,观测点土壤含水量拟合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平均误差为9.1%,说明所建模型模拟的湿润锋和土壤含水量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采用该模型分析了湿润体内的土壤水分运动过程,结果表明,随入渗时间的增加,土壤水分运动速度逐渐变慢.  相似文献   

20.
棚室菜地若灌水不当,易造成土壤板结、降低地温及沤根,影响蔬菜地上部生长而降低产量。灌水时要注意以下4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