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 ̄1998年,在山西临汾就冬小麦地膜覆盖播种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盖条件下,不同覆盖方式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地膜穴播〉膜测条播〉膜侧撒播,膜打孔撒播,膜割条纹撒播。覆盖有效抑制了稞间蒸发,但覆盖条件下撒播不及正常播种抗旱性强,反映出水分不足仍是覆盖小麦提高单产的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2.
提高酱用番茄机械化种植水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 ,兵团酱用番茄种植面迅速扩大 ,而酱用番茄种植栽培的机械化水平却不高 ,番茄播种多数仍采用条播机膜下条播 ,人工放苗封孔或机械铺膜、人工点种的办法进行。以致造成用工量大、667m2 (旧制 1亩 ,下同 )播量大、株行距分布不均匀及田管阶段大型机车无法进地作业等缺陷。下面就新疆番茄种植栽培中常用株行距配置 ,各种株行距配置优势分析 ,先进适用的番茄铺膜播种机械及提高番茄铺膜播种质量的关键问题作以介绍 ,供探讨。1 目前新疆番茄种植中常用株行距配置方式1 .1  3膜 6行采用 90 cm地膜 ,带种肥 ,种肥施在种行内侧 ,种肥行间距 1…  相似文献   

3.
<正>一、旱地冬小麦减行播种的作用及优势冬小麦减行条播技术,即在原露地条播机械播种时,将原7行中间的一个齿轮种子孔人为封闭,使原7行播种变为6行播种,出苗后小麦田间呈现出3行相间、宽幅30厘米的种植带,带与带之间留有30厘米空闲带,使3行小麦的两侧行均表现出边际优势,可以培育出多分蘖、早分蘖的大穗大粒植株,变过去主茎成穗增产为主茎成穗与大穗大粒集成增产。同时,在种植带之间的空闲带覆盖秸秆,起到保墒、抑蒸、越冬保温、增穗粒、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覆膜模式不断改进。通过设置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垄作沟播、全膜覆土穴播、全膜平铺(不覆土)穴播4种覆膜模式和不覆膜露地条播(对照)5种方式种植大豆,结果表明:全膜垄作沟播栽培产量最高,达3364.7kg/hm2,较对照增产47.5%,为陇东旱地大豆高产栽培模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覆膜方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增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晋麦43号为材料,对3种覆膜条件下,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不同覆膜方式下其产量为地膜穴播〉条播盖苗〉膜侧条播〉露地条播(对照)。覆膜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高峰期比对照提前,前膜穴播和膜侧条播小麦增产潜力大,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下降慢,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灌浆速度等生理指标都显著高于条播盖苗和对照。  相似文献   

6.
旱地冬小麦覆盖黑色液膜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1999年,在山西临汾以裸地条播小麦为对照就黑色液膜覆盖冬小麦的增产效应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色液膜覆盖方式在冬前、拔节期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效应,促进了小麦的生长发育;在生长中后期有效供给土壤水分,水分生产效率最高;较对照提高28.9%,从而较好地协调了旱地小麦产量三因素,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优于对照,亩产达197.7kg。该项研究丰富了我国冬小麦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播种方式为匀播(A1)和常规条播(A2),小麦品种为衡观35(B1)、邯6172(B2)、轮选103(B3)和石麦25(B4)。结果表明,2种播种方式对植株性状影响差异显著,条播的株高和穗粒数均显著高于匀播,匀播的产量、穗数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条播,其中匀播处理的产量比条播提高4.42%。播种方式对小麦的容重、面筋指数、出粉率和14%吸水率有显著影响,匀播处理的小麦出粉率比条播高2.02个百分点。条播处理下石麦25的产量最高,衡观35的磨粉品质较好;匀播处理下衡观35、邯6172和轮选103的产量均较高,邯6172的粉质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8.
免耕条件下提高冬小麦播种质量及其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差异很大,研究与其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方式对提高免耕播种质量及其增产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在半湿润区免耕秸秆覆盖条件下3种机具播种方式(机具+行距)和3个播量水平对冬小麦播种质量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覆盖条件下机具播种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小宽窄行机具播种方式播种质量最优,表现为基本苗、群体数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最高,产量比其它两种机具播种方式(大宽窄行和宽行宽带播种方式)分别增产29.6%和25.8%(2010年~2012年),主要是穗数的提高(30.2%和36.2%)。播量与机具播种方式存在显著交互效应,增加播量是弥补免耕播种出苗率低的重要栽培措施。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小宽窄行机具播种方式与增加20%播量组合最优,可作为该区域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实现冬小麦进一步增产增效的调控途径,于2015—2016年和2016—2017年连续两个生长季,选用大穗型品种泰农18,设置2种播种方式(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和7个种植密度(130×10~4、200×10~4、270×10~4、340×10~4、410×10~4、480×10~4和550×10~4株hm~(–2)),研究了播种方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配合增密能够有效缓解单位面积穗数增加与单穗粒重降低、氮素吸收效率提高与氮素内在利用效率下降之间的矛盾,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氮素吸收效率协同提高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宽幅播种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密度为410×10~4株hm~(–2),显著高于常规条播条件下的最优密度(340×10~4株hm~(–2)),且其增产增效幅度亦显著高于常规条播。综上所述,宽幅播种配合合理密植具有进一步协同提高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潜力。在本试验条件下,宽幅播种(苗带宽8~10cm)与410×10~4株hm~(–2)密度相匹配是大穗型小麦品种泰农18获得更高产高效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0.
旱地冬小麦不同覆盖模式土壤温度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党占平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9):319-322
摘要: 通过对两年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土壤深度、不同生育时期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资料的分析表明,覆盖栽培并不能改变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平膜覆盖栽培返青期前能够显著提高0~25cm各土层温度,垄膜覆盖栽培在越冬前能够有效提高表层土壤温度,覆草栽培仅在出苗期有一定的增温效应,返青期以后表现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