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长铭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268-270
文章介绍了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数量、保护现状等概况,分析了无量山黑长臂猿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栖息地的破坏与丧失、黑长臂猿种群片段化、科技管理人才缺乏等,并提出了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南长臂猿栖息地森林群落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海南长臂猿栖息地--斧头岭和可能的生存区域黑岭及雅加大岭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同时对生存区域内的人工和天然次生植被进行了研究,从群落组成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探索扩大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黑岭和雅加大岭的森林群落组成结构与斧头岭具有较为相似的组成结构,三者之间的群落相似系数值在50%左右,都具有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在4.84~6.36之间,但次生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0~3.48之间.原生与次生植被的群落相似系数一般在10%左右,有较大的差异.扩大海南长臂猿栖息地,要根据原生植被的组成结构等参数,一方面对次生植被进行有效改造,另一方面要构筑生态廊道,有利于海南长臂猿种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数量、保护现状等概况,分析了无量山黑长臂猿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栖息地的破坏与丧失、黑长臂猿种群片段化、科技管理人才缺乏等,并提出了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访问调查和野外调查两种方法对曾经分布于西双版纳北白颊长臂猿种群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北白颊长臂猿曾分布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磨憨(尚勇)、勐满、勐伴、勐腊、瑶区、关累(麻木树)等乡(镇)及管委会区域内,但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白颊长臂猿种群分布范围逐年缩小。60年代勐腊县有北白颊长臂猿约615只,80年代约有142只,2000年之后已不足10只,种群密度和数量都呈下降趋势,而本次调查中,西双版纳地区没有发现北白颊长臂猿野生种群的分布。致危因素主要有:生境破碎化、猎杀、林下经济的发展等。种群保护及恢复途径有:加强北白颊长臂猿栖息地保护及巡护监测力度,做好自然保护区跨境联合保护工作,加强生物廊道建设,调整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增长模式,开展北白颊长臂猿回归方面的科学研究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据调查,云南哀牢山、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理局辖区内,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50多只增加到现在的500余只,种群数量占全球的50%以上,成为西部黑冠长臂猿重要分布地和保护地,也因此被授予"中国长臂猿之乡"称号。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洱景东管理局辖区内,保存着52.5万亩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地球上最原始、最完整、面积较大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被外界称为"野生动植物生长的天堂"、"动植物基  相似文献   

6.
正最大的西黑冠长臂猿种群西黑冠长臂猿是冠长臂猿属的6种长臂猿之一,只分布于中国的云南、越南北部以及老挝的西北部。西黑冠长臂猿现有4个亚种。指名亚种分布于红河与黑水河之间的滇中哀牢山区、滇南以及越南北部区域。景东亚种只分布于云南中部无量山区。滇西亚种分布在澜沧江与怒江之间的滇西南  相似文献   

7.
位于滇西南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量山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濒危物种黑长臂猿数量最多、最集中分布的地方。经多年保护,无量山黑长臂猿种群数量已由原来的几十只增加到300多只。但目前还没有能够全面反映黑长臂猿生活情况的资料。去年1月,西南林学院“云南自然保护区”摄制组历尽艰辛,几番周折,终于拍下了无量山黑长臂猿的许多珍贵镜头。我作为一名当地自然保护工作者,有幸参加了此次拍摄工作,彼情彼景,犹历历在目。幽谷深壑听猿啼摄制组由西南林学院的周雪松、薛嘉榕以及林学系李书记和我4人组成,深冬,我们带着简易行装开进…  相似文献   

8.
从圈养概况、种群数量、生命周期和繁殖性能以及科学宣传教育几方面阐述我国圈养长臂猿现状。现阶段我国圈养长臂猿尚存在分类不彻底,种群调查不全面,繁殖配对不足,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全等问题,为此提出加强物种鉴定和种群资源调查工作,普及公众教育,发展联合繁育,提高圈养长臂猿科学研究水平等对策。并就保护圈养种群基因多样性、野化训练和重引入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景东县境内的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球上黑冠长臂猿分布的重要栖息地,号称"中国黑冠长臂猿之乡"。目前景东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已在保护区内建立了野外黑冠长臂猿观测站,长期实现对黑冠长臂猿的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10.
长臂猿的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主要基于对其鸣叫行为的监听,本文着重从长臂猿鸣叫的特征、鸣叫功能和进化机制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长臂猿鸣叫行为的研究进展,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长臂猿的鸣叫行为,也为通过鸣叫调查长臂猿种群数量和分布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