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发病情况及症状2007年1月9日,河北省邱县香城固镇孙某饲养的1000只蛋鸡发病。常规饲养,防疫按正常免疫程序进行了马立克氏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的免疫。50日龄上笼育成,60日龄新城疫Ⅰ系、鸡痘免疫,到87日龄,突然出现病鸡,当日死亡5只,第二天死亡19只。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散,采食量减少,排白色水样稀便,群体饮水量增加,部分病鸡呼吸困难,张口伸颈,有的病鸡咳嗽、打喷嚏,呼吸时气管有啰音。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过去称为鸡嗜血杆菌)所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呼吸道病。1990年7月李楼东养鸡专业户张×等所养的鸡先后发病,据临床特征、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鸡传染性鼻炎。 1 基本情况 1990年7月中旬我校一教工饲养的20只2月龄郑州红鸡突然全部发病;8月中旬,另一职工饲养的100只50日龄的美国罗曼鸡也全部发病;10月上旬李楼东农户饲养120只2月龄“来航鸡”中有50只发病。据了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是家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大类。传染性喉气管炎和传染性支气管炎虽可用疫苗预防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免疫失败屡见不鲜 ;而鸡败血霉形体感染和传染性鼻炎由于鸡场净化不严、细菌的耐药性或饲养环境差等因素的作用 ,更是频频爆发 ,给养鸡业造成了重大损失。有时西药的疗效不尽人意 ,且已成为导致畜禽产品药物残留 ,继而危害人类健康的祸源。因此 ,许多兽医工作者探索利用中药防治鸡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既达到有效控制疾病的目的 ,还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 ,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中药防治鸡传染性呼…  相似文献   

4.
利用鸡胚分离法由发生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死鸡分离到了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F株,用其培养物制备的现地疫苗,免疫原发病鸡场的鸡群,观察整个饲养周期,再无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生.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鼻炎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都是鸡的急性呼吸系统性疾病,前者的病原是副鸡嗜血杆菌,后者的病原是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鼻炎以鼻腔与眶下窦发炎,表现流鼻涕、打喷嚏、结膜炎、脸部和眼部水肿。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以呼吸困难,咳嗽,咳出带血的黏液,喉部和气管黏膜出血,有的形成糜烂、溃疡为特征。这两种病常在饲养管理不当、维生素A缺乏、环境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气候骤变、受寄生虫侵袭等因素混合感染,使鸡群发病严重,病程延长,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鸡传染性鼻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作为常见病毒性疾病,传染性法氏囊疾病是导致雏鸡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饲养管理方面、消毒方面、引种方面方面和疫苗接种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措施,为广大养鸡户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发病情况 河北省曲周县槐桥乡李某饲养的1500只蛋鸡,常规饲养,按正常免疫程序进行免疫,进行了马立克、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等疫苗的免疫。65日龄时鸡群突然发病,及时投服克毒一号、阿莫西林等药物,不见疗效,病鸡反而增多,死亡率增高,每天死亡60只左右,4天共死亡260多只。于2006年10月28日,带病死鸡到邢台市兽医院诊治,通过剖检、化验,诊断为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鼻炎混合感染。对症用药后,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8.
发病情况 2007年8月5日,河北省唐县蛋鸡养殖户李某购入蛋雏鸡2000只,按常规饲养,并免疫了马立克、传染性法氏囊、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疫苗,但未进行鸡痘疫苗接种,饲养到45日龄时,鸡群开始有个别鸡出现喷嚏、咳嗽、甩头、张嘴、流眼泪,呼吸时有杂音,在晚上安静时较明显。以后病鸡逐渐增多,并在鸡冠、肉垂、爪等处出现丘疹及结痂,  相似文献   

9.
随着养禽业的不断发展及商品贸易的增加,由于集约化饲养管理经验缺乏、防疫卫生技术落后等原因,新的禽病不断出现,如鸡传染性贫血、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产蛋下降综合征、鸡病毒性关节炎、禽流感、包涵体肝炎、雏鸭病毒性肝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J型淋巴白血病、番鸭细小病毒病、鸭疫里氏杆菌病、肉鸡腹水综合征和隐孢子虫病等。  相似文献   

10.
疫苗的接触传播是疫苗免疫接种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检测重组鸡痘病毒载体疫苗水平传播的能力,对隔离条件下饲养的SPF鸡用重组鸡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接种,同时设立非免疫对照鸡,饲养期间特意延长清粪时间以增加感染的机会,1个月之后攻击传染性喉气管炎WG株强毒和鸡痘102株强毒,疫苗免疫鸡全部获得保护,而非免疫鸡则全部发病.在试验动物饲养场的自然条件下,将免疫鸡和试验对照两组鸡饲养在同一个鸡舍内,让疫苗毒的传播更接近自然条件.在每个月的攻毒试验中,对照鸡都没有获得对鸡痘和传染性喉气管炎强毒的保护.在疫苗免疫期间进行连续5个月的跟踪检测,同居未免疫鸡没有检测到抗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抗体.这些实验结果表明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重组鸡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不能通过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一、发病情况 2007年9月.河北省辛集市旧城镇孙某饲养的4000只海兰褐商品代蛋雏鸡.按常规饲养.并免疫了马立克、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但还未进行鸡痘疫苗接种。自30日龄开始部分鸡只出现眼结膜发红、肿胀、流泪、采食下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常见病的种类养鸡生产实践证明,本地区内对于饲养上千只乃至数千只蛋(肉)鸡构成威胁的常见病主要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而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鸡减蛋综合征(EDS-76)纳入必须免疫疾病之首。其次为鸡伤寒、鸡大肠杆菌病、鸡支原体病。再次为肉鸡腹水综合症、硒元素维生素E缺乏症(白肌病)、蛋鸡赖利绦虫病。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影响养鸡业重要疾病的一种,本文总结了肉鸡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特性、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并提出了检验检疫、免疫接种和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等防治措施,从而减少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一)发病情况河北省临城县城关镇赵某饲养的2300只蛋鸡,按常规饲养,并免疫了马立克、新城疫、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和禽流感,但未进行鸡痘疫苗接种。饲养到  相似文献   

15.
本地某饲养户于2003年3月引进1500只1日龄AA鸡雏。按免疫程序先后接种了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大肠杆菌等疫苗。当饲养至7周龄时鸡开始发病。鸡饲养在比较小的鸡舍内,鸡群拥挤,鸡舍内氨浓度高,人入内刺鼻难闻。病鸡初期表现为甩头,流稀鼻涕,后期出现眼睑和脸部水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鼻炎诊治李进富莆田县秀屿镇兽医站近来秀屿镇发生鸡传染性鼻炎,此病仅发生于鸡,其他家禽均不感染,主要特征为眼和鼻粘膜炎症,经过治疗,症状逐渐消失。1.发病情况该镇有7个养鸡专业户共饲养“罗曼”蛋鸡3523只,由于疏忽鸡传染性鼻炎的预防接种,19...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贫血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鸡主要免疫抑制病,雏鸡同时或先后感染此2种病原,即会使二者相互促进,增强感染力和致病力,进一步继发细菌感染,造成严重损失。某个体养殖户鸡群发生以消瘦、贫血为主的鸡病。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采取及时隔离、加强消毒及饲养管理、选用敏感药物、饲料饮水加药控制继发感染等综合防制措施,有效控制了该病。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以危害育成鸡和成年产蛋鸡为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秋、冬、春季多发。鸡群饲养管理不良,可诱使本病的发生和传播,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采用复方丁香苍术散结合手术疗法治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白喉型)93例,痊愈78例,占83.9%;有效10例,占10.8%;无效5例。  相似文献   

19.
<正>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病,而在家禽饲养过程中由于喉炎疫苗的免疫应激反应比较严重,家禽饲养者往往忽视喉炎疫苗的免疫,在蛋鸡感染了传染性喉气管炎病后,由于环境或饲养管理的条件的影响又容易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由IBV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气管罗音,咳嗽和打喷嚏。对雏鸡和产蛋鸡影响比较严重,雏鸡严重感染可引起死亡。蛋鸡感染可造成鸡蛋的数量和质量的下降,鸡群饲养条件的好坏可直接影响鸡群的健康,过热、严寒、拥挤、通风不好以及维生素、矿物质和其它饲料供应不足等,都会导致鸡群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感受性增强。主要传染来源是,呼吸道排泄物中的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鸡和健康鸡共同饲养时通过被污染的卵、饲料、饮水、用具等可使鸡感染。1月以内的雏鸡极易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从而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损失。鸡群一但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播比较迅速,一般在1~2d出现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