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贝母的引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从内蒙林科院引进伊贝母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栽培试验。通过几年连续观察、测定 ,结果表明 :伊贝母在该区表现良好 ,对该区气候、土壤等条件比较适应 ,可以扩大种群繁殖 ,以产生规模效益 ,振兴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杨树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杰 《防护林科技》2011,(3):120-121
近几年辽宁省杨树病害发生严重.文章针对几种常见的杨树病害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病害的主要症状、发病规律及其相应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对广东省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病害种类进行林间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樟树病害共计14种,主要病害有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e)、枝枯病(Cytosporella cinnamomi)、穿孔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3种,3种病害的发生和为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炭疽病、穿孔病发病高峰期分别为3—5月、3—4月,枝枯病8—9月为发病高峰期.建议加强抚育管理,创造有利于提高寄主抗病性的条件,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4.
鄂西南山区杜仲叶部病害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地法对鄂西南山区杜仲叶部病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杜仲斑点病Pyllosticta theaefoliaHara、杜仲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desPenz.、杜仲褐斑病Cercosporasp.和杜仲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Pers.ex Fr.是该区主要叶部病害。病害侵入期和潜育期在4月上中旬,在低海拔地区4月中下旬表现出症状,5月中下旬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高峰期。病害的发生程度与经营水平呈负相关性。在密度大、郁闭度大、高温多雨季节、低海拔、寄主中下部以及对病原有利的环境发病严重,反之发病轻。病害与坡向、坡位、坡度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洛阳市牡丹病害种类及其症状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牡丹园实地调查、室内病菌形态观察等,判别、鉴定出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叶部真菌病害9种,以叶霉病Cladosporium paeoniae、黑斑病Alternaria spp.、腔孢叶斑病Hainesia lythri为害严重,偶尔能发现受病毒病感染的叶片;根部真菌病害3种,线虫病害1种,以根腐病Fusarium solani发病最重;茎部真菌病害6种,以腔孢叶斑病H.lythri和溃疡病Botryosphaeria sp.发病最重。依据病害症状,编制了牡丹叶部、根茎部真菌病害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桉树(Eucalyptus spp.)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丰产林树种之一,在营林生产过程均会遭受各种病害的危害,其中以真菌性病害为多,主要有茎腐病、灰霉病、焦枯病、紫斑病、叶斑病、枝枯病、溃疡病等,严重影响桉树正常生长.对这几种病害的分布与危害、发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采用营养杯试验和圃地播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扁杏重茬育苗病害症状、发病时期、发病率和防治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扁杏重茬育苗病害为立枯型病害,症状表现顺序为:叶片萎蔫→叶片变黄干枯→根系枯死→整株直立死亡.6月初开始发病,单株病株从发病到死亡持续的时间为7~10d,6月中旬为发病的集中期,此期累计发病率达76%.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处理,苗期进行喷药处理,感病株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辽宁省突发性和暴发性森林病害杨(柳)烂皮病、樟子松衰退病、黑松枯黄病、油松生理性风寒病害等不断发生,危害严重.文章阐述了上述病害在全省的发生危害情况,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以事物的矛盾法则为依据,对杉木黄化病个体发病状况、群体发病动态,进而对病因进行探讨,以期揭示病害运动过程的本质所在,并提出杉木黄化病概念.杉木黄化病是杉木幼林的主要病害.近几年,在我省海拔800米以上的邛崃杉木林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病害发生后,幼林生长停滞,衰退,以至成片枯亡,对杉木速生成林影响极大.本文是杉木黄化病研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杨树主要病害发病规律及其防治研究——以思南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病害是影响杨树生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省思南县杨树人工林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且防治较为困难的主要病害为杨树灰斑病、杨树黑斑病、杨树叶锈病.并总结了病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武汉地区园林植物病害普查,是根据国家城建总局和市建委有关精神进行的.对园林植物病害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了解本地区园林植物的发病状况,为害程度以及寄主范围等,是为进一步研究园林植物病害防治打好基础.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病害的防治研究已势在必行.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城市园林植  相似文献   

12.
柿树病害以角斑病、圆斑病和炭疽病发生较普遍而严重.经过长期观察和试验,我们将其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白斑病(Alternaria SP)是油橄榄引进我国以后发现的病害.也是湖北地区油橄榄最常见的叶部病害之一.阿尔巴尼亚引进的"五大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引进的一些苏联品种也普遍发病.白斑病对幼苗或大树都可为害,但以苗期为害较严重.特别是扦插苗移栽到养苗地以后,小苗正在抽新稍时,遇到连绵阴雨季节,常常发病严重,引起嫩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福建、江西和江苏等省17个县(市)的松树枯梢病的危害程度及发病特点调查,把松树枯梢病的发生区域归纳为:轻(无)度病害区、中度病害区和重度病害区三大类.感病程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4、5月份的月平均湿度、月降水量和月降水天数,以及年平均湿度与病害发生关系较为密切.以上述气象因子为自变量,发病程度为因变量,建立了病害的回归预测模型:y = 98.60 13.54x1-9.33x2-3.62x3 0.07x4 0.07x5-11.97x6 3.26x7 (R=0.933 3).利用该模型对我国南方主要县(市)的病害进行了预测和划分,并提出了该病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杨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是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是由黑腐皮壳属一些真菌引起的干枝病害,它对杨属和柳榆等树种危害极大.该病是潜伏侵染性病害.危害杨属各树种,是公园、绿地、行道树和苗圃杨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引起行道树大量枯死,新移栽的杨树发病尤重,发病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高寒山区梨黑星病发病规律及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雾病,是我省高寒山区梨树的主要病害.常造成较大的损失.发病后,引起梨树大量落叶,幼果被害后呈畸形,不能正常生长膨大,同时病树第二年结果减少.为了能有效地进行防治,我们于1995~1996年,在尚志市和宁安市等地选择具有山地典型代表的梨园,对梨黑星病的病害症状、发病条件进行了观察,并开展了防治对策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广东省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病害种类进行林间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樟树病害共计14种,主要病害有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e)、枝枯病(Cytosporella cinnamomi)、穿孔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3种,3种病害的发生和为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炭疽病、穿孔病发病高峰期分别为3—5月、3—4月,枝枯病8—9月为发病高峰期。建议加强抚育管理,创造有利于提高寄主抗病性的条件,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8.
在陕西武功地区,为害毛白杨的叶斑病种类较多,主要有:黑斑病(Marssoninapopulicola Miura.)、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chr.et Spauld.)、褐斑病(Septogloeum salicinum Sacc.)、灰斑病(Septoria populi Desm.)和角斑病(Cercospora populina Ellis.et Ever(?)art.)等,其中以前三种病害发病早、为害重,而后两种病害一般发病较晚(8、9月间),为害较轻,对树木的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2006--2007年在山东农业大学中药材试验站栽培的药用植物草决明上发现一种新病害,定名为草决明荚枯病.该病主要危害荚果,荚果受害后均从尖端开始发病,使受害部分变褐枯死,不能正常结籽.从多个发病荚果中共分离到11株相同真菌分离物,针刺法接种荚果后均可引起荚果发病.根据该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培养性状并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将引起草决明荚枯病的病原鉴定为葡萄座腔菌,这也是首次在草决明荚果上发现由该种病菌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20.
王有香 《中国林业》2009,(11):45-45
一、发病症状 猝倒病又称立枯病,是新播种育苗的第一大病害,尤以云杉、落叶松发病最多。病害多在4~7月间发生,因发病时间不同,可出现茎叶腐烂、种芽腐烂、幼苗猝倒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